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通用15篇)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通用15篇)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品一杯好茶,清淡入口,餘香不絕,由不得你不去回味,不去深思。就如同在夜空凝望,不是你用眼睛去看星星,而是滿天星輝已悄無聲息地綻放在你的心底!

因偶然的機會打開了這本叫做《遙遠的救世主》的書,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在漆黑的夜裏,爲只是翻看玄幻小說、穿越電影、玩網絡遊戲而打發時間的生活突然點亮了一盞明燈。雖燈光幽微,卻清晰的照亮了腳下走過的路是多麼虛浮和迷亂。如同書中所說的,認識了這個人,你就等於打開了一扇窗戶,能讓你從此學會思考,學會感悟。在該書中,既有做人的道理“自性自在,不昧因果”,也有做事的原則“隨緣惜緣不攀緣”,更有對宗教的理解和經商的剖析。

當然,既是隨想,就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就有自己不同於作者的觀點存在。沒有大的架構衝突,只有一些人物的處理想法。第一,芮小丹爲什麼只能以自殺爲結局?書中用丁元英的話說是“她覺得自己沒用了”,那她就真的是無用了嗎?她失去的只是雙腿,殘缺的只是作爲青春標誌的容顏。但這就是她要結束自己生命的理由嗎?

首先,她這是對自己愛情的不自信!從書中可以看出,她和丁元英的愛情絕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情的交融與思想的和諧交流上的,就像芮小丹說的“不要把所有的記憶都停留在牀上”。她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她的身體的殘缺並不影響她們可以繼續享受屬於她們的精神愛戀和交流,更不用說,還有維納斯那種極致的美擺在那裏例證着什麼。其次,芮小丹是自私的!她覺得自己灑脫的一槍結束了生命,既沒有給別人留下負擔,又沒有給丁元英留下難以收拾的局面。可她想過沒有,既然她是如此的愛着丁元英,丁元英又是如此的愛着她,那她的離去,給丁元英留下的會是什麼呢?只能是無盡的悲傷和永遠擺脫不了的思念,只能是讓她自己深愛的人終生生活在沉重的追憶中!

第二,丁元英在接到芮小丹電話時的反應,我不覺得這是對芮小丹的理解和別無選擇,在自己最愛的人面臨生死選擇的時候,所有的高尚和大義都是浮雲,生命的價值是世間所有的理由都不能詮釋和放棄的,更不用說是自己最愛的人!在那個時候,他的反應只能是讓芮小丹規避風險來首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在這個前提下才能去盡職盡責完成工作。那個時候最基本的對摯愛的人的反應都不應該是理智和冷靜的!當然,這樣的描寫更能展示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製造劇本的出人意料,但,卻違背感情基礎!

第三,對於林雪峯處理官司敗訴的作法,尤其是最後的結局,讓我感到困惑。林雪峯是一個經歷了最底層的拼殺,而最終依靠嚴謹的態度和不屈的鬥志走向成功的人。在這種經歷的背景下,他最不缺乏的應該就是失敗的挫折和磨礪。更何況,書中對官司結束之後的合作,也點明瞭最大的受益者是樂聖。這一點,以林雪峯的商業眼光不會看不到合作之後的情勢!另外,林雪峯能在創業之初,就提出“樂聖只有矛沒有盾,營銷的策略就是進攻進攻進攻”,如此昂揚的鬥志下,不會掩蓋着一個一敗即潰的靈魂,他完全可以吸取教訓而選擇在未來的商業戰場上繼續一比高低,而不是選擇那些衝動幼稚和充斥着江湖習氣的自殺來讓自己永遠揹負着失敗者的烙痕!

第四,在看到劉冰接過丁元英遞給他的那個所謂的內幕證據的時候,我掩卷沉思了許久,以我對丁元英的理解,他是不會放任自己的朋友置於別人的槍口和刀尖下的,更不用說這把槍和刀還是自己遞出去的,面對的還是自己摯愛的人最親密的朋友。這個橋段的設計,我個人理解是丁元英對劉冰的考驗和送給他的最後的機會,把握住了,劉冰就會最終放棄曾經的狹隘和自私,走到朋友的圈子中來,把握不住,那就是開啓了自己的地獄之門。只是對檔案袋中的材料,我的猜測和作者有了分歧。按我的猜想,丁元英放在檔案袋中的資料應該都是一些虛無縹緲,讓人分不清真僞的東西。因爲,在劉冰去要挾歐陽雪之前,萬一會打開看看呢,如果是白紙,那後面的情節設置就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了。

但如果在這裏放上一些以這個劉冰的思維能力分不清真僞的所謂的內幕在裏面,卻可以讓他在瘋狂的道路上繼續瘋狂下去。丁元英送給劉冰這些所謂的內幕資料之後,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一些擊潰這些資料的影像,來讓劉冰的醜惡彰顯在世人面前,也更能真實的擊潰他的所有的貪婪和慾望,爲歐陽雪和肖亞文掃除一個潛在的隨時可能會背叛的敵人。

猜測只是猜測,隨想只是隨想,個人的好惡也掩蓋不了這本書中人物的活靈活現和境界的傲雪凌霜!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2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癡人說夢。

書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經歷了私募資金後決定回國歸隱,這種歸隱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歸隱。先看看書中其他人物是怎麼評價丁元英的吧。肖亞文,一個典型的職場女白領,渾身透漏着精明、幹練。她對書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時說:說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當然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問題,正常人有一套被定義爲正常的社會思維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說丁元英,這社會不缺執着於出人頭地的人,但丁元英屬於執着於不出人頭地的人。

芮小丹作爲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個非常獨立自主的女人,因爲肖亞文的囑託和主人公丁元英開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國之戀。開始了一段所謂的神話。

丁元英爲了送給芮小丹一個禮物,就是芮小丹所謂的神話,改變一個貧困村的現狀,至此,三個音樂發燒友開始進入故事。從丁元英的商業計劃到最後的落實,都無疑步步都在其預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說,中國股市猶如一個ATM機,只要掌握文化密碼,就能開箱取錢。

丁元英在與正天集團總裁韓楚峯對話時就談及文化屬性,丁元英說:咱們的文化屬性是救世主文化,黃天在上的文化,這是一種和社會發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勢文化。

故事的最後伴隨着芮小丹的自殺而結束,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3

在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中,是圍繞着被外人評價外經濟界怪才的丁元英身邊發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說。

文章開篇通過展現出來的是美貌出衆的職業女性肖亞文與好友芮小丹重聚展開。在見面後,肖亞文表明來此的意圖在於向好友介紹自己的上司丁元英可能因爲商業集資解散後面臨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幫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單欣然接受了肖亞文的這個請求,並答應會幫助丁元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亞文出於對好友的關心,詳細介紹了他的上司的情況,並告誡芮小丹不要愛上他的上司,因爲他的上司過於神祕、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丁元英這個主要人物走向了前臺。經過短暫的商業集資解散,他並沒有得到一分錢,因此接受助手肖亞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經過半年時間,原以爲會主動找她提供幫助的芮小丹,卻意外的發現丁元英在面對生活的窘迫時,卻不會困難並不主動尋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卻變賣唱片維持自己的生活。這讓芮小丹對他的越發的產生興趣,越發的想要了解他。並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個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認識了音樂發燒友葉曉明、馮世傑、劉冰等人,同時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歐陽雪等人。出於同樣的愛好,他們很快貌合神離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與馮世傑因爲購買音響的原因走入農村後,當他看到農村的貧窮被感震驚,因此萌發了想要救助一次這些人的意圖。而馮世傑在看到丁元英這個人的音響的奢侈後,判定丁元英這個神人可以爲他以及農村帶來巨大的改變時,通過芮小丹接觸丁元英,希望通過丁元英的幫助可以爲農村帶來巨大的改變。在芮小丹與丁元英的熱戀中,芮小丹提出了這個要求,並希望以此作爲一份禮物送給她時,丁元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丁元英與好友韓楚風所遇見的一樣,靠着劫富濟貧的方式並不能爲農村帶來真正的改變,而真正的改變在於每個人的精神境界的改變,正如丁元英與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結論一樣。

很快格律詩公司發展通過丁元英、芮小丹、歐陽雪、葉曉明、馮世傑、劉冰、韓楚風等各人的帶動公司很快發展了起來,但是卻也遇到了競爭對手的強力反擊。此時職業女性肖亞文再次走出來,幫助公司打贏了官司,公司迴歸正常。而在其中,葉曉明、馮世傑、劉冰很快就迫於自身利益受損的擔心,從而撤出了全部資本。在故事即將結束之時,芮小丹因爲公務受傷,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活着的理由,選擇了自殺。同時,劉冰爲了獲得最大利益不惜出賣靈魂想要與歐陽雪進行內幕交易時,卻發現原來丁元英早已經有所安排。事情敗露,選擇了自殺。同樣聖樂集團總經理,因爲一時失誤,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損失,也選擇了自殺。

故事結尾,丁元英離開古城準備前往德國,結束了這部通俗小說的全文。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4

翻完了《遙遠的救世主》這篇作品。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紅會議上突然宣佈私募基金解散,結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帶利用文化密碼對中國股市屠殺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國某古城隱居下來。後其與女警芮曉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後爲了送給芮曉丹所謂的“得救之道”的禮物,以非常規的“劫富濟貧”方式幫助王廟村扶貧,從而引發社會對於文化屬性的思考。最終丁被渲染成傳統文化的批判者,一個“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獨行的個性。

中定義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屬於官本位即強權文化,屬於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結在一個“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爲之,打破救主救恩的這種文化的束縛,因此在扶貧,也就是在幫助弱勢羣體上,規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採用一些不是傳統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敗了大品牌企業樂聖公司,從而讓格律詩公司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丁的方式,讓我想起偉人的話:“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丁元英也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這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悲哉壯哉!

丁元英這個形象的刻畫也與現實的主旋律遙相呼應。中國要打破計劃經濟搞市場經濟,勢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傳統的觀念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點一點受到衝擊,自然會引發文化屬性的思考。

那麼丁元英得道了嗎?無論是佛學、基督、道學,還是王守仁心學都是在強調內心的修爲與平和。丁元英扶貧的動機源於是送給芮曉丹“禮物”;其已意識到中國股市是提款機,但爲了芮曉丹,還是經常性的破戒,指點芮及歐陽雪買賣股票;芮在臨死前給丁電話,丁顯得淡然,而芮死後又口吐鮮血;對於樂聖林雨峯幾乎是趕盡殺絕之勢;對於殺富濟貧,卻又上五臺山求個心安。從丁的所作所爲,從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猶如一個殺手般的“冷”,冷靜冷血,爲尋求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個利字。當然這個人把錢看得很淡,有時甚至有仗義疏財的感覺。但錢並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種說詞:有目的性。這個人每一點每一滴都算計得很清楚,即使他當罵名也是爲了日後混個先驅的聲譽。

另外從丁的身上,充斥的好鬥的特性。在他的大腦裏,利益的獲得就是競爭,就是搶奪。股市一樣,扶貧也一樣。對於股市,丁的觀點就是中國股市就是一臺提款機,所以他賺的錢勢必是掠壓來的。對於股市這樣的認識顯得很偏激,從股市有人賺錢就必定就有人虧錢的這種想法,只能說丁的投資格局本身就不大。買賣雙方對股票的炒作影響了股票的賬面價值,超過真實價值,就是通常說的泡沫;也會有低於真實價值的時候,這叫低估。不論高估還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是真實存在的,隨着企業的發展,這個價值還會不斷增長。所以不能簡單以人賺錢就必定就有人虧錢的想法來衡量。對於扶貧,丁的想法,市場就那麼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爭奪美其名曰競爭來實現。扶貧有很多種方式,但丁卻將其引入已是市場紅海的音像市場,並通過非常規的手段通過打擊競爭對手以獲得其市場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着痞氣,好鬥,世俗的不滿,憤青的激動,強烈的控制慾。他的心何曾有一點的平和。沒有內心的安寧自然談不上何等修爲,儘管滿嘴的得道與大悟。丁元英將一些傳統的習俗觀念與內心修爲混淆起來。習俗觀念只是人腦對於客觀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腦的層面,無關內心。修心是內心世界與外在客觀世界的協同。這屬於不同的境界。

修心並不代表需要特立獨行,並不代表一定要有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孤芳自賞。人生處處皆在修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當內心不再受外界影響,並且與外界和諧一體,即是得道。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5

《遙遠的救世主》,即電視劇《天道》,講述的是一個女警察笍小丹和思維縝密的丁元英一起策劃了對王廟村超級貧困縣扶貧的故事,道出“本來就沒有救世主,有的是忍別人所不能,苦別人所不能”的自救生存法則;故事最後的結局是,各個階層對困境的解決方法各有不同格局,消極,積極,退縮,憤怒,把面對挑戰的人性性格特徵、心理特徵刻畫的淋漓精緻,總之,這是值得一部深思的作品!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爲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錄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爲“祕笈”,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用、易懂成了流行品種。

只要不是我覺到、捂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覺到、捂到的,我纔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纔是我的。

故事裏的三個小人物股東,在公司遇到強力競爭對手的官司起訴時束手無策,在求和失敗後選擇退縮,他們認爲公司會敗訴,於是馬上放棄了三年以來辛苦奮鬥的成果;而另一個女主的朋友確在這畏難當中選擇入股公司,相信公司。

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見識造就不一樣的選擇。

在公司後來再次發生轉機的時候,前股東小人物劉冰深感不是滋味,親歷了公司的演變,從無到有,當公司即將跨入歷史性發展機遇同時也是危機的時候,他自願退出的,至此他與美好前程失之交臂,成了局外人,在他內心只有孤獨、茫然、苦悶和痛苦。

這盤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着井沿兒看一眼再掉下去,那真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裏陷了一截子。

允許幾個股東去扒井沿兒,能不能爬上來取決於他們自己。

劉冰從賣唱片的沒什麼身份的人物到開着轎車、有被人認可羨慕的身份,再從這種高階層摔到底端,那是一種怎麼樣的精神折磨?

怎麼他就是得不到他想要的?

自認爲正確的他最後想扳回一步,哪知倆邊都得罪成爲貨真價實的小人,再也沒有他渴求的錦繡前程,他的夢破碎了,最終跳樓解脫。

而另一位中國音響界的領軍人物從初始創業的艱辛走到如今響噹噹的行業地位,再到現在公司面臨的困窘,動搖了他在音響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面子掛不住的憋屈絞痛心理,最終選擇了開車跳河自殺。

從來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講救世主的話,那麼符合和代表客觀規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體到當下的事,就是認準市場,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罪,做別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質量。扶貧的本質在一個扶字,如果你根本沒有打算自己站起來,老天爺來了都沒有用。

故事裏,王廟村的所有村民火力全開,動員全家老老小小,在自家簡陋的屋子生產設備,包裝設備。想象一下,這個村莊,一年連4元水電費都交不起,現在遇到了有工作做,農戶成爲個體經營者,各自負責自己的生產線,接受市場經濟的生存法則,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再是靠過去幾十年別人輸血扶貧還越扶越貧。說到底,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救世主!

人從根本上只面對兩個問題:一是生存,得活下來;二是得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生命的意義是成爲你自己。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在浩瀚的宇宙,在時間的長河,在進化的歷程中,渺小如塵埃的你的選擇,至少對你這個個體而言有無限的意義。

選擇決定了你是誰,在時間、空間與進化的無常中,你的選擇尤其可貴,你甚至可以憑藉選擇,而透過無常,看到恆常。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6

因爲讀書羣的推薦,最近讀了一本書,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書中講了一個概念,給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

什麼叫“強勢文化”?強勢文化就是在一定範圍內,佔據強勢地位的文化,其特點是,行爲人以事實求實的態度,按照客觀規律來辦事,其主動性是不以人的意識爲轉移的。

什麼叫“弱勢文化”?弱勢文化就是在一定範圍內,處於弱勢地位的文化,其特點是,行爲人依賴強者的主觀意識去做事,行爲人期待在強者的護翼下,可以不勞而獲,一夜暴富,其本質就是依賴和跟隨。弱勢文化的行爲人對待事物沒有主觀判斷,一切以強者的意識爲轉移。

對照這個概念,我們從書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我們的文化是弱勢文化。

以文中的一個人物——劉冰來說明這個情況。當劉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對丁是什麼態度?當時,壓根就沒把丁當回事,在劉冰的眼裏,丁元英就是一個很落魄的小市民,沒有豪表,沒有豪車,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還是來賣唱片換錢的,是有求於劉冰的人。他覺得丁的生活狀態還不如他,所以在劉冰的心裏,對丁是有心理優勢的,所以纔會說出,幫丁賣唱片就是交情的這種蠢話。直到劉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寶馬,這才覺得丁是高人。後來,劉冰主動積極參與了丁元英的計劃,這是因爲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改變他自身命運的機會。緊接着,因爲格律詩事件,樂聖公司的創始人林雨峯出現。此時,劉冰覺得林雨峯可以輕易終結格律詩的未來。這時,林雨峯就是強於丁元英的強人。劉冰怎麼做的?先是退股,然後又想出賣格律詩。自始至終,劉冰有自己的意識嗎?都是跟隨,跟着強者走,哪怕強者從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作者寫了這麼多,說明了一個什麼情況?就是在說,我們的落後源於我們有一個弱勢文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文化。我在編輯的過程中已經指出,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個羣友辯論“以儒家爲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否有毒,中國要想進步,是否要拋棄儒家”的問題。這個羣友就一口認定儒家有毒,中國要想進步,就是要首先拋棄儒家文化。我就感覺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無毒之分嗎?如果有的話,請問,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還是無毒的?瑪雅文化是有毒的還是無毒的?看來,在他眼裏,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纔是無毒的文化,纔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這樣,那麼請問,同樣處於基督文化圈的德國怎麼會產生希特勒這樣的納粹?這麼善的文化怎麼會結出這麼惡的果來的?

你看看,多年以來,如《遙遠的救世主》這類書籍對我們國人的影響有多大,這類書籍纔是最大的毒,嚴重毒害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國人對自己的文化產生了錯誤的認知,並開始討厭自己的文化,甚至於要拋棄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滅亡我們的文化。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和這個民族所在國家的政策有關,這個國家的政策是開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強勢文化,如漢唐;反之,這個國家的政策是封閉的,排他的,單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勢文化,如滿清。難道說,漢唐和滿清,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不是一種文化?

某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國家亡了,還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西娘皮,全亡了。”欲滅其民族,必先毀其文化。都德的《最後一課》中的那個老師,國家淪陷了還在捍衛自己民族的文化,而我們的某些國人卻在主動破壞自己的文化,怎麼會這樣?大家好好想想吧!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7

電視劇《天道》就是從《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已經很老了,小說完稿於2004年,但現在讀來,小說依舊讓人有很多思考。整本書,從佛教、人生價值、強勢弱勢文化以及在市場、職場、人心等等方面的描寫,都刻畫的非常深入,這是我第二次讀,但這一次我沒有把它當成小說,而是當成一場修行。

由小說的立意來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從佛學和價值理論來思考我自己的未來。

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跟佛經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再比如“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爲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如果說,過去上學讀書,是一場文化救贖,那經歷了市場和人生洗禮的現在,就該要思考繼續等待被救贖(上班、打工等),還是努力尋找自救的問題了(理想、理財等)。如果想從弱勢上升到強勢,不僅是經濟獨立這一個方面,還要從思想上上升一個臺階,看問題要本質,多往前看三步。要繼續學習,繼續用功,才能把丟失的時間找回來。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8

看完了電視劇《天道》,接下來就是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學習和運用,人就能夠“順勢而爲”,能按規律辦事,成爲自己的救世主!所以從“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的思路去點評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麼是“天道規律”呢?丁元英說:“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點醒悟,人並不應該刻意去追求這個“見”的線性狀態,爲什麼丁元英很難更進一步去“見衆生”,他沒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靜、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種另一個意義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這個線性過程,更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不斷積累的認知,量變引起質變,從無數的線性過程中,涌現出非線性的認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會“見天地”,也許也會有突然一瞬間,“見衆生”。

這是精神突變,是自然進化的過程!當然以上的論斷,來自凱文凱利的《失控》,因爲讀《失控》的時候,我明白了一點道理,凡是看不進去的書,就是天書!(我有4年時間無論如何看不進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運用了,就變成了人的“理性”,至於一般人不能理解,就變成了平常人理解不了的`平常事,就是神蹟!

先延伸兩個小問題:

No1.如果真有時光機,既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穿越未來?你選哪個?

我以前的想法會選回到過去,因爲回去,就變成“上帝”。其實這是錯的,一個個體,是不能觀察到整體的,就像一個水滴,永遠也理解不了漩渦!也就是說,“上帝”永遠不可見,不可猜,祂是一種“涌現”。而回到過去的唯一價值,在於見證歷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個體上的做不到,成爲一個對歷史來說的“神人”很簡單,即時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過去。每時每刻都是過去,也是當下,也是未來,個體即使再神,對於羣體也是無足輕重的,沒有價值的,歷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們都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去到未來有沒有意義呢?對羣體,也無意義!但對個體反而意義會更大,會明顯加快個體的成長,再回到“當下”成爲“神人”的進程。這裏的問題變成,去到未來嚇尿以後,能否再回來?回來纔是有意義的,回不來就成爲未來的個體,這種對“現在”有意義的成長,也就變成了無意義。

然後突然發現,在時間這個線性邏輯上,回到過去與穿越未來,變成了一件事情,作爲個體,都是無意義的!跳出時間的線性控制,纔是“上帝”,“失控”的狀態,在於去醞釀一種“涌現”的存在,這種存在既在時間之內,也超然時間之外,與個體並存,卻也永生!

No2.教會的老師,講過一個故事:人類是一羣魚缸中的魚,上帝對這羣魚充滿了慈愛,每天飼養它們,給它們食物,給它們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發展。但是當祂想伸手進入魚缸,觸摸這羣魚兒的時候,去愛它們的時候,魚羣卻是本能的躲閃的,本能的遊離的,所以上帝讓祂的兒子耶穌,變成“人”的一員,融入它們當中,爲其佈施,才能獲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這個故事到底說明什麼?人真的需要被拯救嗎?像不像《三體》,人類對三體人而言,就是像蟲子或者魚羣的存在,而上帝伸手的意圖到底是愛?還是毀滅?與魚羣毫無關聯。三體人說:“毀滅你,與你無關!”如果人類真是一羣蟲子或者魚,但是至今仍然好好的生存和發展,“上帝”是否根本就沒伸手,亦或“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外星高等文明,也至今爲止根本就不存在?

我當然沒有那個能力,可以解決費米悖論。我思考的結論是,更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種“涌現”,祂不需要像低等羣體,或者說屬於祂的個體“示愛”,完全沒有動機,相互之間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沒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謂高等外星文明與我們也不是獨立的,而是都屬於宇宙社會學,或宇宙生態學中的一員,只是,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慮三體人和地球的關係,“黑暗森林”當然說得過去!如果三體人需要侵略我們,以獲得生存空間,那它就顯然不夠“高級”,人類被毀滅,是歷史必然,是整個時間線中的一個點而已,人類文明會成爲三體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龍的歷史,也是人類的歷史的一部分一樣。

《遙遠的救世主》實現了電視劇無法完成的心願,看完了作者對基督和佛教兩大門派的證道過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來,但既然悟道,就寫自己的體會。

《遙遠的救世主》和《失控》,這兩本書在一起,簡直是絕配。何爲“天道”?道法自然,如來!哪有上帝?證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丁元英把它稱爲強勢文化,凱文把這種情況稱爲“進化”或者“涌現”!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務取真經,一生一滅一枯榮,皆有因緣註定。”聖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證道如是,大愛不愛。

弱勢文化如何量變到質變?人口素質紅利,何來?上帝既是“涌現”,存在就是大愛,大愛當然不愛!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個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匯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極樂!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無爲而無不爲,不約而無不約,當應許不求應許,窄門入得,佛門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9

《遙遠的救世主》被改編爲電視劇《天道》一度熱播,因本人甚少看電視,於是就錯過了。近日讀書會寄來此書並將討論此書,於是就抽空看了看。平時看的都是哲學範疇的書籍,很多年沒有看過小說了,偶拾起來還真有些不習慣,粗略翻看了一邊,大概瞭解了故事的梗概。

丁元英的私募基金是一家以德國幾家金融公司爲資本委託方的公司,中國股市進行了11個月的掠奪式經營之後,作爲一箇中國人,他對掠奪式的股市操作心裏不堪重負,充滿了矛盾與無奈。以“個人心理狀態”爲由中止了私墓基金合作。丁元英託助理肖亞文在遠離大都市的僻靜地方爲自己找一個住處,而令人費解的是肖亞文竟然興師動衆地從北京飛抵德國法蘭克福,求助於正德國探親的警官大學同窗好友——古城公安局刑警芮小丹。肖亞文告訴芮,丁是個高人,並提醒芮不要和他有感情發生,“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維顛倒了,不是人的思維。一旦動了那種心思你就算把地獄之門打開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是你自找的,不要怪罪我沒有提醒過你。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這種人。”但是她不想和丁斷了聯繫,就託給芮小丹。芮爲丁元英在古城找了房子,安排丁元英住下,就忘記了此事。

幾個月時間後因爲丁元英的資金被凍結,缺少生活費的丁元英將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到劉冰的“孤島唱片店”去變賣。一次芮小丹無意中聽到了丁元英的音響她被那種純美的音樂打動了。芮小丹也想買丁元英這樣的音響和唱片,但是未果。經過交往之後,芮小丹發現丁元英的與衆不同。學識和氣度所折服。之後兩個人的感情因爲一次“馬王黑惡團伙”的偵訊過程出現了質的飛躍。案犯王明陽是高智商犯罪素有“冷血諸葛”之稱,是黑惡團伙的核心人物之一,芮小丹抓捕他時要不是一顆臭蛋差一點命喪他的槍口。警方希望從他的嘴裏挖出線索。可是他抱定必死之決心,任警方的偵訊就是不開口。

芮小丹原本與母親定居在德國,但是一直不能融入德國上流社會,不得志而回國從警,希望報效國家,建功立業。可是她依然被邊緣化,她優秀,但因爲外國生活的經歷和西方社會文化的薰陶,還是不被同事所接受,所以在遇到丁之前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刑警而已。她很想拿下“冷血諸葛”王明陽,但是依她的文化積累和知識結構是不可能完成的,這一點她清楚的知道。但是她更清楚丁元英能夠幫她解決這個難題,成就她(芮是個很在乎被主流文化認可的,或者說在乎榮譽,她收藏了她歷年來的獲獎證書,足足與一抽屜,也就是說她執着的是“功名”,是“祿”)。也許是處於這樣的潛意識她尋求丁元英的幫助,丁給芮小丹制定了一套偵訊方案,並且進行了3天封閉式的集訓。3天后,散發着光芒的芮小丹回到偵訊室面對這個曾經生死互博的王明陽,他們以人生的意義、文化屬性、宗教爲線索進行談心,經過一場精彩的對話交鋒之後,王犯終於被這個看上去年輕貌美,但充滿了人性光輝和深刻哲學智慧的女警官折服。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他人的罪行。

芮因爲這次偵訊的成績和顯示出的才華被領導和同事認可,一炮走紅,事業順風順水,同時芮也被訓練自己的丁元英的學識和氣度所折服,終於她確定了自己感情,愛上了丁元英。她對丁元英無微不至的關懷生活也感動了丁元英。兩個人正式確定了關係。芮小丹決定向丁元英要一個愛的禮物,讓他幫助王廟村脫貧致富。丁元英明知這樣要求可能是個錯誤,經過反覆思考,他設計了一個“殺富濟貧”的方案。與歐陽雪、馮士傑、葉曉明和劉冰成立格律詩公司,讓王廟村的村民手工製作發燒級的音響。爲此他還到五臺山問佛,爲自己的心找一個答案。五臺山的方丈也給出了與肖姑娘相似的評價,丁元英已經站在覺悟的門檻上了,進一步是佛,退一步是魔。

歐陽雪、馮士傑、葉曉明和劉冰成爲公司股東,丁元英告訴他們:救世主是沒有的,只有自己救自己。(這句話其實是點題之筆,丁一直是被芮、各股東、王廟村的村民視爲救世主的)。丁將戰略對手鎖定爲國內的著名音響企業樂聖公司,他進行了一番策劃,將格律詩音響送到國外參加國際級的音響展,獲得大獎。回國後,他把盛名而歸的音響送到北京開幕的音響展示會上,丁元英以低價銷售格律詩音響並在當天就銷售一空,丁的此種高檔音響低價銷售行爲給樂聖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樂聖總裁林雨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爲依據起訴格律詩公司,提出訴訟賠償,他說不打敗格律詩公司就跳樓。丁元英請肖亞文爲格律詩公司代理訴訟事務。進入訴訟程序後,樂聖公司才知道格律詩是一個扶貧公司,林雨峯意識到勝訴已經不可能了,但他還是決定要打這場官司,他的目的已經不是教訓不遵守市場法則的格律詩公司,而是要打敗丁元英。最後他已敗訴收場,他選擇了開着汽車跌向懸崖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格律詩公司也和樂聖公司達成合作,一同生產音響,王廟村的窮苦村民們也開始了致富之路。

芮小丹辦完省廳刑偵處大案後返回縣城,路上遇見被通緝搶劫犯黃福海、劉東昌、吳建軍等人,芮小丹知道自己單槍匹馬去找這些荷槍實彈的劫匪可能會犧牲,她給丁元英打電話,告訴他自己現在面對的情況,聽完這個電話丁元英沉默了,沒有阻止芮小丹的行動。芮又向分局通報情況請求支援後關了手機。一番戰鬥,吳建軍自殺性爆炸死亡,芮小丹被炸殘、毀容,劉東昌逃跑,首犯黃福海企圖奪芮小丹的越野車,被芮小丹打傷雙腿,就在警方的增援人員趕到現場時芮小丹選擇了自殺。在聽說芮小丹死訊後丁元英傷心得吐血。芮的父親認爲丁對小丹的死負有責任,拒絕丁元英參加小丹的葬禮,丁離開古城。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0

似乎用“讀後感”這樣的表述方式,顯得特別幼稚,慚愧自己並不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也不敢貫之“書評”之類的標題,僅作爲自己讀後的一些感悟隨筆吧。

在我看來《遙遠的救世主》是作家豆豆最著名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她對於“文化屬性”的理解及觀點的作品。全書通過講述商業奇人“丁元英”和天國的女兒“芮小丹”因一張唱片結緣發展成愛情的“發燒友”,從扶貧公司“格律詩”公司在強力“殺富濟貧”下,與名族音響品牌“樂聖”公司之間的商戰事件,引出了人們對於“得救之道”的討論,和關於“文化屬性”的思考。後在05年根據這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在國內熱播。

我曾把它推薦給我身邊每一個好朋友,我覺得這樣好的作品不應該被遺忘。這本書對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物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思考方式以及處理方式,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這看似是命運實則又是必然。其中涉及很多關於宗教、傳統文化的思考。我想先以我最喜歡的三個人物爲線索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當然,我並不敢爲書中的人物下判詞,只作爲自己一些感悟的分享。

  丁元英

看完這部電視劇後就徹底被王志文大叔圈粉了。這個人物是這本書的靈魂人物,關於這個人物,我只能說,他高明而自知自覺,但是他的高明太過獨到而很難有知己,用書中韓楚風的話說是“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這並不是因爲他想孤獨,而是因爲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用時下的話,因不可複製無法傳承,而成爲絕版。他的邏輯說到高處,是扒拉人靈魂裏的那點東西,不可說因爲一說就錯。說到簡處,大道至簡,萬物發展皆有律,按規律辦事。

  肖雅文

肖雅文可以說整部戲裏我最喜歡的女性角色,畢竟芮小丹是“天國的女兒”,太過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歸宿往往是毀滅,因爲毀滅所以不容玷污、因爲毀滅所以永恆。歐陽雪呢,似乎多了一絲絲柴米油鹽味兒,少了那麼一點點陽春白雪的感覺。雅文似乎是這兩者之間有更爲平衡的體現。

而且雅文的成功是可學可複製的。我之前說丁元英的“得道”是自覺自知的,這種自覺自知多少有天時、地利、人物命運和那點“慧根”共同發酵的,讀後感而雅文的“得道”卻是看到、悟到、學到。她的命運發生的改變,既有自身“結善緣種善果”的初心和一點點運作成分,又有自身本身素質過硬的前提條件,這無疑是給了每一個站在井底的人一種可以爬上井沿兒的可能性。

  馮世傑

其實在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馮世傑。這看似奇怪卻也順其自然,因爲我的成長環境、原生家庭都與馮世傑非常相似。在我看來馮世傑是底層小人物的行爲典範,卻有着不世俗的初衷,有着一份難得的“真”。

從某種角度來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道”,是每個人的頭腦中的主宰,是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價值體系、道德底線。也有一套自己“爲人處世”“行事作風”的“術”。

馮世傑是最先有拉攏芮小丹、接近丁元英的企圖,這些“術”讓他看起來演技拙劣、不夠憨厚,也引來丁元英的那句“你說咱倆誰成心的?”在芮小丹那兒也碰了一些灰。而他的“道”卻很不俗,他是真想爲“王廟村”做點什麼,不得不說這個“道”讓我沒辦法討厭他。這並不是出於道德綁架,我不能抨擊他,而是這個社會“有招有術”的人是在太多了,馮世傑只算是演技拙劣的小角色,而有“道”有心的人卻很少。

他自然自知沒有能力拯救王廟村的能力,也不懂“大愛不愛”的道理,即使這樣他也願意賣力表演求一個機會,而且他實際、他肯幹、不怕失敗,是多少傳統農民的寫照。葉小明是個聰明人,劉冰是爬上井沿看了一眼又流落回井底換上精神絕症的人,而馮世傑能走到最後,是因爲他的初衷。

其實這本書,真的不好講,天國的戀情、神話禮物、殺富濟貧、得救之道都不足以蓋之,書中關於文化屬性、關於宗教、關於傳統文化的解讀,也很難去討論,因爲一說就錯,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讀一下,電視劇版的現在也可以找到,只是刪減了很多片段。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它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就像開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1

一個閒暇的假期,一座安靜的小村莊,一杯清茶再配上一本好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對我來說這便是幸福的。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讀一本自己喜歡的小說。年假帶上一直沒有來得及讀的這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回到老家,遠離那些喧囂。

小說的背景簡單,人物關係也不繁密。讀完這本小說,爲丁元英睿智的領悟力所歎服;爲丁元英和芮小丹超凡脫俗的愛情故事所震撼。試着解讀豆豆在這篇小說所描寫的幾個特點,算作一鱗半爪,彷彿初到高窟的行者,面對浩淼的文化積澱,草草作揖,以補救我內心實際的淺薄和忐忑。

整篇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用墨很多,性格凸現。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在具體細節上將他們的性格特徵刻畫得十分豐滿。性格的複雜化,作者在描寫與丁元英合作的三位人物時,讓大家充分領略到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其性格特徵也細微迥異。葉曉明聰明有悟性,可惜是小聰明;馮世傑身上保留了農民的狡猾和天真;劉冰匪氣十足,身上充斥了市儈氣息,最終爲此喪命,讀後感《《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另外還有幾個點滴人物,雖然只是寥寥帶過,也躍然紙上,性格特點的鮮明是這部小說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的走向始終是我所關注的,其中表面充滿變數,骨子裏卻都是宿命使然。作者對丁元英這個人物的塑造,幾乎無法用一句簡單的語言來涵蓋他的整個性格。這樣的人物,駕馭現實的塵世,其高屋建瓴般的預判,處理問題的縝密與睿智,相當遊刃有餘,這大概也是像芮小丹這樣自視甚高的女子青睞於他的主要原因吧。再說芮小丹,從性格的角度出發,小丹的性格是許多女人所不具備的,她的獨立的對人生,對自己的態度,使她在自己的短短人生軌跡中,走出了煥發光彩的一面。

人世間的災難和無常,經常會在你興高采烈的時候,不期而至,沒有覺悟的人,在頻頻打擊下要不消沉萎靡,要不就是求得更大的麻痹,在沉淪中忘記自己暫時的痛苦,這些,我理解,都不是面對人生,面對煩惱,所應當具有的態度。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一條明顯的道理,做自己的救世主。唯有充分覺悟,坦然之後,你纔會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了,你的人生,就不會是一團麻,一道謎,破解不得。暫時的自在,小說中的丁元英已經作出了榜樣,而真正的自在,徹底解放自己,卻是你,我,作者和千千萬萬的讀者,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體驗中,需要不斷詮釋和印證的過程。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2

“這是一部可以傲然獨尊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這是對豆豆的作品《遙遠的救世主》給予評價。這本書打開之前,朋友要我看由這部作品改編的電視劇,由於自己錯過了觀看時間,因此買來作品讀讀,而且看的時候並沒有那種急於想看到底的想法,可是看過了,掩卷深思,發現這是一本能夠給你帶來巨大震盪的書,誰是救世主?我爲什麼稱其爲我?人的本色來源於什麼?這是讀這本書後,我想到的問題。也算是在其中能夠找到答案的。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次: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結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爲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什麼是強勢文化?什麼是弱勢文化?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他跟咱們不是一路人,這個人你拿不住!”

“至於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還拿什麼?愛就是了。”

“你是一塊玉,可我不是匠人,我不過是一個略懂投機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掙幾個打法凡夫俗子的銅板。你要求的,是一種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爲你沒有說出來而裝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種高度,我沒有這個自信!”

“什麼是窄門”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文明對於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爲力!”

“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的產物。五千年的文化積澱足以讓你拍着胸脯說:我們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卻不能讓你拍着胸脯回答:我們有什麼文化?因爲有文化和有什麼文化不是一個概念!”“我們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隨緣惜緣不攀緣!”這是在《遙遠的救世主》中,足以給我震撼的句子,有些話,讀起來有些生澀,可是背後的含義卻十分深刻,發人深思,引人遐想。一個人坐在窗前,掩卷而思的時候,就知道生的高度有多麼不同了。在看六六的《蝸居》時,那是品生活,是集生活的道道於一身,可是如果和這本《遙遠的救世主》比較,《蝸居》似乎在下里巴人的行列,而它是陽春白雪的魁首。什麼是愛?就是不自主的想去疼他。這種發自內心的,沒有條件,沒有回報的疼,纔是愛,而愛就愛了,不講時間,不計較未來,有今天就是幸福的。在今天有幾人能如此超度?自在而性的做好自己,這是真我。而因爲“我不知道我,所以我纔是我”這樣的出發點,纔有真愛的相守!求什麼?求真我,除此之外,都是虛妄!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3

《遙遠的救世主》是一部富有哲理、值得閱讀的小說,無論是對我們的生活、對事業、對愛情都有所幫助。小說主要講的是:一個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無人能理解的商業怪才丁元英,一個是擁有法國綠卡,卻執意留在國內當刑警的年輕女子芮小丹,由於命運的偶然交錯,引發的不僅是愛情,還有一場關於商界規則,關於正義、道德和人性的紛爭的事情。

丁元英,一個與傳統文化觀念格格不入的另類人物,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徹,我佩服他也喜歡他。這位傳統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紅會議上突然宣佈私募基金解散,結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帶利用文化密碼對中國股市的屠殺性掠取,孑孓一人回到了中國某古城隱居下來。這種舉動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很欣賞丁元英那首自嘲“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門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也很信服書中所講的“一個人的覺解程度,直接決定影響到一個人理解通曉事理的能力”這個觀點。

丁元英,一個不想做生意的人卻爲了他的紅顏知己想要的“禮物”做成了一個神話般的生意;他想過一段平靜而隱居的生活卻過了一段極不平靜的生活;他害怕愛情卻在不知不覺間擁有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許生活就是這樣愛捉弄人吧,最想得到的往往得不到。

丁元英,在面對他心愛的女人離去時,表現出的沉默,讓我想起來就覺得心痛。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4

《遙遠的救世主》應該說是一本好書,讓我拿起來就放不下,被裏面酷酷的男主角和完美之極的女主角,以及他們之間如天國之戀的感情所吸引。當我最後讀完這本書,心裏覺得十分的不舒服,說不清不舒服在什麼地方,正好老公因工作所累,不能睡覺,沒有他我也睡不着,不妨碼幾個字,讓自己明白爲什麼不舒服。

芮小丹是書中的主人公,雖然作者沒有直接寫出來,但是《天國的女兒》在書裏一直伴隨着芮小丹。她是個美麗到極致,聰明到極點,勇敢到無畏,對所愛的男人一脫到底無所保留,而又不死纏爛打的女人。這樣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說中才可能存在。都說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說本身是奔着驚人駭俗去的,而在女人的容貌上還是不能免俗,脫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氣。爲了烘托這個不僅僅美麗之極的女人,還給與了她聰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還不失爲一部好的小說。可到結尾,芮小丹因爲奮勇和歹徒搏鬥,失去了雙腳,和美麗的容貌,在看到戰友們到來的時刻,選擇了自殺。

沒有了美麗的皮囊,就沒有了生存的意義。沒有了完整的軀體,就沒有了生命的尊嚴。這是這本書要傳遞的信息嗎?

很多人問過我,在美國這麼多年,有什麼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對人生命的尊重,無論這個人是以什麼樣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中國最大的歧視,恐怕是正常人對殘疾人的歧視和莫名的優越感。一方面,作爲正常人,對殘疾人悲天憫人,另一方面,對於殘疾人沒有真正伸出手去幫助他們。在美國,到處都有給殘疾人準備的停車位,桌子,所有的公共交通設施都有爲殘疾人服務的設施,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有尊嚴的活着。

  遙遠的救世主讀後感 篇15

記憶中,初中的同桌是個特別聰明的學生,他的最大癖好就是看小說。

我還真是不理解,有啥好看的呢?但最近的我竟然也對小說着迷上癮了。

看完《天道》電視劇以後,意猶未盡,接着買了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我喜歡小說裏的對話方式,這部小說的對話部分讀起來並不輕鬆,而且讀起來有點兒累,需要不斷的百度查閱資料才能理解,因爲需要思考,我用心讀到每一個字,因爲總是擔心錯過什麼。很累但很有趣味。

插一句,最近這段時間除去看書,就是吃飯睡覺,這儼然也是一種帶符號的生活方式了。

私募基金結束後,肖亞文爲了不斷掉與丁元英的聯繫,通過芮小丹賣人情,這種做事方式應該學習,遇到高人是機會,但如何保持住與高人的聯繫就要好好思考了。

而肖亞文自己掏腰包去法蘭克福找芮小丹幫忙,有苦難言,但還不能讓丁元英感覺到有刻意的成分,這種與高人處事的方式也值得學習。

不論是韓楚風對芮小丹北京的款待,還是馮世傑等人對芮小丹的送禮,其實都是丁元英的面子,所謂處事要看本質,莫把自己看高了,當然用好了也是借力。

摘錄幾段文字:

想成大事,不要把太自己當人,不要把別人不當人!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着,這並不是因爲他想孤獨,而是因爲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盡心盡力是標準,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他們所要的“主”歸根結底,還是你爲我做主的“主”

中國爲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裏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爲天道。不以人得意志爲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得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得道德期望破格獲取得文化,也是期望救主得文化強勢文化。

最後做個小結:喜歡這本書,還是因爲能從中得到點兒什麼,不定是實實在在的鈔票,或許是一種心靈的撫慰。

但丁元英畢竟是小說中的人物,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人,都不好說。即便真的有,咱們能遇到嗎?更進一步說,丁元英的傳奇還是建立在他有錢的基礎上。如果沒有開始丁元英操作私募基金賺到大筆錢做鋪墊,其實後面的故事就都變味了。回到當下社會,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錢,空洞的扔出很多難以理解的文字、牛逼的商業策劃,沒有人會相信你是真的高人。這也是我第二次看這部故事的內心感受,當然也應了小說的主旨,世界上沒有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