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記》讀後感

《學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記》讀後感

《學記》讀後感1

最近,學校組織學習了《學記》這篇古代教育文獻,感覺受益匪淺。雖然語言艱澀難懂,但仔細讀來,平時教學中的疑惑頓覺釋然。《學記》不愧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經典精華,在我們二十世紀才提出的“以人爲本”的思想,其實在《學記》中隨處可見。它如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諄諄教導我們教學應該如此來教,學習應該如此來學。

  一、以學生爲本,啓發誘導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學記》中的這句話教導我們教學要以學生爲本,也就是以人爲本。根據學生學習的動態情況去引導、督促、提高。教學的關鍵是要使學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導,但又不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師生關係纔會融洽;二要督促勉勵,但又不強制壓抑,以學生爲本學生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順利的進行教學;三要打開思路,但又不提供現成答案,學生才能獨立思考,智能得到發展。

這點也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於引領而不能壓抑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道”“強”“開”,才能達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設計問題要依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

  二、以學生爲本,循序漸進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教師時時觀察學生,發現有疑難時先不要講給他聽,讓學生多思考,年幼的學生只聽講,不提問題,學習不逾越進度。這與人本主義提倡的需要論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個層次,這幾個層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滿足了上層的需要才能繼續下面的需要。

而《學記》所說的學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髮展順序,設計教學內容。學習的知識都有一個系統性,教學不按部就班,就會“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陷入混亂的境地。前面的知識如果掌握不夠好,後面的知識就更不會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學不能逾越進度。

  三、以學生爲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師不是誠心的教育學生,不考慮學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學生求學也不能順利。人本化教育主張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具有創造性的人格,能創造性地做任何事,並能總處於創造的過程中。

主張課程內容應建立在學生的需要、生長的自然模式和個性特徵的基礎上,應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應該和學生的生長過程有機地聯繫起來。這與《學記》所提倡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多麼相似,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歸。中西文化的碰撞實際上就是建立在以人爲研究對象的基礎之上。

教學就是教師研究怎樣教,研究學生怎樣學。《學記》裏所彰顯的“以人爲本”的思想是我們教育者應該時時遵循的。面對《學記》我們應該常讀常新,讓我們時時記起那些精闢理論,記住啓發誘導、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吧!

《學記》讀後感2

在期間,我仔仔細細的閱讀了《學記》。

這是我國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較有系統的教育學着作。這裏麪包含了許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寶貴的經驗。這篇文章對教育的目的、學校制度、教育的原則、方法,以及教師的作用等問題,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統的論述。對我國古代教育影響深遠。它的經驗和思想原則,並沒有因爲時間而過時,很有現實意義。

學習後,我認爲他特別對老師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作用。它裏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這裏面的內容對我們現在的教學非常有實際意義!其中我最贊成的它所論述的教育原則、方法。其實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師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學效果。沒有效果還談什麼教學?在我的體育這一塊也一樣!在我剛時!感覺的自己理論多深!總有一種不服的感覺!有一點點高傲!其實到工作崗位以後才發現!

在教學方法方面你連一個當教幾年學的兵的都不如。剛上課時你設計的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到實施時,學生東跑西跑,打打鬧鬧。他們真的不把你當老師看!儘管你喊破喉嚨,他還是擠空說他該說的。做他該做的,真讓你沒有辦法!這有可能有點書中所說“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自己的經驗!就我在近期教學中!每節課都認真真的準備,不斷地變換花樣!就二三班與二四班是選用不同的教法!因爲三班學生較貪玩,不易管,象崔國衝、裴佳康、管照倫等孩子!你就必須慢慢的引導,花較多的時間去培養他們的習慣!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說多了!像武碩文、童亞博、夢晨遙等廣播操稍微一指點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時做的比老師還好呢!

根據這種情況兩班決不能用同樣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師的教爲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帶動優秀學生的積極性。自己作主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時四班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也能做好一堂課!讀到文中的大學教的方法。也給我帶來了許多啓迪!就像文中所說“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現在在教學中我也能做到這四點。針對孩子性格及時的預防!特別是本學期剛上課我先做的施教於嚴。讓孩子們知道學習過程中的規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隊的、上課說話的。

這就及時避免了孩子們懶散、不專心聽講的毛病!特別是本週學習廣播操!爲了讓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編排各節的相互穿插!適時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齡特徵。還上他們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通過那個上課也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總之,通過學習《學記》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其實裏面不但但是這些。只要我們再細細品味裏面還有許多財富呢!

《學記》讀後感3

在還沒有學過《學記》之前,就曾聽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讀後感。”“教學相長”,而在仔細學完《學記》後才真正領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這篇文章的偉大。

《學記》主要講述了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麼一段話: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禁於未發,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意思相近,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積極的心態,將學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慾望在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剷除掉,並把好的一面引導給他們。結合我們自身而言,作爲未來的小學老師,就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是學習能力最強最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就將定型,我們小學老師就應該教會他們擺脫可能會形成的惡習,學會真善美。如果發然後禁則爲時已晚矣,因爲不好的習慣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再被改變了。

第二原則當其可,意思是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進行教育,掌握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給他的教育印象也會比平時更加深刻。如果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那麼再學習的話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了,之前吳院長也和我們說過,很多小學女教師在工作兩三年後纔來考研,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即使學的再苦再累又怎麼可能學的進去呢?

第三原則是不陵節而施,意思是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每個班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爲一個老師不能只看到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孩,也要顧及到一些學習知識比較慢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就是知識難度能夠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教學太過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師爲了趕進度,自顧自的講,毫不顧及學生,那麼這樣子的教學,實際上是毫無成效的。

第四原則相觀而善,指的是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學校裏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而不會與人交往,沒有一個朋友,只會讓自己孤陋寡聞,但是擇友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品行不好的朋友,當然朋友也不是用來閒聊的,不過在當今社會互相切磋學術的朋友實在是不多了。

雖然《學記》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們學習效仿,作爲未來的小學老師,《學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都學習的楷模。

《學記》讀後感4

最近,學校組織學習了《學記》這篇古代教育文獻,感覺受益匪淺。

《學記》開篇就告訴我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所以古時候的君主,建設國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爲最重”。雖然從一個方面闡述把教育視爲政治的最佳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立德立人的教育目的。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是否達到這一目的了呢?想到平日學生的一些思想及行爲習慣,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關注。有的學生自私自利,凡事只顧想着自己;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卻對人冷淡、嘲諷、狂妄自大;很多學生不知心疼自己的父母,對之呼來喚去……看到這些,很是難過。那麼作爲我們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重視成績,忽視德育教育,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爲,最重要的是作爲教師和家長在平日處理事宜時一定要身正爲範,做孩子的榜樣。以德服人,在抓成績的同時,更要要重視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僅要在思想品德課上進行,甚至是我們的語文、數學課也可適時地進行德育教育。

學記中的第二段開頭就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通過這句話就是教育我們人是要學習的,我們的學生要學習,孩子就像一塊璞玉,需要我們來精心雕琢,爲他們來引路,我們就像勤勞的園丁,精心培育這些可愛的花朵。那麼我們教師爲了不辜負國家交給我們的使命,作爲教師的我們也得要學習,平常我上網查資料,去圖書館借書,通過種種途徑不斷加強自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充實自己,不斷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師素養。正所謂“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正是這個理。在業餘時間我加強自己對電腦知識的學習,在我的教學中,不時的通過錄像、實物投影、電腦等形式進行再現,讓學生可以親眼目睹,親自體驗。這樣做不僅能激發興趣,還能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

《學記》還指出: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習過後才能夠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人之後才能發現自己的學識不通達。知道不夠,然後才能反省,努力向學。知道有困難不通達,然後才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相輔相成的。要做一個稱職的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走“教學相長”之路。

以上僅是本人淺讀《學記》篇的一點個人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應更認真的學習,領悟其中的理念,將其貫穿於我的教育教學中,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善於總結,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