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大綱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的作者武志紅是一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這本書是一本心理學暢銷書。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1

武志紅的又一本書,這本書有個多麼自戀的名字,所以春節前後我讀完了,過了這麼久纔來寫讀書筆記,所以剛剛忍不住又翻了一遍。

發覺這本書是典型的案例書籍,就是通過武志紅的諮詢案例、社會熱點案例來輸出心理學常識和分析問題。這個也是我相當長時間比較推崇的一種說法,“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之前有很多人遇到過,有很多人研究過,有些人把結果寫成了書”。這個就是書籍的作用。它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帶着心理問題積極生活”:這個估計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情緒有它的來處,這些都是人這個生靈自帶的屬性。不論悲傷、憤怒、內疚等等的情緒,都是能量流動的正常形式,我們要接納這些情緒,就像接納自己一樣。他們就想吃飯、喝水一樣必要,像呼吸一樣必不可少。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如上所說,恐懼也是一種正常流動的情感。這個反向論證,讓我們知道孰輕孰重。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只有在人羣中,才能認識自己:所有的關係,甚至是衝突,都是照鏡子,在鏡子中看到自己。有的時候是看到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進一步的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說出"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學會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和寬以待人。給自己一個接受的儀式,開始更懂自己、開始一段更爲不同的人生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2

這本書是在參加深圳讀書會微信贈書活動意外獲得的,拿回來後放置了一段時間,因爲花花童靴也要看,還說好一起分享,才陸續看了起來,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作者武志紅是一名資深心理師,寫下了諸多暢銷心理學著作,曾經還擔任過專欄主持,可謂實戰經驗豐富,接觸並幫助許多心理問題的患者,對於深究問題的來源有獨特的理解。雖然我個人覺得有些觀點過於極端,太集中於講述從小的影響,但仍然會去吸收有利於自己的方面,因爲每個人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我們要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纔會經歷越來越多的精彩。

接納自己很重要,我們每天的生活很真實,如何做到在生活中享受這種真實,過程中悅納真我,是一個不斷嘗試改變的成長之路,人之所以不完美,纔有足夠的空間去進步,才能體會努力後達到成功的喜悅。而存在於自身的問題也一樣,需要我們探索着去改變,心靈不斷成長淨化,內在與外在的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澄清,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觀念,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罷了。圍繞在我們周邊的種種痛苦,也是有其特殊意味的,或許提醒我們需要去改變了,或許告訴我們應該注意某些方面了,或許讓我們經歷各種真實的存在,所以,當一切不可避免時,好好的去體會,接受真實的自我,接受發生的事實,也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在人生的大道上探索出一條獨立,非傳統,帶着濃厚刻印的路途,獲取非同尋常的快樂!

全書分了七個部分,每個部分闡述一個主題,有系統的書寫在人們身上的不完美,講出這種不完美的好處,怎樣去面對,以及如何解決,最後還推薦心靈成長書吧。第一部分主題: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不要和惡習去較勁,因爲惡習代表着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並接受它。壞習慣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們自己的深層需要。這也顛覆了自己對惡習的看法,不再那麼深惡痛絕的鄙視改正不了一些惡習,而是通過接受再認識逐漸去改正一點點,讓需求也得到進化。第二部分主題: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不論憂傷、憤怒、焦慮、嫉妒等,假若你學會敏銳捕捉並坦然接受它們,那麼你就會獲得不可思議的成長。這裏提到“內在的小孩”和“內在的父母”,說明從小家庭的影響非常大,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潛移默化的存在,而且全書這個概念貫穿始終,很多問題從這方面探究原因。然後還有AQ的概念,又稱>挫折商,衡量AQ的指標有控制,歸因,延伸,耐力。說明我們遇到挫折應當如何處理,將逆境轉化爲機遇。第三部分主題: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你必須清楚地知道你的憤怒,並知道爲什麼會這麼憤怒,然後富有智慧地去處理它。對於憤怒,也顛覆了我以往的看法。憤怒是人性的一部分,它是有其作用的,將憤怒的表達是讓人去釋放,說明某種關係有待改變,而一味的壓抑憤怒,反而會出現其它心理問題。憤怒能讓我們反思,關係能可持續發展的進行下去,是維繫相互之間良好的調味劑。只是憤怒不可過度,適可而止的表達,忠於我們的內心。第四部分主題:不要內疚,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內疚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在提醒我們,你的一個關係需要調整了。這也讓人不禁釋懷,有什麼好內疚的,其實不過是過眼煙雲的痛楚。另一點是怎麼對別人,不能太過於好,增添別人的內疚感,凡

事留有空間,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第五部分主題: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恐懼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因爲很多時候,只有恐懼才能強有力的提醒你,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們無須去戰勝恐懼,恐懼其實是一種力量,引領我們前行。藉助恐懼的力量,勇敢的`去行動,往往會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第六部分主題:只有在人羣中,才能認識自己。任何一個你在乎的關係,其實都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可以照出你內心的祕密來。在現實生活中,敞開自己的心扉,無論遭遇什麼,都能不斷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第七部分:說出“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所謂接受,既直面我們人生的所有真相,深深的懂得,任何事實一旦發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爲自己而改變。好好生活,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無非都是最好的體驗。最後,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心靈的成長並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這本書陸陸續續看了挺長時間,工作日固定在晚上吃完飯六點左右看半個小時,也解決了這個時間段浪費的問題。另外就是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看書的時候手寫記錄一些,看完還在微博發佈讀書重點,形成長期讀書的一種傳遞,更容易堅持下去,以後也能通過微博來溫故而知新,何樂而不爲。書中這些人性的不完美,自身很多都有完全不同的認識,比如恐懼,憤怒和壞習慣,不再去逃避與躲避,任何身上的毛病都是存在的,也是需要的。如果沒有不完美,人生何去何從不是失去了方向嗎?所以有了這樣的理解,更好的接受自己,接受各種不完美,包括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更好的去面對人生。下一時刻,給自己一些儀式,開始全新的生活。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3

最近讀了武志紅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很多講到的情況我也有發生過,也瞭解了怎樣自己給自己做心理調節,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感悟,以供大家參考。

一、自身心理調節

很多人會嫌棄自己身上的一些與衆不同的東西,比如見了別人會臉紅,或者有鼻炎,覺得自己總在別人面前擦鼻涕是很不禮貌的事。在本書中武老師講到:越控制越失序,就是一個人把自己的情緒壓制起來。當親人去世時,以前的心理結構會被徹底打破,我們懼怕,所以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覺得自己身上的某一個“症狀”很“不好”。這個不好大多是爲了面子,覺得自己的行爲在別人面前顯得不禮貌,但這也要分情況,根據個人理解不同而不同,我就覺得書中的例子很正常,沒什麼不好。有一個例子:有一個女孩有“臉紅症”,與男人交談時就會很紅,她覺得這樣很不禮貌,就極力壓制自己,告訴自己“下次我一定不能臉紅”,但潛意識是接收不到否定詞的,所以潛意識就會把這句話變成“下次我一定要臉紅”,然後下次就對所有的男生都會臉紅。

那當我們出現這種情況時該怎麼調節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信任的人做溝通,把自己恐懼的事情告訴他,再由這個人慢慢的引導說出最初種下這個“種子”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再從這個種子中入手,最後把自己調節好。

這種事情也在我身上發生過。學堂舉辦了一個冬令營去景德鎮,我剛開始是想不去的,想提前回家,順變去以前的學校看看同學。然後我就找各種理由來搪塞老師,最後經過媽媽和老師的引導我看到了我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自我價值感地、有消極思維等。這次的心理溝通對我的成長影響還是很大的。(詳見博文順其自然的選擇)

在以後如果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會主動找同學、老師和家長溝通,讓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家庭教育

後半本書中舉了很多因爲家庭關係沒處理好而出現的心理疾病的例子,多是孩子與父母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有一個家庭裏有一個媽媽和兩個兒子,小兒子長的比大兒子要英俊,媽媽在家裏比較寵小兒子,所以導致這個男人對待女朋友很好,他自己說道:我非常愛她,爲她做什麼我都願意,甚至是死亡。他最不能容忍的

就是背叛,一旦背叛他就會衝那個人發脾氣: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愛我?!大家請注意這句話,其實就是他小時候想對他母親所說的話,但他一直壓抑住自己,長大之後他把這種模式複製到其他女性身上,自己的婚姻也跟着處理不好。

女兒是以和爸爸的相處模式去找男朋友的,兒子是以與媽媽的相處模式去找女朋友。這個現象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體現,只不過是多少而已。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媽媽對待我和弟弟不同,我也和媽媽說過,媽媽說她對我們兩個是一樣的愛護,只是體現的方面不同,對於弟弟,因爲他年齡小,對他來說最好的教育是鼓勵和陪伴,因爲我已經到了自立的年齡,對於我媽媽用的更多的是溝通、調整和引導。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很慶幸我能夠表達我的想法,經過媽媽這麼一開導我就不會種下這樣一個極力討好別人以求關愛的種子。

在我以後教育孩子的時候我也應該視他們的年齡和成長需求平等的對待孩子們(人數待定),並經過學習怎樣處理好關係之後讓父母與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