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勵志範文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勵志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選擇,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沒辦法、體制就是如此”、“大家都這樣”等此類的話語。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自由在高處》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勵志範文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優秀範文【1】

關於這本書,讀了前序之後的感覺是,有點深奧,需要邊讀邊停頓思考,是否如此。因爲文章本身就是對社會事實的評論,所以我可能更多的是摘錄覺得寫的比較有意味深長的句子。

熊培雲之筆:

1“當有年輕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將來做點什麼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如果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麼靜下心來讀點書,要麼去賺點錢。因爲這兩點對你的將來都很有用”。是不是很多人會選擇後者啊,現在的我選了前者,怎麼有點不安,嘆氣會不會虛度了,畢竟金錢看得見、摸得着、短期還能用得上。哎,既然已拒絕掙錢的機會,就安心清閒散讀一個月,這不是以前夢想的樣子嗎,怎麼能夠實現反而不是那麼滿足,或許我還是有點兒過於看重物質,或者金錢當前對這一階段的我來說誘惑力還是蠻大的,畢竟現在所用的都不是自己親自掙得的吧!

2“以獨立之志,做合羣之事,以思想和良心去擔當”。烏合之衆,有好也有弊,希望自己能認清事實,不爲所綁架。

3 sometime,我們關於“奢侈”的指責是有悖於事實,因爲奢侈本身是完成社會財富的流動和資源再分配的重要途徑,孟德斯鳩言“富人不奢侈,窮人將餓死”。這句話警醒了我,的確,別人奢侈是在其私人資源的利用與安排,我們無權干涉,當然你可以肆無忌憚的忌妒,這樣只會自己變得可悲,只是不同的生活style而已,尋求快樂、開心、幸福以及滿足的本質是一樣,走的路不同,實現的方法手段不同,滿足的程度也不同,而已,罷了。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優秀範文【2】

《自由在高處》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個右手執錘,左手執鑿,正在把自己從石頭裏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本書的內容:自由在高處,欲得需自塑。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瞭解這本書所做的其實就是三件事:一、幫你意識到枷鎖所在;二、幫你掙脫枷鎖,或者如果暫時不可能,至少讓你學會帶着枷鎖舞蹈;三、帶你尋求自由思想的愉悅。當然,自由任何時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裏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雲則說“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許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縛你的那些枷鎖,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時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鎖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會感到它的分量已經輕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你已經給了自己心靈的自由。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環境可能不盡人意,也可能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能夠立足現實,積極面對,打開胸懷,擁抱世界,也會有滿滿的收穫。他的文字,讓我們體會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寬容之精神、樂觀之態度、人文之關懷。

讓我們看到自由就在高處等着我們去摘取,他的樂觀並非盲目的,通過他的文字我們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積極與樂觀。我們同時也應該學着熊培雲的姿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人生的領導者,正如“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牀”所言。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環境。在我們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誠的態度待人,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小環境的改變來影響大環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燦爛美好。

  自由在高處讀後感優秀範文【3】

莊子有云,“哀莫大於心死”,心所爲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說是好色關乎心靈。這裏面涉及了理性與情感、頭腦與心靈之爭,林語堂說“男人只懂人生哲學,而女人卻懂人生”。女人的直覺能抵達心靈,男人的理性有時卻接近幻覺。一個好的社會需要找到心靈與大腦的平衡點,講效率的做蛋糕關乎頭腦,講公平的分蛋糕關乎心靈,頭腦追求差異有三六九等,心靈卻有靈氣沒有優劣之分。這一點,是需要多少時間、多少努力,才能實現?

“有什麼樣的心靈,便有着怎樣的目光”。很喜歡這句。在你評判某一人、事、行爲時,也暴露了自己。請做好對“人”的人身權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慣、批評、憎惡的同時,麻煩想想那是否是別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現或享受幸福的權利。熊先生說“一個人的完整權利,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的自治,聽着,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體自由,而身體自由又包括行動(爲)自由和審美自由”。贊同,因爲是至少嘛,但我也覺得這兩個也是基本,這不是美國式的看法,僅是關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誰不渴望自由呢?

“第六種自由”一種免於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描述人們使用用着相同的網絡,閱讀着相同的頭條,因爲相同的無關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會同樣造就了無數“單向度的思想”和“標準化的人”。過多的信息攝入或者過度的信息依賴讓我們的人生不自由。是的。打開幾個網頁,關掉,一天就過去了。打開無數個網頁,關掉,一輩子就過去了。(想想好悲哀,若我的餘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純粹自然快樂的時光應該很少)。《天使愛美麗》電影當中,許多人不僅抵制無用信息和廣告對公共領域與私人生活的侵蝕,而且時刻想着關閉電視和電腦,將自己放到海灘和陽臺上,過和大自然一樣自然的生活。(或許我應該重新再欣賞一遍這部電影)。若非必要,一定要儘量少上網。雖然這個決定實行起來相對而言很艱難,但我要有這種意識,慢慢放手。對於喜歡安靜的我也是,或許更想在陽臺上,隨手翻翻書頁,餘光掃一掃花盆,懶洋洋的過一上午,而不是“葛優癱”在沙發上,刷着網頁,對着電腦,與世界抱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