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管建剛《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管建剛《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看到此書題目時,在我腦海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做教書匠,還能做什麼。隨着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瞭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奮鬥感、有專業感、有親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師。

管建剛《不做教書匠》讀後感

讀完此書,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煙消雲散。面對以後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開朗了。作者的很多思想深深地觸動了我、鼓勵了我,讓我的思想提升了不少,甚至改變了我以往的一些觀點。

“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是不可能走得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多遠,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爲學生享受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臺,成爲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和諧發展的理想空間。

這本書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指引,激勵着我們廣大青年教

師。裏面對教師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給一些教師指明瞭方向: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文,深有一點感悟:使我更加清新地認識到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我一名青年教師而言,除了對所教專業知識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對教師的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也應有個深層次的思考。

“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 教師的約束感體現在教育道德、規章制度的自制力上,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自制力的強弱或者說高低。自制力是指一個人在意志行動中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自制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實際工作、學習中努力克服不利於自己的恐懼、猶豫、懶惰等;一方面應善於在實際行動中抑制衝動行爲。 自制力對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書式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學家們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教師的美好理想更是建立在約束力的基礎之上。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教師的責任感是教師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做機械重複的事,作出靈氣來,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做一名與責任感的教師還要對家庭負責,對學生負責。

教師的工作是憑良心的工作,衡量這項工作的最重要標準是有無責任心。

“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利用上下班時間充實自己,現在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時

代,新時代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又不斷學習才能天天向上,從小事做起,不要給自己找任何藉口。用自己的力量成長,充滿自信,勇氣從挫折中走向成功。

書中的很多觀點讓我再次找到了激勵和自信,如:

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

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短暫的膚淺的閱歷,印證着在挫敗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貶值的深層含義,我會用它鼓勵自己,一如既往,繼續前進。

絕不,絕不,絕不能放棄

年輕的老師們,請不要放棄,不要在五年內放棄。朝着奮鬥的目標,堅持五年,你一定會做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這五年裏,你也可以選擇某個內容做爲教育教學上的一個點進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隊活動,或是班集體建設,或是晨會課,或是和後進學生的談話,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語文老師,你可以研究閱讀教學,或是研究作文教學,或是研究課外閱讀,或是研究寫字教學,或是研究識字教學,或是研究提前讀寫,等等。先把這一個點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來,再遷移或拓展。

是啊,我們每天重複着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嗎?沒有堅持,何談放棄呢?想想看,如果選定了一個人生目標,堅持下去,會有多麼巨大的變化和人生樂趣啊!一味抱怨機遇,不如從現在開始磨礪。

專業化的教師形象——具有實踐的智慧

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水準正在於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水準,一個愛發脾氣的教師也不具備專業水準。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他們還具備創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徵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方法來。

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徵,而是智慧的象徵。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將智慧作爲人生追求呢?敲教鞭、發脾氣一度成爲我們無可奈何的代名詞,對學生缺乏細緻有效的心靈溝通,所以在教學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機——學生作業沒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彌補?學生違犯了紀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課堂上學生答錯了問題,我們又有多少思考、面對的機會呢?更別說擁有“四塊糖”的人生啓示和教育智慧了。

所以,從現在開始,調整心態,勇於實踐,做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將是我永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