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範文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記得剛剛成爲一名教師時,我對於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基本上沒有什麼系統的認識,是學校裏的很多有經驗的老師身體力行,給了我很多幫助,使得我在較短的時間適應了工作。平時我也主動地查閱這方面的知識,吸取經驗,用之於工作當中。尤其在閱讀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範文

1.遵循規律,引導認識

當代小學生處於時代瞬息萬變、思想不成熟的特定時期,這對於思維感性的小學生來說往往會由此引起錯誤的認識並由此影響一生。學校思想品德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從改革開放形勢下的小學生思想實際出發,不但要有敏銳的目光和紮實的科學理論功底,施以適當的方式方法,還要努力研究小學生認識的心理過程。從認識心理的規律出發,糾正小學生認識上的偏差,進行科學引導,以實現小學生內心信念的正確樹立。

2.化雨無形,潤物無聲

化雨無形,潤物無聲,這是思想道德教育藝術,是教育理想的極致。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適時的傾聽,平等的交流,勝似長篇大論的勸說。平時老師多給他們一些和藹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輕撫的手勢,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會使學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誨。孩提時代,學生階段,一切尚未定型,有待師長重塑。即使是後進學生、問題少年,只要我們用心澆灌,善待呵護,也會綻放出光彩奪目的花朵。

3.情感滲透,昇華理想

情感是心理的動力因素,是以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和對客觀事物表示愛憎好惡的內心體驗。情感具有強烈的驅動力、凝聚力。情感使人際交往變得深入、豐富、細膩,它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溝通心靈的橋樑,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當代小學生的情感是複雜、不穩定的,他們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而歡欣鼓舞,也會因一時不到滿足而失望。他們的情感一般易於外露,喜怒哀樂溢於言表,但有時也表現爲內向性和閉鎖性,這是由於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自尊心很強,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所造成的。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其得到健康的成長。

如何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去觀察、認識、分析、解決其思想、觀點和行爲,確定思想品德工作的重點,進而不斷提高思想品德工作的效果,就成爲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工作的重要途徑

“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我們在教師人格特徵,涉及到教師的師愛問題。林崇德教授認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其實,林崇德教授就是師愛的典範。之所以如此,他今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我們有的老師,就沒有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例如,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從初一開始接了一個班,班中有一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即使老師點名,她也不發言,已經到了初二第二個學期了,她還是如此,有一天,老師爲了讓她發言,就想出一絕招。老師首先叫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而這位學生站起來,可是頭是低下的。老師說:“請你擡起頭來,往前看,看見了什麼?”這位學生輕輕地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什麼?”“你再仔細看,看見了什麼?”學生還是搖搖頭,老師就指着黑板問:“這是什麼?”“哦,這是黑板,”“對,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樣黑!”老師回答說。老師從他的出發點來說,他是爲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可是,一句話,不僅傷害了那位學生,而且,傷害了全班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個體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爲奮鬥目標,有的爲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爲奮鬥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鬥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爲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着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總之,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來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

初讀《師德的培育與生成》只是覺得這本書中所提供的案例深深的吸引着我。案例的時間跨度從聖人孔子的“教無隱,然後能爲師”,到現在的魏書生,從邊做邊學的徐特立老先生到教育科班出身的何麗婭,有很多的教育前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提供給我們成長的寶貴經驗,班級管理的經驗,教學經驗,與學生相處的經驗等等,通過這樣一個個案例生動活潑的展現出來,讓我們在享受與學生相處的故事中,體會教師成長的過程。這樣的案例才最有說服力,才能夠深深打動人的內心。

因此,我決定再讀這本書,卻被這本書的一句話,深深打動。在談到樹立教育威信的時候,王老師引用了這樣一句話:只靠行政手段來提高教員的威信是行不通的,教師教育威信的提高只能通過:一是教師自身強烈的責任感,二是,教師自身的忠誠。爲什麼深有感觸?源於在這幾年的新課改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課堂的成功與失敗依靠教師,因此課改的成功與否便要靠教師來完成。

而一談到課改,心嚮往之,改起來卻困難重重,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我們的教師也希望能夠改變,但是,課改如果要順利進行和開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是需要下實工夫的。改變往往不如保持現狀讓人輕鬆和容易得多。因此,保持現狀是很容易做出的選擇。

這個時候不可避免的就談到職業倦怠問題。表面上這種痛苦是因爲自己與同事處於疏遠、競爭和冷漠的關係而導致,在更深層次,這種痛苦是出於精神層面的。心靈是幹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如果一項工作是本人內心真正想做的,儘管連日辛勤,困難重重,也會樂此不疲,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使生活充實快樂,因爲這是他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可以幫助其成長。相反,如果一項工作不能使自己感到愉悅,就會埋怨牢騷。當外部的措施不足以維持那些人們關注教學的最深切熱情,教育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教師的成長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進一步阻礙教育的快速發展,這是行政命令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師德建設任重而道遠,期待行政主管部門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教師隊伍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

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愛爲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一書在師德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教師的人際及自省智能、與教師的職業尊嚴、與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師生的溝通、與教師的愛崗敬業方面,都做了詳細的闡述。閱讀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愛學生、瞭解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要具備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下面我就從愛生和責任這兩個方面談談閱讀本書後的感想。

首先,教師對學生產生“愛”,學生對教師產生“情”,是教師與學生心理和諧共振的過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同時也會激發出學生對教師的愛,形成愛的雙向互動,這種互動在教育教學中能產生良好的氛圍。然而要做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愛,並且讓愛在師生之間不斷涌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應做到:1.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自己成爲能與學生談心的好朋友。放下教師的威嚴,俯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老師也可以和我那麼親近。2.尊重、接納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出身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每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3.優化與學生的溝通策略。教師要打開的門不是普通的門,而是學生心靈的大門,要藉助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敞開心扉。

其次,教師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這一神聖的職責。

總之,我們每位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終牢記爲學生負責,爲家長負責,爲社會負責,爲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着自己神聖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爲自己負責,這樣,才能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有責任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