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最後一課》讀後感(精選10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後一課》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後一課》讀後感(精選10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1

昨天我們學習了《最後一課》,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給予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們的喜愛。學完之後,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靜。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本來生活地很平靜,但是,戰爭卻無情地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被迫改學德語,遠離祖國的懷抱。

小弗郎士一開始還爲學習法語而苦惱不已,短短几分鐘內,他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纔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其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深深觸動了我。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多麼重要,一個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的人,還怎麼說自己愛國呢?我覺得韓麥爾先生說的很對,語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沒有語言就沒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韓麥爾先生的勇氣,他有勇氣上完最後一課,爲學生灌輸最後的愛國意識。如果是我,我很可能連上完最後一課的勇氣都沒有。

文章中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變化有很細緻的描寫,但我們可以推測出,整堂課上,他是有多麼的傷心、不捨以及對侵略者的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世界上爲什麼會有戰爭?每個國家都好好相處不行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想必每個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爲什麼還要打仗呢?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最後一課》讀後感2

國是一個大家庭,家裏溫暖的港灣,是冬天裏的一杯熱茶,是夏天的一口西瓜。家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家裏的每個成員都很愛她。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家被侵佔了,或者發生矛盾了,都會使我們很心痛。

都德是一名普通的法蘭西教師,由於他的國家被侵佔了,他再也不能給他的學生教法語了,上完這最後一堂課,他就要永遠離開這裏,這是多麼悲哀啊。可是,他並沒有被傷痛打垮,他要盡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時間裏儘量教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跟自己國家的語言分手,跟自己的祖國分手,這是何等難以忍受的悲痛。看到這一切,我不由的想起了:“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一個國家被侵佔了就象一個孩子失去了家庭,無依無靠,失去了溫暖和安全感。我覺得這篇文章舒發了作者對自己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深切的表達了愛國之情。一個人不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就象嬰兒不能喝奶一樣,那是何等痛苦啊。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語言,才知道國家的重要,才知道語言的可貴,可這一切都晚了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聯想起都德的最後一課,我知道了國家的重要,愛國的緊迫性。我們大家只有團結起來,建設祖國,保衛祖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

  《最後一課》讀後感3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有許許多多堂課,可我們卻不曾珍惜。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所寫的《最後一課》後,使我深有感觸。

在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一堂法文課再普通有不過,但這是最後一課,文育老農歐塞爾,一輩子都不肯學習,卻來聽這最後一堂法文課。拿着識字課本像小學生一樣認真拼讀。小學教師阿梅爾,多少年循規蹈矩的教書,可是在接到佔領軍不準在學校再教法文的命令之後就穿上節日禮服,精心準備的上完這最後一堂課,聽見下課的鈴聲,他語不成句,拿起粉筆用全力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平凡的舉動產生的震撼了,不亞於同敵人拼死搏鬥的英雄行爲。小弗蘭茲上這一堂課,彷彿一下子懂事了。他這一堂課中所受到的教育,恐怕他這一生受益匪淺。

都德用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卻更深的教育着你們這《最後一課》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被法國人民所表現出的深切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讀了《最後一課》,我了在那一瞬間變得懂事起來了,我明白了以後的學習中應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學好每一節課,不給自己以後有後悔的機會。

  《最後一課》讀後感4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隊不僅佔領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懂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爲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最後一課》讀後感5

我的成績在班裏不算太好,但也算不上太差。若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我本應該高興,爲終於擺脫了“機器人”般的生活的糾纏而高興,可仔細想想,我卻高興不起來。

最近學了一篇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從中我受益匪淺——不僅僅學到了愛國的情懷,也悟出了學習的真諦。

假如這是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想想兢兢業業的管老師,幽默風趣的馮老師,“活潑可愛”的陳老師,嚴肅負責的陸老師;想想平日裏總是陪我歡笑,打鬧的“哥們兒”;想想我們班那些成績優異卻有暴力傾向的“女漢子”們……

想到這些,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差點奔涌而出。

回想起我剛進校門的時候,還是個懵懂的小孩子,整天癡人說夢般的幻想着:如果有一天不用上學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一直陪伴着可愛的電腦遊戲與動漫了。可現在到了最後一天,我卻不想走了。

有時候,人的心還真是奇怪呵!

雖然我不可能像小弗朗士一樣失去學習的機會,但若是真讓我離開這個朝氣蓬勃的校園,我還真的有些依依不捨了。教室前的桂花開了又落,我們就像樹上的桂花一樣,不可能永遠地粘在樹上,只有離開大樹,我們才能夠香氣撲鼻!

  《最後一課》讀後感6

在都德的《最後一課》中,主人公小弟幼士的性格給讀者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在最後的一課中,小弗朗士聽到的第一句話是“我的孩子們,這是最後一次我給你們上課了。柏林來了命令,在阿爾薩期和洛林兩省的學校裏,只准教德丈……”老師的這話在小弗朗士的心中激起了一陣波瀾,他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先前還想“逃學到野地去地跑”,還覺得普香士的軍隊的操練“比分詞的那些條規更吸引人”,可是老師的話震動了他,他立刻感到“心慌意亂”起來,他意識到“那些壞東西”在村公所門前張貼的佈告就是關於這件事的。此時,小弗胡士從內心發出了“這是我的最後法語課”的呼喊。這句話有力地強調了小弗期士思想的變化,這句話裏也包含着小弗期士對自己過去頑皮逃學的悔恨,也表達了小弗朗士時最後一堂法語課的珍惜之情。

這就是愛國主義扮神在小弗朝士身上的表現。但是感情與事實正相違背,當老師叫他回答問題的時候,他說不上來,他不能用自己的圓滿回答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而只能低着頭站在那裏。他第一次認識到祖國語言的可貴,而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學習祖國語言的時候了。在讀者看來,這對小弗期士幻小的心靈是多麼大的折磨。這又是一個多麼大的悲劇啊!

  《最後一課》讀後感7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是用一個孩子的感觀去寫的,跟我們學半截蠟燭時期差不多。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故事內容,一個孩子帶着匆忙的上學步伐來到了學校,他們的法語老師一臉嚴肅,他得知原來從這節課以後就得要學德語了,不能再上老師的課了,不能再學自己本國的語言了。他開始後悔自己爲什麼貪戀其它事而不專心學習,老師對大家說這不怪你們,或許是因爲我或者你們忙碌到忘了關心你們的父母。他用心的聽完了這節課,讀完這個故事,會讓你感覺,這到底是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們法語,還是一個父親在把法蘭西刻在孩子們的心裏呢?那是多麼偉大的一節課啊?一節難以言喻表達的愛國課。讓人有種想要加快腳步,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讓我有怎麼會捨得不去學習任何一箇中國文字的心情,因爲這樣我更想要努力學習,因爲自己經常在寫作文時不少字不會寫。

我最有感觸地是,老師拿出字帖,上面寫着法蘭西,讓大家寫的時候。大家十分專心的去寫、去拼。坐在他們身後的大人也在念,坐在大家身後的老村長都念的聲音都顫抖了。

最後一課給人講的不僅僅是一節跟老師分別的課,而卻像與祖國分別似的。我感覺有很多讓人深醒的地方,人生很多可能因爲太多花樣繁多的東西而分散自己的精神,到發現了已經錯過了。應該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它們十分寶貴,也要珍惜自己讀書的時間,還有跟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刻。

更加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付出以及珍惜自己。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長,但是給我感觸還是很深的,可能我懂得後,並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百分百珍惜,但是我會努力去守護現在的東西。

  《最後一課》讀後感8

讀了《最後一課》,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要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爆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的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的。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有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的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母語,千萬不要讓它永遠消失。

  《最後一課》讀後感9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寫出了在最後一節法語課裏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與以前相比的不同。

小弗郎士在上最後一課之前還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早晨上學,他去的很晚,且連老師前邊佈置的作業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可當老師宣佈“今天是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心裏萬分難過和懊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背下那條分詞用法,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讀到這裏,我忽然想自己,剛進初中時候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可不知什麼時候我成績開始下滑,從第二滑到第6,而且上課的時候還老犯困。人坐在教室,可魂兒都不知道飛哪裏去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課堂上我無精打采。唉~和小弗朗士相比,我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難道真的要“不見棺材不掉淚”麼?

擁有時不去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寶貴。最後的一堂課上小弗郎士學得很認真,以至於他覺得老師講地“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老師講的,他也全都聽懂了。其實每節課都如此,但不同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態。

這最後一課的法語課,在韓麥爾先生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精神的感染和愛行爲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他變得懂事,變得愛課本,愛學習了,可最後一課卻在不知不覺中上完了,以後的小弗郎士只有靠自己來學習法語了,到了那時,他纔開始學會珍惜,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小弗朗士的“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最後一課”還未開始。要學會珍惜你所擁有的,別等失去時纔開始傷心、後悔,沒有人會等你太久,學會珍惜好麼?也許當你開始想

珍惜的時候,你可能無法去珍惜,因爲你早已忘記你的初衷,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擦,一切都會被時光所沖淡,但有個東西卻可以在你心中紮根,成長,那就是一顆名叫“愛國”的樹。

  《最後一課》讀後感10

在《最後一課》裏,講的是一個普法戰爭暴發後。一個淪陷的地方。是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母語法語,去學德語,本文講的是最後一次上法語課。主人公是一名叫小弗朗士的三年級小學生。

一開始小弗朗士不喜歡上法語課,這一天,到了教室自己遲到了卻沒有被罵。覺得十分異常,原來是因爲這是最後一節法語課,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與不捨。教室後排坐滿了鎮上的人,大家的目光中都帶有不捨。課上要背書,自己卻背不出來十分愧疚。最後下課了,老師不捨得靠在牆上對我們說:“下課了,你們走吧。”

鎮上的人都來學堂,體現出不管老小的熱愛國語,熱愛母語的精神,對母語深深的不捨之情。這是值得人敬佩的。這種愛國精神也使我想起了中國抗日時期的勞苦人民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我們的心情和期望都是一樣的。日本也曾讓我們改過教育方式,去學習日語,接受奴化教育。

我認爲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學習纔剛剛起步。警鐘長鳴,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理:要想有和諧寧靜的學習環境,就需要我們珍惜時間,從小學知識,學本領,以至於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