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最後一課》有感

讀《最後一課》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讀《最後一課》有感1

讀《最後一課》有感

呷一口香茗,捧一卷唐詩宋詞。一顆赤心,一方淨土。是誰羽扇綸巾,笑看名山大川,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又是誰“尋尋覓覓”,卻徒增“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悲涼?百感交集於簡簡單單的幾個方塊漢字,神奇。元曲的音律仍不絕於耳,明清小說儼然成爲世界文學的舞臺的鳳毛麟角!文字因祖國的悠久歷史而繁榮,祖國因文字的繁榮而更加興旺發達。

可是現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有些學生認爲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真的是這樣嗎?在我眼裏,數理化好比毛髮,語言文字好比皮膚。皮之不存,毛髮焉附?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走出去張口閉口“A,B,C”,埋下頭一片複雜的理化公式。好聰明的中國人把好優美的中國話放在什麼位置?

《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被實行文化侵略,學生們被強迫學習日文。爲什麼日本要這麼做呢?因爲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顯而易見,文字的魅力的是無窮的,文化的統治力量是高於一切的!“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最後一課》中說得好——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就算亡國,如果我們牢記母語,強大的凝聚力將勢不可擋!

母語,母語,語言就像是母親,漢字澆灌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填補了中華兒女精神中的空白。抗日戰爭的戰場上,我們的戰士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奮勇殺敵;陳毅元帥疾書“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鼓舞士氣。思想的戰場上,老舍用一個大茶館,反映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化;魯迅以書爲藥,吶喊出對明天的無限希望。

浩瀚宇宙,“神七”自由穿梭;華夏大地,奧林匹克精神熠熠生輝。環顧世界, “漢語熱”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升溫。我們的祖國作爲一名強者屹立在民族之林,悠久的中華文化位於世界巔峯燦爛地微笑。

看,那隻昂首傲立的雄雞在嘹亮地歌唱!

讀《最後一課》有感2

在今天這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帶着愉快的心情一起讀了這篇發人深思的好文章,讓我們明白了這個有表及裏的道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着讀書的愉悅,我走進了《哲學家的最後一課》。這篇短文拜讀之初,我感悟到哲學家的用心良苦及他對學生們的一份期待。掩卷沉思,哲學家由表及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領悟到如何除去心靈的雜草。那碧綠的麥田彷彿蘊含着無數的哲理。

面對那碧綠的麥田,我發出無盡的感慨。哲學家是在用靈魂去塑造學生的人生,意境深遠,耐人尋味。哲學家用他睿智的理念引導學生去探討人生的奧祕。好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哲學家!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形。那是上二年級時,課堂上我溜號了。語文老師突然停止講課,班級裏鴉雀無聲,好像空氣一下子凝固了,只能聽到心跳的聲音。我緩過神來,看見老師站在我桌旁,老師的眼神了帶着責備、埋怨、還有幾分憤怒。我馬上集中精神。老師注視了我半分鐘後,又繼續講課。老師沒有批評我,但我不敢再溜號了。

這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告訴我們一個由表及裏的道理,教我們如何除去心中的雜草。我想它會伴隨我一生,作爲滋潤我心靈的雨露……

讀《最後一課》有感3

這是法國名著《最後一課》,是以一個阿爾薩斯兒童的身份撰寫的,十分感人。

這個孩子叫弗朗斯,本是一個逃學的壞孩子,對法語課十分厭惡,然而這一天他們上了法語的最後一課,因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佔領了弗朗斯的國家,並命他們只能學習德語,阿梅爾老師也要離開了,從此他再也聽不到阿梅爾老師上的課了。他認真的聽了完最後一課,後悔自己沒有認真學習法語。使我明白了,任何東西只有在要失去時才知道去珍惜,那怕是最平凡的東西。

就像是文中弗朗斯渴望的一節法語課一樣,從前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去珍惜。只是想着如何去逃學,玩樂。而正真失去時才感到那麼難過。

這也告訴了我們應當學會珍惜,珍惜生活的每一秒,每一分。要搶在失去的前面去珍惜,因爲世上每一樣東西,每一種關愛都是最有用的美好。

所以我們應該用行動來證明,珍惜是時間,關愛身邊每個人,祝福每一個朋友,這樣你纔會永遠地擁有幸福和快樂。

讀《最後一課》有感4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麼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郎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這正是法國大作家都德所寫的《最後一課》。

正如都德所寫“大家天天都這麼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可是,你明天也這樣想呢?所以,時間就會偷偷地從你身邊溜走,而你也將變得一事無成。或許,你會說,我是有計劃的,每次只玩幾分鐘。但是,你可曾想過,你總會下意識的多玩一、二分鐘。就這樣,你每次都會浪費一、二分鐘,每天都會浪費少則五、六分鐘,多則十幾分鍾,這樣,你一個星期就按每天五分鐘來算,就浪費了半個多小時,你一個月呢,你一年呢,你一輩子呢?更何況能控制成這樣的人簡直是少之又少。更何況有些人喜歡在網上看漫畫,連載小說,通常想只看幾分鐘,去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在不知不覺中看了幾個小時。記得有一句話,一分鐘真的很少,但千萬個一分鐘聚集起來,將是一個漫長的時間。

其實,能上學是多麼的幸福,很多貧困的兒童、不幸的兒童在以前還無法上學呢。他們總是對能上學的孩子十分羨慕,但我們呢,因爲一些難背的課文,難懂的古文而想放棄學習,視學習爲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文中的小弗朗斯也是如此:“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裏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可是當他得知,以後永遠都不能再上自己令頭疼、煩惱的法語課時卻“心裏萬分難過”卻發現自己“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纔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很多東西,往往只有失去纔會珍惜。可是我們爲什麼不在自己還擁有它的時候珍惜它呢?我們爲什麼不能不騙自己呢?我們爲什麼不明白其實好多你不喜歡的東西纔是對你最有益的東西呢?爲什麼?爲什麼……

讓我們珍惜上學的機會、父母的愛、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苛刻、長輩的嚴厲、朋友的勸導……

讀《最後一課》有感5

那是場法國與普魯士的戰爭,那場戰爭以法國戰敗,“亞爾薩斯”被佔領結束。但更悲慘的`是,這裏的人將不能再學習他們的母語—法語,被迫轉向學習德語。就在那樣的環境下,哈邁爾先生堅持引領學生上完最後一堂法語課。

在這堂課上,哈邁爾先生說了這樣的兩句話:"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法語;但一個民族淪爲奴隸時,只要他好好的保住它的語言,就好比掌握了牢房的鑰匙"從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懷。雖然他們的國家戰敗了,但是隻要他們的民族精神—國家的靈魂依然存在,那麼,這個民族就永遠不會倒!

教室裏十分安靜,只有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響,那是他們上的最後一節習字課。在老師的帶領下,那些學生們在紙上一遍遍寫着“法蘭西*亞爾薩斯”那種喪失家鄉的痛苦在他們身體裏蔓延着,他們清楚的明白,再過幾分鐘他們就再不能上法文課了。也許這是有生之年的最後幾分鐘了!他們集中所有注意力,拼盡全身力氣也要寫好這偉大的七個字。

當霍塞老人捧着一本厚厚的拼音入門詞典,用發顫的聲音領讀拼音時,我哭了。那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他們心中深深的愛着他們的祖國,愛着他們的語言——法語。

在那天之後,在這所學校裏,那個庭院,那個教室裏的座椅板凳,乃至那顆哈邁爾先生親手種的胡桃樹這些也許根本不會發生改變,而唯一變的只有那堂刻在學生心裏的最後一節法語課。正因爲那堂法語課,讓學生永遠忘不了法文,永遠銘記"法蘭西萬歲"讓深深的愛國情懷,自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永遠溶□們骨子裏。

當哈邁爾先生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作爲一箇中國人不由想要高呼一句"中國萬歲"因爲我們祖國,我們民族也有過被列強侵略的悲痛歷史,但偉大的中華兒女從未屈服,我們團結一心,自強不息,終於將列強趕出中國獲得獨立與解放!我們的偉大成就不正來源於我們中華兒女對祖國深深的熱愛,我們是自強不息的炎黃子孫嗎?

我們作爲祖國的希望,未來的接班人,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勵志修德,勤奮學習,做名優秀的四好少年。

讀《最後一課》有感6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課》這篇短文,深有感觸。

故事發生在19世紀80年代的普法戰爭中,一所法語學校被要求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氣,詳細敘述了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想。從中能感受到當時人們深深的愛國情結和不屈精神。而其中我體會最深的是以代表的學生和老師們對時間的深刻認識:不要因爲學習時間很長,就不珍惜,而天天和想到玩。可是,當某一天遇到一件事,才突然明白:時間很珍貴,學習時間也短。

文中“我”想到:我還不會寫字呢!以後再也學不到!學這點就完了……現在我怨自己浪費了時間,怨自己逃學去掏鳥窩,去薩爾河溜冰。“看了這些,對照現實中的我呢?我平時雖然沒做過這些事,但是花了很多時間來玩電腦、跟小朋友們捉迷藏、玩槍戰等,做作業也拖沓,浪費了不少時間,真不應該。

文中語文老師說:”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每天都這樣想:算了吧,時間多着呢……明天再學吧“剛一看到這話,就突然想到我自己:在寒假裏,我總覺得時間很充足,就只想到玩,也不遵照寒假剛開始時我跟爸爸一起擬定的計劃書做。把作業留到後面來做,結果才發現時間真的很緊迫,時間不夠用,好緊張啊。看來,這樣真的不好,今天的事一定要今天做!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光難買寸光陰!只要我抓緊時間學習了,纔可以抓緊時間玩,纔不會有什麼後還得了。

讀《最後一課》有感7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在閱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時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啊,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個國家的人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不就是一盤散沙嗎?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要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還要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戰爭中的人們,無論從白髮老人還是到年幼小童,他們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不僅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的!

作爲教師,我想,我們的任務絕不僅僅是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