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名著《西遊記》讀後感4篇

名著《西遊記》讀後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每當讀起這本書時,總是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名著《西遊記》讀後感4篇,歡迎查看!

名著《西遊記》讀後感4篇

  《西遊記》讀後感1

今天,我看了《西遊記》這本書。裏面講四個人上西天取經的故事,這個故事裏面的人物有一個師傅,三個徒弟……

唐三藏:唐僧是師傅,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下,成功取回真經。他的心地太善良了,經常被妖怪欺騙。不過,唐僧在五指山下救過悟空,還會念緊箍咒。

孫悟空:唐僧的一位徒弟,除妖魔鬼怪,“火眼金睛”能夠看穿妖精。可以說是唐僧的“衛兵”。他原本是一隻石猴,後來去學功夫,變得長生不老。

豬八戒:八戒好吃懶做,總喜歡睡大覺。雖然功夫沒有悟空這麼好,但比起吃來……嗯……沒人比得過他……

沙僧:沙和尚以前是流沙河的一個妖精,後來觀音菩薩把他派爲唐僧的第三弟子。自己的九個骷髏頭項鍊也變成了一艘船通過流沙河。

到最後,他們還成了旃檀功德佛、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還有,別忘了天龍馬喲!

中國神話故事真是奇妙無比,不過,這本書也告訴了我:要戰勝困難,才能取得勝利。我要看更多的神話故事。

  《西遊記》讀後感2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巔峯之作,也是一部規模結構完整,用幻想形式來反映社會矛盾的鉅著。它與《紅樓夢》《水滸傳》《三囯演義》並稱爲“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西遊記》是我國最負盛名的神魔小說,全書主要講述了:大唐貞觀年間,高僧玄奘受唐太宗所託前往西天取經,賜號:三藏。在觀音的點化下,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悟空,收爲徒弟,並帶上了觀音的緊箍兒,只要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疼痛難忍,以此讓悟空誠心保護唐僧西行。分別收服小白龍爲唐僧的坐騎,豬八戒爲二徒弟,沙和尚爲三徒弟。從此,師徒四人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前往西天取經。

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艱難萬險,妖魔誘惑,鬼怪阻擾,在悟空的帶領下,兩師弟機智勇猛,竭力保護師傅。三打白骨精,除烏雞國王,大戰紅孩兒,三借芭蕉扇,殺死獅子精,除多目怪,收服牛魔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行程十萬八千里。成功取回真經回到大唐首都長安。

最後,唐僧被賜封爲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爲“鬥戰勝佛”,豬八戒封號爲“淨壇使者”沙和尚被封爲“金身羅漢”,白龍馬爲“八部天龍”。

看完書,我從它們身上獲得了百折不擾,堅持不懈的精神,我也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寶貴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3

我喜歡讀《西遊記》這本書,書中講的是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妖怪,有牛魔王、紅孩兒、黃風怪、白骨精、蜘蛛精、獅子精等等,好多好多,有的要嫁給唐僧,可是唐僧無論如何都不同意,他就是要去西天取經。有的要殺唐僧,吃唐僧肉,可他就是不害怕、不動搖。我最佩服唐僧的是,他做一件事,只要下定決心不管經歷多少的困難,都要達到目的,做到圓滿。

孫悟空的特點是本領大、對師父忠心。不管有多少的妖魔鬼怪攔路,吃多少的苦受多少的累都不放棄保護師父唐僧,師父誤會他,冤枉他,他也不改變主意,一直護送唐僧去西天。孫悟空做事有時太自做主張。不聽師父的話,這一點我不太喜歡。

豬八戒的特點是:愛吃、愛娶媳婦、很會說讓人聽了高興的話,他還很愛偷懶,樣子很可愛,白白胖胖,幫着他的大師兄打打妖怪,很是討人喜歡。

沙僧的特點是:最老實。一路上都是他挑行李,他從來沒有報怨過。還有白龍馬一路上都是它不顧勞累馱着唐僧去西天,他從來都不說什麼,但在最關鍵的時候他還救過師父的命。

我覺很讀書能讓我學會很多的東西,以後我要多讀些書。

  《西遊記》讀後感4

暑假期間,我閒來無事,就想看一看被譽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末年一個叫吳承恩的落魄書生寫的。由於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碑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和社會現實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慨。七十一歲時,始執筆寫《西遊記》。這本書主要寫的內容是:如來派遣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人,來西天取經,勸化衆生;觀音點化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僧在五形山,救出孫悟空;在高老莊,收服豬悟能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了沙悟淨;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我喜歡書中孫悟空的性格。在他身上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二是愛憎分明的處事原則;三是超凡出世的智慧。讀了這本名著,讓我懂得了一些寫作方法:即要抓住人物的語言行爲神態進行描寫,這樣更有利於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有就是要結合作者的身世背景,這樣更容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了這本書,我還是收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