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

高三那年,語文突然很差,甚至有幾次考了不及格。父親爲此很擔心,害怕我會在高考的考場上寫出跑題的作文。正因爲此,我竟然開始補習語文。我的補習老師也就是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對我下的評語是“閱讀障礙症”。從此,我開始拼命地閱讀課外書。

學習,對於我個人而言,就是希望能提高我自己的理解能力,要知道我是一個連讀數學應用題都覺得費勁的人。慢慢地,我喜歡學習,因爲我總能從書中找到溫暖、慰藉、感動……而這些是從韓劇或者以偶像劇中得不到的。現在我想談談這本書《追風箏的人》,我知道這本書很有名,噹噹網幾個月來一直銷量前幾名。我沒有買它,因爲沒有被它的的故事梗概所吸引,直到後來,同寢室的女生買了,我依然沒有借來的的慾望,因爲她說看完很壓抑,這與我的看書初衷相悖,我再次錯過。上週,弟弟把書借給我,我沒有拒絕,可這本書依然擺脫不了擺在書架上的命運。因爲要把書趕快還給他,我終於不大情願的打開了這本對我來說很特別的書。

阿米爾,一個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我卻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是自己真實的寫照。我看到了自己,懦弱、自私、逃避、毫無責任感。在讀的過程中,我無數次的放下書然後想起了自己。我爲我所做過的感到噁心,我甚至把自己設想爲阿米爾,假如我是他,我會不會也做出同樣的選擇。我總是想讀一些陽光一些、溫暖一些、一些能情不自禁流露微笑的書。可我現在才知道,也許我一直都知道,我在逃避,想把我的陰暗面隱藏起來,或是麻痹自己,我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人。

現在我想談談我的過去了。我們都有在朋友家玩玩具的經歷,可每次我把朋友的玩具弄壞或者不小心把朋友媽媽的高跟鞋弄斷就假裝一切從未發生,沒有一次會爲此事道歉哪怕承認我弄壞了她的東西。我也從來沒有正視過這件問題,逃避的種子在我的心裏慢慢滋生。有一次,我和弟弟在舅舅家玩兒,把整個屋子弄得亂七八糟,舅舅黑着臉,我知道大事不妙,我和弟弟都沒吱聲,耷拉着腦袋,希望逃過這次批評。舅舅問弟弟,是不是你乾的,他說是,然後舅舅就把他倒掛着吵他,很嚴厲也很久,我傻在了那裏,我沒有爲弟弟爭辯過一句,甚至連一起承擔的勇氣都沒有,我一句話都沒有直到懲罰結束。這件事之後,弟弟一直很怕舅舅,我想應該和這次的記憶有很大關係,我一直很自責,不僅因爲我沒有爲弟弟挺身而出還有他每次都爲我挺身而出。即使在夢中,我會和一羣人打仗,我也會躲在隊伍的末尾。我知道這是骨子流露的懦弱。

我怕受到朋友的批評而撒謊、怕家人的指責而旁觀、怕受到傷害而選擇逃避,這是骨子裏的懦弱。我從未承認,直到我看到了《追風箏的人》,看到了阿米爾,看到了自己。我不否認我的陰暗面,因爲它構成了我,我知道我不僅僅是由它所組成,我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只取決於我的選擇,而我的選擇一定是被陽光照耀的一面。謝謝阿米爾,讓我真正的正視它,承認它,並告訴我我想成爲怎樣的人。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

春日暖陽,微風和煦。週末,帶着孩子在家附近的廣場上放風箏。孩子問我:“爸爸,風箏要飛到哪裏去呢?風箏爲什麼能飛那麼高?”看着孩子稚嫩的臉龐和追逐風箏的樣子,讓我想起了第二季度董事長推薦的好書《追風箏的人》,還有書中那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令人震撼的鉅作,它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20xx年一經面世,風靡全球,曾被報刊雜誌界盛讚爲“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說”、“一鳴驚人之作”、“一部扣人心絃的感人作品”。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友情和救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哈桑,與另一位主人翁阿米爾有着複雜的關係。他們既是主僕,又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甚至還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他們複雜的關係和成長經歷突顯了人性中的愛、恐懼、愧疚與救贖。

在這本書中,我既看到了人性的弱點與光芒,也看到了希望和善良。在我看來,所謂友情,大抵就是阿富汗街道上那追風箏的少年所說的——“爲你千千萬萬遍”;所謂忠誠,大抵就是即使遭遇背叛,也要獨自背下所有的黑鍋,維護對方;所謂懦弱,大概就是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而選擇了一錯再錯。所謂成長,大概就是多年後的自我救贖,勇敢承擔…

“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話,感人至深。這句話貫穿了整個故事,讓每一位讀者爲之感動。少年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純粹得讓人不忍直視,作爲發小,哈桑純真無邪,他對阿米爾的感情,不摻任何雜質。可在12歲那年的追風箏比賽以後,阿米爾卻再也看不見哈桑的笑容,他只能揹負着愧疚和罪惡生活。

在我們小的時候,或許也都有那麼一個玩伴,和我們形影不離,在田間小路追逐嬉戲,一起爬坡過坎,他無論何時都會無條件的站在我們這邊,但隨着年齡增長,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各自奔波,失去了聯繫。願我們能及時醒悟過來,像少年哈桑一樣,保持善良,不管世態炎涼,能始終擁抱自己的朋友;也能像中年阿米爾一樣,勇敢地認清自己,及時糾正錯誤,遇見更美好的自己。願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個風箏,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無論遇見什麼困難,都能始終選擇勇敢面對,而不是懦弱逃避。

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隻風箏,在飛往更高更遠的天空時,不得不受着那根細細的線的牽引。但也正是這根線,保護着我們,不至於迷失方向。在《追風箏的人》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中,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是親情、友情、愛情,也代表着正直、善良與誠實。

或許,我們每個人手裏都有一隻風箏,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在漫漫人生道路上,必然會遇到種種問題,但無論如何都要學會擔當,學會勇敢,做一個善良的人,儘量不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和難以磨滅的愧疚。願我們每個人的風箏都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3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極其震撼人心的書,看完之後我也有很多的感想,書中的風箏在我看來每人心中都飄蕩着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象徵着親情、友情與愛情,也象徵着正直、善良、忠誠與希望。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就是他心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追到風箏後,阿米爾纔是他心中所期望的阿米爾。小說開頭與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爲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着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着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哈桑的遺孤——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纔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後半段寫的是主角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浮不定的風箏,重新成爲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爲代價。

作者用細膩平淡而又筆力萬鈞的筆觸,爲我們還原了真實的阿富汗,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語言平實而力透紙背,感情強烈而真摯,彷彿一位老朋友凝視着你,向你訴說他曾經的故事:“爲你,千千萬萬遍!”

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恆的忠誠與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着懦弱的靈魂。

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嚥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着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着兔脣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震撼人心又餘音繞樑的交響曲:“爲你,千千萬萬遍”……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僞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的真實反應,是夜深人靜時最隱祕的捫胸自問。

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刺刀,將真實的人性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衆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

當命運一次次的戲弄,當現實一點點的鋪開,愛、恐懼、愧疚、贖罪慢慢交織,在你的面前織出一張碩大無比的網。是否,你還願意義無反顧地去追。

阿富汗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本身親密無間的好友,卻因爲一場風箏比賽,將他們的友誼送上了支離破碎的道路。阿米爾逼走了哈桑,隨即他也跟隨父親逃往了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一心想着贖罪,他後悔當年的背叛,還是踏上了久違的故土,願爲不幸的好友盡最後的努力。可他不曾料到,原來他二十多年來都生活在一個驚天謊言之中。

原來他自幼敬重的父親,那個告訴他"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的父親,他自己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盜竊犯,還將真相同時一併掩埋。

對於阿米爾來說,那個爲他高喊"爲你千千萬萬遍"的男孩,是無比重要的。哈桑明知阿米爾看見了一切,明知他背叛了他,他還是再次救了他,也是最後一次。那一刻,阿米爾愛上了哈桑,愛他勝過愛任何人,這大概就是真正友誼了。

拉辛漢在與阿米爾通話的最後,意味深長的說了句"那兒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阿米爾也明白,有些沒贖完的罪也該做個了結了。

處於戰亂時期的阿富汗危機四伏,阿米爾猶豫了,膽怯懦弱一步步將他籠罩。他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做值不值得,扔下恩愛的妻子,拿出自己的生命去做最後的一搏。幸好他沒有放棄,沒有甘願揹負罪惡去過完一生,他要救回哈桑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肉。

生活就是這麼可笑,處處充滿了巧合。阿米爾發現,如今傷害索拉博的人,便是當初傷害哈桑的阿塞夫。仇恨的交織讓阿米爾不再畏懼,他不顧一切的救出索拉博,甚至甘願用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在生死關頭,上帝的天平還是偏向了阿米爾,他和索拉博創造機會逃了出去。儘管傷痕累累,但阿米爾絕不後悔。事後阿米爾夫婦收養了索拉博,但索拉博卻不能敞開心扉,還曾一度有自殘的行爲。

故事到最後,索拉博笑了,只是一個笑,卻足以說明一切。阿米爾的愛最終還是完成了救贖,心中的負罪感終於可以放下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人這一生,不代表不能犯錯,但不能犯錯後還試圖捏造假象,矇混過關,那隻會是錯上加錯。最終紙包不住火,真相總會被揭露,與其等着仇恨步步加深,爲何不努力用愛去救贖呢?

風箏意味着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大概只有追到了,我們纔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們的人生纔會完整。

爲了人生中的某處風景,勇敢的去追吧。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5

兒時的我們曾懷着許多的快樂,當長大成人,我們便開始追憶,爲曾經的種種懦弱和錯誤,留下一抹微笑,《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給懦弱一個微笑。

——題記

懦弱這個字眼,讓我想起了阿米爾。

阿米爾在《追風箏的人》中,是個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他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在讀到阿米爾寫了第一個故事並講給哈桑聽,哈桑讚美一番後提出了他的問題時,阿米爾卻有諷刺和不屑的心理的時候,我心裏百感交集。眉頭緊鎖的我,有些替哈桑感到傷心。只得感嘆幾句,對阿米爾的態度也開始冷淡。

直到一場風箏比賽後,阿米爾拿下了第一名,哈桑很是開心,便幫阿米爾去追那隻藍色的風箏,臨走前,說了一句讓我一直無法忘記的一句話——“爲你,千千萬萬遍”。

我的心悸動一下。急切地翻看後面的內容,卻沒想到,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情。哈桑爲阿米爾追到了那隻藍色的風箏,卻遇上了阿塞夫和他的夥伴。三個人正想爲前些日子哈桑的冒犯而報復哈桑,讀後感《《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給懦弱一個微笑》。

這時,阿米爾已經看見了哈桑,也看見了阿塞夫要欺負哈桑,但他只是躲在拐角處窺探。當阿塞夫準備動手時,阿米爾幾乎就要喊出來,但他沒有,他是那麼的懦弱,我緊緊抓着書,有種說不出的衝動。

哈桑拿起石頭打向了阿塞夫,阿塞夫很是生氣,改變了主意。接着,阿塞夫慫恿了他的兩個夥伴,把哈桑摁倒在地,對哈桑進行了侮辱。

阿米爾看到哈桑的神情留下了眼淚。但是他並沒有衝進小巷,爲哈桑挺身而出。他跑了。他懦弱的跑了!

我的心爲之痛了一下,既憤怒又悲傷。憤怒阿米爾的懦弱,也爲哈桑傷心。哈桑過去曾無數次爲阿米爾挺身而出,但是阿米爾卻退縮了。

阿塞夫和他的夥伴走後,阿米爾等待着哈桑走出來。哈桑滿臉淚水,衣服上沾滿污漬,身上還有血跡。阿米爾卻不敢看他。默默地與他回家。

這段是我記憶最深的故事片段。我看到這時,眼淚不知不覺地滴落下來,在書頁上,留下淚漬,便再也抹不去。

我厭惡阿米爾的懦弱,而欣賞哈桑的忠誠。阿米爾雖然一直懷有愧疚,在逼走哈桑後,對哈桑的懷念。但是我仍是無法忘記那一刻,無法釋懷阿米爾的行爲。

快要結尾的時候,那句話又出現在我眼簾——“爲你,千千萬萬遍”,是阿米爾說的。轉身阿米爾去追掉下來的風箏。讓我再一次的想起哈桑曾多次對阿米爾說的這句話。

故事的最後,阿米爾微笑地追着風箏。但我明白,他笑的是曾經的懦弱,追的不是風箏,而是那個勇敢的哈桑。

我釋懷了阿米爾曾經的懦弱,因爲故事的結尾,讓我知道他已然用微笑丟掉了當初的那份懦弱。用追風箏的行動,寄託了他對哈桑的思念和愧疚。

讀完故事的最後,我給自己一個微笑,哈桑和阿米爾的故事讓我明白,在困難的面前,要給懦弱一個微笑。

那微笑就如天上的風箏,讓我放手去追。

就如哈桑的那句話——爲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6

“我追。”短短的兩個字後,這個故事迎來了結局。《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以溫暖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人性的本質與救贖,全篇充斥的複雜情感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

故事裏,阿米爾和哈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不同的是,阿米爾是一個小少爺,而哈桑只是一個僕人的兒子。但,“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

哈桑很擅長追風箏,他甚至不必擡頭看着風箏下落的軌跡,他知道風箏將會落在哪裏。也沒有爲什麼,他就是知道。同時他也是個勇敢忠誠的孩子,他純真,他善良,他堅強,他也知道爲了他的小主人,他會拼命地把風箏追回來。

所以在一年一度的風箏比賽結束後,當阿米爾要求哈桑幫他追回風箏的時候,哈桑對獲勝的阿米爾說:“爲你,千千萬萬遍。”然後他轉身,他追。

但悲劇緊接着發生了。阿米爾去尋找替他追風箏卻久久未歸的哈桑,他最後在一條狹窄的衚衕裏找到了他——和幾個常常欺負他和哈桑的不良少年。他看到他們把哈桑堵在角落裏。但他卻躲了起來。懦弱的阿米爾從不敢在強權面前奮起反抗,所以在哈桑無數次站在他身前保護他後,在哈桑最需要他的幫助的時候,面對強權,他退縮了。

從此以後,面對哈桑,阿米爾有了一種負罪感。於是他想盡辦法,他誣陷他,希望能夠趕走他。也許看不到哈桑,能讓他心裏的負罪感減輕。

阿米爾的父親曾試圖挽留,但哈桑還是和他的父親一起離開了。當後來戰火終於燒到了阿富汗,阿米爾也與他的父親一起遷到了美國。

多年後,在美國,阿米爾考上了本科學院,還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但他終究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於是他離開了美國舒適安逸的生活重回土——戰亂後慘不忍睹的阿富汗。他找到了哈桑的遺孤索拉博,在阿塞夫——當年欺凌哈桑的不良少年的領頭人——那裏。他要把索拉博帶回美國,他渴望消除自己心上那揹負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悔恨。於是當他再一次面對強權,他終於站了起來。

他給予索拉博溫聲細語的寬慰,以求消除這個可憐的孩子心中那層厚重的屏障。他和他的妻子帶着索拉博去放風箏,並用風箏線勾斷了另一隻向索拉博挑釁的風箏。在風箏下落的時候,他問索拉博:“你想讓我爲你追回那隻風箏嗎?”男孩看着他什麼都沒說,但他輕輕點了點頭。

阿米爾笑了起來,他對索拉博說:“爲你,千千萬萬遍。”然後他轉身,他追。

也許在這一整個故事裏,風箏代表的就是每個人心中的光明與希望。它可以代表勇敢、忠誠、純真、善良、堅強……希望我們都能追逐心中的風箏,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希望我們在追到風箏的那一刻,能仰望藍天,告訴自己,這一生,我活得無怨無悔。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7

看過《追風箏的人》,第一次令我真正落淚的,怕要數這一段了:“哈桑撿起一個石榴,他朝我走來,將它掰開,在額頭上磨碎,‘那麼’他哽咽道,紅色的石榴汁如鮮血一般從他的臉上滴下來。‘你滿意了吧,你覺得好受了吧!’”這是阿米爾在親眼看到哈桑受,自己卻見死不救,又不敢正視後發生的一幕。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阿米爾一次又一次將碩大的石榴狠狠砸向哈桑,好像這樣就可以把那個懦弱的自己扔掉。“爲你,千千萬萬遍。”面對眼前的這個曾經對自己立下誓言,甚至比兄弟還親的朋友,阿米爾此刻內心只有愧疚。“還手啊,還手,你是個懦夫!”阿米爾大叫道,然而,在阿米爾心中比誰都清楚,自己纔是真正的懦夫,愛與愧化作了悲憤,他痛恨他。要不是他,自己本可以享受全部的父愛,若不是他,自己也不會顯得如此懦弱。他受夠了哈桑的忍氣吞聲,受夠了哈桑對自己的愛護。自己根本不值得他愛。“還手啊!”阿米爾怒吼,“來揍我啊!”哪怕就這一次,爲了你自己。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是悲涼的,明明都深深愛彼此,卻被一道銅牆鐵壁生生隔開。對於阿米爾來說,他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每當面對哈桑,就彷彿看到了那個懦弱的自己。可是,阿米爾一次次選擇了逃避。在最後,當他設計趕走哈桑時,哈桑明知那是陷阱,仍義無反顧跳了進去,只爲一個“愚蠢”的誓言,“爲你,千千萬萬遍。”

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傷害。哈桑直到臨死前仍堅守着友誼。這是如何一種偉大的力量啊!阿米爾就真的無動於衷麼!就真的那麼鐵石心腸嗎?不,我想不是的。

阿米爾確實是一個懦弱的孩子,他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面對被自己背叛的哈桑,他從小就遭受許多不幸,一出生失去了母親,父親又對自己態度冷冷冰冰,甚至是嫌棄。身邊只有哈桑真心地對待自己。只是懦弱與自私才讓他一次次的逃避,因逃避而背叛。然而,我相信阿米爾是愛哈桑的,非常的深愛,所以纔有後來他爲了哈桑遺留在人間的兒子索拉博,不惜與瘋狂的阿塞夫戰鬥。

直至阿米爾長大成人,怯弱仍深埋在他的骨子裏。當他面對着危險,面對着眼前瘋狂危險的敵人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他推上前,那是友情麼,還是爲了二十六年前而贖罪?阿塞夫的拳頭一次次像雨點一樣落在他的臉上,他卻笑了,瘋狂的大笑,而我卻潸然淚下。是的,阿米爾解脫了,他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怯弱,爲自己贖了罪,也捍衛了二十六年前的友誼。

合上書,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了畫面,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鮮紅的夕陽彷彿要滴出血來,比夕陽紅得更驚心動魄的是石榴滴下來的汁水。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令我感動,儘管它波瀾曲折,最終,兩個人都捍衛了友誼。

友誼是什麼?是兩個人一起玩玩遊戲,一起談談心麼?不,友誼是要用心去愛護的珍寶,友誼是就算賠上自己的生命也要堅守的責任。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說。

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還對阿富汗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有深刻的反映。

這是一個贖罪的輪迴,奉安拉之名,皈依內心善良的衝動,洗刷先前的罪惡,在拯救他人的過程拯救自我。

小說以風箏爲主線,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阿米爾的人生故事。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用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

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

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爲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

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爲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一場救贖再次開始。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爲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於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終於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爲代價。

書中親情,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

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僞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衆取寵。

"爲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恆的忠誠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着懦弱的靈魂。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9

“爲你,千千萬萬遍!”

這是《追風箏的人》裏面的原句,是僕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忠誠表白,不是地位階級下的諂媚阿諛,而是一種奉獻,無關壓迫——它是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時期的純真的友誼和信任。

可是,這個故事並不是一個歌頌超越階級的友誼的故事,即使它在開始構設了一個有着炊煙、笑聲的煙火人間。或許,這與作者的經歷有關。卡勒德`胡塞尼,一個美籍阿富汗人。他在書中講述了一個身移民美國的阿富汗男孩的童年往事以及他成人後對兒時過錯懺悔和自我救贖。

這部小說似是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阿富汗,另一部分在美國。而在我心裏,它像是阿米爾的靈魂,一部分埋葬在阿富汗,一部分卻活在美國。

我尤其喜歡在阿富汗裏的故事。那裏有一段故事,我印象深刻。那是十二歲的阿米爾和十一歲的哈桑參加喀布爾的風箏大賽的事。

風箏比賽比的不是高度,而是比誰的風箏能在廝殺中留到最後。風箏留到最後才只是勝利的起步,最大的榮耀卻是要追到這個最後的風箏,追到這隻承載着榮耀的風箏。

哈桑是最出色的追風箏人。而這次,他更爲努力,因爲他知道阿米爾想要通過這次比賽向父親證明自己。追,爲阿米爾的風箏;追,爲阿米爾的心願;追,爲你千千萬萬遍。在追逐的最後,藍色風箏在哈桑忠誠的保護下和阿米爾的懦弱和背叛下成了阿米爾的榮耀,阿米爾的“罪證”——對純真友誼和信任狠狠傷害的證據。

我不禁心酸,想到阿米爾那句“哈桑從未拒絕我任何事情。”

人們喜歡忠誠,好比如不會拒絕命令的忠誠。可是在當下,“從未拒絕”算是一種愚忠。如果一味順從只會讓一些無恥之人得寸進尺。在我們的班裏,有的人喜歡欺負別人,而卻有人願意順從。這也算是從未拒絕、一味退讓。這樣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最終失去自我,逐漸去習慣了自己討厭的生活。自甘墮落。

類似的,像阿米爾那般性格的人,懦弱而渴望。懦弱的,是一些自己無能爲力,一些於自身有威脅而能逃避的事情。渴望的,是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或許是一些本來屬於自己卻被迫和別人瓜分的東西。

有的人懦弱大於渴望,可能會失去了最初的勇敢。怯怯懦懦的去逃避自我,只會失去“渴望”。

有的人渴望大於懦弱,可能會泯滅了最初的良知,從而失去可以蛻變的機會。如果只會渴望去做,便會變成野心的放縱,將會渴望懦弱。

在追逐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抉擇,有的人會是像哈桑那種執着和相信,有的人會是阿米爾懦弱而又真摯的渴望等,而且追到的風箏不一定心中所想。可是,我相信不管是那一種,愚忠和服從終會逐漸變成明智的平等,懦弱和渴望終將會被面對、改變。

我追,我的風箏,像哈桑,也像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

就在這樣一個毫無預料的早晨,我讀完了這本書,這本在我書櫃上放了很久,四個月了吧?從我找到這本書開始,斷斷續續將近四個月,我也許是被她奇怪的名字吸引了,也許是被它的作者吸引了,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或者我是被他的內容,兩個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長故事,那樣簡單的概括,在我看來實在是不能作爲這本小說的簡介,簡單的字裏行間無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終隱隱存在的巨大的悲傷,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壓得人永遠透不過氣。

追風箏的人在第一眼看到這個奇怪的標題的時候,我有些茫然,風箏需要追嗎?爲什麼要追風箏?原來這是阿富汗的習俗,每年初春會有盛大的風箏節,許多的孩子會使出自己積蓄了一年的力量,來使自己的風箏成爲佼佼者。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着五顏六色的風箏,一隻風箏的盡頭都有一個勇敢的鬥士。

當然,所有的風箏要在天空中進行決鬥,就像一場盛大的搏鬥,你必須要把你身邊的敵人消滅光,你才能勝利。同樣,你必須把你走位的風箏都打敗,你纔會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和讚歎。那樣會有無限的榮譽和光亮聚集你一身,這在我看來是一場孩子們的交流或者遊戲,但在阿米爾那個時候,這對他來說具備着無尚的重要性,因爲爸爸因爲父愛,她只有通過這樣才能獲得父親的讚美和笑容,不再是鄙棄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

再來說說“追風箏”也相當重要。當你搶到一個最後被擊落的風箏,那也預示着莫大的榮耀和完全的勝利,於是哈桑便擔當起了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那隻阿米爾擊落的風箏追到手,故事的高潮由此而引發,一切的一切悲傷的來源都在此慢慢浮現。

從翻開這本書開始,一直就覺得故事隱藏着讓人透不過氣的氣氛,身份的懸殊並不是導致哈桑悲劇人生的關係,相反我覺得,造成她悲劇人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哈桑對阿米爾的絕對忠誠和阿米爾對強權的懦弱。心態都是性格使然。

我們在世爲人也許都曾犯下錯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改正的機會和救贖的靈魂,也許我們能從這本書裏找到答案。小時候我們說話直白,不經考慮,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事做人,我們漸漸長大,懂得了體諒別人,換位思考。懂得了我們存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爲了我們自己,因爲曾經的小時候的自己的自私殘忍,他走上了自我救贖,所以當阿米爾成年,他回想起小時候的故事做法,內心仍會受到折磨,不管別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給自己一次洗禮。

那一隻風箏帶着世間所有的美好象徵飄向遠方,我們要做的就是終其一生追逐它,它是我們生而爲人的意義所在。爲你,千千萬萬遍,遍體鱗傷還是會義無反顧,也許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隻做值得的.事。

阿米爾的“風箏”雖然丟了,但他在多年以後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它找回來了,而你的呢?你可曾丟失了你那隻帶有你人格的“風箏”?在那飄蕩的風箏上也有着一份對人命運的掌控。不論因爲什麼,也不論爲什麼,讓我們一起去追尋我們人格的“風箏”吧,一起去找回並將它好好保存,永不再丟失。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1

故事開頭寫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之間的友誼,與善良勇敢的哈桑不同,阿米爾生性膽小懦弱。一場風箏比賽從此改變了兩個人的的友誼。阿米爾在眼看着哈桑受侮辱與欺負時,他沒有像哈桑保護他時一樣爲他挺身而出,而是選擇了退縮。

爲了讓自己遠離對哈桑的愧疚,阿米爾栽贓給哈桑迫使他離開了這個家。二十年後阿米爾由美國重返阿富汗,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和哈桑的死訊時,萬分慚愧的他踏上贖罪的旅程,從兒時宿敵的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阿米爾最終做回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追回了他的風箏。

作者的筆下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有的只是平實卻細膩的筆法,平實的文字間一遍遍的對人性作出了考問。在面對重要的人受到傷害時是選擇不顧一切挺身而出,還是爲了保護自己而袖手旁觀呢?面對親人時那種渴望被認可與讚賞的心理;面對愛情的到來時猶豫不決與躁動不安;面對家庭生活中的煩惱與辛酸時的壓抑,面對國家的戰亂與分裂時的心痛……一切的一切在作者的筆下被真實的反映出來。

主角阿米爾最終在“追風箏”的道路上變回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他不在膽小怕事,不在自私自利。面對妻子索拉雅無法生育的消息時,他選擇不離不棄,陪伴在妻子身邊;在好友拉辛汗重病之時,他不顧危險重返阿富汗;在得知哈桑的兒子還在阿富汗時,他撇去了以往的膽小懦弱,與兒時宿敵阿塞夫搏鬥,並從他手中救出了索拉博。沒有虛僞與矯情的橋段,沒有無病呻吟的冗長篇章,作者將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描寫的淋漓盡致,每一字每一句都敲打人心。

合上書本彷彿還能看見兒時的哈桑追着那枚藍色風箏奔跑的身影,那一句“爲你,千千萬萬遍”似乎還在徘徊在耳邊,對於哈桑來說,友誼便是那枚風箏,爲了追逐友誼,他願意付出所有,帶着他的真誠忠心陪伴在阿米爾的身邊;就像命運中某條紐帶,由阿富汗來到美國的索拉博,在經歷了侮辱,戰爭,失去親人的痛楚後,他就像被抽空了靈魂的傀儡,臉上沒有了小孩原本應有的天真與笑容,唯有風箏才能激起他眼中的一絲漣漪,勾起他嘴角的那抹弧度。

追風箏的人——這枚風箏可以是友誼,愛情,親情,亦或者是善良,正直,勇敢。但對於阿米爾來說,這枚風箏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只有追到了他,阿米爾的人生纔算完整。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麼一枚風箏等着我們去追逐,它象徵着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拼湊我們靈魂的一塊碎片,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大膽去追吧,就像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2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是經老師介紹我纔去讀的。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被它吸引到了。風箏,就如一位天使般的信使,它傳遞着美好和憧憬,傳遞着真誠和善良,聯繫着人間和天堂。我想這其中的故事也一定是美好的。

我滿懷期地進入作者所營造的情景,從容平和卻暗含憂傷,他用靜美的心態講述着過往。我細細地品讀着,覺得意猶未盡,又似乎相見恨晚。

“世間只有一種罪行,那就是盜竊……當你說謊,你剝奪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權利。”

謊言,並不都是惡的;善與惡之間只是隔着一張紙。一些謊言是爲了保全;一些謊言是爲了私利;一些謊言是爲了逃避;一些謊言是爲了沉默。我們無法斷論這些謊言是善還是惡,但有一點“事實”卻是明確的:一旦我們說謊,我們就剝奪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權利。文中的阿米爾一生都受着謊言的影響,在真相揭示之前,他當然不會知道父親對哈桑——一個僕人的兒子爲何如此照顧,他當然也不會知道自己的謊言到底會帶來什麼改變,他唯一清楚的是:時機不到,寧願生活在“矇蔽”中!

“爲你,千千萬萬遍!”

當我們欺騙着,愚弄着一個人,一個十分信任我們的人,我們最怕得到的不是他的責備,怨恨甚至敵視,而是他那一如既往的“忠誠”。這種恆久的忠貞令我們窒息,因爲沒有人會希望得到這種毫無責備的寬恕,這種被包容才真正令人懼怕!但,哈桑就是如此,他習慣於“僕人”的地位,習慣於“忠貞”,於是,阿米爾終於懼怕起來,因爲哈桑的忠貞只能顯示他的膽怯,懦弱,卑劣與自私,阿米爾那時畢竟還小,他選擇了說謊與逃避。他的選擇,因爲他是個孩子,也許他能得到大人的寬恕,但卻無法獲得自我的救贖!那句“爲你,千千萬萬遍”讓我看到了在如今物慾橫流的社會裏,非常稀缺的一種高尚情感——友情。

“那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我們所犯下的錯,只要我們還有一絲道德良心,我們就會決定選擇一條可以成爲好人的路,去實現自我救贖,去減輕自責,去求得原諒。在文中,當哈桑真正離去,阿米爾終要償還他欠的愛,鼓起勇氣,打敗怯懦,在槍林彈雨中,在死神前,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並拼盡一切努力,將索拉博留在自己身邊,繼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阿富汗人。獲救的,不單是索拉博,更是阿米爾自己。

這個故事情節複雜而且厚重,好似一切輪迴又回到了起點,最後又重合爲一點。風箏也是一樣,故事起於它,止於它。風箏讓哈桑失去了快樂,卻讓他的兒子索拉博找回了快樂。我們何嘗不是追風箏的人呢?在自我譴責與愧疚中尋找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在讀罷此書後,大喊:和平萬歲!友情萬歲!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3

大學時就聽同學說過《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很好,一直都沒機會看;就業後偶爾有同學提起這本書很值得一看,遂決定買來看看。今天看完了,確實很好看,很不錯的一本書。

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說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爲美國人來說,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着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爲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裏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說,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着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着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爲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爲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跟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爲此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祕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纔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說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爲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爲僕人,看着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爲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爲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跟愛,讓兔脣的他成爲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跟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爲腦袋瓜裏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爲,傷害到其他人,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爲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4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後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追風箏的人》讀後感。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健全的人,成爲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說開頭和結尾重疊在一起,成爲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着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覆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複之間,生活都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着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僞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衆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朝陽失去了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滌了的天空好苦澀。仰天而坐,心中的苦悶都被疊加在了一起╠╠她的不理解,讓我很心痛。一封絕交信緊緊地握在手心裏,心在流淚,浸溼了友之乾涸。現在,友情在我眼裏變得好淡然。

偶然在網上看到《追風箏的人》,原本以爲是關於愛情的小說呢,細細讀了之後才發現,它講述的是友情之間的純粹故事。烏雲壓頭而至,我坐在幽暗處,閉着眼,帶着淡淡的傷懷,回憶起文章的內容:多麼單純的孩提時光,哈桑與阿米爾雖然身份不同,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卻很真切。

時間在我的記憶力劃過了十八個秋季。身影匆匆地穿梭在自己的人生小路上,我用心尋找着屬於我的那份友情。今夜,我發現,我與她之間的誤解解開了。

培根說:”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過多的關心,不會打破友誼的。因爲友誼是一種相互吸引的感情,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夜幕中,我把她裝進樹影裏。一直以來,我都以真心對待她,即使偶爾的相遇對視,讓彼此陌生了,這種陌生也是最真摯的。從寫一張紙條給她:“真正的友誼是不摻雜任何雜質,沒有價錢可講的。你需要朋友的時候我會不請自來,你有難的時候我也會奮不顧身。”

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朋友是茶,品位一世的清香,朋友是筆,寫出一生一世。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5

拿到這本書,書名《追風箏的人》,我推測是讓人積極向上,追尋人生目標的勵志書籍,讀後感覺這完全超越了我最初對書名的推測,在這裏,人性的真相全都在這裏。我常說,每個人都有他陰暗的一面,這本書展現的就是直麪人性的陰暗並且完成自我救贖,結合歷史背景,用家庭敘事的方式,通過巧妙的情節,細膩的文筆展現了這樣一個勇敢的追風箏的人。爲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貫穿全文,直扣人心,我覺得還有一句話更能激起心靈的震動,人性的抉擇—來吧,這裏有讓你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我也是像極了阿米爾父子,我想這樣的人也是千千萬萬的。小時候欺負好友、玩弄動物、不聽話,叛逆等,長大後,不能很好地處事,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人生不斷在成長,不斷地在犯錯,可我卻無法做到不斷地去救贖。你說我是壞人嗎,我還不至於那麼可憎,你說我是好人嗎,我還不認自我認知的好人概念。我總要不斷地抉擇,背叛與救贖,失去與追尋,貫穿着我的成長。我一直在這條路上,我現在珍惜每一個朋友,善待動物,改着性子,多聽進去話,一點一點去踏出每一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箏,它象徵愛情、親情、友情;它象徵希望、和解,救贖。只有真正追到它,才能成爲健全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阿米爾少爺從小膽小懦弱,正因如此,那條狹窄的巷子是他永遠抹不去的陰影,他用卑劣的手段逃避自己犯下的錯。阿米爾的父親用另一種方式呵護着自己的私生子,至死也沒有從他自己口中說出真相。人之一生,最爲可貴的品質是什麼呢,這本書告訴我,是敢於面對人性的陰暗,並且有勇氣去完成自我的救贖。人生不能永遠活在愧疚和負罪感中,當心靈與惡魔發生碰撞,我們不應該一直掙扎於逃離,傷害別人或被傷害過這是我們都會,都有面對和經歷的,不要讓怯懦、虛僞、善嫉污染了我們的心靈,重回那個被時光拷問的巷子裏,拿起腳下的石頭,齜牙咧嘴地去幹,你會發現體無完膚也許比心靈被折磨好受些。

願我們都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直視人性,坦蕩的走好這漫長而短暫的一生。風箏一直在那裏,那是隻屬於你的風箏。也許你追不到,又或許你能追到,但你總得在這條能夠成爲好人的路上,爲自己,千千萬萬遍。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追風箏的,讀後感·自我救贖或許會遲到,但它不能缺席,追風箏的你,就是不斷成長,不斷蛻變,不斷重生的你,一次又一次的向前邁去,繩子割斷了,可那隻風箏永遠屬於你,不要放棄,哪怕烈日炎炎,寒風凜冽,追到它,就是翻新自我,成爲自己想成爲的那個人,永遠不要放棄追逐人性光輝的權利。

“你想要我追那隻風箏給你嗎?”他的喉結吞嚥着上下蠕動。風掠起他的頭髮。我想我看到他點頭。“爲你,千千萬萬遍。”我聽見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