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輪下》讀後感

《輪下》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輪下》讀後感

《輪下》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輪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輪下》讀後感1

《輪下》(也譯作《在輪下》)之前看到王安憶推薦過,看完覺得輕鬆易讀,沒有任何炫技之處。書名取自校長告誡年輕的漢斯:千萬不能懈怠,否則你會被碾到輪下的。

夜裏,看到黑塞寫漢斯死去“此時此刻,被父親在遠方威脅的漢斯,正安靜地躺在黑暗而冰冷的河水中,順着山谷緩緩而下。”我突然有些難過。初中的時候,我班天才生元吉同學參加奧數考試,臨出發前還在跟老師討論習題,車子等着,他們直接在地上計算,後來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黃高,到現在快二十年,前幾天我媽說到他生孩子,我覺得驚奇,不知道他們開小賣部的爸媽還開沒開,會不會去幫他帶孩子。天才的世界我不懂,對於他們的未來,我也沒有絲毫參與感。不管是站在頂端還是跌落塵埃,他走的肯定是一條孤單的路。

漢斯的父親是個普通人,會喝酒但不會醉,做生意不合規卻也不出格,玩玩遊戲抽廉價雪茄。但漢斯卻纔華出衆,天分也不容置疑,即便如此他還是晚上學到十二點,會擔心考試通不過,後來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入神學院,屬於他的假期是捉螞蚱和釣魚,他喜歡釣魚,一直在學的希臘文和拉丁文、語法修辭計算和背誦都沉沒在水裏,然而還是要在牧師教導下提前開始學習,神學院的學生性格各異,其中海爾納多愁善感又輕率魯莽,漢斯只是個安分守己的普通學生,當學生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圈子,他完全被孤立了,同海爾納一樣。此時的漢斯逐漸撕裂成兩個人,他被海爾納吸引,對友誼十分珍重,任由海爾納佔用自己的時間。再把剩下的時間來勤奮學習,卻越來越疲倦頭痛。

後來海爾納與同學爭吵被關禁閉,漢斯沒去看望,潛意識中他知道與海爾納交往是危險的,他想要退縮,而真當他縮在自己的角落,又沒辦法面對自己的內心,後來他們重歸於好,更是反噬性的向海爾納靠攏,直至海爾納逃學被開除,漢斯終於成了什麼也學不好的廢柴,最後因爲身體健康問題退學,到車間做機工學徒,談了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在一個喝醉酒的夜晚靜悄悄死去了。

我在想漢斯的悲劇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如果是像他爸爸那樣做個普通人,能不能安然度過這一生。作爲天才的漢斯,他的生命消耗的更猛烈,他當然需要更多的愛和關心,這些校長老師和父親都沒有給到他。

《輪下》是赫爾曼·黑塞自傳體小說,1891年他通過考試進入毛爾布倫修道院,因不堪忍受學校的摧殘,過了一年就逃學,還企圖自殺。後來黑塞遊歷過血多城市,先後當學徒、店員,1906年《輪下》出版獲得大量好評,《悉達多》《荒原狼》裏不絕的是對自我的追尋,海爾納大概是他自己的化身,多愁敏感又嚮往自由。

順便說一下,校長這句話千年不衰,想到真是瑟瑟發抖。

書背面《國民觀察報》寫:和《麥田守望者》類似,這是一本“黑森林裏的守望者”,還是一本灌注了馮內古特式思鄉情愫的小說。我心想這是什麼鬼,馮內古特的思鄉情愫,還真沒看出來。書評啊還是省着點看,多看書吧。

《輪下》讀後感2

“這樣很好,我的朋友,非常好,千萬不要懈怠,否則你會被碾到輪下的。”

《輪下》其他譯本名爲《在輪下》,整體基調非常沉重,基本沒有激昂的部分。這是黑塞初期的作品,不同於《德米安》最終找到自我、《克努爾普》在彌留之際明白自己一生的價值,《輪下》的主角漢斯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悲劇。或許是黑塞在失望中還沒有重新找到方向,也可能只是直白的控訴。

上海譯文版的譯序中提到,《在輪下》是對資本主義腐朽的'教育制度的批判。其實漢斯的悲劇不止發生在當時的德國,也發生在現在的中國;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問題,我看到更多的是權威的傲慢、人性中的自以爲是對他者的“暴虐”。既然是人性中的問題就不囿於一個國家、一個時代。

"校長的分開披着教養的外衣,虛榮的他篤定自己的目光威力無窮。”

“所有將引導青年視爲己任的人,從校長到父親吉本拉特,到老師與助教,都把漢斯看作他們願望達成的障礙,看作一股頑固不化、是懶散遲鈍的力量,需要強制將他帶入正軌。沒有人能在男孩無奈的笑容裏看到一個正在沉淪的靈魂的痛苦,看到男孩在淹沒前恐懼而絕望地向四周張望。”

當人將自己認爲“正”的標準強加於他者,並以爲自己天然正確,這種傲慢就是一種傷害,而施暴者毫不自知,甚至往往是以愛之名。這在任何時代的任何一種人與人的關係中都可以窺見,這種無法深入他人內心感受對方真正的需求的隔閡令人心痛。我們或許沒有漢斯的天賦,也沒有如此極端地以性命終結爲代價,但彷彿都在同一張巨網之中,互相建構着彼此的生存環境,我們或許正成爲彼此的車輪。希望能有一顆柔軟的心,察覺到每個他在淹沒前的恐懼和絕望,讓“在輪下”的悲劇終止於每一個覺醒的生命。

漢斯也有短暫的快樂時光,也是我在全文中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漢斯的兩次親吻。第一次是與經院同學海爾納的親吻,第二次是與年輕女孩愛瑪的親吻。

”兩個人看着對方的臉,他們生平也許第一次如此認真地注視對方,想象着在那年輕光潔的臉龐背後,隱藏着一個獨特的生命,一顆不尋常的靈魂。

海爾納慢慢伸出手,抓住漢斯的肩膀,把他拉到自己的身邊,直到他們的臉彼此貼近。漢斯才發現對方的脣碰到了自己的嘴,頓時驚慌不已。他的心怦怦直跳,感到一種異乎尋常的壓抑。“

認識海爾納、與海爾納成爲朋友是漢斯“墮落”的開始,他不再是優等生,因爲海爾納的出現讓他放棄了虛榮,轉向自我。海爾納是黑塞的另一個自我,他不受規條束縛,熱愛藝術,他和漢斯的交往是彼此喚醒。“但兩人有一種隱約的歸屬感,漸趨於無需言語的和諧親密...漢斯更加溫柔、熱情、富有激情,海爾納則具備了一種更有活力的男子氣質。”

和愛瑪的親吻是漢斯慾望的覺醒,這場愛戀旋風般來襲,可憐的漢斯還沒整明白是咋回事就結束了。

“他這一葉扁舟,剛剛避免了一次沉船,又遇到新的暴風雨的襲擊,它將他帶到淺灘危巖。青春沒有指引,只能依靠一己的力量尋找方向和出路。”與其說青春,不如說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