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精選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精選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精選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精選15篇),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整本書,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豬、雞、鴨。人們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覺得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創造男女平等的世界。當我翻到最後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2

在暑假裏,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是一本“回憶式”長篇小說。作者蕭紅用她那獨特的文采描繪了呼蘭河那個她小時候曾生活過的一個平凡、灰暗的小鎮。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和一個尾聲,第一章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裏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九節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寫了關於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上的活動,有什麼“跳大神”,鬼節放河燈,臺子戲,廟會,跳秧歌等。第三章寫了祖父與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涼。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之死,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裏“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

通過蕭紅細膩而詳細地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對我來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第一章中關於泥坑的描寫用了大量的篇幅,看到了人們的自私與麻木,而所有的死豬肉都要說是泥坑裏淹死的,又反映了當時們的自欺欺人的心理,而之所以那樣又是因爲當時經濟落後的無奈之舉。而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來的時候活蹦亂跳,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走上了黃泉路了,她才十四歲,卻早已成爲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應該是個天真活潑孩子呀!而造成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個惡婆婆。幸好我們生活在新中國。那時的整個社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親人的愛,本該像我們現在的上學年齡的卻不能上學,在家裏做這做那,還要飽受摧殘。想想那時的小女孩真是太可憐了。而我們現在吃的好,穿的好,父母都把我們當寶貝,享受着科學文化的教育。

總的來說,呼蘭河當時的人們的經濟是很落後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認爲呼蘭河也許就是當時整個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落後時期的種種生活,也慶幸自己生活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3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因爲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4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爲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正因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纔有了一個愉悅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擡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方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擡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咱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

讀了《呼蘭河傳》,讀了一個悽美的故事,讀出了童年的珍重。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5

或因懶惰、或因拖沓成性,總之藉口總是容易找的,時至今日,終於斷斷續續的讀完了《呼蘭河傳》。誠然,爲人物、爲國家、爲公司立碑立傳者比比皆是,而爲地方、甚至一個偏遠小城立傳者罕有。蕭紅以散漫、隨意而又詩化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副多彩的風土畫卷,那是一個平靜、寂寥而又美麗的小城,一羣平實、健忘、鮮活的平頭百姓過着清貧而滿足、亙古不變,周而復始的原生態生活。一個時代、一座小城、一羣人彷彿是中國大地在那個時代,甚至更久遠時間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真。可以說,《呼蘭河傳》是一個多棱鏡,不同人讀它,不同的感悟。

雖爲南方人,不盡可能理解“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的妙處,讀着它,卻一股腦兒的勾起兒時的回憶,兒時的一幕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現在我的腦海,記憶瀰漫,尤爲溫暖,那燃着火燒雲的傍晚,裊裊炊煙,那看戲的熱鬧,那甜膩膩的叫賣聲,那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稚氣,串串童年符號永久的融進了故鄉的雲,故鄉的水,開始懷舊、開始戀鄉,我已老矣?但很享受這份溫情,這份美妙。

遭遇苦難而悲劇的團圓媳婦兒、有些阿Q而忠誠的有二伯、勇敢堅韌的馮外嘴子……一個個鮮活、立體的人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藝術源於生活,不需要多餘的裝潢和深奧的道理,接地氣,這就最容易引起共鳴與同感,而現實的生活,又有多少類似角色?

《呼蘭河傳》描寫的諸多人與事是中國文化和歷史沉澱的縮影,甭提那個大水泡子意義和經典的吃瘟豬肉的演繹,就拿“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類似的“精彩”一直在生活中不斷的上演,而大家幫忙擡出陷入水泡子裏的馬,多半是爲了熱鬧……呵呵,充分彰顯了我們民族特性和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歷久彌堅,又是多少文學評論家、社會學家不斷深究、分析的課題,我們難道不也應該常反省嗎?

《呼蘭河傳》承載了太多的東西,懶惰如我的讀者,懶於探究,而是隨躺隨臥,隨翻隨看,時任思緒飛揚,無限遐想,或悲或喜,信馬由繮,無拘無束,享受讀之樂趣而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6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唯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愛的書《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惋的歌謠,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開出一株美而豔的奇葩。”此書帶我走進了二十世紀初那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那時的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又生動地將老百姓落後、平凡的生活狀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狀態。不過,在那裏有着充滿生機的園子,有和藹可親的祖父,也有着作者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衚衕裏賣麻花的小販,粉坊裏掛粉條的工人,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詼諧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繪的淋漓精緻。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時而讓人發笑,時而引人深思。這些個文字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讓我回憶起更稚嫩年歲時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寫於小團圓媳婦的那一章節,那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爛漫的年齡,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她,卻被千里迢迢送來這裏童養媳。我不太喜歡這段文字,可能我還不夠了解那時候的風土人情。因爲活潑,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罵,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幾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鐵燙壞腳心……。就這樣,美麗的姑娘永遠停止了她的活潑。多麼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裏有許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對於某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爲享受着平凡的生活,纔會對這本書如此的喜愛。安穩、平淡卻那麼深入人心,偶爾一頁讀完了仍會被這裏的文字“拴”住,它們是如此的有魅力。書的字裏行間有一種樸素的流暢,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空,聽着作者將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儘管悽婉,但依舊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7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暑假的時候這本書深深的吸引着我。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半自傳,記敘了作者童年發生的一些事情。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無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無憂無慮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灰色是整部書的色彩,語言悽婉,純淨樸素。堪稱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這本書又不斷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異的有二伯,有蕭紅和爺爺玩耍的大花園,有人們求子的娘娘廟......

其中最爲深刻揪心的是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節,讓我看到舊社會殘酷黑暗的一面,人們思想的極度落後,迷信愚昧深深的圍繞着人們。小小的年齡就被買作童養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爲自己活潑開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罵,她不過十二歲的一個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別人說她於是謊報年齡十四歲。被婆婆用燒過的鐵鉗烙腳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帶抽,昏了用涼水澆,認爲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婦樣子。不過一段時間,小團圓媳婦被折磨病了,婆婆認爲她身上有鬼,於是用盡各種迷信的偏方:請雲遊真人抽帖、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三次,暈一次用水澆一頭醒來繼續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後還被婆家人剪辮子休妻,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

多麼可悲的舊社會啊,十二三歲正是踏入初中校門,盡享青春美好時光的年紀,但在那時候小團圓媳婦就已遭受這麼多的痛。由此可見,舊社會農村是多麼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牆,使人們思想跟不上時代文明的發展,只有麻木迂腐。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跟向文明,才能讓那歷史不再重演!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說盡舊社會的黑暗;說盡蕭紅童年的快樂,說盡四十年代呼蘭河畔發生的故事。

《呼蘭河傳》是蕭紅信手拈來的一片片記憶碎片,而這記憶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盡頭的靈魂慰藉......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8

在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在小說的前六章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老廚子等人物無不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精神的蠶食,讀來讓人的心一點一點地沉重;可是在第七章,作者描繪了一個與他人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馮歪嘴子,他成爲了灰暗的呼蘭河城上一抹亮麗的顏色。

馮歪嘴子與其他人物藕斷絲連,是因爲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並沒有區別:作爲一個小磨坊的磨倌,他娶妻生子後無處安身,妻子死了他不得不獨自拉扯兩個孩子。他和其他人一樣逆來順受,像是低等的植物一樣生存。但是他非常明顯地區別於其他人的一點是,他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當別人面對打擊都已經麻木的時候,他仍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當其他人只着眼於當下的苦難時,他卻帶着美好的願望憧憬未來;當其他人面對絕望只表現出絕望時,他卻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別人嘲笑他的命運,他不當回事,反而使別人感到恐懼:這樣活着是可能的嗎?世界上有這東西?

有的,當然有的。正是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才使我們擁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才使我們沒淪落到與麻木者爲伍的地步。積極是麻木這塊廢墟上生長的薔薇花,歷代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堅守它。

比如,在雨果所著的《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來就奇醜無比的他遭到了衆人的拋棄與厭惡,被主教收養寄住在聖母院裏。儘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仍有顆積極追究美的心,最後因爲追求所愛之人而死。卡西莫多美麗高尚的心靈最終勝過了他醜陋的外形。

再比如蘇東坡,身爲大文豪的他仕途卻一再受挫,接連遭貶。可蘇東坡並未像柳宗元那樣被懷才不遇所困擾,相反,他懷着積極樂觀的心態寫詩自勉,不論在怎樣的困境裏都在爲百姓服務:修建蘇堤、烹飪東坡肉、練書法,併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名。後世學者評論到:蘇東坡的文化已經根植於中華文化,若將它兩根拔起,中華文化將千瘡百孔。

一段積極的人生是思想荒漠上的一朵薔薇,它不僅出現在呼蘭河城裏,在聖母院裏或蘇東坡身上,它早已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爲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生機。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9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爲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她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說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悅。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爲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爲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爲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裏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擡貨的擡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裏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裏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擡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說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裏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爲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0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說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裏,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溫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裏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着。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着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1

時間一去,就在也不復返了,直到人們長大了,年老了,纔回想起童年的時光,回憶起童年的趣事。《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或許也覺得童年時光寶貴,於是寫了這本關於作者童年的散文《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主要講了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後院裏玩耍的情景和跟家人逛廟會,看團圓媳婦等溫暖人心的事情。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像發現“寶藏”似的發現又小又黑的儲存室的時候,瞧見了沒有見過或是更好玩的東西,銅環、木刀、竹尺、觀音粉。過了一段時間,作者蕭紅得到了一個小鋸,她用它毀壞東西,椅子上鋸一鋸,炕沿上鋸一鋸,後來她把自己心愛的木刀也鋸壞了。作者時時刻刻都把小鋸帶在身邊,連吃飯的時候,也要用小鋸鋸饅頭。

從這以後,祖父祖母常常說作者蕭紅,但她不聽他們的話,仍然是該拿就拿,讓祖母回憶起了很多往事。

童年,本該是快樂的,可是有些人總是悲觀的心態去面對童年,面對生活,總是說自己“苦啊,真苦啊!一點兒自由都沒有。”之類的話,這樣怎能不苦呢?你能像人家蕭紅一樣,把自己童年歡樂時光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嗎?你能讓別人知道你的童年心情悲傷或愉快嗎?如果你不能,那麼你沒有資格喊苦!

我的外婆是一個很好的“隔代訴苦”的例子。有一天晚上,我們一家正在吃晚飯,趁爸媽沒注意,外婆又開始跟我訴苦了。誰知道她一說話,爸媽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她的身上。“柳亦馨啊,我跟你說,你看我們那個時候多苦啊!我在家裏是最大的一個,太婆去山上砍柴、採茶葉,我一個人在家裏帶七八個小孩,太婆回來看我沒照顧好他們,就打我嘞……”外婆後面說的話,我一句都沒聽進去,只是在剛纔那會兒,外婆一邊說,一邊用手指着我的鼻了尖兒,臉上露出帶孩子的自豪和被打的悲傷神情。“你那什麼時代現在什麼時代了呀,真是的。”一旁的媽媽又出來幫我抱怨着,“不對不對,人的童年總有樂趣的嘛,你看人家蕭紅寫了整整一本童年趣事呢!帶孩子也得到了帶孩子的方法和樂趣,捱打也受到了教訓,所以童年不僅有樂趣,而且還有意義。”我一錘定音般的定下了結論,使爸媽都無話可說。

童年雖然過得很快,但是童年的趣事和深刻的道理總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2

讀完《呼蘭河傳》,讓我不禁心生感慨。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比較,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禮貌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爲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爲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爲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爲難過悲痛的回憶。

“人生爲了什麼,纔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悅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爲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當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歡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僅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溫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進取地期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我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我的過去和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3

《呼蘭河傳》被作者蕭紅用一層憂傷之紗矇住了。通讀全文,總能隱隱約約感到些許悲悽,但又是那麼捉摸不定。是什麼讓她含淚愁悶?

小團圓媳婦死了,不知是被打死的,還是被“救”死的,我看八成是被老胡家的街坊鄰居給折騰死的。街坊鄰居們和老胡一家都是爲了小團圓媳婦好,這不難看出,他們都想把她管教成一個傳統化的媳婦,所以纔打她,在她生病時又都幫着出點子,雖是瞎出主意,但也是一片好心,只是結果不大好,在他們無所知覺的情況下,其實是把小團圓媳婦推到了鬼門關。

小團圓媳婦只是傳統保守的封建思想的一個犧牲品罷了,當然不只她一個,在那個時期恐怕還是有很多的。別指責呼蘭河小城的人們,他們也是無辜的,他們也只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荼害罷了,他們也是可憐人。他們是無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但同時也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這就使得他們有了“愚昧的善良”。愚昧的善良比單純的惡毒更可怕,我一直這麼認爲。惡毒令人憎恨,但愚昧的善良不同,它其實是惡毒的一個分支,只是掛上了“善良”的頭街,因爲愚昧無知,所以總是被人們諒解。正因爲人們對它的縱容,它纔會一次又一次地變相地“殺人”。

既然說到了小團圓媳婦,談到了愚昧的善良,就不能不提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道家曰:“人性本善”。話是不錯的,人的心在前期的確是善良的,但注意,是“本”,人心到了後期就會被黑暗的社會腐蝕了,變異成“愚昧的善良”,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是不把小團圓媳婦當人看的,甚至把她貶得連動物也不如。不過她到底還有些良心,不然也不會花大錢給她媳婦治病,但盡花得是些冤枉錢,藥方子荒謬到了極點。婆婆是不知道的,正因她愚昧的善良才間接導致了她媳婦的死。這個婆婆在書中是個反面人物,是當時社會上衆多婆婆的影射。由此可見,愚昧的善良坑害的人不在少數,說它比惡毒更毒也就不爲過了。麻木的思想,麻木的人,使得愚昧的善良肆無忌憚地在世上橫行霸道。

愚昧的善良,它同惡毒並肩走在一起,狀如親兄弟……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4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迺瑩。全書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初,發生在一座被封閉的小城————呼蘭河城中一段悲慘的故事。

《呼蘭河傳》中描寫了許多人物。而我最喜歡"祖父"這個人物。祖父是個身材很高大,很健壯的人,手裏總是喜歡拿着個長手杖。祖父是個非常慈祥、和藹可親,脾氣又好的人,當他遇到孩子時會經常和孩子們開開玩笑。他每次笑得都跟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似的。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就像我的家人一樣。

而且,祖父還很會"做飯"。呼蘭河城有一口井,不管豬、鴨……掉到井裏,祖父總是如獲至寶一樣把它們撈上來,爲捱餓的蕭紅做上一頓美味佳餚。祖父把它們裹上黃泥,用火一烤,再加點鹽和蔥,香噴噴的"大餐"就做好了。祖父一邊看着蕭紅狼吞虎嚥的吃着,一邊關心的讓蕭紅慢點吃,別噎着。每次蕭紅都能吃得飽飽的。每看到這個情節總讓人感到滿滿的親切感。因此,祖父成爲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

說完了最喜歡的人,再來說說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小團圓之死"。

小團圓,她是胡家用8塊錢買來的童養媳,她原本是個梳着兩個大辮子,性格開朗、人又漂亮的2歲女孩。但來到胡家後經常被殘忍的"婆婆"毒打,小團圓身體越來越差,變得非常虛弱,終於小團圓病倒在牀上,面色發黃。可惡的婆婆爲了讓她活下來,用了各種歪門邪道的方法去"救"她。比如,用"跳大神"的方法非但沒能救活小團圓,反而小團圓差點被燙死。又比如,用"抽貼"的方法既浪費錢財又耽誤了治療時間。最後她還是在痛苦中死去了。雖然小團圓無法掌握自己人生的悲慘身世讓人嘆息,但殘忍又無知的婆婆更可惡。

讀完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內心是邪惡的,總會爲了自己一時的爽快,而不惜毀掉別人的一生。但世界上也有更多像祖父一樣的人,他們善良,向世人傳遞着快樂。

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會好好珍惜它。

  呼蘭河傳讀後感850字15

初讀《呼蘭河傳》,我對它並不怎麼感興趣。但當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過後,才發現它是一本描述作者小時生活的獨特著作。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在每個人的童年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羨慕別人的童年,別人也羨慕着我的童年。

當我讀到小團圓媳婦不幸去世了時,我的心很糾結,跟蕭紅一樣憤憤不平。她才只有12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老胡家做媳婦。舊時的童養媳,在這裏我初見端倪。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因爲窮,因爲生活,被賣做童養媳,沒有媽媽疼,這已經夠可憐了,可她拼命的幹活,還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遭受一個說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誨”。

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此夭折了。小團圓媳婦她沒能變得“更聽話、更懂事”就去世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只是因爲她婆婆的殘忍、愚昧和無知嗎?我隱隱覺得,這也是呼蘭河人們生活態度造成的。一個對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勁的生活,對別人的生死,就更加麻木了。他們對生活的麻木,使他們已經失去了區別於動物的“人”的味道,是消極!是愚昧!怎麼連改變的念頭都不會有?我震驚,呼蘭河的人們怎麼了,80多年前的呼蘭河人爲什麼與我知道的生活這麼不同?

那個扎花店的工人年復一年給祭祀的紙人穿上亮麗的衣裳,怎麼就不會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難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紙人一樣整潔亮麗嗎?也許,那裏的人們,已經覺着,生不如死,死後,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園、大馬、僕人、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盛開的鮮花……正是這種消極的生活態度,扼殺了小團圓媳婦。

讀這本書時,愉悅陪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一角,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

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