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利維坦》讀後感範文

《利維坦》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利維坦》讀後感範文

《利維坦》讀後感範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利維坦》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利維坦》讀後感 1

利維坦是我讀的第一本純理論着作。不得不說,我被裏面生澀的語句給難住了。很多詞句抽象的讓人難以接受,更別說還有那麼多的思維是難以理解的,正如書中的論想象,想象一個虛無縹緲的詞彙,竟然寫了那麼深刻,的確,書中有許多東西讓人發思,我在讀書的寫下了一些粗鄙的見解,只是有感而發。

我寫的第一句札記在第三章,開始寫這些事強迫自己有個閱讀思考的習慣,後來,我漸漸喜歡上這種感覺,雖然我習慣不好,在書上寫,使得一些幼稚的思想留下,但在未來再次溫習時有一個更高的思考時,就會有別樣的理解與風情。

讀書有時是無趣的,但寫東西是充滿樂趣。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與大家分享,這是一種內心的宣泄。

說道這本書,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利維坦這樣東西。很多人不知道利維坦是什麼,其實,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利維坦是七宗罪裏的嫉妒之罪,是一個海怪。當然,我現在還是不知道,作者用利維坦做標題的深意。

作者在第三章中有一句是關於預見,即使預言。古人很相信這種神神叨叨的東西,在神學還是非常盛行的那時,作者將預言定義爲對過去經驗的推測不由讓人肅然起敬。自然界只存在現實,未來事物根本不存在。當然,我們不難理解,爲什麼有些人可以預見一些東西,可以未卜先知。因爲他在這方面知道的比較多,他有許多類似的經歷與經驗,預言的準確便由所經歷的事物的,以及對事情考慮的周密程度,所以預見不如稱爲:慎慮。

有些人對自己有一個完整的規劃,有縝密的計劃,而且說到必能做到,不是有什麼天意,而是知道事情發展的規律。孫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說,雖然古人打仗會信奉神靈,但真正使他們勝利的不是天而是計無遺策。戰爭是不能允許突發狀況的,雖然這種事情老是發生。知天命者,順天,逆天。都是有着縝密的思考,謀而後動,所說的便是這些。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因爲他沒算到會有東風,根據他的經驗,冬天不可能有東風,可是他錯了,所以他敗了,同樣,在北伐時,諸葛用火燒司馬,沒想到會下雨,如果他料到會有這麼一場雨,做了充足的準備,安能讓蜀敗亡。所以,沒有人永遠算對,只有猜對。

作爲學經管的學生,我們將來很多都要與經濟打交道。我開始並不理解爲什麼老師會推薦一本近乎是哲理的書來閱讀。雖然利維坦的精髓在第二部分,也是我們重點讀的部分論國家。但一開始的論人類之中精闢發人生醒之處不在少數。經濟的詭異多變讓人咋舌。例如這次次貸危機,到底有多少巨無霸倒下?這些巨無霸中,不乏一些經驗老道之人,但他們還是倒下了。沒人能預言未來,只有人能將假設無限肯定,接近於事實。

至於一些奇特事物的徵兆那更是奇奇怪怪的說。很多事是先發生了,然後出現一些人回想,啊,這是徵兆。如果事情沒有發生,還會有這些徵兆嗎?歷史發展了這麼久,一些奇特的現象已經被認識到只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特殊的變化而已。

但是。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推斷出來。好比,《三國演義》開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君主集權的當時,這種怪圈必然會存在,當人民吃不飽的時候,就是造反的時候,然後,配合些或人爲或真實的怪事,變成了假說,來個合理的理由,其實順天意的人太多了,成功卻真的很少,因爲,根本沒人接到上天的指示,啊,你去造反吧,我們罩你。這不可能的。或許這種說法,更接近於宗教的洗腦。更多的像心理學的暗示吧。還有一些事物的發生是有時間的週期性,於是又一些人便把這種規律當成預言,其實,這不過是對客觀規律的一種詮釋而已。

我們能想象到的東西是有限的,但人類的想象是無限的。很多我們是無法想象出來的,就算是一些必然存在也不能。思維真的很奇怪。

當思維形成後,我們需要一個工具來表達,於是語言便誕生了。有思維的生物並不是只有人類,有奇特發音的物種也有很多,但形成一個獨特語言體系的只有人類。語言的發明是緩慢的,而且艱難的,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聲調?這麼多的文字?語言的出現時爲了記錄一些想到的東西,他是一個載體,作爲載體,語言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爲人們思想的共識使得文字能傳遞信息。沒有共識,徒有語言文字也是無法將思想傳承。中國得以傳承,語言的傳承是決定性,例如埃及,現在還是有埃及,但沒人用古埃及語,使得埃及許多知識成了歷史的迷霧。但中國不同,中國許多奇蹟東西由於文字的傳承使得有證可依,有史可查,倘若中國文字失傳,誰知道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是怎麼誕生?怎麼可能知道都江堰能護住天府之地那麼長久?會不會有人猜測,這兵馬俑是天外來客留下的印記?長城是外星飛行器的軌道?都江堰涉及到的尺度是不是從天空向下測量?四大發明的由來是不是天外來客的饋贈?我們現在能自豪的稱這些都是我們名族偉大的創造,因爲我們的傳承,語言使得我們不會有太多的幻想,不會盲目。

同時,很多東西是有真假的,但不包括語言。因爲語言本身是無意的,意義是人爲賦予的,所以理解也就因人而已,現在我們認爲的對錯只是,絕大多數人認爲這是這樣的,所以他是正確的。對錯只是人們在某一階段對一個問題的主觀理解與判斷。

思維的集合,創造了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在這一價值觀下進行推理與假設論證便有了一些思維的固定,一個屬於大家的判斷標準,這就是學術。人們的認識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所以,在一些狹隘的思維下的推論是錯誤的,但由於他成了大家的共識,很容易成爲大家信奉的公理。例如很經典的上帝造人,地球是方的,等等。但人們有時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錯誤的推導,得到了正確的答案,或者有人繼續推導發現了矛盾。會發現很多公理定理都存在紕漏,在質疑之下人類文明開始進步,科學如此,制度也是如此。

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大概就是胡思亂想,這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很多想法是荒謬的。但很多想法卻被更加荒謬的一個想法所掩住光芒,這個最荒謬的想法就是把這一切荒謬的想法在現實中呈現,正是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在推動人類世界的進步。開啓時代之門。

誰都知道把思維體現需要怎麼困難的一個心理準備。因爲他在普遍價值觀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種離經叛道。我們需要內在開端來推動我們自己。這樣東西叫:慾望

有慾望纔是人類,沒有哪個人類沒有慾望。連講求清心寡慾的道士也有慾望,他的慾望就是能清心寡慾,得道飛昇。只是他們的欲寡,而不是沒有。書中描述了愛與慾望的區別。愛的對象是已存在的東西,而慾望相對是將尚未存在的物體。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類。

終於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人類實現了一次聯合,於是產生了國家。

《利維坦》真正的核心,論國家,向我們緩緩展開資本家對人權維護的同時,對別人剝削的強烈願望,對立是每個社會人共同的性格。

  《利維坦》讀後感 2

特地去查看了利維坦的含義,所謂“利維坦”,是《聖經》中記載的一種巨大的海獸,力大無窮。霍布斯以此來命名《利維坦》,意在用以比喻一個強大的國家。

《利維坦》全書內容目錄上是分爲四個部分。但也有人是將其分爲三個部分的。該書是霍布斯寫於英國內戰進行之時。看了書就得整本書是循序漸進的,書的一開始就表明了作者的哲學觀點。霍布斯是一個唯物主義,在書的第二章論想象的開始,他開章就說“當物體靜止時,除非有其他物擾動他,否者就將永遠靜止這一真理是沒有人懷疑的。但物體運動時,除非有他物阻止,否則就將永遠運動;這話理由雖然相同,卻不容易令人同意。因爲人們不但根據自己衡量別人,而且根據自己衡量一切其他物體。”他還通過了人們清醒和夢是的不同狀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霍布斯提出,決定人的行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種是無意識的運動,一種是有意識的活動。後者的產生是出於人們的想象,當它是向着人所希望的目標發展時被稱爲慾望,而離開人所不希望的目標時被稱作反感。他認爲,世界本不存在所謂好與壞,只不過是人們對於他所希望或者厭惡的事物的一種稱謂。

生存的自然本能使人自私自利。

在別人也願意的前提下必要時爲和平放棄自己所具有的權力。

第二部分是論國家。在關於國家的成立上,霍布斯主要描述自然狀態中人們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權利,但是人們又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於是人們相互間同意訂立契約,放棄各人的自然權利,把它託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由多人組成的集體,這個人或集體能把大家的意志化爲一個意志,大家則服從他的意志,服從他的判斷。霍布斯相信,人類唯一的出路在於以相互訂立契約的方式彼此放棄在自然狀態下屬於自己的所有權利與力量,把它們轉交給一個客觀實體,讓它來保障社會的和平與安全。引出了這個實體同時也是本書的主角即國家,亦即是”偉大的利維坦“。霍布斯認爲,國家建立之後,接受委託的一方便成爲主權者。他在十八章論按約建立的主權者的權力中寫到:”因爲被他們推爲主權者的那個人承當大家的人格的權力只是由於他們彼此間的信約所授予的,而不是由他對他們之中任何人的信約所授予的,於是在主權者方面便不會違反信約。“表明臣民們要無條件地服從主權者的任何決定和行爲。霍布斯所設計的社會契約的特點是這種契約的單向性,它只對訂立契約而成爲被統治者的人具有約束力,主權者卻可以擁有幾乎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這使得主權者的權力成爲一種至高無上的王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幾乎沒有任何對政府進行控制和監督的可能性,也談不上任何的自由,甚至連他們的思想和言論都要受到嚴密的控制。霍布斯自己也承認這種控制的殘酷,但他堅信在自由但充滿危險和不自由但是享受安全與和平的兩條道路上人類出於生存的本性只能選擇後者。這樣,霍布斯給主權者一個限制,就是必須保障被統治者的和平和安全,否則被統治者就可以不服從主權者的統治。霍布斯特別強調:

一是主權的不可分割,

二是主權的不能轉讓。

主權是”自然狀態“中,人們之間的社會契約的產物,具有不可侵犯性。霍布斯認爲,主權如果削弱,國家就會致弱;主權如果喪失,國家就將解體。主權是國家的靈魂,主權者的權力越完整和強大。

理論的基礎上,霍布斯重點對教權進行了剖析,指出基督教”代他傳道的人除非是國王,否則就不能以基督的名要求人們服從。霍布斯認爲,“基督的使者的任務只是使人們想相信並信仰基督,但是信仰並不能依靠強制或命令”,從而在理論上論證了教皇無權干涉世俗政權主權者的信仰,更不能因爲主權者的信仰問題而干涉世俗政權的事務。霍布斯否認教會對世俗政權的控制權,認爲教會必須臣服於世俗政權,並且只能作爲政權的一種輔助機構,從而根本否認了“教皇無過說”。

剝削貪婪的種種醜行劣跡,對教會的腐化進行批判,也是對第三步部分的補充。

《利維坦》的深刻內涵,霍布斯的思想,並不是我看一遍書就能完全領略的。有些語句我看了很多遍仍然感到不解,也許是我的悟性不足,但我試着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在霍布斯那個時代背景下,有這樣先進的思想,是值得讓我們這些後者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