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打造兒童,閱讀環境》有感

讀《打造兒童,閱讀環境》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由英國的作家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境》的書。看到封底的一串問題讓我有了翻開認真閱讀的想法。如何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如何讓孩子說出對一本書的感受?如何提問才能讓孩子暢所欲言?如何提高自己,成爲能協助孩子的閱讀的大人?帶着尋求這些問題的思路和想法,我打開了它。

讀《打造兒童,閱讀環境》有感

【閱讀的樂趣和讀什麼書,當時的心情,什麼樣的時間以及是否被打擾等因素相關,這些就統稱爲“閱讀環境”】

在幼兒園裏,特別是中大班就會設置一個區域角是閱讀區或是圖書角,裏面陳列的圖書一部分是幼兒園提供的,還有些是孩子從家裏自帶一到兩本書放置在圖書角,閱讀區域一般是設在教室的角落,由書架隔出一個小空間,經常可以看到在自由活動時,選擇在閱讀區的孩子都會比較安靜,這是因爲我們會自我設限,會被期望在什麼場合做什麼眼的事,所以給孩子一個最初的概念印象非常重要,書中建議將書架背向閱讀區,面向孩子,這樣孩子在取書時就不必再繞進去。而書架的背面則正好可形成一面牆將區域從教室中分離出來。

【閱讀不僅僅是讓眼睛掃過文字和畫面,將文字放入腦袋只是一個小環節】

我發現很多的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他們的興趣點往往並非是內容本身,因爲兒童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原因,儘管他們還不懂什麼是閱讀,但是當他們拿到一本書,他會開始想學着如何好好地把書拿到手上,如何對付那些怎麼翻鬥翻不好的薄薄的書頁,而這些帶給他的快樂可不少於看懂裏面的文字來的更有成就感。

對於剛開始學習閱讀的孩子,就是遵循孩子在閱讀循環中的進展,隨時去肯定他的每一步驟,他能夠注意到書架上的書;他能夠在滿滿的書架上選出一本他想讀的書;他打算坐下來好好地翻看。這些都是進步。給孩子的書之所以會插入大量的圖片,就是希望圖文並茂的內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有耐心花上一些時間閱讀,漸漸地知道該花多少時間來閱讀。一般,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一次大約15分鐘(一天可以安排兩次)。

有兩種迴應對幫助孩子成爲一位思考型的讀者非常重要

一種是在讀完一般喜歡的書之後,期待能經歷相同的閱讀樂趣。第二種則是在閱讀完迫不及待的想和別人討論自己的心得。

講故事和讀故事並非是相同的,他們是兩個概念】

有些孩子或許會說他不喜歡讀故事,但很難找到不喜歡聽故事的孩子。很多孩子雖然不認識字但卻會捧着本書像模像樣的在那講,其實孩子們在學會閱讀之前顯示通過聲音來認識它們的。而成人在和年幼的孩子交流時可以從自己開始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樣不僅可以建立和孩子間的親密和諧關係,孩子們也很願意回饋給你一些屬於他們的故事。如果你接觸的是一個陌生的團體,那麼一開始你可以先問問孩子最近幾天你聽過那些故事?最喜歡哪個呢?這個做法有兩個好處,如果你也知道他們喜歡的故事,那麼再爲他們講一遍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聽這些熟悉的故事能夠讓孩子很輕鬆陶醉在故事情節中。

而爲孩子讀故事則是幫助孩子成爲一位真正的讀者必經之路。我們總認爲只有不認識字的兒童才需要大人讀故事,其實從學習到建立閱讀習慣,讀故事對於每個孩子都是有價值的。最理想的狀態是每天都有機會讓孩子聽故事,在幼兒園裏,很多老師都會在午睡前給孩子講故事,雖然這時孩子並沒有人手一本書拿着,但這個方法是值得堅持的。

在讀故事中有一個最重要也最值得注意:就是他提供了一個讓孩子和諧的呆在一起的機會。

不同:講故事,說故事者好像在對聽故事者講話,有較多的情感融入,主角是說故事的人。讀故事則以書偉主角,講者與聽着比較像是分享手中的書,通過書上的文字和圖片來交流。

兒童是天生的評論家,老師別急着發表高見】

兒童能不能像說故事似的把閱讀經驗交代清楚?各個年齡層的孩子,閱讀的多樣性和大人市相同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只有在與人分享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孩子們對於自己生活的世界有着豐富的認識。老師要鼓勵孩子不要被“衆所周知”,“理所當然”的觀念束縛,要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一個字。當老師總是事先透露自己的想法時,孩子就會認爲把老師的想法複述一遍就是自己的想法了,所以要經常對孩子說“說來聽聽”。

如果不讀這本書,我想我不會這麼認真的去回想書中相關的一些生活片段,也就不會發現一些不同以往的思路和想法。就如書中所說的那樣,會閱讀的孩子是快樂而自由的,我想我也要一樣在閱讀中體驗快樂,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