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讀後感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學校非常重視對於年輕教師的理論培養,特別是年輕的班主任。剛剛學期之初就發了一本非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書中介紹了很多的班級管理知識,並附上相對應的實例來幫助理解與感悟。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讀後感

中小學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時教學,在現代學校中,教學的基本單位是班級。如何管理號一個班級,讓學生在其中得到學習和成長,可以說是教師首要之務。班級管理不但是每天的工作,也是教學生涯中要持續不斷完成的使命。

班級管理的意義在於對影響班級運作的人、事、時、物等各項因素進行有效的管理,通過班級的運作達到既有的教育目的。在個人層面,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能夠自我實現,在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培養、情操與態度撒很難過都能有所精進;在文化層面,通過班級的運作,使文化得以保存、傳遞和發揚光大;在社會層面,通過班級運作,使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得以適應社會,甚而改造社會、重建社會,使人類得到永續的發展。教育是一項重大而複雜的工作,所以需要的是全社會共同的努力。這其中也包括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在本書的第三章,系統的論述了親師關係。講述了家長在學生的教育中所擔負的重要角色。教師在班級管理時如果能得到家長的瞭解、支持、合作、參與、協助,則可以發揮加倍的功效。

而對於寄宿制的小學生來講,一個星期至少有五天的時間是在學校裏度過的,同家長的日常聯繫只集中在不多的幾個時段的電話聯繫,或者週末在家的兩天時間裏。如何與家長配合,使家長清楚學生在校的表現,使老師知曉學生在家裏的反映是很中偶要的事情。特別是高一的學生,進入寄宿制學校,有很強烈的不適應感,如何快速適應,迅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

書中介紹了威廉斯、歐利和亨森,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將家長氛圍7中不同的類型。

一、無敵意、合作型家長:這類家長會配合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我所遇到的大多數的家長疏於這樣一種。他們非常明白教師對與孩子的要求,儘量的配合學生,狠下心來,要求學生儘快適應寄宿生活,而不是總和學生一起批評學校,那樣對於學生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所以,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在討論學會僧優缺點時要把握限度,點到爲止,儘可能多的時候要做個積極的傾聽者就可以了。

二、焦慮或壓迫性家長:家長很擔心小孩輸給別人,主觀性強。對於這樣的家長,孩子的壓力會非常大。他們總是喜歡用周圍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而且總是選擇別人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進行比較。結果使得大人、小孩都很不高興。

三、自我涉入性家長:這類家長聽到教師對於孩子的評論,覺得好像就是在說自己。所以,對於批評的話語,自動地往學生身上套,漠視學生的日常表現。這樣同時也是過渡擔心孩子的一種突出表現。對於這樣的家長,一般我們在點評學生的時候,都會直接明確學生,明確指出孩子的行爲,呈現小孩的缺點,當然也會適時地誇獎學生,呈現出學生的閃光點。

四、否定性家長:這類家長認爲孩子沒有任何問題就是好事,所以教師最好不要找他。開家長會的時候,總是有學生家長缺席。往往禮貌一點的會事前打個電話過來說明情況,但大多也是因爲工作較忙,問問學生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大鬆一口氣的,說聲再見。

五、抵抗型家長:這類家長經常不聽教師的建議,有自己的教養計劃。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對於孩子有的時候是出於溺愛,有的時候出於對自己絕對的自信。不原因聽取教師的建議。對於這樣的家長,應該做好最起碼的溝通工作,擺事實,列數據,談話時,首先問他的意見,再適時插入自己的想法。

六、嚴苛性家長:這類家長會經常像行政人員一樣看待教師的管教行爲。"我把孩子交給您了,你想打就打,想罵就罵"。但是有的時候真的是對孩子說了重話的時候,家長可能又不願意了。所以,對於這樣的家長,特別是提醒教師,不能全盤接受家長的建議。

七、懷有敵意型家長:這類家長極度不滿教師的管教,經常會到學校來理論。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老師多多關注學生,一旦沒有感受到老師的關注,或者孩子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時候,習慣吧責任推給老師。"我們已經管不了孩子了,就聽你的話"。所以孩子出了問題,應該是教師負責人。甚至有的家長再孩子骨折的情況下,也不出面,教師送學生去醫院後,反而要追求教師的責任。

溝通是需要技巧的活動,而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更是關係到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所以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在家長、學校、社會的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來完成對孩子教育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