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美德少年》讀後感

《美德少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美德少年‘’這個光榮而又響亮的稱號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行言舉止。接下來小編整理了《美德少年》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美德少年》讀後感

  《美德少年》讀後感1

美德,是當今社會最需要也最缺少的,有一羣人就擁有這高尚的美德——美德少年。

《美德少年》這c本書講述了二十位美德少年的真實故事,其中給我影響最深刻的要數王思源。

王思源有個與他人截然不同的業餘愛好——撿拾廢瓶子。上學或者放學路上,甚至外出旅行時,王思源都會隨身帶一個塑料袋,把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易拉罐,一個一個撿起來,裝進塑料袋,帶回家去。爲此,還有同學戲稱王思源爲“拾荒佬”,可王思源照例撿拾廢瓶子。幾年下來,王思源靠撿廢瓶子攢了幾百元,並在汶川地震後將錢捐了出去。甚至連班上的同學也被王思源感染,紛紛開始撿廢瓶子。

讀了他的事例後,我不禁感慨萬千。王思源的年紀比我還小,但他卻會早早地自己賺錢,並一直堅持,不怕別人的嘲笑。若是我的話,可能早就因爲不好意思而放棄,或者因爲沒有恆心而放棄。

“美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而作爲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不僅要有這種品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要付之於行動上面。

美德體現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當我們走過馬路的時候,多扶一下身邊的老人;當我們付出租車費的時候,多說一聲謝謝;當我們聽完演出的時候,多給一點掌聲……

美德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美德是甘霖,滋潤乾涸的大地;美德是燈塔,照亮黑暗的道路;美德是花朵;裝點善良的心靈。美德需要弘揚,需要肯定,更需要傳承。

美德是文化,是修養,讓我們傳承美德,做美德少年。

  《美德少年》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美德少年》,其中我最喜歡《天堂裏多了一個小天使》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名叫單一鳴,單一鳴的母親因爲單一鳴的父親身體有殘疾,便悄悄地離開了家,到一個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開始她的新生活。2011年的一個早晨,單一鳴坐在爸爸的三輪車上有一種病懨懨的感覺,爸爸便帶着她去揚州的蘇北醫院檢查,結果是患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醫療費至少要四五十萬。這猶如晴天霹靂。然而單一鳴沒有被病魔嚇倒,依然那麼開朗,歌聲依然那麼甜美,學習也依然那麼認真。就在單一鳴被評爲“江蘇省百名美德少年”那一天,她走了,永遠地走了。

我最喜歡單一鳴樂於助人的精神和開朗的品格,她在家裏急着用錢時,卻把1000元錢捐給了一位名叫童小慧的女孩,這個女孩也是患和她一樣的病——白血病。雖然單一鳴病了,但她卻沒有折斷她的夢想,比如:當醫生、做老師、爲家裏建一棟高大的樓房,比如讓爺爺奶奶吃好穿好,比如讓爸爸不在風裏來雨裏去,比如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家裏貧窮,但她從不嫌棄,也不嫌棄殘疾的父親,對生活充滿了感恩。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被單一鳴高尚的品德感動了。我也要向單一鳴一樣樂於助人,活潑開朗。我們沐浴着父母和老師的愛,有健康的身體,更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每一個少年都需要美德,讓我們手牽着手去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美德少年》讀後感3

《美德少年》這本書,讓我真正感到了美德的重要性,一個人,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他有美德,就等於他有了一切。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品學兼優,樂於助人,擁有好習慣的美德少年。一進校門她就通風開窗,課前總是預習好功課,上課認真聽講,課間總會圍着教室轉一圈,看有沒有垃圾,下課喜歡和同學交流,幫助同學削鉛筆,整理鉛筆盒,這些事蹟都感染者周圍的人,不但能讓大家受益還讓同學們很喜歡她。同時,她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她愛好廣泛,舞蹈、琴、書法、繪畫她都會,每次參加活動都能獲獎,她是老師心中的好學生,學生心中的好同學。

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我們應該像主人公一樣,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樂與助人,應該記住,每個人都應有一個好習慣,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美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一個擁有像《美德少年》一樣的人,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一個故事就講了一個道理,美德就像看書,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