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策劃 >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1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6月8日,我園開展了“端午節”活動。整個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適宜引導爲主。活動採用讓幼兒回憶、談論端午節,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上,通過圖片、出示實物、討論等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強化了對端午節的認識。並且將幼兒的學習地點還擴展到了家庭(如讓幼兒回家包糉子、向媽媽、奶奶學習蛋的製作方法等),體現了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和教師尊重幼兒個體學習方式的意識。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

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唸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非常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製作《小糉子》並用它來裝飾環境。

4、考慮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糉子活動更改爲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糉子、吃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老師,然後在幼兒園交流分享。

5、下午的時候孩子們坐在一起吃了糉糕,孩子們很開心。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2

端午節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由於託班幼兒年齡較小,爲了能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結合我園的傳統節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兒園組織開展了“共度端午,揚民族正氣”的主題活動,在大力宣傳端午傳統習俗和衛生常識中我們的幼兒過了一個“文明、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本次活動通過家園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環境佈置

主題牆:掛滿糉葉包成的小糉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二、教學活動

由於託班年齡較小的特點,我們通過故事、圖片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愛國者屈原以及糉子、香包等風俗的來歷。

三、家園互動

在活動期間家長都能夠積極配合工作,如帶來了糉葉、蛋袋子、彩蛋、艾葉等等。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主要目的可以讓幼兒從小了解國家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培養我們的幼兒過一個“文明、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3

這些活動是由講述活動“我家過的`端午節”生成而來,爲此在當天的的區域活動中我有意識的爲幼兒創設了有關端午節的區域性環境,除了字以外,留下大面積的空間讓幼兒自己發揮,同時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如香包的半成品(考慮到幼兒的能力有限,尚未掌握縫紉的技能,所以我準備了編好的穿了一個香包中國結,幼兒只需自己折各色的紙糉子在穿在中國結上,即成一個漂亮的香包,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絲線(用來編鴨蛋網用,發展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羣,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態度和耐心,養成集中工作的習慣。)、各種顏色、形狀、質地的紙讓幼兒進行包糉子、折紙船等練習,足以容納七、八名幼兒。饒是如此,每天一到區域活動時間,這一區域仍是排起長隊,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故意裝作視而不見,幼兒自發的商量出參與的次序,並相互提醒自覺遵守,真正的做到自我管理,幼兒都覺得比較公平。因此滿足了每個幼兒的需求。這次活動也是由講述活動“我家過的端午節”生成而來,當時在進行遷移講述思路時時孩子們希望能夠提前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並在前幾天的區域活動中學會了製作香包、編鴨蛋網、摺紙船等技能,爲此今天開展這一活動時機成熟,也能爲本次主題活動畫下一個完美的句號。在開展活動時,我借鑑了蒙氏教學法,首先安排好各種工作區域,如香包製作區、鴨蛋網編織區、合作創作賽龍舟場面的區域等,每個區域準備了足夠七、八名幼兒操作的材料及空間。

我們首先開展談話活動,重溫端午節的由來,強化孩子們“中國是端午節的發源地”這一印象。然後討論我們慶祝端午節的方法,選擇自己操作的區域。接下來就開始製作活動。幼兒工作的非常專注,製作和佈置出有着濃厚節日氣氛和端午節特色的環境。之後幼兒還提出用竹竿進行賽龍舟活動,本次主題活動在激烈的比賽中降下了帷幕。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策劃主題4

隨着端午節的到來,我們主題活動也跟着端午節進行。我們的園本課程加入節日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學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糉子》是一節要利用多種感官去探索的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糉子用什麼材料及什麼步驟做的,所以我必須要讓每一個幼兒去實踐,去觀察,去感官;這樣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活動前一天,我通知家長帶一個熟的糉子來幼兒園。第二天,家長們都帶來了糉子,非常感謝他們的配合。

教學活動剛開始,我通過談話引入了糉子,並讓幼兒觀察糉子的特徵。並利用掛圖讓幼兒瞭解製作糉子的基本過程。而且還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去理解(一個糉,四隻角,剝開葉,大口咬,各種味道真正香)。

在經過前面的鋪墊之後,幼兒都已經迫不及待了。所以就進入下一環節,讓幼兒自己去實踐;去感官。也許有的幼兒想直接吃,爲了起效;將以小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觀察、品嚐。要讓幼兒真正瞭解糉子的製作材料及製作過程,所以在最後一環節是個人總結。讓幼兒自己描述糉子的味道。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有的說是;我的糉子真好吃,裏面好多豆沙餡。還有的幼兒說;我的糉子形狀和你們的不一樣,我的像牛角一樣。

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纔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

活動的第三環節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爲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當孩子聽到屈原投江時孩子緊張的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爲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孩子還是比較投入的。

活動結束前,孩子們都很開心。我想他們的開心不是因爲他們吃到了糉子,而是他們自己操作了、探索了、發現了;並通過自己的多種感官瞭解了活動的主要目的。

活動結束後是一個盥洗活動,不時地聽到孩子們在盥洗時唱着:“五月五,過端午,划龍舟,敲鑼鼓……”我想這就是目標達成的的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