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2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通用21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慾望,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判斷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3、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用飲料瓶製作的沙漏若干。

2、鑽有不同漏洞的瓶蓋若干。

3、記錄單、筆若干。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係。

難點:製作一個比原來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沙漏

1、認識沙漏,並提出猜測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用一種新的工具來玩沙,你們看!

這是沙漏,它是由兩隻粘在一起的瓶子組成的,下面的一個瓶子裏有沙。請你們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過來,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2、幼兒操作,進行論證

(1)操作

師:到底誰猜的對呢?請你們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玩一玩。

(2)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誰願意來告訴大家?

那麼,沙是從哪裏漏下來的?

(3)小結

師:原來沙是從瓶蓋上的洞口流下來的,看看,它有幾個洞?哦!有兩個洞!

(師打開一隻瓶子讓幼兒觀察瓶蓋是否真的有洞,數數有幾個,引發孩子的探究興趣。)

(二)製作沙漏

1、設疑討論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兒討論)

2、實驗交流

(1)進行實驗

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個做好的沙漏,還有一個裝有沙子的瓶子,一個空瓶和蓋子,要請你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做一個比原來沙漏流的快的沙漏,並進行記錄。

老師要提醒你們,製作的時候把你們選的'蓋子先旋在裝有沙的瓶子裏,然後將空瓶倒着再旋在蓋子上。

(幼兒和同伴合作,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教師觀察幼兒的實驗情況,如幼兒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來的作了比較,詢問孩子爲什麼採取這種方法。)

(2)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嗎?誰願意來告訴大家?(結合記錄單)

(3)再次實驗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師生共同總結:原來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時間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發新問題

今天,小朋友都開動腦筋製作了一個比原來漏的快的沙漏,那麼你有辦法制作一個比原來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嗎?

等到區域活動時,我們再來製作,好嗎?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名稱:

科學:胖胖的小肥豬

活動目標:

1、學習從上到下地觀察豬,瞭解豬的外形特徵。

2、瞭解豬與人民的關係,知道豬的用途。

3、能按要求與同伴一起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豬叫聲磁帶。

2、聯繫參觀養豬場。

活動過程:

1、放錄音,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在叫?原來是豬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豬寶寶好嗎?

2、交代參觀養豬場的要求,引導幼兒有序地進行參觀活動。

3、參觀豬場,引導幼兒觀察小豬的外形特徵。建議教師這樣引導:

(1)小豬頭上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呢?

(2)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豬扇扇大耳朵、翹翹大鼻子。

(3)小豬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麼?

(4)身體後面有什麼?身體下面有什麼?

4、瞭解豬與人們的關係。

提問:

(1)豬肉可以幹什麼?

(2)豬皮可以做什麼?

(3)豬糞可以幹什麼?

(4)豬毛可以做什麼?豬毛有什麼用?

5、師生共同進行餵豬。

教師:小朋友,你知道豬喜歡吃什麼?你想餵豬吃什麼?

結束參觀活動

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觀察豬的外形特徵,學習豬的謎語,感知閱讀漢字“豬”,請幼兒說說:哪些東西是用豬身上東西製作的?並在方塊裏打√。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3

一、目標

1、複習漢字“兔、豬、鼠”,新授漢字“虎、鹿”。

2、區別各字發音的不同之處,能念準字音。

3、激發幼兒學念繞口令的.興趣。

二、準備

1、佈置場景(山、路、樹、草、洞)。

2、動物圖片、字卡。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1、出示“兔、豬、鼠”。

2、猜謎:

(1)“頭上長着樹權,身穿梅花衣”(鹿)

(2)“像貓不是貓,森林裏面稱大王。”(虎)

(二)新授繞口令

1、提問:“想想這些小動物會躲在哪裏?”

2、出示場景(山、樹、路、草、洞)。

(1)提問:“這些是什麼地方?”

(2)區別“鹿”“路”。

(3)從場景中找出各動物並出示相關的句子,組成繞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裏?”(幼兒在場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隻虎”的短句。

(5)完整念繞口令。

(三)遊戲鞏固

1、幼兒任選動物字卡,看看扮演誰?然後玩捉迷藏的遊戲。

2、幼兒念繞口令,唸到誰,誰站出來,舉起字卡(音樂伴奏)。

3、集體遊戲。

四、提示與建議

1、活動過程中幫助幼兒區別各字的讀音,念準字音。

2、活動過程中注意以老師的情感帶動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念繞口令,並認識相關的漢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4

教材分析

喜歡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而小紙船也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玩具,本活動引導孩子利用蠟光紙、普通皺紋紙三種紙紙折成小紙船的形態,探索觀察三種紙船的吸水性的不同,它們沉浮的快慢也不同,從而讓孩子們學會記錄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事情現象,通過遊戲或競賽的形式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在孩子們自己動手實驗的同時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2、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嘗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喜歡積極參加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動記錄單人手一份。

3、眼藥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動建議

一、認識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感知紙的吸水性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它們的名稱。

二、幼兒嘗試操作,對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一)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裏會怎樣?哪種紙船沉得快?

1、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用數字表示並記錄在記錄單中。最快的記作“1”,最慢得記作“3”

2、交流猜測結果。

(二)幼兒實驗,將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並記錄結果。

三、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一)教師:同樣是紙船,爲什麼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樣?

(二)小實驗“吸水性實驗”。

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紙上,觀察紙的吸水性,並與紙船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原因。

(三)小結:不同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快,誰就沉得快。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山茶花2,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準備

1、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2、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重點難點

1、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3、瞭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通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後面,先後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麼聲音。)

(二)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並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通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纔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遊戲,幫助幼兒瞭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爲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麼回事呢?你知道爲什麼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爲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隻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說說有什麼感覺?(鼓面在動)

3.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一)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物體也能能發出聲音呢?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說說會發出聲音的物品,並說出通過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二)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三、分辨聲音

(一)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歌曲的聲音,打擊樂的聲音)。第二段是什麼聲音?(也是打擊樂的聲音,很吵)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第一段聲音好聽,第二段的聲音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很不舒服,耳朵難受你)

(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爲什麼?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避免噪音呢?(輕聲說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物品)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通過震動和碰撞發出聲音的,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聽多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平時要輕輕的說話,輕輕走路,拿放物體輕拿輕放等,在家裏也要這樣,不要把電視、音響開得太響,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下我們把這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告訴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請幼兒輕輕走出教室。

五、活動延伸

戶外遊戲《我學小貓悄悄走》。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體驗科學探索遊戲的樂趣,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2、通過探索讓幼兒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3、嘗試使用符號記錄物體的沉浮。

活動準備

1、試驗材料:積木、空瓶子、鑰匙、硬幣、橡皮泥、石頭、樹葉、乒乓球。

2、記錄卡、水槽、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通過觀察發現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發展比較、觀察能力。

難點:嘗試使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馬上就要過節啦,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節,可是它不會游泳,它怎樣才能過到河那邊去呢?老師準備了積木、泡泡泥、石頭、葉子、空瓶子、鑰匙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二)實驗探究

1、師:浮在水面的就可以當作小船,沉下去的就不能當作小船。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看看哪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且記錄結果。

3、教師小結:樹葉、積木、乒乓球、空瓶子等可以浮上來給螞蟻當船,而石頭、鑰匙、硬幣則不可以。

(三)活動延伸

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請小朋友動手實驗起來吧,並將實驗結果簡單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實驗活動,由於這種類型的活動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開展的較少,幼兒顯得格外興奮,參與的熱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泡泡泥、積木玩具、石子、乒乓球、塑料瓶、記錄表、筆等實驗材料。讓幼兒通過猜測、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探索、實踐等形式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並學會做簡單的記錄。

我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說說哪些物體會沉下去,哪些物體會浮起來,讓幼兒先猜一猜,然後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親自動手記錄。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體是沉在水裏的。最後環節:探索改變物體的沉浮。然後提出新的問題: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讓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讓幼兒動腦筋想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索想,試一試,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探索幼兒對這次活動至始至終有着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

總體來說,課堂效果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少數幼兒紀律不夠好,課堂場面一度較混亂,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的,在以後教學中,課前準備方面我還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應對課堂突發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瞭解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滲透環保知識。

2.引起幼兒的探究慾望,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滲透環保知識。

教學準備:各種杯子、彩色面泥、托盤教學理論依據:

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並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行爲,善於發現感興趣的事物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抓住教育的契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創造寬鬆的探究環境。杯子就是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熟悉的物品,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杯子,使用的也比較頻繁,但大多數幼兒對杯子外部特徵、及功能並不瞭解。爲了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教學過程:

一、欣賞杯子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用什麼做的?

二、引導幼兒自由探究、觀察,通過看、說對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杯子寶寶,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種(掀去蓋布,幼兒充分觀察)請你們跟你旁邊的'好朋友輕輕地說一說(幼兒交流)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杯子。

通過比較認識杯子並給杯子分類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兩個杯子讓幼兒比較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包括外表、花紋、大小、質地、高矮等幼兒給杯子分類。(教師巡迴指導,個別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小結:這些杯子都不一樣,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沒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綠色,有的杯子是紅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脫落,所以我們要輕輕拿、輕輕放。

三、介紹幾種特殊的杯子、認識一次性紙杯和一次性塑料杯(出示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

1、提問:一次性杯子有什麼好處呢方便、衛生,你覺得用紙杯和塑料杯哪個更好爲什麼?(請個別幼兒說)分析紙杯與塑料杯對環境的影響。

2、師: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衛生呢?

引導幼兒說出塑料杯會造成二次污染,而紙杯卻可以再次利用。讓幼兒知道要利用對人類環境有利的物品,要學會保護環境。請小朋友看看這個杯子下面有一條長長的線,還有插孔,這是什麼杯子呢(電熱杯)

3、師演示用電熱杯燒水。

4、認識保溫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溫杯、不鏽鋼保溫杯,讓幼兒觀察)介紹:一種是玻璃保溫杯,它是由雙層玻璃構成的,雙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熱水就不容易變冷了。還有一種是不鏽鋼保溫杯,是由不鏽鋼加上真空層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頂部有蓋子,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裏面的水延緩散熱,達到保溫的目的。

小結:杯子世界真奇妙,有這麼多可愛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製作杯子今天請小朋友們來當聰明、能幹的設計師,設計出你最喜歡的杯子。幼兒動手製作杯子。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杯子。(怎麼做的什麼形狀、色彩有什麼用處?)

2、展覽幼兒製作的杯子。教學評析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探索、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不同材質的杯子,並瞭解相關的環保知識。

教學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用高昂的熱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用開創性的語言啓發幼兒的創造性,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現了《綱要》中尊重幼兒的理念。根據活動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蒐集了多種不同的杯子,同時製作了大量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彩色面泥。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觀察,來判斷杯子的不同,並能比較同種材質杯子的不同之處,提高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在比較杯子時,教師讓幼兒在瞭解一次性紙杯和塑料杯的同時,知道了什麼是白色垃圾,使他們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最後,幼兒利用彩色面泥動手製作杯子,活動達到高潮,他們想象和製作出了多種多樣,色彩豐富的杯子,並在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和表達,體現了成功的愉悅。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現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複製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4、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麼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麼特點?

3、你在那裏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麼工廠生產的?

4、爲什麼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複製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複製。你們能找出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複製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麼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以後,你們一有發現,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現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生探究自然界中的複製現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種子排列的結果。

2、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讓每名幼兒準備如下材料:一盤種子(蠶豆、瓜子、松子各八顆)排列卡兩張(一張畫有三條一樣長的線段,一張沒有線)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種子分類。

1、請幼兒將蠶豆、瓜子和松子分類,感知並交流每種種子的數量。

2、在一張紙上要同時記錄三種種子的數量,怎樣才能記清楚?。

3、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交流。

二、種子排隊。

1、請幼兒將三種不同的種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隊,要求一個挨着一個排列整齊。

2、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3、討論:爲什麼蠶豆排的最長,松子排的最短呢?。

4、記錄排列的結果。

三、猜測並實踐。

1、幼兒人手一張紙,紙上畫有間隔數釐米的三條平行線,三條線的起點與終點一致。請幼兒猜測:把三種種子分別放在線上一個挨一個地排隊(都從起點開始排),哪一種種子的隊伍最長?哪一種種子的隊伍最短?爲什麼?

2、請幼兒自己嘗試。

3、交流自己的發現並說出原因,感受物體的大小與“隊伍”長短的關係。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在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

2、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並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3、喜歡參見科學探究活動,在觀察、發現、交流中體會熱水的祕密。

活動重點: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熱水;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交流或學習使熱水變涼的一些簡單方法。

活動難點:

嘗試通過觀察討論熱水、冷水泡咖啡的現象,明白生活中我們要用熱水泡東西的原因熱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強。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中班幼兒對熱水有一定的瞭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別出哪杯是熱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熱水慢慢變涼。

2、材料準備:每組兩個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裝有熱水的杯子若干,裝水的大容器一個、空杯子若干、冰塊若干;兩個大一點的透明杯子,一個裝有冷水、一個裝有熱水,兩包咖啡。

活動過程:

一、哪杯是熱水感知熱水、冷水的區別

1、引導語:你們的桌子上放了兩杯水,哪杯是熱水、你是怎麼發現的?(看到:熱水冒熱氣、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燙燙的、一杯涼涼的)

2、小結:我們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熱氣、有小水珠的杯子裏裝的是熱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來燙燙的'杯子裏裝的是熱水。

二、熱水變涼交流使熱水降溫的方法

1、引導語:口渴了,想喝水,我們喝熱水?冷水?(我們喝溫水)那麼你知道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熱水很快變涼,變成溫水呢?(交流原有知識經驗)

2、教師操作並補充簡單的方法:活動結束我們還可以看看哪種辦法可以使熱水涼得更快!(①放通風口②熱水裏放冰塊③熱水分裝幾個杯子④熱水連同杯子放進裝冷水的容器內)

3、小結:原來有這麼多好辦法可以讓熱水變涼,這些方法都是我們小朋友、老師看到、聽到的,以後,我們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多問問、多想想。

三、熱水泡東西探索咖啡在熱水、冷水中的溶解情況

1、引導語:現在老師要泡杯咖啡,要用什麼水好呢?這是爲什麼呢?

2、小實驗熱水、冷水泡咖啡

引導幼兒觀察用熱水、用冷水泡的兩杯咖啡,討論現象:在熱水裏咖啡泡得開、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開,很難熔化(溶解)。

3、小結:我們剛剛做小實驗發現,在熱水裏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們一般用熱水泡奶粉、果珍、豆漿粉。

四、活動小結及延伸。

1、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教師總結。

2、延伸:我們從小小的一杯熱水中就可以學到這麼多的知識,關於熱水還有很多祕密,以後我們小朋友發現了,再一起來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教材分析: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家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小鳥,也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對鳥的種類和鳥類的特徵瞭解甚少。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觀察瞭解幾種鳥類的特徵。學會關心、照顧小鳥,建立與小鳥的親密關係,產生喜愛和保護小鳥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觀察幾種鳥類的特徵,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

2.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學習觀察的方法。

3.瞭解愛鳥周的日期,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活動準備

1.森林裏的鳥不同的聲音。

2.各種鳥的圖片。

3.各種鳥自我介紹錄音。

活動建議

1.欣賞鳥鳴,激發幼兒觀察、瞭解鳥兒的興趣。

(播放錄音)幼兒聆聽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請幼兒傾聽這是什麼聲音?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小鳥的叫聲。

2.介紹幾種常見的鳥,瞭解他們的特徵。

(1)介紹自己收集的鳥類圖書

請幼兒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麼鳥?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它什麼地方?在幼兒講述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聲完整地講述。

(2)出示啄木鳥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鳥?他的頭上有什麼?身上有什麼?翅膀和尾巴是什麼樣子?是什麼顏色的?幼兒有序的'講述啄木鳥的特徵。

3.教師繼續出示麻雀、喜鵲等各種鳥的圖片,幼兒能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鳥類,說出它們有哪些共同特點?讓幼兒認識其他幾種常見的小鳥。

小結:鳥的身上長滿了羽毛,大多都有圓圓的頭,硬硬的嘴,有兩隻翅膀,都沒有牙齒。

4.組織幼兒討論:鳥類和人類的關係

討論:爲什麼說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如果我們人類總是捕殺鳥類,大自然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小結:沒有鳥,世界會變得一團糟,有了鳥類和我們相處,我們人類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爲,鳥不但回吃蟲子,還會做窩和保護森林,有的鳥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賞,有的鳥聲音很動聽,可供人聆聽—所以,我們人類應該和鳥類共同生活,友好相處,並要愛護鳥類。

5.播放PPT,瞭解鳥類面臨的災難。

(1)設置情景:信鴿送來探測到的面臨危難照片,大家一起商討研究。

(2)圖一:小鳥正受農藥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爲什麼會死?飛機上噴灑的是什麼?

小結: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殺死了害蟲,而且有毒的農藥也把小鳥給毒死了。

(3)圖二:小鳥受污水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髒水那裏來?白天鵝什麼會邊成黑天鵝的?

小結:工廠裏排放污水,使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使魚兒毒死了,小鳥吃了有毒的魚就死了。

(4)圖三:森林遭到破壞,小鳥無家可歸,面臨捕殺的危險。提問:小鳥爲什麼會哭?

小結:森林被砍伐,小鳥失去了家,還面臨着被槍殺和捕捉的危險。

(5)幼兒討論怎樣保護小鳥。

引導討論:我們的小鳥面臨的危險太大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樣保護小鳥?

6.知道“愛鳥周”,願意愛護、保護鳥類。

鳥類中的大部分都對人類是有益的。他們有的可以捕殺害蟲,有的可以捕殺鼠類。他們對農業、對森林和果園都有益處,所以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國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個星期,在全國開展“愛鳥周”活動。號召全國人民都來保護、愛護鳥類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秤的神奇作用,激發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

2、認識秤的種類,瞭解秤的作用。

3、學習稱重來比較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電子大書、圖片(桿秤、檯秤、案秤、彈簧秤、電子磅秤、托盤天平、電子秤等)。秤一臺(幼兒園給幼兒稱體重的秤)。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故事《秤的傳說》。(故事內容詳見附頁)

2、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瞭解“秤”。

——師:剛剛故事中的秤是誰發明的?

——師:爲什麼要發明秤?

二、神奇的秤。

1、教師出示各種秤的圖片,請幼兒觀察其不同特點。

——桿秤: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杆或金屬桿爲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

——檯秤:稱量在50公斤至1000公斤的槓桿式機械秤。承重裝置爲矩形檯面,通常在地面使用的小型衡器。

——案秤:稱量在50公斤(不含50公斤)以下的槓桿式機械秤。按結構和功能可分爲普通案秤和電子計價秤兩類。普通案秤由底座、支架、連桿、刀架、調整砣、承重盤、遊砣、刻度片和增砣等組成。結構較簡單。

——彈簧秤:利用彈簧在被測物重力作用下的變形來測定該物體重量的衡器。

——電子磅秤:載於秤的臺座、盤、鉤上的物品的重量由傳感器蠕變反應平衡,由儀器數字顯示的秤爲電子磅秤。電子秤集機、電、儀於一體,具有多功能、高精度、快速和動態計量、穩定可靠等特徵,代表了衡器產品發展的方向。

——托盤天平:常用的精確度不高的天平。由托盤、橫樑、平衡螺母、刻度尺、指針、刀口、底座、分度標尺、遊碼、砝碼等組成。

——電子秤:電子秤是用來對貨物進行稱重的自動化稱重設備,通過傳感器的`力電轉換,經稱重儀表處理來完成對貨物的計量,適用於各種散貨的計量。

2、分享交流。

——請幼兒大膽說一說,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秤,它稱的東西是什麼?

——你最喜歡哪一種秤,並鼓勵幼兒說一說爲什麼。

三、開心稱重時間。

——教師用秤幫助幼兒稱體重,並做好記錄。

——請幼兒稱一稱一些物品並記錄它們的重量。

——請幼兒將稱過重的物體進行比較,看看誰更重一點?

活動應變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各種秤的用途,最好能收集一些使用這些秤稱重的視頻或圖片。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活動準備

1、音樂:大家一起拍拍手

2、記錄卡、幼兒用筆、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在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並討論。

(1)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大家一起來看看,今天我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並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裏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迴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師:你爲什麼這麼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師生共同討論,並統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爲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

1、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請大家拿着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並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後的結果。

(1)師: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後的結果?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後,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麼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爲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教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爲什麼?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麼?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中跳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2、會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3、萌發對物體膨脹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物體的膨脹現象,知道物體遇水膨脹。

難點: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有膨脹的初步經驗。

物質準備:

1、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膨脹與未膨脹各一份。

2、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核桃。

3、記錄表一張。

4、微波爐、黃油、糖、爆米花專用玉米、紙袋或微波專用玻璃碗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感知物體的.膨脹。

1.師出示未膨脹的黃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帶、香菇,引出課題。"今天,老師從家裏廚房裏帶來了一些東西給你們看,看,這是什麼?"

2.師提出要求:"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兩盆這樣的東西,請你們看一看、也可以輕輕地摸一摸,比較這兩盆裏的東西,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觀察比較,師適當引導。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知道物體遇水膨脹。(9分鐘)

1.集合,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有什麼不一樣?"

2.師小結:"有的幹、有的溼;有的硬、有的軟;有的小、有的大。知道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嗎?是怎麼變成這樣大大的?(啓發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能變大嗎?讓我們來試一試!"

3.幼兒第一次實驗,集合。師:"變大了嗎?原來白木耳吸水會變大,我們把這種變大的現象叫做膨脹。"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知道有些物體能膨脹而有些不能膨脹。(11分鐘)

1.師引發:"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到水裏都會變大膨脹?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面膜紙、小鐵球、胖大海、核桃,請你們再去做實驗。"

2.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在實驗前先猜測,並做記錄,實驗後,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幼兒吃"爆米花",享受膨脹食品的樂趣。(5分鐘)

1.師出示玉米,問:"玉米能膨脹嗎?爆米花怎麼做呢?"

2.師將玉米放置微波爐,製作爆米花。(微波爐爆米花製作過程)

3.師幼一起吃香噴噴的爆米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6

活動目的:

1、在嘗試操作的過程中,瞭解"不倒娃娃"不倒的簡單原理,體驗不斷探索尋找答案的樂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套蛋、像皮泥活動過程:

一、集中話題

1、請幼兒玩玩比較兩個"娃娃"(其中一個是不倒娃娃),說說你喜歡哪個?爲什麼?

2、猜測"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並相互交流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3、拆開兩個"娃娃",觀察比較,發現"不倒娃娃"裏面的橡皮泥。

4、提出任務:"娃娃"裏面放一塊橡皮泥就能成爲一隻"不倒娃娃"嗎?;請你們也來做一做吧!

二、探索與調查

1、爲幼兒提供操作材料,製作不倒娃娃。

2、鼓勵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探索成功製作"不倒娃娃"的`方法。

三、交流與討論

1、相互交流、介紹、演示、評價自制的不倒娃娃

2、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不倒娃娃不倒?

3、結合幼兒的討論,教師做記錄(圖示)橡皮泥要擺放在"娃娃"的底部橡皮泥的大小要合適橡皮泥需要固定

4、小結:製作一個"不倒娃娃",要選擇一塊大小合適的橡皮泥,擺放在"娃娃"底部的中間位置。這樣的"不倒娃娃",上輕下重比較穩定,所以"不倒娃娃"纔會不倒下。

四、活動延伸

1、今天大家都做了不倒翁玩具,看看它們除了顏色不一樣外,還有什麼不一樣嗎?(有的站得歪歪扭扭)

2、玩具廠想來買我們做的不倒翁玩具,怎樣纔是合格的?(檢測卡)

4、回家後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繼續製作不倒翁玩具,並用檢測卡來自我檢測,做一個合格的不倒翁玩

活動反思:

作爲科學活動,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和科學興趣,探究出一個結果不應成爲一節科學活動的重點。不唯上、不唯書,存有一份好奇和質疑應是我們在科學活動中帶給孩子的珍貴理念,也是我們作爲幼兒教師應該更新的觀念。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較多的亮點。如教師能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激發幼兒的探索與興趣,在探索發現環節弱化老師的控制,更多的把課堂交給孩子,使孩子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膽表達。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7

設計思路:

肥皂是幼兒比較熟悉的物品,隨着時代的發展,肥皂的品種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平時孩子們洗手時,我發現孩子們對肥皂特別感興趣,爲進一步引發他們對熟悉物品細緻觀察和探索,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肥皂的特徵,並對探索活動感興趣。

2、樂意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肥皂,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肥皂(大小、顏色、形狀不同)人手一塊。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開火車至商店。

師:小朋友好,我是香香商店的售貨員,我們店裏有許多漂亮的肥皂寶寶,你們想去和它們做遊戲嗎?那我們乘上火車出發吧!

2、找肥皂

師:香香商店到了,看,肥皂寶寶們都出來歡迎我們了,你們想不想和漂亮的肥皂寶寶們做朋友?請每個小朋友找一個肥皂寶寶做你的朋友。(幼兒自選一塊喜歡的肥皂)

師:帶着你的肥皂寶寶一起坐到這裏來吧!(幼兒自由圍坐在老師身邊)

3、感知肥皂的外形特徵

師:小朋友都找到了肥皂寶寶,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肥皂寶寶長得什麼樣?待會兒告訴大家。

師:你們的肥皂寶寶真漂亮,長得都硬硬的,有顏色或花紋,有圓圓的、有方方的、有長長的、還有橢圓形的,而且有的大有的小。

4、聞一聞

(師作吸氣狀)每個肥皂寶寶都有氣味,你知道你的'肥皂寶寶的氣味嗎?請你仔細地聞一聞吧!

師:這些肥皂寶寶有那麼多的氣味,那你們想不想和別的小朋友來交換一下聞聞別的肥皂寶寶的氣味嗎?

5、探索瞭解肥皂的用途

師:你的肥皂寶寶可以幹什麼?

師:我們一起來洗手(引導幼兒正確地使用肥皂的方法)邊念兒歌邊洗手。

師:肥皂寶寶還有什麼用處?

6、說一說

師:你喜歡什麼樣的肥皂寶寶呢?

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肥皂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形狀、氣味等方面講述。

師:這些肥皂寶寶真可愛,它們有着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用處,我們生活中可少不了它們,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已經不早了,我們把肥皂寶寶整理好,跟這些肥皂寶寶說

再見,來,我們乘上火車回家吧(開火車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8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初步發現紫甘藍汁遇到酸鹼物質發生顏色變化的有趣現象。

2、嘗試在觀察、猜測、驗證中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對生活中變化感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幼兒在自然探索區對紫甘藍探索有了興趣並初步瞭解一些經驗。

2、物質準備:實驗材料:大記錄表、紫甘藍汁(放入小瓶中)白醋、蘇打水、雪碧、蜂蜜水、脈動、茶葉水、塑料杯若干。

3、視頻課件:驗證視頻:介紹飲料放入紫甘藍汁後發生變化的原因。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發幼兒興趣,認識紫甘藍汁。

1、操作:紫甘藍汁噴花實驗。

教師:爲什麼會出現紅色呢?

祕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材料裏。

二、第一次操作,初步探索紫甘藍汁遇酸鹼物質發生的顏色變化。

1、出示材料,區分蘇打水和白醋的特性。

(1)提問:它們有什麼氣味(讓幼兒猜測)

2、幼兒探索實驗

(1)如果把紫甘藍汁倒入白醋和蘇打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交代實驗要求:一個桌子4個小朋友,把小瓶的'紫甘藍汁分別倒入白醋和蘇打水裏,看一看發生的變化。

3、幼兒第一次實驗,教師重點觀察(飲料加入紫甘藍汁後發生的變化)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問題嗎?

4、觀看課件(小博士),瞭解紫甘藍汁使飲料變色的原因。(感受紫甘藍汁的神奇作用,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5、那麼你們現在知道紅色的花是怎麼變出來了嗎?(白醋變出來的)

小結:紫甘藍汁放入白醋中,會變成紅色;放入蘇打水中,會變成藍色。

三、第二次探索,進一步感知紫甘藍汁遇酸鹼物質發生的顏色變化。

1、出示材料,幼兒認知(脈動、雪碧、蜂蜜、茶葉水)。

2、提問:紫甘藍汁倒進這4種飲料裏會發生什麼顏色變化?集體猜測,記錄。

3、集體探索實驗。

4、交流發現,你們發現了什麼?集體驗證。

爲什麼把紫甘藍汁倒進雪碧和脈動和剛纔的白醋一樣會變成紅色?倒進蜂蜜和茶水會變成藍色呢?

5、出示小博士。

小結:原來脈動、雪碧、白醋它們都是酸性物質,所以變成了紅色。蜂蜜、茶水、蘇打水都是鹼性物質,所以變成了藍色。

活動延伸:

如果紫甘藍倒進有顏色的飲料中,又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呢?我們去探索區再去嘗試下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9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四個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慾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製作PPT課件。

2、毛毛蟲生長演變圖,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選取一段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直接導入活動: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個好聽的故事,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1、結合課件,講述故事《毛毛蟲找媽媽》,讓幼兒初步瞭解蝴蝶的生長過程和基本特徵。;本文講述故事時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來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2、提出問題:

①毛毛蟲是從哪裏爬出來的`?卵是什麼樣子的?

②毛毛蟲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見了誰?蚯蚓媽媽是怎麼對它說的?

(出示觸角)

③毛毛蟲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誰?蝸牛又是怎麼說的?

(出示翅膀)

④毛毛蟲又看到了誰?小鳥怎麼對它說呢?(出示六條腿)

⑤毛毛蟲終於找到媽媽了,它的媽媽是誰呢?它長得什麼樣?

⑥毛毛蟲發現自己和媽媽長得不一樣,覺得很奇怪,那蝴蝶媽媽是怎麼對它說的呢?

二、說一說,做一做

1、請個別幼兒說說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過程。

2、幼兒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給毛毛蟲的生長過程排序。

3、教師小結(出示圖譜):原來毛毛蟲是這樣長大的,它先是一顆小小的卵,慢慢地變成一條毛毛蟲從卵裏爬出來,然後,它又變成一隻蛹,最後,它才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蝴蝶再產卵,這樣一個循環的生長過程。

三、遊戲表演

播放音樂,幼兒跟隨教師表演毛毛蟲的生長過程,運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肢體動作來引導幼兒表現。

四、欣賞各種蝴蝶圖片,瞭解蝴蝶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探索情感。

①播放課件,欣賞蝴蝶圖片。

②介紹蝴蝶的相關知識。

五、延伸活動:

現在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尋找美麗的蝴蝶,看看它們還有哪些祕密吧!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0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瞭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糖、鹽、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裝有清水);雞蛋一人一個;毛巾;課件《淹不死人的死海》;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察物體“沉與浮”的現象

1、感知物體的“沉”和“浮”的現象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老師今天準備很多東西,我請幾個小朋友們來幫我把它們放進水裏,看看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

2、教師小結:對了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東西放在水中是浮起來的。

二、變魔術“雞蛋浮起來”

1、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師:那雞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呢?好,有不一樣的答案,那老師請小朋友自己試試看。

2、幼兒將雞蛋放入裝有水的一次性杯子裏實驗,發現實驗結果。(幼兒操作,發現實驗結果。)

師:剛剛小朋友都試驗了,誰能告訴老師,你的雞蛋放入水中怎麼樣啦?

師小結:雞蛋在水裏是會沉下去的

3、變魔術“雞蛋浮起來了”

教師出示一份水,放入雞蛋,雞蛋浮起來了。

師:現在我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小朋友要注意看哦!咦?我的雞蛋怎麼樣啦?猜猜爲什麼雞蛋放入這個水中會浮起來呢?”

4、嘗試(加入)不同的材料觀察雞蛋(在水中)的現象

(1)幼兒猜想並記錄猜想結果。

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祕密,老師在水裏加了一種神奇寶貝,到底是什麼,是鹽、是糖還是味精呢?現在就請小朋友自己試一試,記住每種顏色杯子只加一種材料,攪拌溶解後再加入雞蛋,看看到底是哪種材料是神奇寶貝。

實驗後講述:現在請小朋友放下手中的材料,誰能告訴老師,你在水裏加什麼杯子顏色的材料,你的雞蛋怎麼樣了?”

加強鞏固:請幼兒將幼兒將雞蛋按照加的`的材料進行分類。

實驗得出結論:在水中放入鹽可以使雞蛋浮起來,放入糖和味精不行。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蛋浮起來。

三、(結合課件瞭解)死海的祕密

1、觀看課件,瞭解死海能使物體漂浮的成因。

師: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2、看完後提問:死海爲什麼能讓人浮起來啊?

師:死海的鹽含量很高,可以讓東西浮起來。

四、活動延伸

師:好,今天我們用生的雞蛋放入加鹽的水裏會浮起來,那熟的雞蛋會不會浮起來呢?請小朋友回去後自己試驗一下,好不好?明天來告訴老師。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21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受風並讓幼兒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能感覺到。

2、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難點:風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和預防風災的辦法

活動準備

扇子紙板彩條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引發幼兒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閉眼教師用扇子在每個小朋友臉前扇一扇,使幼兒感知風的存在。教師拿出彩條讓幼兒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環節

1、通過提問讓幼兒說出風的特徵

2、引發幼兒討論風真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又實實在在崔在着,它是通過周圍空氣流動形成的,只有你周圍有空氣就會有風產生

3、教師通過扇子,紙板,彩條讓幼兒親自動手輕輕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風的小和速度,讓幼兒說出風速力量也解風能爲人類做哪些貢獻熱氣球飛上天、涼爽、衣服晾乾、樹葉擺動、放風箏、種子的傳播等等讓幼兒瞭解風對人類的害處發水、沙塵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漁船等等

4、風有時爲人們做好事,有時做壞事,不過人們的本領可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種樹建防風林、提前預報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結束環節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你們瞭解風了嗎?在知道了它的好處與壞處後,你們願意和風成爲好朋友嗎?(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的收穫可真,不但認識了風,知道他有小、有方向,還學會怎樣製造風,請你們回家再找一找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將這些有害的風變成對我們有用的風,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發現和收穫。

(四)延伸環節

今天我們知道了風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風還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現在在沒張桌子上都有一個風車和一小筐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認爲可以用的材料,讓風車轉起來。

活動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小、體驗風的方向,由於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佈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