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選1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精選1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關於春天的天氣,和基本的有關天氣的表現圖標。

培養孩子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①天氣記錄紙(活動紙)。

②氣象的網頁。

③太陽,雲,雨傘,風等天氣的表現圖標。

照片準備

觀看氣象的有關的照片。

活動辦法

①進一步討論

今天天氣怎樣呢?

天氣能夠提前知道嗎?

②對於表現天氣的圖標進行講述。

這個圖片是什麼呢?雨傘是下雨的時候使用的,所以表示有雨。

③記錄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

活動tip

一週以內的天氣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

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

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

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氣球與充氣玩具變鼓是因爲充入了空氣。

2、探索充氣的多種方法。

3、體會與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氣球嘴”的必要性。

活動準備

1、沒充氣的氣球人手一份。

2、腳踩式打氣筒,各種充氣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氣球吃什麼

1、出示充好氣的氣球和未充氣的氣球。

這個氣球圓鼓鼓,胖乎乎,這個氣球呢,癟着肚子,好像沒吃過飯。

2、教師手拿未充氣的氣球,引出《氣球愛吃什麼》。

提問:氣球喜歡吃餅乾、饅頭、糖果嗎?

討論:氣球吃什麼,才能鼓起來,變的胖胖的呢?

二、我幫氣球吃空氣。

1、教師:空氣有個怪脾氣,很喜歡從氣球的肚子裏溜出來。

怎麼樣讓氣球吃的飽飽的,又不讓空氣溜掉?

2、教師示範吹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以及如何扎住“氣球嘴”,不讓空氣溜走。

3、幼兒每人一隻氣球,用嘴給氣球充氣,讓氣球很快“胖”起來。

4、告訴幼兒爲了不讓空氣溜走,他們可以主動尋找合作伙伴,扎住“氣球嘴”。

三、充氣玩具吃空氣

1、出示充氣玩具。

氣球還有很多朋友,也和氣球一樣喜歡吃空氣。我們也來幫幫他們,讓他們也吃得圓鼓鼓、胖乎乎的。

2、幼兒自由結伴給充氣玩具吹氣,摸一摸充滿空氣後胖乎乎的“身體狀態”。

3、幼兒玩一玩這些充氣玩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通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通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爲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

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啓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啓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麼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山茶花2,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背景:

動物一向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異常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期望經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一樣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一樣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頭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幼兒跳團體舞。

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一樣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樣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爲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我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僅能夠模仿學過的動物、還能夠模仿其他的動物,自我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我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直射現象,探索爲小兔的影子找“眼睛”。

2、培養幼兒對光和影科學現象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準備:小兔頭飾若干、眼睛、記號筆、橡皮泥、剪刀。

教師準備:小兔頭飾、記錄表兩份、√×標記、投影儀、背景板、手影視頻。

活動過程:

一、玩影子游戲,發現影子變大變小的祕密。

1、師:今天老師要跟小朋友一起來玩影子游戲。

看!這是誰的影子?(小兔)在什麼地方能看到影子呢?(太陽光、月光、燈光……)

教師小結: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2、師:今天我們也要來玩影子游戲,找找光源在哪裏?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小兔,請你到旁邊的桌子上每人拿一隻兔子,到燈光下來走一走、玩一玩,看看影子會怎麼樣?

幼兒探索。

3、師:你發現了什麼?(我動它也動,我跳它也跳……)

那你們剛纔有沒有向前向後走走?想不想上來試一試?

影子怎麼啦?誰來告訴大家,你們發現了什麼?(影子會變大變小)師:啊!影子還會變大變小?再試試看。哇~影子真的會變大變小。(教師記錄)

4、師:那離光源怎麼樣,影子會變大變小,請你和小朋友說一說,試一試(往前走離光源遠影子變小,往後走離光源近影子變大)

5、教師記錄。師:哦,原來小兔離光源近,影子就大,離光源遠,影子就小。

(評析:導入部分開門見山,直接用小兔的影子引出活動,知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那麼要玩影子游戲,就必須有光源,引導幼兒找到光源,爲接下來幼兒探索發現影子的大小與距光源的遠近的關係作鋪墊。玩影子游戲時,給了幼兒一個自由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在玩中自主發現影子會變大變小,然後再一步步引導他們得出離光源近影子變大,離光源遠影子變小的原理,教師幫助幼兒小結並記錄,將得出的結論更清晰的展現在幼兒面前。)

二、猜測如何讓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1、師:接下來我們要爲小兔的影子找眼睛,怎樣讓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呢?

2、幼兒講述方法(如畫、貼、剪等),教師用相應標記記錄。

3、師:咦,那這些方法能成功使小兔影子上有眼睛嗎?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我們去試試吧。

(評析:此猜測環節充分尊重了幼兒的意願,按照幼兒自己的想法來爲小兔找“眼睛”,讓他們在操作驗證中發現自己方法的正確與否,這樣更利於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教師設計了記錄表,將幼兒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並進行驗證,有利於培養幼兒合理的科學記錄方法的養成。)

三、幼兒操作並驗證

1、有剪。

師:你用了什麼方法?(畫)有誰也用了這種方法嗎?趕快上來試一試吧!成功了嗎?那說明用畫的方法不成功(記錄)。

師:誰用了__方法?師幼共同驗證。

師:看了這幾種方法都不成功,那剪的方法會成功嗎?用了這種方法的小朋友趕快來試試吧。成功了嗎?哦,剪的方法能使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師:那剛纔沒成功的小朋友去試試這種剪的方法吧!已經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爲什麼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

2、無剪。

師:你用了什麼方法?(畫)有誰也用了這種方法嗎?趕快上來試一試吧!成功了嗎?那說明用畫的方法不成功(記錄)。

師:誰用了__方法?師幼共同驗證。

師:看了這幾種方法都不成功,還能有別的方法嗎?幼:剪。哦,你覺得剪的方法能成功嗎?你覺得呢?只有試過才知道了,那就讓我們去試試吧。

可以先畫兩隻眼睛,然後再每隻眼睛的中間折一折,剪一剪。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試一試哦!

師:我們把小兔舉高嘍,看看你的小兔影子上有眼睛沒?耶~我們都成功了!

師:那爲什麼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多問)

師小結:因爲剪了洞,光就能從洞中穿過去,射過去,所以影子上就有了眼睛。

(評析: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難點所在,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驗證過程中發現只有剪的方法才能幫小兔找到“眼睛”,從而引發不成功的幼兒也想去嘗試這種剪的方法。那麼,如何來剪呢?又將一個問題拋出,和幼兒一起來討論剪“眼睛”的方法,儘量幫助幼兒克服在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操作完成以後,請幼兒到燈光下來試一試,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又引起了幼兒的再一次思考,爲什麼用了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師幼一起總結折射的現象。)

四、欣賞手影表演

1、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今天啊老師帶來了一段有趣的手影表演,一起來看看吧!

2、師幼共同欣賞。

3、師:哇,手影表演真美,真有趣。我們也來燈光下玩一玩吧。

(評析:最後的結束環節,通過欣賞手影表演來拓寬幼兒的視野,瞭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激發他們玩手影遊戲的興趣,感受科學活動快樂有趣的氛圍。)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根據動物細部特徵來辨別動物。

2、瞭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通過拼圖等遊戲活動了解動物特徵,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有積極探索的慾望,能大膽的猜想,並萌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遊戲用轉盤、森林背景的課件。

2、動物各部分圖片、動物拼圖、聲音素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引導幼兒觀察大森林的場景:“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裏漂亮嗎?裏面有什麼?”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2、提問:“大森林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遊戲部分

1、遊戲:《玩轉盤》轉盤上是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的頭部、尾部圖片。教師出示大轉盤,請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個動物,即說出動物的名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

2、遊戲:《辯聲音,學姿態》

(1)課件中播放動物的叫聲,讓幼兒猜是什麼動物,並作模仿。猜對的話課件呈現該動物的圖片。

(2)一幼兒模仿該動物的走路、活動的姿勢體態,讓其他幼兒猜測是什麼動物,最後一起模仿。

3、遊戲:《找動物》請幼兒將老師藏在大森林裏的動物部分圖片找到,這些動物並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在找到後,還要推斷出它是誰,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以及喜愛科學活動的情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三、結束部分

《拼圖遊戲》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建議在區域活動中投放各種動物拼圖,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所學內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1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健康

活動背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數學認知”領域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這一目標。“今天你喝水了嗎?”這一數學活動正是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孩子從數學中量的感知出發,將600毫升這一抽象單位具體化,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了喝水次數與600毫升這一量之間的對等關係。孩子們通過觀察、測量、探索、操作,感受到自己每天大概喝多少水才能使身體更健康。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幼兒在玩水、做小實驗的過程中理解喝水的重要性,從而樂意主動安排飲水計劃,自覺喝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活動目標:

1.學習測量每天飲水量的方法,能夠嘗試安排飲水計劃。

2.懂得飲水對人體的重要性,有主動喝水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操作感知喝水次數與600毫升總量之間的對等關係。

2.難點:初步感受理解總量不變,每次的倒水量和倒水次數呈反比關係。

設計思路:

遷移生活經驗,瞭解喝水的重要性→學習測量飲水量的方法一用小茶杯倒水的方法,感知大概需要用小茶杯倒幾次水纔夠600毫升→自主制訂飲水計劃表,討論合理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健康小博士;2.量杯、杯子、一瓶水,紅色小貼紙和若干小杯子貼紙人手一份;3.每人一張計劃表;4.一個大水桶;抹布。

活動過程:

1.講一講一瞭解喝水對健康的重要性。

師:今天你喝水了嗎?爲什麼要喝水?

幼:口渴、健康。

師:喝水之後有什麼感覺?

幼:舒服、不渴。

師:如果你不口渴,還需要喝水嗎?爲什麼?

幼:結合生活經驗,自由回答。

看課件:健康小博士說喝水的好處。

2.找一找——學習測量飲水量的方法。

(1)瞭解幼兒大約每天必需的飲水量。

師:我們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呢?

幼:自由猜測。

看課件:健康小博士說“小朋友至少需要喝600毫升白開水。”

(2)認識量杯,找600毫升的刻度。

師:600毫升是多少水呢?我們能用一個特殊的杯子量出來。這個大杯子就叫量杯,它能告訴我們600毫升是多少水。

師:量杯上有什麼?

幼:觀察發現有線——刻度,數字——多少毫升的水。

幼:用紅色貼紙給600毫升做個標記。

3.量一量——操作探索,測量倒水的次數。

(1)幼兒嘗試探索測量倒幾次水正好是600毫升。

師:我們的小杯子上有沒有刻度和數字?

幼:觀察平時喝水的小杯子。

師:平時你每次要倒多少水喝呢?怎麼才能知道我們每天喝多少水纔夠600毫升呢?我們要請大量杯來幫忙。教師示範測量方法。

師:你平時喝多少水,就先在小杯子裏倒多少,然後倒進量杯裏,就像我們喝了一次水。試試要倒幾次水才能到600毫升?

幼:幼兒操作,倒一次水,就在桌角上貼一個水杯貼紙記錄。

師小結:礦泉水瓶裏還有水嗎?水到哪裏去了?量杯裏有多少水?原來,我們每天最少要喝差不多這樣一瓶水呢!

(2)幼兒比較倒水次數的多少與每次倒水量之間的關係。

師:你貼了幾個小杯子貼紙?

幼:點數水杯貼紙。

師:你倒了幾次水?和__小朋友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師:同樣倒了600毫升水,爲什麼有人倒4次水,有人要倒8次?

幼:猜測倒水次數與每次倒多少水是有關係的。

看錄像:初步感受倒水量和倒水次數的關係。

師:他們倒水的次數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多?(有的人每次要喝大半杯水,所以只倒了X次,有的人每次喝的水少.所以要倒很多次呢!)

4.貼一貼——自主設計飲水計劃表,安排每天的喝水計劃。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每天至少要喝多少水呀?

幼:600毫升。

師:可是如果我們一次喝這樣600毫升的水,行不行?我們一天要分好幾次喝呢!這麼多水怎麼在一天中喝完呢?我們來計劃一下吧!這裏有一張計劃表,上面畫着什麼?幼兒討論什麼時候需要多喝些水,爲什麼。

師:請你把剛纔貼在桌子上的水杯撕下來,貼到表格不同的時間裏。

幼:相互交流,討論同伴的計劃是否合理。

展示個別幼兒的表格,共同討論合理性。

師小結:如果我們按自己訂的計劃喝水了,身體會變得更健康。但有的孩子每次只倒一點點水,那可能要喝十幾次呢!所以每次喝水時可以適當多倒一點,這樣就能減少喝水的次數了。在夏天、運動或生病之後,還可以增加喝水的次數。

5.理一理——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把桌上的水倒回大水桶裏,回教室再調整一下你們的計劃,然後按計劃喝水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經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恆。

2、懂得做實驗後獲得的結果纔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不一樣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一樣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裏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裏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一樣空杯子若干(數量爲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一樣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裏面有什麼你覺得杯子裏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我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提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並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此刻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現藉助空的第三隻杯子能夠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後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後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瞭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我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後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我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後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我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能夠讓另一幼兒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齊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必須正確,要經過實驗才能明白正確的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經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個土豆

教師:這是什麼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現

1、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教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明白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裏的東西,

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此刻請你們再拿兩個不一樣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

要不你們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爲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經過有序探索、自由發現,讓幼兒感知磁性這一科學現象,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本事。

2、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

3、培養幼兒樂於幫忙別人的品質。

活動準備

1、磁鐵若干,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布條、釘子、曲別針、夾子等)若干,

2、小貓頭飾、釣魚杆、小魚若干條,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扮貓媽媽,邀請小朋友到家裏做客。

在音樂伴奏下進入教室。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請幼兒打開禮物,幫貓媽媽尋找禮物中的祕密。

2、幼兒交流自我的新發現,認識磁鐵。

3、幼兒動手把禮物中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裏,

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磁鐵能吸引什麼,不能吸引什麼。

4、得出結論:磁鐵只能吸引鐵製品。

三、合作探究,瞭解磁鐵的特性。

1、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引。

2、啓發幼兒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撿起撒在地上的針。

四、遊戲―釣魚

在音樂伴奏下,來到池塘幫貓媽媽釣魚。

活動延伸

設立科學發現角,利用磁鐵發現更多的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的:

1、瞭解冰融化的過程。

2、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3、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獲取經驗。

活動準備:

兩塊大小一樣的冰塊,托盤,每人一塊冰(裏面凍有一個小禮物)記錄卡每人一張,筆,毛巾,缸子,熱水,溫水,涼水,棉被,酒精燈,小錘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引發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1)用什麼方法能讓冰塊慢點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教師這有一塊冰,我不想讓這塊冰融化,請小朋友們幫教師想想辦法。

(2)討論用一種記號,記錄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請小朋友們把你想到的方法記到你的紙上。

幼兒能夠展開討論,互相交流一下自我想到的方法。

2、在操作中去驗證自我的猜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教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一試,看看哪個小朋友的冰融化的最慢並把你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教師我用被子蓋起來它就不化了。

教師我把它放進冰箱裏他也不化了。

教師我把它放進了涼水裏。

(2)總結哪種材料使冰化的慢一些。

請幼兒比一比剩下的冰,講講使用的方法,就明白使用哪種操作材料融化的慢了。

3、提出新問題:用什麼方法使冰化的快一點。

(1)師:教師這又有一塊冰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使冰化的快一些請小朋友們用周圍的材料試一試。

幼:教師我把它放在熱水裏,冰變小了。

教師我把它放在暖氣上,冰都化了,變成水了。

教師我把它砸碎了,放在水裏冰不見了,變成了水。

(2)請幼兒比一比誰的冰最小,講講它的融化方法。總結出冰化的快的方法。

(3)經過比較,讓幼兒學會幾種使冰融化的快的方法及保存冰塊的方法,使幼兒學會探索的方法。

4、玩遊戲:冰中取物。

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教師帶來了好多的小禮物,藏在冰裏了,請小朋友們用你剛纔學過的方法,把禮物取出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先拿到禮物。

好,預備――開始。

幼兒開始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熱水以及操作工具時注意安全,如果水灑了提醒幼兒及時地用抹布清理乾淨。

(幼兒開始了自我的探索,都想第一個把禮物取出了,有的幼兒就很快想到了剛纔使用過的方法,有的小朋友把冰放在暖氣上,靜靜的等待冰的融化過程,一點也不羨慕別人,就在專注自我的融化過程。

取到小禮物的小朋友能夠互相欣賞一下小禮物,並向小夥伴講講自我是怎樣取到小禮物的。

5、活動延伸:

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請幼兒講講在生活中是怎樣儲藏冰糕及融化冷凍食品的,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明白螢火蟲的特徵,並用發光物模仿螢火蟲。

2、仿照故事結構編故事。

活動準備

1、"故事":調皮的光光。

2、手電筒。

3、螢火蟲發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紹,1~10的數字卡數套。

活動過程

一、結合幼兒用書,運用故事大書與幼兒分享故事《調皮的光光》:

1、提示幼兒注意故事畫面的變化,猜想故事的資料。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讓幼兒邊看書邊欣賞故事。

二、與幼兒一齊展開討論,幫忙幼兒理解故事資料。

1、故事裏有誰說了什麼事情

2、你喜歡光光嗎爲什麼

3、如果你是光光,會把發光的本領用在哪裏

三、見到說明螢火蟲發光的特徵、原因及方式。

1、誰見過螢火蟲(如果有幼兒看見過,請他講述他的經驗。)

2、螢火蟲爲什麼會發光

玩"螢火蟲找朋友"的遊戲:

3、將幼兒分爲數組,每組6~7人,當雄螢火蟲。

4、將數字卡分給各組,每組數字卡的張數、數目相同;同時每組發一隻手電筒。

5、拉上窗簾,關上燈,教師持手電筒當雌螢火蟲,一明一暗地打光數下。

6、各組幼兒根據教師所打出的次數,找到對應的數字牌後,以自我這一組的手電筒打光響應;

動作最快且正確的一組表示找到了朋友,請一名幼兒"飛"到教師身旁。

四、仿照故事《調皮的光光》的結構,創編故事《我的昆蟲朋友》。

請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一個自我與昆蟲朋友的故事。

指導幼兒用畫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做成一本自我的故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