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兩顆針。

2、幼兒人手一個鐘。

3、幼兒睡覺時間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用謎語引出活動。

老師先來給大家講一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

(二)觀察鐘面師:出示一些鍾,請小朋友仔細看。

幼:形狀不同(圓形、方形),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紅色,黃色)。

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兩顆針,鐘面上都有數字。

教師跟幼兒一起讀出1、2、3、4、5、6、7、8、9、10、11、12.原來鍾是由從1到12這些數字圍成的。看看它們都是怎樣排列的。

幼:按順序排列的一個圓圈。

師:這兩顆針有什麼不同?

幼:一根長、一根短。

師:長的針叫分針,短的針叫時針,今天我們先認識分針何時針,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着那個方向前進的。請你們看看這兩根針都是朝着那個方向前進的。(師撥動鍾)幼:1至12的方向。師:對了,這樣的方向叫順時針方向。針兄弟就是按順時針方向一圈一圈的轉動的.。

(三)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動規律。

操作鐘表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表示一個小時。

(四)認識整點,開展遊戲。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着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着12時,就表示(幾點了)(五)快樂時鐘師:剛纔我們一起看了鐘面,認識了時鐘,下面我們來做一做快樂時鐘遊戲好不好?

幼:好師:說明要求,這是什麼針?

幼:時針。

師:這是什麼針?

幼:分針。

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兩顆針。

師:我們一起玩,左手拿時針,右手拿分針,開始了,滴答……滴答……滴答幾點吶?

幼:1點吶。

師:滴答……滴答……滴答幾點吶?

幼:2點吶。

師:師幼一起玩到12點整。

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玩,讓其他小朋友猜幾點。

師:好請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今天我們輕鬆地認識了整點,(六)、幼兒操作、鞏固整點:

下面老師要來考考小朋友,請每個小朋友上來拿一個你喜歡的時鐘,我說時間,你來撥。6點整,我來看看你們撥對了沒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撥對了沒有。

師:好,小朋友都對了,早晨6點我們該怎麼樣啊?

幼:起牀。

師:下面8點整,8點我們該怎麼樣啊?

幼:上幼兒園。

師:再撥11點整,11點我們又該怎麼樣呢?

幼:洗手吃飯。

師:請小朋友把鍾放上來,原來小朋友生活都是有規律的,都知道幾點該幹什麼。可是前幾天,有個幼兒園組織去春遊,老師要求下朋友今天晚上9點鐘睡覺,明天早上6點鐘起牀,8點鐘到幼兒園。可是在出發時卻發現少了聰聰小朋友,是什麼原因呢?

幼:生病了,睡懶覺。

師:他沒有生病,對了,原來聰聰昨晚10才睡覺,8點鐘才起牀。他能不能去春遊啊?

幼:不能。

師:所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師:小朋友都會認識整點,老師再撥一個時間,9點半,小朋友認識嗎?

幼:不認識。

師:這是9點半鐘,等下節課老師教小朋友認識半點好不好。

師:好請小朋友去休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爲迎接“五一勞動節”的到來,讓幼兒對“五一勞動節”有了深刻的認識,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的勞動人民,萌發幼兒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成果。我們大二班在節日前夕開展了“勞動人民最光榮”的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活動,教育孩子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爲祖國爲社會服務。

活動內容:

一、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

瞭解五一勞動節的由來,初步理解五一勞動節的含義。

二、繪畫“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美術作品

介紹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初步瞭解不同勞動者對社會的不同奉獻。

三、談話:說說“我的爸爸媽媽”

相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的工作,知道他們工作的辛苦。

四、組織幼兒義務勞動

如:擦桌子,椅子、洗抹布等。

五、手工

製作“美麗的花”。

組織幼兒將自制花朵送給幼兒園各行業的勞動者,並說一聲祝福的話。

六、學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教學反思:

爲了迎接國際五一勞動節,每個單位都會策劃一些節目,我們幼兒園今年也別出心裁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希望通過此活動,教育孩子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練好本領,長大了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更多的神奇,用自己的力量爲祖國爲社會服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秋季的特徵,認識秋季的花草樹木、果實和種子。

2.學習用優美的詞句描繪圖片內容、概括秋季特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創編散文,體驗創編活動的成就感。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秋天的足跡。

2.秋天的花木果實的照片若干張。

3.西瓜、荷花、柳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看到周圍都有哪些變化呢?

2.尋找秋天的圖片,嘗試用一個優美的詞語形容圖片的內容。

師:你找到的是什麼?請你用一個好聽的詞形容圖片上的內容。

(請8-10名幼兒到前面說一說,然後將圖片貼到黑板上。)

3.圖片分類。

師:黑板上已經有了這麼多的圖片,他們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塊兒呢。

(先將黑板上的圖片進行分類,然後請其餘的幼兒按類別將自己的圖片送到相應的'地方。)

4.根據圖片的類別,嘗試用一句好聽的話概括秋天的某個特徵。

指導語:看,秋天的花兒真多呀,有白色的菊花,紅色的一串紅······秋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呢?

……

5.教師幫助幼兒將優美的詞句編成散文。

師:如果把剛纔小朋友說的話連在一起,就能變成一篇好聽的散文。

(1)教師朗誦散文。

(2)幼兒集體朗誦。

(3)爲散文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6.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準備過冬。動物們也有自己的過冬方式:小青蛀躲在自己的洞裏呼呼睡大覺,小兔子換上了厚厚的皮毛,大雁飛到了暖和的南方,小松鼠則在自己的家裏儲存了大量的食物。幼兒對於動物們在冬天的變化充滿好奇,他們也願意關注和思考動物們的這些生活習性與冬季環境的關係。本活動通過討論講述、分享交流、操作實踐等環節,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認識常見動物的過冬方式,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關係,滿足幼兒探究的慾望,激發幼兒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冬眼、遷徒、換毛、儲存食物等幾種動物過冬方式,知道動物採用不同的過冬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能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與同伴協商合作,對動物過冬方式進行簡單分類。

3.萌發探索動物生活習性的興趣,體驗蒐集、分享、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關動物在冬天裏生存方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24,動物的圖片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分類圖每組1張,“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擁抱冬天》。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交流查閱到的資料,簡單介紹動物的過冬方式,使幼兒感受到蒐集分享的快樂。

(1)提問:寒冷的冬天來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你知道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

(2)引導幼兒利用搜集的圖片、圖書等資料,採用自由談話的形式,向大家介紹動物的過冬方式。

2.藉助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瞭解不同動物的過冬方式。

(1)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冬天的動物》,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鼓勵幼兒講述故事裏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提問:故事裏的動物朋友是怎樣過冬的?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各方式和它們樣?它們爲什麼這麼過冬?

(3)結合幼幾回答和課件,引導幼兒進行分析。如:什麼是冬眼?還有什麼動物冬?狗熊的過冬方式有什麼不一樣?換毛的動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還有哪些動物是換毛過冬的?大釐和燕子爲什麼要遷移到別的地方?

3.引導幼兒分組協商合作,將動物圖片按過冬方式歸類並進行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探素動物生活習性的興趣

(1)小組協商,將圖片分類。

每組幼兒1張分類圖,組內協商哪一欄貼哪種過冬方式。做好標誌後,將動物圖片貼到相應的過冬方式欄中。提醒幼兒將故事《動物怎樣過冬)中沒有提到的過冬方式貼到最後一欄。

(2)展示小組分類圖,由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分享、交流。

每組選派一位代表,說明自己組是怎麼分類的,哪些是故事中沒有的過冬方式。教師及時引導、糾錯、提升

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過冬方式有冬眼、換毛、遷徙、儲存食物、留卵過冬、躲在暖和的屋裏過冬等。

4.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知道動物過冬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1)提問:動物們爲什麼要想這麼多辦法過冬?

(2)小結:動物採用不同的過冬方式是爲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請幼兒自主閱讀《擁抱冬天)第12-13頁,繼續探究動物的過冬方式。附

動物怎樣過冬

冬季對動物來說是很危險的季節。一方面,天氣太冷,容易被凍死;另一方面,不容易找到吃的東西。那麼動物們有哪些辦法過冬呢?

第1種方法是冬眼,如蛇、青姓、烏龜等動物。它們冬天躲在自己的洞裏睡大覺

直到春天才醒來。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靠緩慢地消耗身體裏的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狗熊冬天也在睡覺,可稍有響聲就會醒來,肚子餓了也會出來找東西吃,這叫假冬眠或半冬眼

第2種方法是遷到暖和的地方,知大服、燕子等動物。它們飛到南方方面是因爲那裏溫暖,另一方面是能找到食物。這都有利於它們的生存。

第3種方法是加厚自己身上的度毛或者羽毛,知兔子、鹿、孤狸、麻、烏等動物。它們冬天身上的度毛成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於吃的東畫,它們也不用發愁。因爲它們在夏天和秋天儘量多吃水西,吃得闢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時候就吃、找不到吃的東西幾天也沒問題。

第4種方法是儲存食物,如松鼠、蜜蜂、媽蟻等動物。秋季時,它們在自己家裏儲存大量食物,這樣到各天它們就不用出門了

第5種方法是留卿過,如坡、蟲等昆蟲。秋季時,它們產卵,讓卵在樹枝上、草叢裏、泥土裏度過冬天。這些的外邊有特球的卿保護,不怕寒冷,等到春天來臨時,它們的蟲就會由來,快樂地到處去玩了。當然,還有些動物是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蚊子飛進人們暖和的屋裏過冬。它們是害蟲,在家裏看到它們要趕快消天。

小班音樂遊戲《大熊山》優質公開課視頻+有聲課件PPT+教案+音樂大班美術優質課《葉片上的毛毛蟲》視頻+課件PPT+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探索,學會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2、幼兒學習用記錄卡和語言來表達操作結果。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認識電池在物品中正確的安裝方法。

難點:找出玩具不會動的原因和修好玩具的方法,總結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以及其配套的乾電池。

2、取出一半電動玩具的電池。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出示電動玩具,激發第一次探索的興趣。

2、自主探索:裝上電池玩具是否會動。

採用了直接操作方式進行探索,通過玩一玩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

3、經驗傳遞: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融進參與法、發現法誘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並進行應驗的驗證,從而達到目標1,突破重點。

4、經驗梳理:玩具不會動的原因——A、沒裝電池;B、沒裝滿電池;C、電池大小不一樣;D、電池裝反了。通過裝一裝、找一找、記一記、說一說的形式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達到目標2,解決難點。

5遷移經驗:幼兒尋找身邊哪些小家電需要電池,並用今天所學經驗裝上電池。進行再次探索。從而達到目標3。

活動延伸:

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所以,我把活動作了進一步的延伸:讓幼兒回家尋找哪些小家電需要電池,並用今天所學經驗裝上電池。通過繼續體驗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創造能力,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反思

幼兒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爲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活動中我把場地佈置成一個玩具廠,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活動中我讓幼兒自由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這些玩具,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玩結束以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活動可以讓幼兒帶着目的去玩,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活動中,大部分的幼兒都知道電動玩具不動是因爲沒有電池的原故。接着在幼兒初步瞭解電池作用的基礎上,要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電池,我就先請幼兒開始去給沒有電池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通過再一次的`操作去發現問題:爲什麼有的人電池安裝進去了玩具仍無法動起來?這時我在旁邊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去看看玩具會動的小朋友,他們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由他們觀察出來的結果引入到觀察電池的外部特徵,如請玩具不動的幼兒想一想:你用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你安裝電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再請玩具會動的幼兒示範安裝電池。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培養他們的觀察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幼兒經常能夠接觸到它,如玩各種的電動玩具、遙控器等等,而對於電池的神奇力量,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爲了激發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他們樂於嘗試、勤於動手的習慣。設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祕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認識電池並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4.學會與同伴協商合作遊戲。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鍊。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小魚竿。

2 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等器械。

3 玩具電話機,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小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小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小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誰能替小貓想辦法?(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小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結束.

教學反思

1、大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性行爲開始發展;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動作發展更加完善,體力明顯增強。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鍊;一些平時不合羣的幼兒也能參與進活動中,孤僻的行爲有所改觀。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由於他們入園我就是班主任,所以對班上幼兒的情況比較瞭解,對他們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都有一個比較全盤的掌握。也因此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範,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交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緻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