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大全(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主要含義,學習按照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學會體貼、孝敬母親,激發心中熱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遊子吟》視頻,《遊子吟》背景圖,歌曲《遊子吟》。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遊子吟》,滲透古詩意境。

1、聽故事引題

從前唐朝有個詩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他的母親忙着給他縫製着衣裳,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逢着,她想,兒子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孟郊無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就象春天裏太陽的光輝,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母親的愛孟郊永遠銘記在心理,就在他五十歲那年寫成一首著名的古詩叫《遊子吟》。

2、提問理解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裏有誰?他們都幹了什麼事情?

古詩的題目叫什麼?是誰寫的?

二、藉助視頻、古詩新唱,初步欣賞、理解古詩。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把握古詩的韻律、節奏,請幼兒欣賞。

提問:你在古詩裏聽到了什麼?(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完整的詩句迴應)

2、藉助視頻再次欣賞古詩,熟悉理解古詩。

幫助幼兒理解“遊子、寸草、三春暉”等詞語的含義,幼兒嘗試跟念古詩。

3、欣賞古詩新唱《遊子吟》,幫助記憶古詩內容。

三、通過朗誦古詩《遊子吟》,進一步理解古詩。

1、根據圖片,引導幼兒完整朗誦古詩。

2、請個別、分組、集體等朗誦形式進行朗誦表演。

3、根據圖片,教師給幼兒解釋古詩《遊子吟》的意思。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寫的,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爲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四、聯繫生活,情感遷移。

1、情感遷移,師幼互動,幼兒說說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幫母親做什麼。

2、結束語: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詩作爲禮物朗誦給媽媽聽,並向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謝謝媽媽”等話語表達對媽媽的愛。

附《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活動反思】

本次期中開課是開展古詩教學,我選擇的是《遊子吟》,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幼兒樂意欣賞古詩《遊子吟》,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遊子吟》的意思,從而教育幼兒從小學會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在活動過程我首先對古詩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詩內涵,然後設計適合自己班的教學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古詩《遊子吟》詩中意思及作者的表達的母愛思想感情。用欣賞古詩《遊子吟》的情感,誦讀《遊子吟》,然後師生互動說說母親的關愛及自己以後怎樣報達母親。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知道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兒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報達母親。活動中對於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還值得深入去挖掘,對於如何讓幼兒理解古詩也是有待改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瞭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裏的感覺怎麼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麼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爲什麼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隻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雲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麼 (有一隻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後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並能積極投入藝術活動中,樂於在欣賞活動中調動自己的身體進行體驗。

2、感受美術作品與舞蹈等藝術活動中線條的存在,初步感知線條的情感渲染力與節奏感。

3、在活動過程中激起自由想象的熱情。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幻燈課件、黑板、粉筆、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

感受線條的存在及其魅力(情感渲染與節奏感)

活動難點:

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審美感受。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線條

你在哪兒找到過線條?

幼兒自由講述

肢體模仿線條

小結:線條非常神奇,它是無處不在的。

二、美術作品中的線

1、欣賞《夢》

你看到了什麼?

學畫上的'阿姨,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她夢見了什麼?

2、欣賞《哭泣的女人》

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她在幹什麼?看了這幅畫,你有什麼感受?

猜猜她爲什麼哭啊?

3、對比:這兩幅畫的區別

4、小結:這兩幅畫給我們的感覺不同,很大的原因是畫上的線條的不同。

三、舞蹈中的線

1、感受音樂中的線(節奏)

2、舞蹈跟學

3、小結:舞蹈和音樂中的線可以把歡快的舒緩的節奏告訴我們。

四、戶外找線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放屁的一些知識與祕密。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2、能正確對待正常的生理現象,樂意關注自己的身體。

【活動準備】

自制PPT;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我們先來聽聽什麼聲音,播放“放屁”聲,這是什麼聲音?

2、那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書就是關於這個的,出示相應的字卡(屁),可是今天在看書時我們總說這個字也不夠文雅,有點難聽哦對不對,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字來代替它就顯得文雅多了,出事字卡(噗),這個字念噗。所以一會我們說到這件事,我們就(噗)就用這個字來代替。那剛纔我們聽到的什麼聲音?

3、噗這這個東西除了有聲音還有什麼?出示字卡“氣味”

小結:對它有聲響和氣味。

4、p~p講述故事

5、孩子們,噗這件事情能忍麼?忍不住的,所以誰想噗就噗,不能忍着的,忍住就怎樣?忍住就這樣,出示圖片。

6、朋友們聽了也都哈哈大笑起來,小強覺得更不好意思了,他放學拔腿就往回家的路上跑,可是他一邊跑一邊就在想同學們爲什麼要笑呢?噗這件事情難道真的很奇怪嗎?

7、可是他回家的時候路過了動物園,他聽見了大象噗了一下哦,原來大象要噗。他走過街角,他聞到了小老鼠噗了一下,哦原來小老鼠要噗。

8、他回到家他看到誰也噗?他還看見誰噗了?原來他發現家裏的朋友也噗。

9、你們知道家裏的誰也噗?除了家裏的人也噗,你知道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動物也噗,小豹噗,大象噗,還有哪些動物也會噗?

小結:其實怎樣的朋友纔會噗呢,只有有腸和屁股都會噗,那是因爲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空氣和食物,一起進入我們的身體裏,然後那些小空氣就在我們的腸裏來回跑動,跑着跑着跑到屁股那兒就噗了一下,所以孩子們每個人都噗。

10、提問:那麼孩子們,噗是從哪裏來的呢?

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噗,那麼平常的事情小強的朋友們都覺得很好笑,於是小強就開始研究噗的祕密了。

11、噗到底有哪些奇怪的祕密呢,提問:孩子們你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想想一天要噗多少次呢?

12、出示圖片,看看小強研究結果,到底是多少次呢?

小結:哇,原來我們平均一天要噗10多次呢,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噗了,每個人都噗這樣纔會健康,有什麼好笑的呢。

13、孩子們,關於噗的祕密還有很多,小強在繼續研究。你看這兩個是關於食物和噗的關係的。

14、出示PPT瞧瞧,這有什麼好吃的?那吃了這些會有怎樣的噗

小結:是呀,這些食物裏有豐富的蛋白質,吃了高蛋白的食物就會有很臭很臭的噗。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哪些高蛋白的食物呢?

小結:吃了這些食物,我們的噗會變得很臭很臭。

15、分類操作:老師這裏有各種食物的圖片,出示材料,這邊是什麼?這裏要送什麼?對呀,臭這邊需要高蛋白的食物,而特殊蔬氣味這邊需要送特殊蔬菜的食物。你們能不能把它們貼在相應的嘴巴里,看看誰又對又快。我們來看看對不對,那你自己把它改一改,或者找人改一改。

小結: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能光吃葷菜,也要多吃蔬菜,這樣放出來的噗就不會很臭很臭。

16、食物和我們的關係還有很多,比如說吃了澱粉多的`食物,噗也會很多,澱粉多的除了有米飯還有什

17、但是有的時候噗多也說明我們要生病了,噗多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有沒有不舒服,所以噗這件事很平常,噗裏面有很大的學問,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噗,那噗還有什麼好笑的呢?

18、噗儘管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會因爲他的氣味和聲響,在朋友當中讓我們覺得很難堪,譬如這麼多朋友在一起因爲聲音不好聽,氣味不好聞,你如果要噗了,那怎麼辦呢?

19、討論:有什麼辦法讓朋友聽不到這個聲響聞不到這個氣味。

小結:看來我們每個人都噗,噗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們可以唱歌把噗的聲音蓋掉,讓別人聽不到,可以離開朋友。但是孩子們記住當你要噗的時候不能憋住哦,這樣會生病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感受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生活。

2、能夠通過辯論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3、瞭解城裏生活和鄉下生活的差異性,懂得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電子圖畫書《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

活動過程:

一、閱讀前準備:

老師在介紹這本書之前,先問一問孩子們對於城市和鄉下的認知,把孩子們說的一些關鍵性的話語記錄在黑板上,在瞭解孩子知識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活動。

二、第一遍閱讀故事:

1、大聲朗讀一遍故事的內容,掌握好節奏,在比較複雜的地方稍微停頓一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畫面完全呈現,包括文字)

2、閱讀完畢後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故事裏的主人公是誰和誰?”“它們住在哪裏呢?”,然後提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如“吃了什麼東西?”“老鼠們躲在哪裏?”,如果孩子們回答不上來,就建議再仔細地讀一遍書。

三、第二遍閱讀故事,提出問題:

1、老師放大畫面,請小朋友找一找,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不一樣的地方。(如城裏老鼠戴着眼鏡、穿着紅色的西裝、拿着包,鄉下老鼠穿着藍色打補丁的褲子等等,可使用電子畫筆將細微的地方圈出來,也可以讓小朋友來操作)

2、老師可以放大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的表情,問一問小朋友它們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是這樣的表情呢?

3、請小朋友回憶並思考,現在看到的城裏的樣子和剛剛看到的鄉下的樣子,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4、看看老鼠們的表情,想一想它們爲什麼害怕呢?

5、故事的最後,鄉下老鼠回家去了,想一想,它爲什麼要回家呢?

四、複述故事,並進一步挖掘故事的深意:

1、老師可以將配音去除,請小朋友們看着畫面試着來講故事(文字部分可保留),每個小朋友講一幅畫,連續下去。

2、利用故事裏的一些音效來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如“汽車的鳴笛聲”、“關門聲”、“人的腳步聲”表示在城裏,“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表示在鄉下等等。

3、鼓勵幼兒大膽地展開想象力,創編新的故事,如當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再次相遇,而它們各自住的地方又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個時候,它們會怎麼樣呢?幫助幼兒構思合情合理的情節,續編故事。

五、小結:

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體會,不管是生活在城裏還是鄉下,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是沒有“對”和“錯”之分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好。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探尋城裏和鄉下的差異性。

2、找一找自己家鄉的美麗的地方,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市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鼓勵孩子們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們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孩子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課後還有孩子們在討論。

課後,我發現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你問的問題是:城市老鼠到鄉村老鼠家裏做客說了些什麼?可孩子們的回答卻是城市老鼠吃的是什麼,把你下一個問題的答案說出來了,這個時候,我順着孩子們說的繼續下去了,沒有繞回自己預設的問題上,後來又跳回去,感覺有點亂。就像師傅說的,活動的提問上面感覺有點浮,就是浮在上面,跳來跳去,有點亂,活動中,要給自己定一條主線,要順着自己的主線下去,自己要把握住,而不是讓孩子們牽着走,有些回答可以適當的忽略,不要什麼都接,自己心裏要有一把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認真觀察圖片,能按畫面提示講述小兔摺紙幫助他人的故事。

2、通過角色轉換,在情境中嘗試按原故事發展的線索創編故事內容並大膽講述。

3、體驗幫助他人和得到他人幫助後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的“小兔教棒”一根、講述圖片四張、故事名字卡片“小兔摺紙”。(圖片按照左一、中二、右一的位置張貼在黑板上,並用白紙遮蓋住。)

2、幼兒自主講述的背景快樂音樂。(在電腦裏搜索)

3、幼兒人手一個儲物袋,內有:一個小兔頭箍、一張講述小圖片、三張方形彩色紙。(儲物袋掛在幼兒椅子的角上)

4、欄杆背景四個:取教室內角色遊戲使用的隔斷欄杆四個,並在欄杆上貼上各種動物或人物的小圖片。

5、彩色愛心卡人手一張、彩筆人手一支、紙飛機人手一架。

活動過程:

一、輕鬆談話,引起主題。

1、教師(出示一張彩色紙):小朋友,你們會摺紙嗎?(會)如果你有一張紙,你會折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小兔教棒)教師:看來,摺紙是一件讓人開心又聰明的事。怪不得前幾天,有一隻小兔也高高興興地跑來告訴我,說它會摺紙啦!那小兔會折什麼呢?請大家來看一幅圖畫。

二、觀察圖一,在猜測、講述、創編、角色互動中理解畫面內容並嘗試完整講述。

1、小兔用紙折了什麼?摺好以後又是怎麼做的?

2、小鳥不是有翅膀會飛嗎?爲什麼還要坐在小兔折的紙飛機上呢?難道是小鳥……

(幼兒採用句式:“我想小鳥可能是……”來大膽講述)

3、原來小兔摺好紙後是去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的,這真是一隻有愛心的.小兔,讓我們一起把熱烈的掌聲送給小兔。

4、那小兔是怎樣知道小鳥遇到了困難的?小鳥得到小兔的幫助後又會說什麼?(在角色表演中創編動物之間的對話:教師扮演小兔,手拿紙飛機;一幼兒扮演有困難的小鳥。兩遍以後全體孩子扮演小鳥,在大聲表達自己的困難和謝意後,得到小兔的紙飛機。)

5、(把紙飛機放入自己的儲物袋)我們真是越來越喜歡這隻小兔了。現在請你來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把小兔幫助小鳥的事情講出來,讓小兔也喜歡你們,好嗎?(好)

三、幼兒自主講述故事圖片二、三,理解故事發展的線索。

1、教師:小兔幫助了小鳥,心裏真開心啊!接下來小兔會來到哪裏?遇到誰有困難了?小兔是怎樣用摺紙的本領幫助它們的呢?(把幼兒的半圓形座位變爲馬路隊形:左邊豎排八人、右邊豎排八人。)現在,要請你們自己來看圖講故事了。輕輕地從儲物袋裏把小圖片拿出來,先仔細觀察後再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講完了,和你馬路對面的朋友換一張圖片。)

2、幼兒自主講述,教師觀察、傾聽並適時給予輕聲地指引和肯定。

四、看圖講述圖二、圖三的內容,進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發展內容。

教師:剛纔你們講了自己的小圖片,現在我們來講一講黑板上的大圖片,你喜歡講哪一幅就講哪一幅。(教師注意傾聽孩子的自主故事,並及時點撥孩子的亮點之處,給全體孩子一個語言豐富的學習機會。)

五、完整講述三幅畫面,掌握一定的講述技巧。

1、教師和孩子一起看圖講述,在對話部分,教師的聲音可適當放輕,引導孩子大聲講述。

2、請2—3位孩子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並嘗試在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根據畫面信息仿編。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課件、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散文詩,激發興趣

——今天我帶來了一首散文詩,我先不告訴你們詩裏說的是誰,念一段請你們一起聽一聽,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念散文詩)

——你覺得它是誰?爲什麼?

——散文詩又沒有說葉子,你從哪裏聽出來是說葉子的事情?

——你們猜對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着圖片再欣賞一遍。(PPT圖片)

小結:看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葉子,我帶來的這首散文詩就是關於葉子的,叫《一片葉子的猜想》

二、觀察畫面,理解散文詩

——讓我們再來感受一遍散文詩《一片葉子的猜想》,仔細聽散文詩裏面把葉子猜想成了什麼?(配樂完整欣賞)

1.隱身城堡

——飛蛾的隱身城堡?隱身是什麼意思?飛蛾在哪裏?爲什麼飛蛾會隱身?除了說它是隱身的城堡還可以說它是隱身的什麼?如果是綠色的樹葉會讓誰隱身?

小結:黃黃的樹葉是枯葉蝶的隱身城堡(衣)。那麼綠綠的樹葉可能是……

2.柔軟的搖籃

——葉子上面有什麼?爲什麼這時候的樹葉會猜想成搖籃?柔軟的是在說什麼?除了說它是柔軟的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搖籃?

小結:捲起的樹葉把飛蛾寶寶的繭緊緊地包裹,軟軟的葉子,就像是柔軟的、舒服的、可以做美夢的搖籃。看來猜想的時候加上好聽的詞散文詩就更美了。

——可愛的盛水的小碗說的是什麼?爲什麼樹葉可以是盛水的小碗?你覺得它會成爲誰的盛水的小碗?

3.盛水的勺子

——如果是小螞蟻(小牛)來到這個盛水的樹葉前面你覺得它會把它當成什麼?(葉子,可以是……)

小結:盛水的葉子是小綿羊喝水的小碗、是小螞蟻……。雖然畫面上沒有看到有小動物,但是我們可以看着葉子猜想出來,同一片葉子不同的小動物來可以有不同的猜想呢。

過渡語:那麼,葉子還可以有哪些猜想呢?

三、解讀畫面,想象仿編散文詩

——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能不能給你們啓發。

1.共同仿編(鳥巢的畫面)

——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這時候的葉子可以猜想成什麼?

——會說好玩的話、好聽的詞以及猜想畫面中沒有的'角色嗎?

小結:葉子可以是……

2.分組創編

——我還帶來的好多的葉子,每張葉子上有着樹葉猜想的祕密,請你們一起去看一看編一編散文詩。記得把好玩、好聽的詞以及沒有的角色都可以猜想進去哦,三個小朋友一組,等一會我們來分享。

3.交流分享

——來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編的散文詩吧!——這裏有一張會說話的魔毯,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個人,不要爭搶,也不要讓它空着。

這樣吧,我來讀開頭,讓我們伴着動聽的音樂把散文詩《一片葉子》繼續下去。

三、結束,引發繼續猜想

——一片葉子只是一片葉子,一棵樹上的一點兒,我們還可以試着去想象,葉子還能變成什麼……

附:

它就是它,(葉子就是葉子)

每一個春天,

當黃鸝開始鳴叫,

當溫暖的陽光灑在這裏,

它就冒了出來。(葉子就冒了出來)

它是枯葉蝶的隱身城堡

它是飛蛾寶寶柔軟的搖籃

它是可愛的盛水的勺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葉子的外形,能根據外形展開豐富的想象。

2.能根據葉子原有的形狀,運用剪、拼貼、貼畫等技巧組合各種圖形和場景。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壓制好的多種形狀的葉子、剪刀、膠水、白紙。

2.樹葉粘貼畫範例。

活動過程

1.秋姑娘的禮物。

秋姑娘給小朋友們帶了一件神祕的禮物,請幼兒猜一猜是什麼,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後打開紙盒觀看禮物,並請幼兒觀察本組的葉子, 看看它們額形狀、顏色有什麼不同,說一說這些葉子像什麼。

2.出示範畫展示葉片的造型想象。

楓樹葉子可以做金魚的尾巴,銀杏的葉子可以做蝴蝶的翅膀,等等。

3.教授製作過程。

教師講解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的問題。

4.幼兒粘貼、美化作品。

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剪、拼貼等技能,創造性地利用葉子進行造型,或者組合拼擺、添畫,使之成爲一副漂亮的圖畫。

5.欣賞作品。

作品完成後師幼共同欣賞。

活動反思

一、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作品內容及目標進行適當的刪減。

本節課去年已經上過,我在去年已經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作品進行了完善。如:除了把原來的散文欣賞活動內容改爲故事課,還把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減,並選用了結構相同,意義相仿的前三段,而把最後一段幼兒比較難理解,句式又不同的內容刪掉,改爲能喚起幼兒想象的“樹葉飄呀飄。。。”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在準備活動中添加了大圖書繪本,並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制定相應的目標要求: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 ?”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二、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激發幼兒積極參與和表達的慾望

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頭部分我首先用拋灑樹葉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兒帶進了秋葉飄落的意境,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慾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裏、樹葉落在小河裏。。。然後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裏?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着我採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於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願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後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三、在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由於本課題開展時,天氣一直陰天,所以沒有給幼兒提供較好的觀察機會,以至不能較好地拓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在課堂中還應提高自己的應對策略:當我在講完故事第一段後提問: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怎樣對樹葉說話時:沈潤曦小朋友回答說:“樹葉,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嗎?”我沒有及時迴應,而是說:小魚是這樣說的嗎?總想把幼兒的回答很快地拉到自己預定的答案之中。直到第二段時,我才作出了較好的迴應:你說的不錯,你想和樹葉做好朋友,可小螞蟻和你想得不一樣啊,讓老師來悄悄問問它就知道了,從而較好地迴應了幼兒。可惜反應稍遲了一點。因此,教學工作是一項不斷創新的過程,需要我們老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效。

以上是我自己上完這節課的反思,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提高。

小百科:秋季的樹葉。亦指落葉。 北周庾信《賀平鄴都表》:“威風所振,烈火之遇鴻毛;旗鼓所臨,衝風之卷秋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名稱:好朋友活動領域:藝術(大大班)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間奏,並能以各種方式把間奏表現出來。

2、學會唱《好朋友》這首歌。

3、體驗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兩幅 歌曲錄音 鈴鼓 啞鈴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談話導入

1、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爲你的好朋友做過什麼事情?你的好朋友有爲你做過哪些事情呢?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出示掛圖。有兩個小朋友,他們也是好朋友,我們來看看他們在做什麼?談論掛圖內容,初步理解歌詞所表達的含義。

3、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新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引導幼兒瞭解間奏1、幼兒聽一遍歌曲錄音,感受歌曲。

2、在這首歌裏藏有一個小祕密,它和我們以前學的歌有點不太一樣。是個什麼樣的小祕密呢?看看有沒有小朋友發現它?幼兒再次欣賞錄音。教師在間奏部分分拍手的方式表現出來。

3、幼兒交流自己的觀點後,教師總結:歌曲裏面有兩段音樂沒有歌詞,剛剛我拍手的那兩段音樂,它們就是這首歌曲裏的間奏。間奏沒有歌詞,不用唱,但要用一些樂器把它演奏出來。

4、引導幼兒用拍手的方式把間奏表現出來:

XXXX X (噠噠噠噠 噠)除了拍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現間奏?引導幼兒用其它方式表現間奏。

四、學習歌曲《好朋友》

1、練聲 教師: 1 2 3 4 ∣5 -∣小 貓 怎 樣 叫幼兒: 5 4 3 2 ∣1 -∣喵 喵 喵 喵 喵2、教師清唱示範歌曲,並在間奏部分用一定方式表現出來。

3、教師彈電子琴,幼兒跟着音樂輕聲唱,並在間奏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4、教師彈琴,根據歌曲創編動作,並及時鼓勵幼兒積極表現。

5、幼兒表演五、活動延伸互相幫助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和好朋友之間,我們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樣我們會過得更快樂。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並大膽創編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