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優選】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優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優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認識在河塘邊玩耍的危險性,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討論文文和濤濤的做法是否正確。

2、濤濤和文文在池塘邊踢足球會有什麼危險?

3、聽故事《船模比賽》,想一想如果水塘很深,濤濤會有什麼危險?

活動延伸:

小衛士闖關:回答√與×。

1、一個人私自在池塘邊跑着捉蝴蝶。

2、不可以到池塘邊做遊戲。

3、在河邊蹲着捉蝌蚪。

4、聽從管理員的.話,不到池塘邊玩耍。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紅、橙、黃、綠四種顏色,學習使用彩色筆在一定的空間內塗色。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探索學習順着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塗色。

3、樂意使用各種不同的顏色塗色。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一盒彩色筆或蠟筆。

活動過程:

1、遷移使用蠟筆的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說說:書上有什麼?汽車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怎樣做才能使這輛汽車變得比較漂亮呢?教師:“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車變漂亮。我也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不同顏色的蠟筆給汽車穿上漂亮的衣服。”

2、談話:我喜歡的汽車。

教師:呀,小汽車想穿漂亮的衣服了,誰來幫幫它呢?

教師分別出示紅、橙、黃、綠四種顏色的彩筆,模仿彩色筆的口吻,說:我來,我來,我來了—我想給小汽車穿上紅衣服。小朋友,請你們說說,你想給汽車穿上什麼顏色衣服呢?

鼓勵幼兒模仿彩色筆的口吻,大膽說說自己的意願。

3、幼兒操作活動。

(1)教師提出塗色要求:

要順着一個方向塗色。塗色過程中要經常更換自己手中的蠟筆,讓自己的顏色更加漂亮。注意儘量不要塗到外面。

(2)幼兒進行繪畫活動。教師觀察幼兒是否順着一個方向塗色,提醒大家細心地給汽車塗色。

4、音樂遊戲:開汽車。

大家一個跟着一個排成一隊長汽車,聽着音樂邊歌唱邊向教室外開去。活動開始的環節改爲了欣賞車展覽,從而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

活動反思:

按物體輪廓塗色是小班繪畫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在以後的活動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種表現技法。對發展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羣、各種動作的和諧發展,起着促進作用。本次活動是要求幼兒在汽車的輪廓內能順着一個方向塗色,正確使用油畫棒,並在此過程中能分辨幾種基本的顏色。

本次活動我分三部進行:

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即教師努力爲幼兒創設一個美妙的汽車展的情境,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

第二,採用講解演示法,通過教師、個別幼兒的講解演示,讓幼兒學會塗色。

第三,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進行作品講解。情境導入:“今天,我們小三班要開一個汽車展覽會,你們想開嗎?”這樣的問話一定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有趣,興致勃勃地參與塗色活動。

師幼一起聽音樂,做開汽車動作。開到目的地,“啊!這裏的'汽車真多呀”然後,讓幼兒看看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汽車呀,在這裏教師可適當提醒幼兒不知道可以問老師,或者問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多的顏色,但都不能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種顏色,不加選擇地進行塗色活動,也不知道換顏色,有的一種顏色一直用到結束。於是在活動中,通過提問:“在小樹下的汽本是什麼顏色的?小狗開的汽車又是什麼顏色的呢?……”觀察了這麼多汽車以後,教師可以以提問方式讓幼兒參與塗色活動“你們想不想也把你們的汽車拿到汽車展上去展覽呢?”這時幼兒一般都想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

講解法深入掌握:用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塗色方法。在這一環節中,我着重體現以幼兒爲中心教師爲輔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請個別幼兒在其他幼兒面前嘗試塗色活動,在他塗色的過程中進行鼓勵、幫助,並作簡單的點評,讓幼兒更理解塗色的每一個細節。如果讓這個幼兒塗完整輛汽車,顯示時間不允許,會影響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其他孩子也會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塗完一小塊面積後,就可以由教師來完成了。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要求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來回反覆地塗,儘量不要留空隙,不要塗到輪廓線外,能使用不同顏色塗色。在幼兒塗色過程中,教師邊看邊指導幼兒正確的坐姿等。完成塗色活動後,教師可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作品分析:

教師可選擇塗的較好的作品開始講解,引導幼兒從色彩上、均勻度上自由評說,當然,除了對幼兒作品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外,教師還要對幼兒進行個別幼兒的縱向比較,讓他們知道色彩豐富、塗色均勻的作品纔好,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和鼓勵,這樣,才能從活動中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認識生活種常見的幾種顏色,並能根據顏色大膽聯想,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話。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會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3.願意參與交流,體驗故事情節變化的樂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重難點:

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會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圖片、人手一個瓶子做的小蝸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這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初步理解故事,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師:咦,小蝸牛變成什麼顏色了?他吃了什麼變成綠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綠青菜、綠黃瓜等。

師:真有趣,原來他是一隻會變色的蝸牛。

師:小蝸牛繼續往前爬呀爬呀。咦,小蝸牛又變成什麼顏色了?他吃了什麼變成黃蝸牛了?

幼兒根據顏色聯想講述,如黃香蕉、黃梨子等。

師:請你們猜一猜,小蝸牛還會吃什麼顏色的好東西呢?

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幼兒學說短句:小蝸牛吃了×××,變成了×顏色的蝸牛。

2.完整欣賞故事,體驗情節變化的樂趣。

鼓勵幼兒和教師、同伴一起自由講述故事。

3.遊戲"會變色的小蝸牛"。

(1)教師出示貼有小蝸牛圖片的瓶子,表演小蝸牛顏色變化的過程。

(2)幼兒自由嘗試並講述,聯繫完整說短句。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做小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

附故事:

今天天氣真好,一隻小蝸牛打算出門去散步。他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綠草地。"哎呀!肚子有點餓了!"它吃了綠綠的小草,變成了一隻綠蝸牛。蝸牛繼續向前爬,看到了一個黃梨子。蝸牛吃了黃梨子,變成了一隻黃蝸牛。蝸牛繼續向前爬,看到了一個紅草莓,蝸牛吃了紅草莓,變成了一隻紅蝸牛。這次蝸牛終於吃飽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將幼兒帶入了小蝸牛的動物世界。幼兒在教師生動的語氣語調的猜謎語的`引導下,進入了活動,而且注意力集中,具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始終處於“樂學”的狀態,表達積極,思維活躍。在語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感官,腦、眼、耳、手、口並用,使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言語等器官的相互聯合,掌握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活動中,教師製作的課件具有可操作性,根據故事的進展播放,幼兒從聽到看,幼兒的情緒、注意力、思維等都隨之而變化。教師的提問具有開放性、拓展性,給了幼兒很大的想象空間,巧妙的提問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無限的想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故事情節,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習故事中的句型:xx的,一定很好吃,啊嗚一口吃下去。

3、知道好吃的東西不能貪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活動準備:

小蛇圖片2張;背景圖1張貼在黑板上用布遮好;香蕉、桔子、蘋果、西瓜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知道小蛇怎樣走路;幼兒用書;投影儀;四種已切好的水果。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蛇,引出主題。

1、(出示小蛇)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呀?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小蛇多多,我們跟小蛇多多打個招呼!

2、你們猜小蛇多多是怎麼來的?(游來的)

3、小蛇多多今天要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出去玩,高興嗎?那我們一起學小蛇多多遊着去。(聽音樂遊一圈)

老師引導幼兒:看到朋友點點頭……

(二)出示大蛇。

1、呀,玩了一圈回來,小蛇多多怎麼啦?(幼兒說)

肚子怎麼會大的呢?(幼兒猜測)

2、真的是這樣嗎?請你們用小耳朵聽、用小眼睛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3、(出示背景圖、小蛇)老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至:啊嗚一口吃下去。小蛇多多遊啊遊看到了什麼?(香蕉)

香蕉是什麼樣的?(軟軟的)好吃嗎?(好吃)

小蛇多多也是這麼想的,它想:香蕉軟軟的,一定很好吃,啊嗚一口吃下去。(仔細引導幼兒集體學習這句話、分男女說、個別說)

4、多多的肚子有沒有變大?(沒有)

它還吃了什麼東西呢?(拿着小蛇往前走)

小蛇遊啊遊啊,又看到了什麼?(桔子)

桔子什麼味道?(酸酸的,請個別和前後幼兒說說)

一定很好吃,小蛇是怎麼吃的?(學說:啊嗚一口吃下去)

5、小蛇多多還會看見什麼水果呢?我們一起跟着小蛇多多去看一看。(老師帶領幼兒聽音樂游到桌子邊,桌子上有與幼兒人數相同的蘋果和西瓜)

哇,看到了什麼水果啊?(蘋果和西瓜)

恩,我來嘗一嘗(老師示範:蘋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啊嗚一口吃下去)

老師貼在肚子上。

幼兒一起嘗試邊吃邊說,並貼在肚子上,老師指導,。

6、吃好了游回去嘍。剛纔你吃的什麼?是怎樣的?(幼兒說說)

請吃蘋果的幼兒一起站起來說一說。西瓜同前。

7、(出示大肚子小蛇)看,小蛇多多吃了這麼多水果肚子變得好大啊。它遊也遊不動了,不能回家了,好着急啊。這可怎麼辦,小朋友快幫它想想辦法(幼兒猜測)。

8、這時候來了一隻小螞蟻,它爬呀爬呀,爬到了小蛇的鼻子上,小蛇多多覺得癢癢的`,就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阿嚏,咦!一個香蕉噴了出來。小螞蟻有撓啊撓啊,又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留有空白讓孩子學)噴出一個桔子。同樣的方法:蘋果、西瓜。

9、這下小蛇多多舒服多了,它把水果送給了小螞蟻,自己輕鬆地回家了。小蛇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遊不動了,你們覺得好嗎?你們想跟小蛇多多說什麼?

(三)完整講述故事。

出示幼兒圖書老師適當退位,引導幼兒一起參與講述故事四、水果分享小蛇多多現在知道了,有了好吃的不能一個人吃太多,要大家一起分享,爲了感謝小朋友,要請我們分享水果呢(出示水果)一起聽音樂出去品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怎樣做客及學習如何招待客人,掌握禮貌用語:“請進”、“請坐”、“請喝茶”、“謝謝”、“再見”等。

2、養成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爲和熱情待客的好品質。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創編出迎接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激發幼兒的表演願望。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課件製作《熊貓的客人》。

2、錄象“客人來了”。

3、創設多個“家”的情境及有關遊戲用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熊貓的客人》。

1、提問:熊貓家來了幾位客人?

你喜歡誰?爲什麼?

小白兔是怎樣有禮貌的?

熊貓是怎樣有禮貌的?

你不喜歡誰??爲什麼?

小朋友應該向誰學習?

2、師幼分角色練習對話“你好”、“請進”、“請坐”、“謝謝”、“再見”等。

二、看錄象《客人來了》。

師:小朋友平時你去過人家做客嗎?別人也到過你家做客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錄象《客人來了》,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錄象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個好客人,怎樣做個好主人的?

1、提問:錄象裏的小朋友是誰?誰是小主人?誰是小客人?小主人萱萱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小客人昕昕做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

2、請兩位幼兒嘗試情境表演,提示幼兒要有禮貌。

3、全體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小主人和小客人)進行情境表演。(進一步練習禮貌用語)。

三、發揮想象,創編接待客人及到別人家有禮貌做客的不同情節。

1、師:客人來了,除了請客人喝茶看書,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招待客人呢?去做客的時候,還可以帶哪些禮物送給主人呢?(幼兒討論)

2、怎樣請人來做客?

音遊:《打電話》(邀請好朋友來做客)

3、分組遊戲《做客》。

看看哪一家的小主人和小客人最有禮貌。

四、講評:

今天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做得真好,以後,小朋友在家裏也要做有禮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好嗎?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進行簡單的禮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活動的設計參與面較小,在引導中國語急躁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活動過程中,師幼互動環節太少了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通過活動,基本上幼兒都能掌握簡單的禮儀

4.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讓小朋友當主人,我來當客人,這樣既增加了師幼互動,又使得活動的開展有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拖、抖、轉的方法讓蘸浸有顏料的繩子在紙面上留下不同的線條痕跡。

2、在玩繩子的過程中,觀察繩子形態的變化,體驗多種線條匯聚在一起的美。

3、願意對繩子產生的不同痕跡進行大膽想象,並樂於表達。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繩子的經驗。

2、人手一根長約25釐米的棉繩(一頭扣着小珠子),兩塊抹布。

3、每組三種不同顏色的水粉,一張桌子大小的鉛畫紙。

●每組提供的顏料最好是對比色,或者直接使用紅、黃、藍三原色。作畫時使用的棉繩,在一頭扣上珠子是爲了方便幼兒拿、放,不能整根繩子都放入顏料盆中。如果沒有珠子也可以扣上其他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出示繩子,引導幼兒說一說繩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繩子。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你們看,是什麼呀? (教師邊講邊拉出繩子)

(2)引導幼兒觀察繩子的樣子,並大膽想象。

教師:這根繩子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

教師:你會用這根繩子怎麼玩遊戲呢?

2、幼兒在紙上探索繩子蘸上顏料後的不同玩法。

(1)幼兒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

教師:今天,我們要帶小繩子去散步。小繩子會怎麼散步呢?

(2)教師出示顏料畫紙,請個別幼兒在畫紙上和小朋友分享自己帶繩子散步的方法,並集體做空手模仿動作。

教師:小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誰願意來帶着小繩子去散步啊?

●教師注意幫助幼兒用語言提升玩繩子的方法,例如“他帶小繩子散步的時候跳了一個轉轉舞,又跳了一個扭扭舞”等,然後通過情境式的語言,帶幼兒做空手模仿動作。

3、幼兒嘗試不同的方法,用繩子在紙上留下痕跡。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小繩子,請你們帶着它們去玩吧。

(2)幼兒用繩子造痕跡。

4、觀察並大膽想象繩子在紙上留下的不同痕跡。

教師:這個小繩子跳的舞像什麼啊? (從簡單的痕跡開始引導幼兒想象)

活動廷伸:

提供較長的繩子,探索兩人合作玩繩子的方法,並遷移合作玩繩子的不同方法進行作畫。

區角活動:

美術區:提供報紙和顏料,嘗試用不同質感的繩子進行作畫;或將繩子纏在礦泉水瓶子上嘗試滾畫。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一起收集生活中不同的繩子,知道它們的名稱,感受不同繩子的質感。

②在家長的幫助下,玩有關繩子的遊戲,如繞毛線、纏繩子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願意跟隨老師大膽的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3、理解歌曲內容。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隨音樂合拍的演唱。

活動準備:圖片,幼兒左手貼一朵小紅。

一、節奏練習

拍手問好,練習節奏。

小朋友們,下午好!楊老師,下午好!一起和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下午好!

小朋友,小朋友,大家快快來坐好。

楊老師,楊老師,我們快快來坐好。

談話:剛纔我們拍着手相互問好,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小手嗎?(認識)

二、理解歌詞內容

(一)、學習“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1、師:你有幾隻小小手?

2、幼:(兩隻)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3、師:(出示圖)我們有兩隻小小手,“兩隻”還可以用一個詞來說,你知道嗎?

4、幼兒說

5、師:“兩隻”還可以說“一雙”,我有一雙小小手。

6、幼兒跟說“我有一雙小小手”

7、師:指導幼兒認識左右手。一雙小小手,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嗎?(拿筆的那隻手是右手)(畫紅花的那隻手是左手)

8、領讀“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二)、學習“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

1、師、小小手上還有手指頭,我們一起來數數小小手上一共有幾根手指頭。

2、幼、十根,幼兒數一數,完整的學說:“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根手指頭。

(三)完整地讀兒歌。

1、拍着節奏來說兒歌。

我們拍着手跟着老師說說這個兒歌。

2、做着動作來說兒歌

三、學唱歌曲

1、這首兒歌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出來,現在我們來聽老師唱一次。像老師這樣坐好了。

2、這次老師跟着琴來唱一次,前奏我們點頭。

3、老師看見有的`小朋友想唱啦,那現在跟着老師來唱一次。注意前奏。

3、這次我們做着動作來唱一次。

4、男女小朋友比賽唱。

5、請小朋友表演唱。

四、結束活動

全體起立唱一次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歌兒名字叫《我有一雙小小手》,回家後把這首歌唱給爸爸媽媽聽,再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我們的小小手會做什麼事?

小手百科:手和其他身體部分一樣,在最外層的皮膚之下有提供養分的血管、和大腦溝通的神經以及透過收宿及放鬆來做出動作的肌肉,肌肉之下是骨頭,兩者由肌腱互相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的部分形成手指之間及手腕等各個關節。由於手的大小較細而且關節多,手的骨頭一般比身體其他部分的較小(腳趾骨除外)。手執行腦的指令來做出動作,並能透過皮膚感受周遭環境溫度和外物的質感,再通過神經網絡,向腦彙報。成年男人的手背,包括手掌背方及手指背的皮膚上,可能會長有毛髮。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7以內的實物數量和數字。

2、能正確目測數羣,並將數字與實物匹配。

3、積極愉快地參與數物拼板遊戲活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磁性圖片,3—7的實物卡若干、數字卡若干。

2、學具:

第一、二、三組:剪下幼兒用書第21頁中數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

第四、五、六組:幼兒用書第26頁,數字印章,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目測數羣,並按數量分類。

教師出示3—7的實物卡片,引導幼兒目測實物,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它們有多少個?幼兒分別說出實物相應的數量。接着,教師啓發幼兒把相同數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餘幼兒與教師共同觀察並驗證其正確性。

按數匹配實物。

教師出示3—7的數卡,啓發幼兒將數卡與相同數量的實物卡相匹配。幼兒觀察數卡並說說:這裏有什麼?是什麼數字?幼兒講述後,教師再引導幼兒嘗試把相同數量的數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要求幼兒邊操作邊用語言講述:幾個××,我送數字幾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動。

第一、二、三組:數物拼板遊戲。

引導幼兒觀察殘缺的實物和數字卡,目測實物數量,說說:圖上有什麼?有多少?讓幼兒根據實物數卡找到相應的數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組:

(1)引導幼兒看數字添畫相應的圓點和實物。

(2)觀察實物數量,引導幼兒在方框中印數字、畫短線。

3、評比活動

幼兒間相互觀摩,交流自己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進行簡單的'評比,對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齊的幼兒進行表揚。

活動建議

將數物拼板放在數學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進行操作遊戲活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