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例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

2、教育幼兒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養幼兒互相關心的情感,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地震現場》影像資料、《小蟾童》防震減災科普動畫片、《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圖片6張。

2、一些小道具:枕頭、書包、臉盆、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入,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小朋友們,在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慘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是什麼事情這麼嚴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錄象,採用觸目驚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課題。

三、圍繞錄像與幼兒展開討論:

1、剛纔你看到了什麼?(告訴幼兒這個就是地震。)

2、師小結: 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彎了,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後,家裏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四、播放課件《地震生存手冊》(漫畫版),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及時躲藏。

師:“小朋友,地震雖然很厲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張,在地震發生時,地面開始搖動後,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來躲避,如果在這短時間內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會被砸傷。”

引導幼兒逐一觀察課件,並向幼兒說明地震來了,該如何應變纔是安全的。

1.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2.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3.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4.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5.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6.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7. 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8.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9.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五、讓幼兒觀看地震專題動畫《小蟾童》,通過動畫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地震,鞏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練。

七、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震前動物有預兆》,利用簡單、清楚的動物形象讓幼兒知道一些震前的預兆。

活動反思:

孩子們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覺,也是第一次進行地震演習活動,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每一個幼兒都表現得很熱烈。他們對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毫無經驗可言,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該如何應變和逃生,但經過這一次活動之後,幼兒都掌握了發生地震該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個別幼兒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機智性不高,能力未能達到預期的水平。此外,個別幼兒鑽的技能較低,今後需加強鍛鍊。

小百科: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爲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爲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爲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我國當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讓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但是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生活關心、照顧過多,教育不夠,造成部分孩子只知受他人之愛,而不知付出,認爲父母的關心、照顧是應當的,不懂得回報、感恩父母。因此,加強孝敬父母的教育尤爲必要。

本活動主要讓孩子瞭解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愛心,從而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愛,促使他們產生孝敬父母的行動,於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爸爸媽媽給貝兒過生日那天,貝兒看着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回憶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對於過生日就有了一種新的理解,於是就把蛋糕讓給爸爸媽媽先吃的這個故事。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感情的昇華是難點。這個故事所透視的內涵是因爲給孩子過生日是當前家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家長往往是忘記或捨棄自己的生日,而給孩子的'是隆重的生日,通過這樣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比較親切切容易接受。

活動目標:

1、知道父母養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親切關懷、照顧下長大的。

2. 體會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愛爸爸**的情感,願意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課件:《我愛爸爸媽媽》;故事磁帶:《看誰做得好》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在這個世界上誰是你們最愛的人?你們家裏都有什麼人,他們對你怎麼樣?小朋友,你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是怎樣長到這麼大的呢?

師:好,剛纔所有的小朋友都說到了爸爸媽媽,現在就請你們來說一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對你們都做過哪些事情?你認爲哪些是愛你們的,哪些是不愛你們的。

二、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

1、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幫助記錄。

2、討論孩子說的哪些體現出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哪些是不愛我們的?

師:爸爸媽媽愛我們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給我們買好吃的、好穿的、還帶我們到外面去旅遊……但爸爸媽媽打孩子是否表示他們就不愛我們了呢?讓孩子進行討論,爸爸媽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打我們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結合圖示,複習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種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運行軌跡,嘗試合拍地邊聽音樂邊呈螺旋形走。

3.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4.藉助圖譜、動作、遊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卷炮仗幼兒園》。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會唱歌曲《卷炮仗》,玩過“卷炮仗”遊戲,4種基本步伐、螺旋形圖示,歌曲步伐說明。歌曲步伐圖示,教師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動過程:

1.感知圖示,回憶4種基本步伐的動作要領。

(1)出示圖示,提問:4個小娃娃在做什麼動作?

結合幼兒回答,教師依次重申各動作要領,並帶領幼兒隨口令練習。

走步:雙腳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隨着步伐前後自然擺動。跳步:雙腳同時向前跳,腳尖先着地,注意控制與前面小朋友的距離,步伐輕盈,不發出響聲。踮步:雙腳腳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小跑步:雙腳腳尖着地交替跑動,注意步伐輕盈,不發出響聲。

(2)總結圖示與步伐的對應關係。

2.複習歌曲,學習用步伐表現歌曲。

(1)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師演唱,並出示歌曲步伐圖示。

提問:什麼地方看不懂?(發現最後一張圖片中除有踮步的圖示外還多了一個黑點,教師重點解答:黑點表示做蹲下的動作)

教師總結:每一張圖示代表一個樂句,告訴我們在歌曲的什麼地方會用到什麼步伐。

(3)再次感知圖示,學習用步伐表現歌曲。

A.教師邊範唱邊手指圖示,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歌曲與步伐的對應關係。B.幼兒根據圖示練習。C.撤除部分圖示練習。D.完全撤除圖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學習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圖示,介紹螺旋形運動的軌跡。

(2)幼兒練習。(注意提醒幼兒合拍地走)

4.結合歌曲,邊表演邊變化隊形。

(1)教師範唱歌曲,引導幼兒發現歌曲中的隊形變化。

提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開始走螺旋形?“一條線”時用到了哪兩種步伐?“螺旋形”時又用到了哪兩種步伐?

(2)集體練習。師生一同邊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邊練習,反覆2次~3次。每次結束時教師點評,特別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幼兒進行調整。

(3)分組練習。分成男生、女生組或2組~3組練習。

(4)教師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現場點燃“炮仗”(幼兒扮)。一個個“小炮仗”自創各種動作,表現燃燒、爆炸。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創編配合相應步伐的手部動作。

2.提供頭飾、火柴道具,供幼兒遊戲。

教學反思:

卷炮仗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傳統活動,它巧妙地用集體合作走螺旋線的方式來表現炮仗的外形特點。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以體育遊戲的方式和幼兒共同玩。儘管在“卷”的過程中教師會不停地發出語言提示:“手拉好,一個跟着一個,卷緊一點。”但隨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兒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螺旋隊形也就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隊形散亂的現象。

分析原因,我認爲主要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只是把自己作爲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參與遊戲,而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遊戲是靠大家的.合作來進行的。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改變以往體育活動中已經出現的幼兒因不理解螺旋隊形而盲目跟從的現象,啓發幼兒通過探索先理解螺旋線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線原理的前提下再學習用動作表現螺旋線。

在這個活動中,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突破了計劃中我們預測的困難,在理解螺旋線特徵的基礎上,幼兒能夠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動作表現。如果說傳統的單一的體育活動或音樂活動只是帶給幼兒淺層的感官愉悅的話,那麼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卻是讓幼兒的愉悅帶有一定的理性指導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遊戲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學活動中對螺旋線的探索,才使得藝術活動中的卷炮仗遊戲玩得更加豐富精彩。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圍繞螺旋線這個線索,在探究中游戲,在遊戲中探究,凸顯出科學與藝術、感性與理性結合的魅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現它們的不同。

2.樂於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通過染紙活動,初步發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準備

宣紙、畫畫紙、牛皮紙、顏料、標籤、表格、染紙樣品、塑料筐、抹布、舊掛曆紙、泡沫板。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並問孩子:“這是什麼紙(瞭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製作有趣的染紙畫

(1)引入染紙畫,出示染紙樣品。

(2)幼兒取紙,教師介紹染紙基本方法。

(3)幼兒操作。

(4)相互交流。

提問:“你們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

小結:宣紙做染紙最漂亮,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

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

“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染紙畫,如果用這3種紙疊成小船,放在水裏會怎樣?”

●活動評析

《有趣的紙》作爲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着科學領域的明顯特點並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體現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體現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着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討論和回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和記錄的事實信息,概括、總結和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中,關鍵問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引領着幼兒探究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紙》中,在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教師主要使用了4個關鍵問題,它們在引發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中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關鍵提問1:這是什麼紙?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引發幼兒回憶、確認已經熟悉的紙,同時爲了交流的方便,對紙的名稱達成基本的共識。

關鍵問題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提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同時這個問題也在提示幼兒關注自己的探究結果――發現紙的不同,讓幼兒明確探究的任務。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很多外在特性,顏色、薄厚、結實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關鍵問題3:“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引導幼兒關注3種不同的紙的吸水性。雖然這是一個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孩子們的發現可能會有很多。

關鍵問題4:“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具體,它能引導着幼兒發現宣紙做出的染紙最漂亮,通過思考原因,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吸水性,並對紙的吸水性發生興趣。

探究紙的吸水性可以成爲孩子們繼這個活動之後更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爲紙的吸水性已經超越了探究紙作爲單一物質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紙與水兩種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發生的變化。老師們可以在美工區投放顏料和各種各樣的紙,鼓勵和支持幼兒繼續進行染紙活動;還可以提供毛筆、毛刷、棉籤和海綿棒等工具材料,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種質地的紙進行作畫,他們會發現不同紙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紙作畫所產生的奇妙效果。當然,在這種似遊戲、似探究、似美術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會體驗到遊戲的快樂、探究的魅力、美術的奇妙……總之,孩子們的獲得與發現會有很多很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造火車

【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爲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啓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着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說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裏開?”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裏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說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說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