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根據已有的序數經驗,並理解雙重序數其所表示的意義,嘗試雙重序數的排放。

2. 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力和記憶力。

3. 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 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卡通樓圖一張、不同樓層的空樓房圖一張、老師照片一張

學具:幼兒照片、黑色水筆人手一份、空門牌號碼若干

活動過程:

一. 通過遊戲,引導幼兒瞭解雙重序數的關係。

1.請幼兒看黑板上的照片,說:“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幾張。”

2.引導幼兒觀察卡通樓。“這棟樓一共有幾層?”教師用數字標出樓層。“每層有幾間?”用數字標出間數。

3.“每個有顏色的房子裏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們想不想看看?”“請你說說想看看第幾層的第幾間?”

二. 出示“朋友樓”,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幾棟不同樓層的新樓,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在新樓裏找一間房間住下。

2.請幼兒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幾層的第幾間。

三. 出示門牌,幫助幼兒認識。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間,住在一個小區裏好開心啊!有一天,郵遞員叔叔來送信,發現大家的房間上都沒有門牌號碼,送起信來很不方便。”“我想給自己的房間編一個門牌號碼,你們覺得我應該怎麼編呢?”

2.討論應該怎麼編門牌,幾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四.請幼兒自己做自己的門牌。

1.幼兒製作門牌,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嘗試理解雙重序數的.含義,並能記錄下來。

2.遊戲:來做客。

活動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貼上各種樓層的樓房圖,請幼兒在遊戲時間標上每個門的門牌號碼。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它與生活走得更近,發揮它的作用。我們教師應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脫離了生活的數學兒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在生活中較熟悉的門牌號碼,引導幼兒理解二維座標的意義。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爲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通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雙重序數理解。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採用發現法、賞識激勵法等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次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爲主,充分體現以幼兒爲主體,培養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一開始我所提出的目標掌握6以內的雙重序數的關係,對於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似乎簡單了一些,應該提供多層次的樓房高度和房間數,供幼兒選擇。另外,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於幼兒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度還不夠,沒有及時幫助其解決問題,反而一帶而過,使得幼兒在後面的活動過程中出現了更多地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除了要設計好活動的過程,更要在活動中關注幼兒表現、反應,並及時予以幫助。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大班泥塑活動教案《烏龜》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水滴形、扁圓製作烏龜造型。

2、嘗試運用材料和工具大膽裝飾出各種花紋的烏龜。

3、願意與同伴分享製作烏龜的經驗。

活動準備

泥工板、泥工工具、泥塊、範例一個,海底世界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圖片,瞭解烏龜的身體特徵。

1、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幼兒仔細觀察。

說一說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植物?

2、再次欣賞錄像,重點觀察烏龜的形態特點。

請幼兒說說烏龜主要的外形特徵。

(一對眼睛、四條腿、硬硬的殼、一條小尾巴。)

二、學習製作小烏龜

1、鼓勵幼兒嘗試說說製作烏龜需要哪些造型

水滴形、扁圓形等。

2、教師講解制作要求

重點指導烏龜四肢和頭部均勻分泥的方法;烏龜殼和四條腿的連接。(把殼和頭、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可以利用工具在烏龜的背、腳劃出相應的花紋,也可以製作圓點花紋。

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製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的性的畫面。通過製作,水紋波及草等使畫面更加完整。

三、作品交流與分享

1、幼兒自由欣賞同伴作品

2、鼓勵幼兒相互評價同伴作品

3、教師小結

總結制作效果較好的技巧方法和存在的問題。

活動效果

本節活動內容生動、有趣,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大部分幼兒都能在不斷的學習與嘗試製作的過程中學習均勻分泥、合理搭配、有序黏貼等操作技巧,順利完成小動物——烏龜的製作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從圖畫書中尋找故事線索,感受鴨子挑戰自我、堅持到底的精神。

2.關注畫面細節,嘗試用連貫、清晰的語言進行表述。

準備:

1.圖畫書《鴨子騎車記》人手一本。

2.圖畫書局部畫面及其相應小圖片:(1)鴨子騎車時遇到的朋友;(2)鴨子騎車的各種動作。

過程:

一、師幼共同觀看圖畫書封面,產生閱讀興趣

1.觀察圖畫書封面上的主要角色形象。

師:封面上有誰?它會有什麼奇思妙想?

2.瞭解故事名稱。

3.討論:鴨子可能學會騎車嗎?

二、幼兒自主閱讀圖畫書,瞭解故事大意,尋找答案

1.帶着問題邊逐頁翻閱圖畫書邊思考:鴨子究竟有沒有學會騎車?

2.交流從書中找到的答案。

三、師幼共讀,關注畫面細節,梳理故事線索

1.線索一:動物朋友們對鴨子騎車的'不同態度(出示局部畫面一)。

師:鴨子騎車時遇到了哪些動物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圖畫書中動物出現的順序逐一出示小圖片。)

師:這些動物朋友贊成鴨子騎車嗎?(引導幼兒從該頁畫面和文字表述中發現並說說不同動物朋友的態度,然後師幼一起將以上圖片按贊成與否進行歸類。)

2.線索二:鴨子怎樣學會騎車(出示局部畫面二)。

師:鴨子原來會不會騎車?(引導幼兒從圖畫書上找出鴨子最初不會騎車時的動作。)

師:鴨子是怎麼學會騎車的?(引導幼兒從圖畫書上找出鴨子騎車動作的變化,然後按動作變化的順序排列小圖片,師幼共同發現鴨子騎車從搖搖晃晃到穩穩當當再到瀟灑自如的過程。)

1.線索三:動物朋友們的巨大改變。

師:最初鴨子的朋友們都不學騎車,後來呢?(引導幼兒再次翻閱圖畫書,從最後一頁中找到答案。)

師:動物朋友們一開始不是有好幾個都不贊同鴨子騎自行車的嗎?現在怎麼也都騎上自行車了呢?

師:動物朋友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學騎車的?(引導幼兒連貫地翻閱最後幾頁,理解動物朋友躍躍欲試,學習騎車的有趣情景。)

四、拓展想象空間

師:鴨子學會騎車以後有沒有新的想法?(引導幼兒從封四中發現鴨子看到拖拉機又產生新的想法的情節。)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在想些什麼呢?有沒有和鴨子一樣也有了奇妙的想法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主題:我和我周圍的人

分主題:我的家人和朋友

活動名稱:《有隻小燕子》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知道歌曲名稱:拍子、學習唱歌曲《有隻小燕子》。

2、通過活動,獲取有關“去年、今年”時間概念的經驗。

3、通過歌曲,感受助人爲樂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點:

學習唱歌曲《有隻小燕子》

活動難點:

能獲取有關“去年、今年”時間概念的經驗。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有隻小燕子》,錄音 帶歌曲《有隻小燕子》。

2、有關燕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組織幼兒坐成四縱隊

2、發聲練習:練習曲“小毛驢”

3、以談話引入課題

(1)教師:你們見過小燕子嗎?小燕子長得什麼樣?它和其他鳥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們知道小燕子的'家在哪裏嗎?它的有又是什麼樣的呢?你知道燕子是怎樣哺育小寶寶的嗎?

(2)鼓勵幼兒大膽回答。

(3)教師出示燕子圖片結合幼兒的回答進行:

燕子長的羽毛是黑色的,它的翅膀尾巴都是三角形的,小燕子的家在屋檐下,燕子每天都會捉蟲子給它的小寶寶吃,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就是關於燕子的,我們來聽聽看,好不好聽。

二、活動指導

1、學習歌曲《有隻小燕子》

(1)教師播放錄音磁帶歌曲《有隻小燕子》

(2)教師:這首歌曲講了一個怎樣的事故?歌曲裏的小朋友去年做了些什麼?歌曲裏的小朋友今年又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這樣呢?

(3):歌曲裏的小朋友在去年救了一隻小燕子,到了今年,小燕子張大了而且有自己的寶寶了,他想起小朋友曾救過她,所以又飛來給小朋友唱歌了。我們也要像歌曲裏那個小朋友一樣助人爲樂,多做好事,知道嗎?

2、學習唱歌曲《有隻小燕子》

(1)教師彈琴,示範唱一遍,然後向幼兒問誰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2)教師有節奏地教幼兒念一遍歌詞。

(3)用分句教法教幼兒學習唱兩遍。

(4)用完整教法教幼兒學習唱兩遍(注意幼兒要聽清楚前奏,然後接唱),邊唱邊打拍子。

(5)放錄音機,組織幼兒邊跟着錄音機唱,邊自由配上動作。

(6)分組唱一遍。

三、活動結束

1、課後小評、。

2、教育幼兒要愛護動物。

3、模仿“小燕子”飛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徵。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製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麼做呢?”

(1)介紹製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製作方法。

(2)製作後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麼?“(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麼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製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6個面裏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徵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裏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並說說你送的是什麼形體。

4、搭積木遊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別和本質聯繫,從而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節,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長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小百科:長方體(又稱矩體,cuboid)是底面爲長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爲矩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其由六個面組成的,相對的面面積相等,可能有兩個面(可能四個面是長方形,也可能是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重疊或相互連接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相互之間友愛的情感。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範例、蠟筆、記號筆、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師:太陽總是不停地工作,從不休息,真的太辛苦了,你們有什麼辦法能讓它工作得輕鬆一點嗎?

二、欣賞畫面房子背太陽,示範重疊畫法。

師:地球上的房子就想到一個辦法,它說:“我來背太陽吧!”可是太陽這麼大,一幢房子怎麼能背得動呢?

1、出示未畫完全的房子範例。

師:於是,一幢、兩幢、三幢、四幢房子一起來背太陽。咦,第四幢房子在哪裏呢?

2、教師勾勒第五幢房子的輪廓。

師:那擋住的房子怎麼畫呢?(教師示範)

3、幼兒嘗試畫擠在一起的房子。

師:看看畫的對不對?有沒有縫隙?有縫隙會怎麼樣?那想個辦法補救?

4、完整欣賞畫面:第一天,房子背太陽。

師:現在房子和房子全都手拉手一點縫隙都沒有,前前後後連在一起,一同用力背起了太陽。太陽高興的咪咪笑。

三、啓發引導與幼兒作品欣賞

1、欣賞畫面1——第二天,大樹背太陽

欣賞畫面2——第三天,汽車背太陽

欣賞畫面3——第四天,蘑菇背太陽

欣賞畫面4——第五天,小魚背太陽

2、師:看看這5天裏請來的朋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3、師小結:各種各樣的朋友都能來背太陽,但是每天只能請一種朋友幫忙。而且朋友之間都是互相連接在一起或是重疊在一起的,不能有縫隙。

4、師:一年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日子,你會請誰來幫助太陽?

四、幼兒作畫

師:請朋友前先看一下畫面的佈局,(用手指畫一下紙的一半)上下差不多是一半,所有的朋友背太陽的時候是在紙的下半部分,大大的半個太陽在紙的上半部分。記住請來的朋友只能是一種,而且要互相連接在一起或是重疊在一起的,不能有縫隙。畫之前先想一想你要請誰來幫忙,再把它畫下來。現在就請你們去幫助太陽吧。

1、創作要求

(1) 畫面佈局(背太陽的朋友畫在紙的下半部分)

(2) 畫出遮擋關係。

(3) 大膽想象。

2、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交流

看看、說說,你請誰來背太陽呢?

活動反思:

以往我們也會讓幼兒嘗試一些前後關係的畫法,但發現我班的幼兒掌握得並不太好,所以我一直在尋找一次與之相關的活動。而“背太陽”這一則活動正符合我的心意。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把如何安排好畫面的遮擋關係作爲重點。

活動一開始,由太陽的不停工作引出“背太陽”話題,讓幼兒對“誰來背太陽”產生好奇。

緊接着就是示範,我先出示未完成的畫面,讓幼兒感知房子的遮擋關係。幼兒都能清晰的看到,“遮擋”之後可能只看到部分的線條。再經過示範第五幢房子的畫法,讓幼兒直觀的看到了作畫的過程,瞭解重疊的畫法。在示範時,我特別向幼兒強調了後面房子的身體要比前面房子的身體高一些,但是在幼兒自己繪畫時,還是有幼兒畫錯,在我的提醒下才改正過來。在請個別幼兒上來畫房子時,有的幼兒把遮擋的房子的兩面牆都畫出來了。我當時想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嘗試運用重疊或相互連接的'方法安排畫面,個別幼兒的那種畫法可以屬於相互連接的方法安排畫面,我就沒有特別指出。只是讓幼兒再在兩幢房子之間畫重疊的房子。

五張範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呈現“背太陽”的朋友,不但從不同的角度來讓幼兒觀察其中的遮擋關係,還在內容的選擇上拓展幼兒的思路。在請幼兒找五張範例的相同點時,幼兒不能找出。通過我的引導,幼兒們知道“朋友之間都是互相連接在一起或是重疊在一起的,不能有縫隙”。但是對於“每天只能請一種朋友”幼兒不能理解。

最後,讓幼兒自由想象請朋友來幫助太陽。有的說可以請大象,有的說可以請天上的雲朵等,但是在真的繪畫中,幼兒都是模仿我的五張範例作畫,只有一位幼兒畫了自己剛剛提到的雲朵,其餘的幼兒沒有自己的想法。

講評時,考慮到時間關係,我有些急,沒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只是點點就沒有了,講評的比較簡單。

整個活動中,我說的比較多,給幼兒說的機會少,以後要多給幼兒提供說的機會。另外以後提供範例的時候可以在拓寬一點,並準備一些簡筆畫來提醒幼兒,擴寬幼兒的思路,也許幼兒的畫面會更豐富一些吧!

小百科: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目標

1.啓發幼兒回憶介紹一些城市的名勝古蹟及土特產。

2.激發幼兒初步的愛國情感,知道我國有很美、很大、很好玩的地方。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準備

1.大大小小的風景圖片若干套。

2.名勝古蹟及土特產(實物)若干,相關名勝古蹟與土特產的介紹卡片。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節日裏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過許多地方旅遊,也收集了許多旅遊地著名景點的照片,帶來了許多的土特產。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想告訴其他朋友,今天我們就做做“小導遊”的遊戲,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向大家介紹我們中國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土特產。

(二)分組操作

1.“小小展覽會”――將所有帶來的土特產佈置出來,標明出處,幼兒介紹。

2.“小小導遊”――介紹環境中收集佈置的地圖、名勝古蹟的圖片。

3.“聽一聽、找一找”――聽錄音圈出相應的名勝古蹟和土特產。

4.你會玩嗎?

玩法:

(1)擲子一個,小動物玩具若干只,紙上標好1~5的數字及代表的城市名稱。

(2)“擲到幾”就拿該城市的風景圖片或土特產名稱。拿對了純漢字卡片,可得到小動物玩具兩個,而拿對了圖片,只可得小動物玩具一個。最後看誰得的小動物和玩具最多。

5.“請你連一連”――將景點、土特產與相應的漢字連起來。

6.“旅遊日記”――運用書寫、繪畫、填空等各種孩子喜歡的`方法進行記錄。

7.“旅遊手冊”――根據“手冊”上的圖文提示書寫相應漢字。

(三)分享交流

介紹自己玩過的地方和各地名勝古蹟的特徵,引發探索收集其他旅遊點的興趣。

四、建議與提示

1.教師、家長、幼兒一起收集資料,標上相關漢字介紹,可以結合環境(佈置信息欄),讓幼兒自然感受。

2.先認識一些較熟悉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蘇州、無錫),隨後再擴展到其他的城市。

3.材料投放要考慮幼兒的不同層次:可以是圖文並茂,也可以是單純的圖片或漢字。

4.交流可以增加情節性和趣味性,激發幼兒表達的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1.能細緻觀察並感受秋天樹木的細微變化,體驗幼兒園環境的美麗。

2.願意和同伴分工合作,完成測量的任務。

3.能用多種方式記錄和測量。

活動準備1.教師要認識全園的樹木和它們的基本特徵。2.事先請幼兒自備可以測量樹木粗細的工具,如尺子、軟繩、毛線等。

3.小本(最好可掛在脖子上)、筆、相機。

4.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

活動建議1.通過話題交流,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建議指導語:秋天來了, 我們身邊的樹木也發生了變化,誰發現了它們的變化,請說一說。

(2)教師提議幼兒去看看樹木的變化,並記下來。請幼兒自由結伴,商量分工,帶好本子和筆。

2.帶幼兒到戶外,分組觀察和記錄。

(1)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在園內邊走邊說,引導幼兒發展樹木的變化,自由表達。

(2)教師佈置觀察記錄的第一項內容:幼兒園有多少種樹,你認識幾種,說出它們的名字。請幼兒自由觀察和記錄,教師同時用相機將全園的`樹木拍照。

(3)第二項內容:數一數幼兒園共有多少棵樹,大樹、小樹各多少。

(4)第三項內容:量一量幼兒園最粗的樹和最細的樹分別有多粗, 量出同一樹種最粗和最細的樹。請幼兒說一說, 測量時應該注意什麼?如:每次測量注意軟繩首尾相接,在接到的地方用筆做標記。

(5)第四項內容:找一棵自己最喜歡的樹,給它起個名字。

3.組織幼兒逐項交流觀察結果。

(1)請幼兒圍坐一起,說一說幼兒園有多少種樹,說出名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記住幼兒不認識的樹。

(2)分組說一說自己的記錄結果,通過覈對結果,讓幼兒思考爲什麼有的答案和大家不一樣。

4.再次帶幼兒觀察樹木,邊走邊說。

(1)走到幼兒不認識的、未說出樹名的樹前,教師說出樹名,請幼兒觀察並說一說該樹的特徵。

(2)教師可隨機指樹木詢問, 如果該樹是某幼兒最喜歡的樹,請他說出他給該樹起的名字,供大家分享。

(3)如有落葉,可請幼兒撿拾, 帶回班級。

5.組織幼兒回班,交流記錄結果。

請幼兒與自己的夥伴一起,將記錄本打開,全班幼兒巡迴觀察,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能看懂哪個記錄本,爲什麼?教師展示相關內容, 小結記錄的方法。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拍攝的樹木照片做成幻燈片,在餐前或離園前播放,或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請幼兒欣賞並說出樹名。

2.帶回的落葉放在美工區,可製作樹葉標本。

3.提醒幼兒經常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樹,觀察它們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動作"踵趾步"。(重點)

2、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能夠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難點)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

1、棍棒操;

2、會唱兒歌《兩隻老虎》。

物質準備:森林的圖片、老虎的頭飾兩個、音樂《pokerface》《兩隻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導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音樂: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歌裏唱到了誰?(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裏呢?(森林、動物園)

(二)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看森林裏有什麼呢?(樹、花、鳥)咦!小老虎在哪裏呢?(教師請配班老師扮成老虎跳舞)噓!原來在這裏啊!小朋友們,小老虎在幹什麼啊?(在跳舞)它們是怎麼跳的?

(三)教師示範並引導幼兒學習:老師也學一學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師學的像不像?老師跳的像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那你們要先學會腳的本領,先看老師做一遍。

1、教師示範基本動作——踵趾步

2、幼兒練習,並指導幼兒。

右腿直直腳前翹,左腿彎彎手叉腰;右腳尖尖向後點,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後踢步,繃着小腳踢屁股!

左腿直直腳前翹,右腿彎彎手叉腰;左腳尖尖向後點,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後踢步,繃着小腳踢屁股!

3、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兒聽音樂,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並表演。(按組)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學會了嗎?回家跳給爸爸媽媽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