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7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實驗材料:

各種型狀的紙卡、牙籤若干、橡皮泥若干、大小不同的圓形紙卡

實驗步驟:

一、請在各種不同形狀的紙卡中心穿入牙籤。

二、轉動它們,比一比哪個轉得最快。

三、分別轉動大小不同的圓形陀螺,比一比哪個轉的時間長。

四、請分別在兩個大小相同的`陀螺中心和邊緣處安放橡皮泥,再轉動它們,比一比哪個轉得快。

結論:

1、不同形狀的陀螺轉動時圓形轉得最快。

2、大小不同的圓形陀螺轉動時最小的陀螺轉得最快。

3、重量在中間的陀螺轉動得最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 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用語言進行多維的命名。

三、活動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 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 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

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

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

3、 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 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

(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

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 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 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 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

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

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

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 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 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 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舉在手裏

4、 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

評析:

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

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

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通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爲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我們班現在正開展“橋?這一家子”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使孩子們瞭解了各種橋的外形特徵和構造特點,通過學習《彎彎的祕密》《小小的橋洞》等課程,讓幼兒理解了不同形狀的橋所能承受的重量是不同的。新《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生活,爲幼兒甘興起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寬幼兒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教師爲幼兒多種材料,在通過他們現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學習、探究、嘗試,培養幼兒一定的創造性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幼兒合作意識,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來理解一座好橋的意義

2、嘗試製作簡單的橋,並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3、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想象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難重點

1、重點:理解一座好橋的意義

2、難點: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四、活動準備

1、紙板、橡皮泥、木棒、積木等材料

2、掛圖《塌陷的橋樑》、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茅以升爺爺的故事》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造橋大王的故事,一起來聽!”引導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這位造橋大王是誰?你覺得茅以升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他爲什麼成了造橋的呢?

:茅以升爺爺是個善良,有智慧和責任心的人,因爲他對橋產生了興趣,他想讓橋更加的牢固,可以承受更多的力量,造福百姓。

(二)出示掛圖,引導思考

教師展示掛圖《塌陷的橋樑》,提問:你覺得橋爲什麼會塌?橋塌了之後橋上的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要是你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心裏會有什麼感受?那會怎麼辦呢?

:早一座牢固的好橋非常非常重要,因爲他會關係到很多人的生命。

(三)欣賞各種橋的圖片,特別介紹梁氏橋

引題:接下來,我請小朋友來看看各種各樣橋,看看小朋友認識那些橋。突出梁氏橋,:這些橋的設計都很漂亮,沒座橋的橋墩作用非常大,能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承重能力相對來說都比較好,可以讓更多的人,更多的車子在橋上通行。

(四)師幼共同實驗

1、自由造橋

我爲每組幼兒了輔助材料以後,出示卡紙條,提問:你能用這張卡紙做橋面,造一座橋嗎?然後,小朋友就進行了嘗試操作活動,我觀察到有些小朋友隨手一彎卡紙,就造成了一座“拱橋”,有的小朋友把卡紙搭在兩塊積木上,造了一座“樑式橋”,而有的小朋友則造成了“支柱橋”。

2、探索加固的各種辦法

提問:接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橋最牢固,可以在橋上放更多的東西。引導幼兒探索嘗試,使他們相處加固橋的各種辦法,例:修成拱橋,固定住兩頭,在中間點上橋墩等。

:橋的中間如果用東西撐住,他的承重能力會增加很多,就像梁氏橋一樣。

六、活動結束

展示幼兒成果:小朋友們真棒,都成了造橋大王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知道眼睛可以看到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物體。

2、鼓勵幼兒願意用相應的語言講述所看到物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1、課件:隱藏的畫

2、課件:圖片-氣球

教學過程

一、感受眼睛可以看到東西。

1、請幼兒閉上眼睛,在教室裏走走。

提問:你們閉上眼睛,能看見東西嗎?有什麼感受?

2、請幼兒睜開眼睛看。

提問:睜開眼睛後,你看到什麼了?

二、通過觀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並用相應的語言講述物體的特徵。

1、出示圖片--大熊和小熊,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誰來了呀?它們倆誰是媽媽?誰是寶寶?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圖片--各種形狀,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

3、出示圖片--各種顏色氣球,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三、遊戲:找不同,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眼睛的作用。

1、出示圖片--隱藏的畫,引導幼兒找隱藏的小動物。

提問:你們用眼睛看一看,這幅圖畫裏有哪些小動物?

四、引導幼兒瞭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提問:眼睛是很重要的,沒有眼睛我們什麼也看不到,既然眼睛這麼重要,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眼睛呢?

五、結束部分

教師:每個人的眼睛特別能幹,能看到許多東西,現在我們去教室外面看一看,還什麼更有趣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探索比較路線長短的方法,正確判斷路線的長短。

2.在操作活動中學習觀察和比較的方法,發現錯誤能及時糾正。

準備:

數字印章,印泥,記錄單,用四種不同顏色不同數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線模型。

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條最長的路線進行跑步比賽,可是你們看,眼前的幾條路線都是彎彎曲曲的,哪一條路線是最長的呢?他們犯難了。小朋友,你們能幫他們找出這條最長的路線嗎?

二、比較路線的長短

1.出示路線模型,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裏一共有4條路線,每條路線的長度都不一樣。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條路線最長?

2.引導幼兒說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斷的理由,並針對不同的回答給予適當的引導。

師:你認爲哪條路線最長?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幼:綠色的路線最長,因爲它最直。

師:直的路線就一定最長嗎?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你們還有什麼看法?

幼:藍色的路線纔是最長的,因爲它彎得厲害。

師:爲什麼彎的路線一定是最長的呢?紅色的路線也是彎彎的呀?

幼:我覺得黃色的路線最長,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長的路線只有一條。我們隨便看、隨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個辦法把真正最長的那條路線找出來。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麼方法比較出哪條路線真的是最長的呢?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反應給予不同的引導。例如對於那些反應迅速、已經找到正確方法的幼兒,教師可暫時不作任何評價,而是鼓勵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對於那些面有難色、一時想不出辦法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如,通過語言啓發:“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幫幫我們呢?”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

1.說明要求。

師:每組都有四個用不同顏色不同數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來的'路線模型,請小朋友按照記錄單上的線段顏色,找到相應的路線模型,並比較它們的長短,把判斷結果標記在與顏色對應的記錄單上。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比較長短的方法,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活動評價

1.展示幼兒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的記錄單表明哪條路線最長,哪條路線最短?你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來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2.引導幼兒集體驗證。

【在驗證的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幼兒用點數玩具數量的方法比較路線的長短外,還可引導幼兒將玩具排直後直接比較,從而進一步驗證運用數量多少比較出來的結果是否正確。】

3.提升與總結。

師:你們幫小班的弟弟妹妹解決了難題,他們很高興。但他們還想問問你們,下次他們再遇到因形狀不同而導致長短不同的路線時,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比較出它們的長短呢?

【教師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兒請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應,激發幼兒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幫助幼兒總結經驗,回顧與梳理活動的過程。】

反思:

一、主題活動的來源

中班幼兒對物體多少、長短的判斷,往往會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在他們看來,相對於彎彎曲曲的排列,整齊排列而且筆直的物體一定是更長的。針對幼兒這樣的一種錯誤認識,我們應該如何引導他們作出正確判斷呢?經過認真的思考與反覆的探索,我設計了本活動。

二、材料選擇的原則

在數學活動中,材料選擇的恰當與否往往會影響甚至決定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一般來說,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材料獲得相關經驗的。因此,如果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兒某些認識的誤區,又能在最後幫助幼兒獲得正確認識,那麼,這樣的材料就能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設計該活動時,我選擇了幼兒園最常見的拼插玩具,它是一個個的正方體,每個正方體都能拼插連接起來。這一玩具的基本特點是,它既可以組合成直線,也可以組合成曲線。幼兒可以藉助點數正方體的數量,比較發現用這種玩具拼搭出來的路線模型的長短。此外,由於這一玩具可以隨意組合拼插,幼兒也可以將它們拼插成直線,通過直接的比較方法,憑直觀分辨出長短來。

三、環節設計的思路

環節的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由淺入深,逐步展開,以引導幼兒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就該活動而言,教師應首先了解幼兒的一般認識,即:面對四條彎曲不同的路線,他們是如何判斷其長短的。其次,針對幼兒認識上的誤區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確定判斷的標準。第三,讓幼兒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判斷,以獲得正確的認識和經驗。

四、活動過程的指導

當我展示出由幼兒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線模型時,幼兒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發出來了。面對四條彎曲程度不同的路線,幼兒在評判哪條路線最長的問題上產生了諸多分歧,並激烈地爭論起來。面對這樣的熱鬧場面,我並沒有急於作出什麼結論。而是引導幼兒討論和動手驗證,找到用點數玩具數量的方法比較路線長短的有效辦法。在交流的環節,我又繼續引導幼兒運用拉直比較的方法,找出最長的路線。通過這個過程,幼兒最終形成了這樣的認識:比較路線的長短,不能只憑眼睛看,而要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實際操作的辦法來驗證,以找到正確答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知道雨傘的用途。

2、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3、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難點: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經驗準備:

1、感知傘的在生活中的用途

2、會集體合作往材料中倒水,儘量水不往四邊流出來。

材料的準備:

1、塑料盆、材料盤、噴壺、各種各樣的傘、記錄單、筆

2、各種材料(報紙、塑料布、防雨綢、膠皮、紗、棉布、蠟紙)

3、小粘貼、毛巾、勺子等。

活動與指導:

一、猜謎引題

沙沙沙,下雨了,街上開滿五彩花,紅黃藍綠多美麗,每人一朵手中拿。(雨傘)

師:下雨了,雨傘有什麼用呢?

二、玩中激趣:感知雨傘的防水功效

每人撐一頂傘,在玩中學。

1)教師用噴水壺製造毛毛雨,請幼兒感知雨傘遮雨效果。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的雨傘,我們來玩玩吧?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雨傘擋沒擋住雨,使幼兒知道不透水就是防水。

3)請幼兒觀察、觸摸自己的雨傘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三、探索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

1)出示各種材料,介紹材料名稱,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師:老師這有許多材料,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防雨綢、塑料布、棉布、紗、膠皮、報紙、蠟紙)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組用這些材料做個小實驗,看看這些材料是不是和雨傘一樣,有的能防水,有的不能防水呢?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介紹出示的記錄表(能防水打“○”不能防水“×”)

3)幼兒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出注意事項:如:“小朋友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合作,想辦法把水兜住,不要讓水從旁邊流出來,這樣才能看出它們是防水還是不防水。”

4)交流驗證利用記錄單,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實驗結果,找出防水和不防水的材料,並對有疑義的材料進行驗證。

四、經驗拓展:選擇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

1)瞭解雨傘防水的特點,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如果請你做一把雨傘,你會用哪種材料做雨傘?爲什麼?(防水、結實、輕便)

2)投票表決:請幼兒將小粘貼貼到自己認爲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下面並說明理由。

3)教師小結:防雨綢最適合做雨傘,它不光能防水,還很輕便,很結實,很漂亮。做成的傘不僅能擋風擋雨……

五、結束活動:遊戲中感知雨傘的用途

瞭解雨傘的用途:遮雨、遮陽、跳舞、演雜技、裝飾等。請幼兒與雨傘一起跳舞,分享遊戲的快樂,活動結束。(鶴浦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2、瞭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3、激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動物之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去動物園參觀,你們願意嗎?請你們仔細看認真記,動物園裏有哪些動物?

他們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並加以解釋。

提問:剛纔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結:動物園裏生長着許多可愛的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

那麼,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長等。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憶說說動物身上的之最,說對的教師給予鼓勵、表揚,並頒發獎品。

3.播放課件,將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麼本領?還有那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並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

三、結束

音樂伴奏師生對歌,鞏固知識的掌握。“小朋友,我問你,什麼動物鼻子長?

“鼻子長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長”┅┅。

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