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2K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的溫馨、美好,體驗表演的快樂。

2.模仿小草睡醒的樣子,能與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理解散文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打雷的聲音和畫面 PPT 背景音樂《夜的鋼琴曲》 雷公公、小草、春雨、春風、太陽的頭飾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散文的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表演散文時注意語氣、語調的不同變化。

活動過程:

一、利用“聲音渲染”情境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這一聲雷會把誰驚醒呢?

二、教師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草被驚醒的樣子,發散幼兒思維

師:我們睡覺醒來的時候會做些什麼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草的樣子。小草醒來後會看到誰呢?爲什麼?

三、快樂聆聽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溫馨和美好

師:誰和小草打招呼了?它們是怎樣說的?小草是怎樣回答的?

四、完整欣賞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

師:

1.爲什麼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

2.爲什麼春風“輕輕撫摸”着小草?3.爲什麼太陽“笑眯眯”

的看着小草?誰穿上了嫩綠的衣服?

五、利用道具表演 ,鞏固對散文的理解,體驗遊戲的快樂

師:今天我們要評選“小小表演家”,請小朋友自選小草、雷公公、春雨和春風的頭飾,一起來表演散文。注意表演的時候要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比如雷公公的聲音比較低沉;小草的聲音比較溫柔;春雨的聲音比較清脆;春風的聲音比較舒緩;太陽的聲音比較響亮,看一看誰能得到“小小表演家”這個好聽的`稱號。

活動延伸:

根據散文的句式結構嘗試仿編散文。

附: 小草醒來了

轟隆隆,轟隆隆,一聲聲響雷驚醒了小草甜甜的夢。

小草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醒來了。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春雨。”

春風輕輕撫摸着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春風!”

太陽笑眯眯看着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太陽!”

小草睜大好奇地眼睛,東看看,西瞅瞅,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穿上了嫩綠的衣服,多美啊!

活動反思:

對於幼兒來說,特別的聲音、形象的畫面,這種視聽覺的刺激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打雷的聲音”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入了散文的意境中,在傾聽中幼兒對雨聲、雷聲和風聲有了進一步的辨別和區分,同時孩子們還用上了“呼呼”、“嘩嘩”、“轟隆隆”等擬聲詞,豐富了詞彙。同時在傾聽雷聲中也進一步體驗到了小草被驚醒的心理感受:害怕、着急、心煩、驚喜等等,爲後面進一步表演散文積累了經驗。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類植物的總稱。並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與草本植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爲“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遊戲,進一步激發寶寶對色彩的興趣,感受油水分離的特殊效果。

2、在玩色遊戲中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櫃(內有自制的海綿球,用白色蠟筆畫過各種小動物的紙)稀釋的'各色水粉顏料、抹布。

設計思路:

通過前幾次的玩色活動,如手指點畫“小花”和製作“匹薩餅”,初步激發了孩子對色彩的喜愛,而且孩子對玩色活動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這幾天,有小朋友一直對我說:“李老師,我們好久沒玩顏料了,我想玩顏料。”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這也符合“超市”課程精神。本次活動以水粉脫色的奇特效果(即油水分離)來進一步提高對玩色的興趣。

重點指導: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好多小動物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就藏在這張大紙上,猜猜看是哪些小動物藏了起來?(幼兒講講說說)

2、師:我們一起把這些小動物請出來,好嗎?

(二)講解示範

1、師:我請綿球寶寶來幫忙,給它穿上好看的衣服。(蘸顏料)

2、教師示範用綿球平塗,從紙的最上端開始塗,從一邊塗到另一邊,順着一個方向來回塗,不留空。並邊塗邊說:“找呀找呀找呀找,小動物們快出來。”

(三)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邊說邊塗,把整張紙都塗滿。

2、指導幼兒平塗,從一邊塗到另一邊,順着一個方向來回塗。

(四)活動結束

和好朋友說說你把誰找出來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分析:

豆漿、豆製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老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和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教師主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發展。如:在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時,教師運用了觀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較和觀察,使幼兒瞭解泡過和沒泡過的黃豆的不同,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又運用電教手段豐富了幼兒的認知;最後,通過品嚐豆製品,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吃豆製品。

2、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初步提高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黃豆外形特徵的.基礎上,知道豆漿的簡單製作過程,並瞭解黃豆還可製成其它的豆製品。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課件、乾溼兩種黃豆人手一份、豆漿機、小槓子每人一個、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給幼兒介紹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課題。

(二)展開:

1、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1)課件中提出問題:觀察黃豆寶寶長什麼樣的?

(2)教師進一步引導:“黃豆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它是什麼形狀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裏的黃豆寶寶。”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課件提出問題:“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觀察乾溼不同的黃豆。

(3)教師小結:黃豆寶寶只要在水裏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3、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1)利用課件觀察做豆漿的過程,瞭解製作豆漿的方法。

(2)現場製作豆漿。

4、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觀看課件,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並豐富“豆製品”一詞。

5、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製品的情感。

(三)結束:幼兒聽音樂喝豆漿。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習歌曲《螞蟻搬豆》。

2. 願和老師、同伴一起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3. 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 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1. 貼絨:螞蟻、豆背景圖一幅

2. 場地佈置:螞蟻的家、大球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螞蟻,提問;"這是誰呀?”(螞蟻)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回憶上次課對螞蟻的觀察。

3.教師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兒對歌曲內容的回憶:小朋友,它們是誰,一隻螞蟻在洞口看到了什 麼? 它想把豆搬到洞裏給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麼也搬不動,又來了一隻螞蟻,兩隻螞蟻一起搬也搬不動,身體晃來晃去的'。三隻螞蟻搬豆,輕輕一擡,搬進了洞裏。

4.老師親切爲幼兒表演唱歌曲《螞蟻搬豆》,並引起幼兒表演歌曲的興趣。

5.教師運用整體教唱教會幼兒。

6.聽歌曲《螞蟻搬豆》的音樂伴奏,幼兒邊唱歌曲,並隨歌聲自己自由表演歌曲。

7.教師採納幼兒的動作進行加工,教幼兒表演。

8.音樂遊戲《螞蟻搬豆》

(1). 以遊戲方式表演唱增進幼兒唱歌的興趣及理解記憶歌詞。請一位小朋友扮演“豆子”做在椅子上,另一位幼兒扮演找豆子的小螞蟻,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唱到“請來許多好朋友”時。另外幾個小朋友趕快跑過去圍在豆子周圍做擡豆子動作,“豆子”這時也隨音樂一起走動。

(2).結伴歌表演。一個大球扮演大豆。一位小朋友聽音樂出場,唱歌,老師啓發幼兒用着急的表情唱歌。學會互相配合擡豆子,一起合唱“回洞請來好朋友擡着一起走”。

9.幼兒學螞蟻走路出活動室結束。

教學反思

此次備課比較充分,對遊戲環節交代也較清楚。遊戲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參加,讓每個小朋友都體驗到了遊戲的快樂。特別是鼓勵了那一部分平衡力相對較弱的幼兒。給予了幼兒自主遊戲的時間,重溫所做的遊戲,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每位幼兒都能邊做動作邊唱這首歌。

此次備課也有不足。沒有準備螞蟻,小豬,小兔的頭飾。師幼互動不夠。如果下次再上這一課,我會把它上得更完善,更精彩,更有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人是慢慢長大的,不能着急。

2、感受長大的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萌發自信心。

活動準備

1、收集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

2、故事PPT.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與小朋友相互熟悉,拉近距離。

小朋友們,剛纔我們在教室裏已經互相認識過了,現在我來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記住我了。我們互相問聲好吧!小朋友們好!

老師很開心,因爲你們都記住了。

二、引出:出示小動物圖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

師:“今天我來是和小朋友們一起學本領的,不過我不是一個人來的,我帶了三個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想)好,我們趕緊把他們請出來吧!”

1.出示掛圖第一張師:“小朋友看看,三個好朋友是誰呀?”(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師:“小眼睛可真亮呀!我的三個朋友心裏都在想着同樣一件事情,盼望着……

小老鼠、小猴子、小青蛙這三個小傢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點長大……”(連接下一環節)

三、重點:聽故事,懂道理。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看掛圖講故事)--師:“這三個小傢伙啊是天天盼着自己能快點長大,它們想:‘要是能長得像大象、河馬、犀牛那麼大,那麼有力氣,該有多好啊!於是,他們想出了許多辦法來。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啊嗚啊啊嗚,可是還比不上大象的`腳趾頭,小猴子穿…….可是,還夠不到大河馬的膝蓋呀!’”

2、猜測小青蛙會想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師:“咦,小青蛙會想出什麼辦法讓自己快點長大呢?”

3、繼續講故事直至故事結束,驗證猜測的結果師:“小青蛙每天都練跳高,跳得頭也暈了,可和大犀牛一比,還沒它的眼珠子大呢!…….他們還是那麼小,不過,他們還是天天盼着快點長大。”

4、教師提問,幫助理解師:“看看(指着圖),小老鼠是想了什麼辦法讓自己馬上長大的?(拼命地吃東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媽媽的眼鏡,小青蛙每天練習跳高)師:“它們真的一下子就長大了嗎?”(沒有,他們還是那麼小)(銜接下一環節:“寶寶們是一下子就長那麼大的嗎?”)”

四、經驗遷移

“寶寶們,那你們是從媽媽肚子裏一出生就是這麼大的嗎?”教師展示小朋友們小時候不同時期的照片,通過比較知道自己是慢慢長大,並同時能感受到長大的變化。

現在的你們長大了嗎?想長得更大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讓自己長大呢?

長大了你想幹點什麼?

五、活動結束:開着小火車一起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小時候的照片展!

附:

小老鼠,小猴子還有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長大。

哎!要是能長得像大象,河馬,犀牛那麼大,那麼有力氣,該有多好啊!於是,他們想出了許多辦法。

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啊嗚啊嗚,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撐得飽飽的。他走到大象跟前一比,還比不上大象的腳趾頭呢!

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帶上媽媽的眼鏡,嘿嘿,長大了!他去和大 河馬比,可是還夠不到大河馬的膝蓋呢!

小青蛙每天練跳高,蹦呀蹦,跳呀跳,蹦得頭都暈了。耶,這下長大了吧!可是和大犀牛比了比,還沒有大犀牛的眼珠子大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誰也沒有找到一下子長大的辦法,他們還是那麼小。不過,他們還是盼着快快長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整理襪子的方法。

2、在集體活動中,聽清老師的要求。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和老師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一對對的襪子。

2、環境創設娃娃家,放摺好的襪子的2中盒子,蜂窩形和框形。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從外面回家)

師:寶寶們,我們回家拉。看看這裏是什麼呀?

幼:襪子。

師:襪子,今天請寶寶幫媽媽收襪子。記着哦,每個寶寶幫媽媽收一隻襪子。(反覆提醒幼兒,幫媽媽收一隻襪子)

收好襪子,放手裏,不要搶,收好的到媽媽這來。

師:看看手裏的襪子,這些襪子怎麼樣呀?“圓圓的頭,摸一摸”“圓圓的鼻子,真好玩!”

二、找襪子,學習折襪子

師:嗯~你們聽,襪子寶寶在哭了?!媽媽聽聽,襪子寶寶爲什麼哭呀?哦,原來呀,襪子寶寶說,她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她說她的朋友和她長得一摸一樣。你們幫襪子寶寶找她的朋友,好不好。襪子寶寶的朋友在哪裏呀,看看,咦,你們有沒有找到。

幼:“我找到了。”

師:“在哪裏?”

幼:“在那裏”

師:嗯,在那裏,好現在聽媽媽說,我們一起拿着手裏的襪子,去那裏幫襪子寶寶找朋友,好不好,記住一定要一摸一樣的纔是襪子寶寶的朋友。看看誰還沒有找到,找到的做到小桌子上等媽媽。“和襪子寶寶說說悄悄話,看看襪子寶寶是什麼顏色,什麼圖案。說好了悄悄話了沒有呀?襪子寶寶現在說她累了,想休息休息。一起折摺好。”

兒歌:(2種方式,邊念兒歌邊動手摺襪子。反覆練習和個別指導。)

兩隻襪子手中拿,

圓圓頭,碰一碰,

平平角,碰一碰,

圓圓的鼻子親一親,

然後請你彎彎腰。

(然後請你捲起來。)

三、整理歸襪:送襪子寶寶回家

1、2個不同的家:蜂窩形和框形,幼兒先自行探索,什麼樣的襪子該放哪裏,再由老師指導卷的豎起來放蜂窩形裏,平整折的放框形裏。

四、鞏固着襪子,並找家。

幼兒回三個娃娃家,幫媽媽把家裏的亂襪子摺好,並按捲起的和平整的分類送回家。

【活動反思】

優點:

1、從選擇材料上,襪子,生活中幼兒較熟悉的。在活動中,也能給幼兒提供自己操作的機會。目標制定符合小班:尊重幼兒、保護幼兒受教育需要,培養幼兒自理自立的習慣等綱要中的要求。

2、環節設置從情境導入——學習折襪子——整理歸襪——鞏固折襪子並分類,環環緊扣。

3、教態還算自然,在幼兒學習折襪子時,教師運用兒歌的形式,而且兒歌的內容實在,淺顯易懂,邊念兒歌邊動手操作,容易幼兒理解,在操作中,有幼兒說“我不會。”我沒有忽略他,而是及時反應;有幼兒有自己的折襪子的方法,我也能給予表揚。

缺點:

語言等可再度精煉,老師預設用媽媽的角色貫穿整個活動中,想製作一種親切感,可是運用的不是很好,有時會在媽媽,和老師兩種角色中徘徊。情境導入,角色引入,有利於幼兒情感方面的培養,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要深入研究,將這方面做的好一點。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內容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教態自然,能根據活動要求,爲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從幼兒的生活培養入手,創設活動情景,不但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了如何整理襪子,同時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顯得輕鬆愉快。活動目標和環節設計比較合理,目標在環節中得到體現和完成

活動中教師比較注重幼兒興趣的培養,爲了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能在活動有所提高。在讓幼兒掌握整理襪子的時候,教師創編了相應的兒歌,讓幼兒在眼看、耳聽、手動的.三重結合中學習整理鞋襪。孩子們學得很認真,很快就學會了襪子的整理方法。

在活動的設計中教師開始先讓幼兒挑選了一隻襪子,然後在設置的情景中再去找到另外一隻襪子。此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之一,他們會說少了一隻,接着積極地幫着尋找。而老師可以從兩隻、大小、顏色、花紋等角度幫助幼兒理解“雙”的概念。這環節很自然的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通過先只有一隻襪子的形式,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而他們的興趣特別高漲。同時通過整理實踐孩子們也懂得了卷好的襪子放在有格子的收納盒裏看上去比較整潔,而對摺放平地襪子看放在方形盒裏比較整理。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始終處於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和環境提供者的角色上,在細緻的體會幼兒反應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尋找答案,在自身和環境的互動裏,從層層深入的體驗中,深刻的領會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對他們來說,願意獲取知識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亮點:接近幼兒,遊戲情景化。比如對雙的概念的理解,能和具體的事物相聯繫,有美感,來自於孩子。這樣對小年齡的兒童是很適宜的。整理襪子這些生活場景小班孩子都能接受。活動中還有對操作技能的經驗,如翻的動作,卷的技能的交流等,社會性情感自然地蘊涵在裏面。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被自然地整合在活動中了。

不足:教師給幼兒概念及用語方面應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教師在總結“這個盒子叫蜂窩型”盒子,“蜂窩型”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不能理解的,教師可以直接說這叫“收納盒”這樣孩子們就容易理解了。

建議:在活動區遊戲中可加強幼兒在這方面的感知。這些都是一種體驗感受,在活動中推動了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