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粘貼、印章畫等技能爲自己製作的"餅乾"設計包裝袋。

2.樂意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印章畫

2.PPT:餅乾包裝袋欣賞

3.第一次活動完成的餅乾(圖形),白色包裝信紙裏。

4.操作背景音樂

5.操作時的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1.指導語:昨天,我們一起做了一些餅乾。誰來說說你做的是什麼餅乾?什麼口味的?什麼形狀的?

2.小結

  二、 欣賞PPT

1.指導語:好吃的餅乾都有一個漂亮的包裝袋。那這些漂亮的包裝袋是怎麼做的呢?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猜猜這裏面可能是什麼餅乾?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哪兒看出來?

2.小結語:原來,裏面是什麼餅乾,包裝袋上就有圖案表示出來。這樣,我們仔細看,就能知道里面裝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什麼味道的了?

  三、 幼兒操作

指導語:我們做了那麼多,味道又好吃,形狀又好看的餅乾,要是也能裝在漂亮的包裝袋裏,就好了,是不是?那你們想不想也來爲自己的餅乾做一個包裝袋呢?工作臺上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還有各種形狀,水果,蔬菜圖案。那怎麼做才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什麼口味?什麼形狀?哦,將他們印在包裝袋上面!也可以用固體膠來將他們粘在信封袋上。那現在,我們就來爲自己的餅乾做一個包裝袋吧!

  四、評價

指導語:誰想來介紹自己的餅乾?猜猜看他做的是什麼餅乾,什麼味道?

  活動延伸:

指導語:帶上你的餅乾讓老師猜猜看你做的是什麼餅乾?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雙手拋接球並在拋球的瞬間擊掌,並且用雙手接住落下來的球。

2、通過教師示範和自身的觀察、嘗試、努力完成:拋球——擊掌——接球的連貫動作,探索拋球的高度,擊掌速度與能否接住球的關係。

3、自己找空地方聯繫,能夠與同伴共享空間。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個皮球,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隊列練習

幼兒四路縱隊集合。

教師交代角色:今天我們都是去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比賽前我們先來活動活動身體,跑跑步。

教師:我們在跑步時不能講話,用鼻子呼吸。我們在跑步時也要保持隊伍的整齊。進入跑道——圓圈上跑——便步走——齊步走——立定——圓圈站立(面向圓心)

二、玩球遊戲

1、幼兒擊鼓傳球

教師:我們以前學了很多種傳球的方法,有的是頭上傳球,有的是胯下傳球。今天我們玩最簡單的頭上傳球,老師搖鈴鼓的時候,你們傳球,鈴鼓一停,球在誰手裏,誰就表演拍球。

2、教師示範拋球擊掌的方法,幼兒觀察。

3、教師:雙手向上拋球,當球被拋到空中時,雙手迅速擊掌,然後立即接住落下的球。

4、幼兒站在圓圈上,教師交代新的任務。

剛纔老師是怎樣拋球的`?和以前的玩法有什麼不一樣?

5、幼兒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6、你們是怎麼拋接球的?有沒有接住球?爲什麼沒有接住落下來的球?總結:往上拋高一點,擊掌速度要快。

7、幼兒找空地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拋球——要高,往正上方拋。

擊掌——速度要快,雙手立即準備接球。

接球——雙手手心斜相對準備接球。

三、遊戲,打野鴨子

幼兒把球放在球架子上。

幼兒玩遊戲:打野鴨子

玩法:幼兒扮演野鴨子,在池塘裏四處玩耍。教師扮演獵人,用球當石頭,往場地中間拋,幼兒如果被拋出去的球碰到了,說明他是一隻被打中的野鴨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中他媽媽的親切、辛苦,知道要關心、熱愛媽媽。

2、學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

3、聽完琴聲的前奏再演唱歌曲。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茶杯一隻

活動過程:

1、介紹歌曲名稱。

教師和一名幼兒進行情景表演:我和媽媽。

2、教師一邊表演,一邊進行範唱。

3、提問:媽媽下班回家,她的孩子對媽媽說什麼?

他爲媽媽做什麼事?

4、按歌曲節奏學念歌詞。

5、幼兒學習歌曲3-4遍。

每一句歌詞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你們來試試。

提醒幼兒注意聽琴聲演唱歌曲。

音樂遊戲:找小貓。

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看似很好上,但是怎樣才能上去味道呢?我覺得活動要設計得很有童趣,氣氛要活躍,這樣老師上起來得心應手,孩子學起來也不吃力。這個活動都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孩子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了學習,才能提起興趣。不足就是給孩子發言的機會太少,孩子表現的機會太少。我想今後一定在沒堂課前,還要做更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感受幽默有趣的情節。樂意和老師一起分享故事。

  活動準備:

繪本書《好餓的小蛇》;課件;其他食物圖片(西瓜、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故事。

二、看課件,講故事

1.封面上有誰?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

究竟小蛇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2.出示蘋果,小蛇發現了什麼?誰能用好聽的話說說是怎樣的蘋果?小蛇會怎麼吃呢

3.吃下蘋果的小蛇的圖片,蘋果到哪兒去了呢?誰來指一指

4.翻開香蕉圖片,小蛇又要去吃東西了,發現了什麼?它會怎麼吃?

5.翻開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香蕉到哪兒去了?像什麼?

6.師:小蛇還要去找吃的呢!這次小蛇吃了什麼?

7.出示三角形的飯糰,原來小蛇吃了一個三角形的飯糰。真是一條貪吃的小蛇

8.原來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9.出示菠蘿圖片。

10.出示一棵蘋果樹,小蛇會怎麼去吃呢?

11.翻開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

三.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好聽的故事就藏在這本圖畫書裏,你知道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嗎?

完整看圖書講故事。老師講,幼兒大膽表演

四.遊戲:

小朋友,你肚子餓的時候你會找什麼好吃的呢?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出去找東西吃吧!

老師帶領幼兒學小蛇扭啊扭的去找吃的東西,學小蛇“啊嗚”吃掉,說說自己的肚子變成了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

2.知道吃蔬菜的好處,產生吃蔬菜的願望。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準備幾種常見蔬菜: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胡蘿蔔等。

2.紙箱做的摸箱一個、盤子、筐子若干個。

3.供幼兒品嚐的菜餚:胡蘿蔔絲拌芹菜4、小勺、盤子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

師: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的蔬菜。

二、基本部分

說說我認識的蔬菜。

(1)將幼兒分成幾組,在每組的桌子上擺上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等。

師:班裏來了這麼多蔬菜寶寶,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一起認識蔬菜。

師:拿出芹菜和油菜,請認識它們的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字,並說說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師: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顏色及莖、葉等,引導幼兒發現異同。

(請幼兒將自己小組的芹菜和油菜分別放到相應的筐子裏。同樣的方法認識西紅柿和菜椒。)

(2)遊戲"蔬菜寶寶快出來"。

分別將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放入摸箱,請幼兒通過觸摸來判斷,並根據教師指令拿出相應的蔬菜。

(3)蔬菜香香真好吃

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胡蘿蔔絲拌芹菜請幼兒說一說

師:這些是用什麼菜做的?(出示胡蘿蔔、芹菜等簡單介紹)

教師用擬人化的語言,激起幼兒想吃這些蔬菜的慾望

"我是胡蘿蔔寶寶,我會讓小朋友的眼睛更明亮。""我是芹菜寶寶,身上營養多多,我會讓小朋友的身體更棒。"

(4)幼兒品嚐。鼓勵幼兒慢慢咀嚼、細細品嚐食物,說說它們的味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簡易打擊樂器

學習目標:

培養對演奏樂器的興趣,發展節奏感和音樂感受力。

製作材料: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

操作要求:

用於教學上教幼兒打擊節奏。

投放在音樂區供幼兒探索。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池塘裏的小青蛙(優質課)

活動背景

正逢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徵。通過對我班幼兒經驗的梳理,我發現他們所關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樹等)、春天的動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們的活動(如郊遊、放風箏等)。而幼兒又對動物角飼養的小蝌蚪非常感興趣,並通過一系列活動對青蛙的成長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預設了這一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池塘裏的小青蛙”,力求打破傳統音樂教育注重成品灌輸的做法,追求幼兒認知經驗與藝術表現的整合。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在多種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調動幼兒已有的關於青蛙的認知經驗,體驗樂曲所表達的快樂氛圍。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池塘裏的小動物,能圍繞小青蛙的叫聲想象小青蛙的開心事。

2.感受並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動準備

歌曲:《快樂的小青蛙》、荷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樂旋律中,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此環節旨在讓幼兒通過玩玩跳跳欣賞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樂。)

2.幼兒跟隨樂曲自由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一環節讓幼兒跟着樂曲的旋律模仿池塘裏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個別幼兒進行肢體動作示範,並用舞蹈語彙鼓勵幼兒誇張大膽地表現。指導的重點是觀察並發現個別幼兒“形似”的動作,並引發集體模仿。)

3.伴隨樂曲,教師模仿天鵝的動作,引導幼兒欣賞感知。

二、欣賞感受,想象表達

1.播放小青蛙的叫聲,教師以天鵝的口吻做東張西望狀並提問“咦,是哪個好朋友未了7”

2.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快樂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引發幼兒想象:“你們聽到了什麼?”“咕呱呱呱是什麼意思?”還可以進一步啓發幼兒“小青蛙們好像在做什麼?說什麼話呢?”(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並遷移已有的認知經驗。)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結合歌曲中青蛙叫聲的節奏,引導幼兒跟着樂曲有節奏地說說、做做青蛙的開心事。(這一環節的難點是幫助幼兒跟着歌曲的節奏說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蟲兒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氣真正好”,並配以相應的動作。)

三、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怏

旋律

播放課件《快樂的小青蛙》,請幼兒講講小青蛙在幹什麼,或說什麼。(此環節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快旋律,欣賞並講述歌詞內容。教師可結合幼兒講述的內容,即興地將歌詞內容唱出來並進行表演,一方面進行小結,另一方面也給幼兒創造第二次欣賞的機會。並鼓勵幼兒和小青蛙伴隨錄像和歌曲音樂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動

玩音樂遊戲“好朋友”,學習按照節奏做動作。(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引發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