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7K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關於春天的天氣,和基本的有關天氣的表現圖標.

培養孩子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① 天氣記錄紙(活動紙) ② 氣象的網頁 ③ 太陽, 雲, 雨傘, 風等天氣的表現圖標

■ 照片準備

觀看氣象的有關的照片.

■ 活動辦法

① 進一步討論

-今天天氣怎樣呢?

-天氣能夠提前知道嗎?

② 對於表現天氣的圖標進行講述.

-這個圖片是什麼呢 ? 雨傘是下雨的時候使用的.,所以表示有雨.

③ 記錄一下今天的天氣情況.

■活動 tip

一週以內的天氣情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門戶。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進來的。因此,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牆上,寫着醒目的.六個大字:“觀察,觀察,觀察!”

今天,我們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學會觀察水果,尋那些“隱藏”在水果裏的小祕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水果裏的祕密》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水果的表皮和內部以及截面瞭解水果的構造。

2、用五種感官感知各種水果的特徵。

?活動概要

- 用五感觀察各種水果,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表皮和截面。

?準備活動

-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水果裏的祕密(吃什麼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動畫片【水果裏的祕密】,瞭解觀察水果的各種方法以及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

- 大家最喜歡吃什麼水果?

- 大家要用什麼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水果?

- 用眼鏡可以幹什麼?

- 用耳朵可以幹什麼?

- 用鼻子可以幹什麼?

- 用手可以幹什麼?

-用嘴巴可以幹什麼?

-水果味道甜美的原因是什麼?

- 種子是怎樣長距離移動的?

【展開】

2. 觀看視頻【水果裏的祕密】,說一說實驗備品,實驗目標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水果的表皮和截面有什麼不同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把水果洗淨,觀察表皮。

2)把水果切開,觀察內部。

3)觀察水果裏種子的樣子。

【活動1:用五感觀察水果。】

3、用五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水果。

- 水果的表皮長什麼樣子?

- 敲一敲水果有什麼聲音?

- 聞一聞水果,有什麼氣味?

- 用手摸一摸水果,有什麼感覺?

- 嘗一嘗水果,它是什麼味的?

【活動2:觀察水果的內部。】

4、用刀把水果切開,觀察它的內部。

- 切開水果,水果的內部長什麼樣子?

- 把水果橫着切開,它是什麼樣子的?

- 把水果豎着切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橫着切開和豎着切開的時候有什麼差異呢?

【活動3:觀察水果的種子。】

5、觀察各種水果的種子。

- 西瓜的種子是什麼顏色的?

- 長什麼樣子?

- 這裏種子最大的水果是什麼?種子最小的水果是什麼?

- 水果好吃的原因是什麼?

- 爲什麼有種子纔會好吃呢?

【結束】

6、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 活動紙-水果裏的祕密(表皮和內部不同的水果)寫出實驗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感受風並讓幼兒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只能感覺到。

2、 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瞭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勝風災。

4、 對風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5、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難點:風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和預防風災的辦法

活動準備

扇子 紙板 彩條 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導入引發幼兒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閉眼教師用扇子在每個小朋友臉前扇一扇,使幼兒感知風的存在。教師拿出彩條讓幼兒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環節

1、 通過提問讓幼兒說出風的特徵

2、 引發幼兒討論風真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又實實在在崔在着,它是通過周圍空氣流動形成的,只有你周圍有空氣就會有風產生

3、教師通過扇子,紙板,彩條讓幼兒親自動手輕輕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風的大小和速度,讓幼兒說出風速大力量也大

解風能爲人類做哪些貢獻熱氣球飛上天、涼爽、衣服晾乾、樹葉擺動、放風箏、種子的傳播等等讓幼兒瞭解風對人類的害處

發大水、沙塵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漁船等等

4、 風有時爲人們做好事,有時做壞事,不過人們的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種樹建防風林、提前預報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結束環節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你們瞭解風了嗎?在知道了它的好處與壞處後,你們願意和風成爲好朋友嗎?(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的收穫可真大,不但認識了風,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還學會怎樣製造風,請你們回家再找一找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將這些有害的風變成對我們有用的風,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發現和收穫。

(四)、延伸環節

今天我們知道了風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風還會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現在在沒張桌子上都有一個風車和一小筐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認爲可以用的材料,讓風車轉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大小、體驗風的方向,由於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佈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驗。

小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後,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於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圖片,學習用“首先……然後……最後……”講述圖意。

2.認識漢字:羊、狗、袋鼠。

二、準備

圖片三組,漢字卡:羊、狗、袋鼠

三、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早上我收到了三封好朋友的來信,我們來看看是哪些好朋友。

(二)排圖講述

1.第一個朋友

(1)猜謎: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論見了誰,開口叫媽媽。(幼兒猜出後出示“羊”,讀準“羊”字的後鼻音)

(2)出示三幅圖。老師:“咦,小羊的信裏沒有字,你們來猜猜小羊信裏說了些什麼?”

(3)引導幼兒按時空順序排圖片,並講出爲什麼這樣排?(用“先……然後……最後……”講述小羊先撒種子,然後種子發芽了,最後長成三棵大青菜)

2.第二個朋友

(1)猜謎:從小愛啃肉骨頭,長大能把家門守;看見朋友汪汪叫,你來猜猜它是誰。(出示字卡“狗”,讀準字音,並請幼兒組詞。)

(2)出示圖片:幼兒排圖講述。(引導幼兒排順序時注意太陽的變化)

3.第三個朋友

(1)猜謎:有個媽媽真奇怪,胸口有個大口袋;不裝吃的和用的,生下寶寶隨身帶。

(2)出示字卡“袋鼠”,讀準“鼠”字的翹舌音。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中小袋鼠身體的變化並進行講述。

(三)強化鞏固

遊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規則:幼兒按順序摸字,如老師可命令:“請先摸×字,然後摸××字,最後摸××字。”

四、提示與建議

本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時空知覺,只有當幼兒理解了各幅圖片的'內容,才能正確地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進行排列,最後用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本活動中,理解圖意、口語表達、認識漢字三者是層層遞進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導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制PPT。

過程:

一、說說圓圓的玩具

1.談話導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說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說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導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臺及標誌。

師:這裏有三個櫃檯,誰能說出哪個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爲什麼?

幼:中間的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因爲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爲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爲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通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爲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檯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臺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通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制PPT,通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檯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麪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裏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裏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爲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說說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裏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裏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裏的材料進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瞭解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並自主探索、討論,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和觀察,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得出結論。

3、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教學準備:

自制過冬、換毛過冬小動物的房子、ppt課件、多種小動物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帶領小朋友做手指遊戲《悄悄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話

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樹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變成小電話

喳喳喳,吱吱吱......

小鳥和田鼠說着悄悄話......

手指遊戲結束後,教師緊接着詢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

鳥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那你們想知道小鳥和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緊接着教師講小鳥和田鼠說的悄悄話故事,作爲導入。

二、基本部分

1、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動物寶寶出去玩兒,並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

"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

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②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③"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爲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④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並且出示PPT。

博士爺爺:"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博士爺爺,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爲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⑤小青蛙有話讓老師轉告小朋友們,小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樣有溫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爲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⑦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⑧做遊戲。

教師出示多種換毛過冬的小動物與冬眠過冬的小動物的圖片,並請小朋友們一一認識,接着請兩位小朋友上臺來把動物分別送到冬眠過冬和換毛過冬的.小房子裏面去。

2、小動物過冬方式的延伸。

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課件《小動物怎樣過冬》做爲結束,並總結小動物們過冬的方式,並且提醒小朋友們,天氣寒冷,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附:《小動物怎樣過冬》的歌詞:

冬季裏刮呀刮北風

冰天雪地天呀天氣冷

我們穿上厚棉衣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羊毛兒長得長

小兔毛兒厚絨絨

燕子飛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並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遊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後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