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知識目標:

1、探索發現多種規律排序的方法。

2、能掌握排序的規律及遞進關係。

操作目標:能利用操作板及棋子進行拼擺幾種不同規律的排序。

能力目標:

1、能進行兩種以上的規律排序。

2、能有創新可進行知識遷移。

3、能進行完全自檢和互檢,並大膽表述。

活動內容:《探索多種規律排序方法》

活動準備:棋子、操作板,上一次幼兒操作成果。

活動過程:

一、回顧

1、回顧上一次活動情況。

請幼兒觀察上一次幼兒的排序成果,並說一說有幾種方法。

2、向幼兒交待本次活動的要求、任務。

二、幼兒動手探索實踐新方法

1、讓幼兒複習一下簡單的排序方法,然後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排的。

2、探索發現新方法

鼓勵幼兒比自己上次拼擺要好,要和別人不一樣,拼擺後自己檢查是否有規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3、請幼兒間進行交流作品。

你是怎樣排的?有什麼規律?

那種方法是自己新想出來的?

三、 活動延伸

1、成果展示,幼兒互相參觀、交流。

2、將材料投放活動區,供幼兒主動練習。

案例反思:

從今天的活動中發現,幼兒有了創新的意識,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大多數幼兒都能拼出兩種以上的規律排序:有的按數量排的,有的按顏色變化排的,有的是變換方向排的,不僅如此,幼兒都能做到邊拼擺,邊檢查,發現不對的地方,馬上進行調整,這體現了幼兒已經掌握了規律排序的基本要求,還體現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有些幼兒仍停留在最簡單的水平線上,只能排出紅的、綠的,紅的綠的,我覺得對於這樣的幼兒就需要老師在日常活動中加以個別指導,使他們循序漸進的掌握更多、更新的排序方法。真正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增強動手能力。老師切忌急燥或放任,要做耐心的指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第三章、第二節、第二課時)

教學分析:

通過分類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是幼兒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在瞭解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和幼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教學要求的基地上,重點掌握如何進行分類知識的教學。因爲學生主要是缺乏教學經驗,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只能提供一些語言描述的教學方法與口頭講述的課例讓學生參考,不利於學生教學技能的提高。要改變來的教學模式,採用學生片斷教學試教、觀看錄像片斷與師生評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逐步訓練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技能,培養學生幼兒計算教學的能力?</SPAN>

教學目標:

通過教師介紹、學生試教、觀看錄像片段教學、師生評課等過程,使學生掌握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方法。

課的類型:

綜合類

教學方法:

講、練、評相結合

教學重點:

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採取合適的教具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教學難點:

學生能否掌握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的基本技巧。

教學準備:

幻燈式投影機一臺;投影片;VCD機一臺;幼兒學數學(中班)VCD一盤;各種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紙製教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承上啓下、直接導入。)

二、新課教學

(一)、給學生介紹幼兒按物體外部特徵分類的方法

1、幫助學生理解“外部特徵”。

老師手拿一本書,請學生邊觀察邊對該書進行描述。最後,老師小結:物體的外部特徵一般包括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

2、指出幼兒學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意義(能加強對顏色、形狀的認識,爲幼兒正確使用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等借書證打下基礎)。

3、指出不同年齡班的幼兒按不同的外部特徵分類的具體教學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過對該表的橫向對比讓學生體會到: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干擾因素、物體的分類種數、每類物體的數量越來越多,對幼兒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這與幼兒對物體分類的認知特點是相符的。

4、給學生介紹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方法。

(1) 首先指出教學時除了要以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學要求爲依據以外,還要注意聯繫相關的知識。舉例說明:如教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認識顏色進行教學;教幼兒按物體的形狀分類時可以結合幼兒認識的形狀進行教學;教幼兒

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等外部特徵分類時可以結合教幼兒比較大小,長短等內容進行教學。

(2) 以教小班幼兒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和教大班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爲例,介紹分類的教學方法。

(二)、學生試教: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1、請一位學生選擇以上的一個內容進行片斷教學。

2、學生集體評課,指出該同學的優點與不足。

3、教師啓發性地評課。

(三)、觀看採用新方法的教學片斷——可愛的小螞蟻(中班)

1、請學生留意該教學片段中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什麼突出的不同點。並留意其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氣氛與教學效果如何。

2、看錄像教學片斷。

3、師生共同評論該錄像教學片段(重點指出該片斷中老師讓幼兒自主地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則使學生獲得更紮實的基礎基礎知識,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兩種方法進行融合,發揮其最大的優點,需要同學們在以後的教學中作出一步的探討。)

三、小結

四、作業

從“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中挑一個內容設計一個教學片斷,要求用2—3種教學方法,並在下一節課選幾位同學試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物體分類的教學

三、教學方法

(一)、教幼兒把相同名稱和物體放在一起

(二)、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

表格:教幼兒按物體的外部特徵分類的教學要求(投影)

小班

中班

大班

顏色

教具要求

形狀相同,顏色不完全相同

形狀、顏色不完全相同

大小、形狀不同,顏色不完全相同(包括混合色)

教學要求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排除物體的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

排除物體的大小、形狀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形狀

教具要求

顏色相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顏色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顏色、大小不同,形狀不完全相同

教學要求

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排除物體的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排除物體的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地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

教具要求

大小或長短差別比較明顯的物體

粗細或厚薄不同的物體

寬窄不同的物體

教學要求

按大小或長短把物體分類

排除顏色的干擾,按物體的粗細或厚薄分類

排除物體的顏色、長短的干擾,按物體的寬窄分類

每次分成一類或兩類,每一類4個以內

每次分成兩類或三類,每一類5個以內

還要求幼兒按物體的兩個特徵分類。每分成兩類或四類,每一類6個以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學習7、8的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兩份各有幾種分法。

2、初步感受兩個部分之間互換的關係。

3、能將記錄與同伴進行相互檢查並發現問題,養成互查的習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6以內各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7、8的塗色活動圓圈圖各一張,彩色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6頁)幼兒人手一支筆;剪下《幼兒用書》(p19、20頁),雙色圓片片;小簍子若干,內放數量爲7或8的雙色圓形片片,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快樂圓點怎樣塗?

教師:許多小圓圈來和我們玩遊戲。出示7的圓圈操作單,請幼兒觀察並說出總數,知道今天分合遊戲的總數是7。

教師:我們來變個小魔術,把每排圓圈中的.一些變成彩色的,你想怎樣變。

請個別幼兒示範操作塗圓點,提醒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塗色,如:提醒幼兒按一定的順序塗色,如:第一排塗一個圓圈,第二排塗兩個圓圈……引導幼兒塗一色後用兩種方法記錄,如7 7∧ ∧16 61教師再出示8的圓圈操作單,請幼兒觀察總數是幾。

引導幼兒猜測:把8分成不同的兩份,可能有幾種分法?鼓勵幼兒去試一試,看自己猜的對不對。

2、小組操作活動

塗色,觀察每排蘋果的數量和顏色,請你依樣按序給蘋果塗色,按顏色把蘋果分成兩份,並在左邊記錄,完成7的分合式。

連線。觀察閱讀花朵裏的數字和花盆上的總數,請你劃線將兩個花朵合起來的總數與相應的花盆連起來。

翻泡泡,幼兒先將圓片按一種顏色排成一排,記錄總數,然後翻一個圓片記錄兩次,最後說一說每次分合的結果。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結果,展示幼兒的記錄單,進一步鞏固按順序記錄的方法。師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兩份有6種分法,8分成不同的兩份有7種分法。

展示按互換關係記錄的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這種記錄方法和按序記錄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並請幼兒介紹是怎樣記錄的,鼓勵幼兒也可以嘗試用該種方法進行記錄。

活動反思:

活動按事先預定的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孩子們興致濃厚,能大膽嘗試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也能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結果。活動結束後,我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反思。認爲有幾個比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操作材料豐富且易於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臺及思維空間,也不急於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操作中通過對比、討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給幼兒與同伴足夠交流、解決問題的機會。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4、重視區域活動。活動結束後,重視活動延伸的指導,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並做好記錄。

整個活動,盡力體現以孩子爲主,教師爲主導的和諧師生關係。大多數孩子能主動去學、願學、樂學,達到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6以內的基數和序數。

2、通過編小書的活動,發展幼兒思維的聯想力,創造力,觀察力。

活動準備:教師製作圖片4張,各種圖形若干,膠水,白書人手一本,筆,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引題

談話:

——孩子們好,你們都進來了嗎?我們和各位老師打個招呼。找個位置坐下來。

——我們剛認識,是新朋友,我們來互相介紹一下。我是從三幼凱祥園區來的陳老師,今天由我一個人和大家學習,和我一道來的'還有幾位老師,請他們站起來和我們認識一下。和我一道來的有幾位老師?

——現在請小朋友也做個介紹,從右邊開始數第3位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從右邊開始數第4位孩子你來介紹一下。從右邊開始數第五位孩子是誰?從左邊開始數第2位是誰?……

還有很多小朋友一會兒我們再來認識。

(二)感知序數與基數

1、出示圖片

——小朋友們,陳老師爲大家帶來了一些圖片,數一數有幾張?

——你最喜歡哪張圖片?集體回答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上有幾個什麼形狀,可以用數字幾表示?你認爲他像什麼?)

——你還喜歡哪張圖片?上面有什麼?像什麼?

——這張圖片上有幾個什麼形狀?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它像什麼?

——請個小朋友上來介紹一下這張圖片。

2、編制空白的圖片

——這裏有兩張圖片怎麼什麼圖形也沒有呢?你想在上面貼幾個什麼形狀?(教師貼)他像什麼?

——這張圖片你想貼幾個什麼形狀?圖形數量不能超過六個,請一幼兒操作。

3、訂書

剛剛有很多小朋友都發現了這個小數字,大數字與小數字一樣嗎?大數字表是什麼意思?(大數字表示圖形的數量)小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哦,我知道了,我在看書的時候,都會發現很多書本每一頁的右下角都有個數字,我們可不可以把它訂成一本書呢?

——按照什麼順序來訂呢?那一張放在最前面好?

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個1表示一個圓形,右下角的1表示第一頁,原來第幾和幾個是有區別的,第幾表示位置,幾個表示數量。

——給書裝上封面封底

——給書取個名字

(三)動手製作

1、幼兒操作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用各種圖形編一本屬於自己的書?我早就猜到了,所以我爲你們準備好了好了編書的材料。不過在編書之前要聽好我的要求。第一要按照從第1頁到第六頁的順序來給書一頁一頁地編。第二每頁上的圖形數量不能超過六個。第三編好之後馬上做到位置上,如果還有時間和旁邊的朋友說一說你的第一頁貼了幾個圖形,它像什麼。當聽到我的鈴鐺信號馬上回到位置上。聽明白了嗎?

2、請個小朋友爲我們介紹一下他的書。說清楚你用幾個圖形編了什麼。

(四)活動結束

我們的小朋友編的書也相當的精彩,我們回教室互相介紹介紹,還要給書取個名字,回家們的爸爸媽媽幫忙寫上。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通過對實際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實際含義。

2、運用目測、動手操作材料,感知數量8、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8’的數字卡片,邀請8位大班幼兒,設置小超市—內置書、盒子、牙刷、筆、(物品圖片),幼兒練習本,教師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7以內的任意數

1、爲幼兒介紹超市,他們是來邀請大家去超市參加活動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數量’,把數數結果展示在展板。獎勵一個星!

二、分享自己的發現,感知‘8’

1、幼兒相續說說自己的發現—例3把勺子、4見衣服、5個小鈴———請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麼發現數量的

2、在超市裏發現那麼多的數量爲的’8’物品,請問幼兒有誰認識’8’的?

出示數字卡片8,一起說說8像什麼?

3、小結:8除了可表示超市裏的那些物品外,請孩子來說說還可以表示其他物品?(還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上找)

4、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目測圖片上的原形—分別依顏色將圖形分類,出數量是8的圖形。

三、運用自己的認識,作業’8’

1、感知,瞭解了8的含義後,請幼兒完成相關作業練習;

2、教師講評,提醒幼兒:凡是數數合起來有8樣(種)的物品,飾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動結束後可找找在幼兒園裏,有哪些東西是可用8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依班級幼兒能力表現,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遊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8

活動反思:

幼兒其實有自己的很多經驗,只是這些經驗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教師最大的任務是幫幼兒把這些零散的經驗總結概括出來並進行提升。而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犯了這方面的錯誤,沒有把幼兒對“8”的認識經驗進行總結提升,仍舊使幼兒的這一經驗處於零散狀態。另外,這個提問本身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卻因爲我語言上缺乏引導性,使它丟失了應有的價值,這就說明我沒有做好幼兒的引導者,違背了《新綱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樣,我相信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改進,這些問題都會一個個被解決,並且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爲其理解的接受。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爲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由此產生了中班數學——《摘果子》。摘果子是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的內容,這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於教師不僅要幫助幼兒複習鞏固5、6、7這3個數,而且要引導幼兒逐步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教師要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恆的觀念。幼兒的思維有着直觀、形象性的特點,而數卻是抽象的概念,由於受幼兒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單一的圖片加上老師的講解等,往往不易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理解和掌握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通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制作了教學課件,優美的動畫配以輕快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積極的學習。

二、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2、複習鞏固5、6、7這3個數。

3、引導幼兒逐步建立數的守恆的觀念。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電視機、幼兒操作材料、筆。

四、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 小猴家裏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裏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裏去參觀,看一看果園裏有些什麼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出示圖一)

2、 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隻梨?蘋果樹上有幾隻蘋果?柿子樹上有幾隻柿子?

幼:梨樹上有5只梨;蘋果樹上有6只蘋果;柿子樹上有7只柿子。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目測數羣,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的感知數羣。)

(二)給水果排隊

1、 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師:第一盆是什麼水果?第二盆是什麼水果?第三盆是什麼水果?

幼:第一盆是梨。第二盆是蘋果。第三盆是柿子。師:第一盆有幾隻梨?五隻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三)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隻梨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師:第二盆有幾隻蘋果?六隻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四)

幼:第二盆有6只蘋果,六隻蘋果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師:第三盆有幾隻柿子?七隻柿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見圖五)

幼:第三盆有7只柿子,七隻柿子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2、 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麼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梨排在第一、6只蘋果排在第二、7只柿子排在第三。(見圖六)

(評析:這一部分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物匹配,明白每個數可以表示相同數量的物體,並且能根據數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這一環節我設計成讓幼兒說出來老師操作並在屏幕上出現相應的數字。)

(三)分水果

1、 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麼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見圖七)小朋友看看有幾隻小兔?

幼:有5只小兔。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纔是正好每隻小兔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兔吃,纔是正好每隻小兔分一隻,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八)

師:爲什麼把梨分給小兔呢?

幼:因爲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樣多,都是 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見圖九)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十)小朋友看看有幾隻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纔是正好每隻小貓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貓吃,纔是正好每隻小貓分一隻,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十一)

師:爲什麼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爲蘋果正好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二)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見圖十三)有幾隻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纔是正好每隻小狗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柿子分給小狗吃,纔是正好每隻小狗分一隻,不多也不少。(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見圖十四)

師:爲什麼把柿子分給小狗?

幼:因爲柿子正好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見圖十五)

(評析:這一部分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羣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這一環節我設計成讓水果隨幼兒的回答進行移動的形式與動物一一匹配,使幼兒在選擇後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回答正確,小猴和小動物會隨歡快的音樂跳舞。)(四)分組練習: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第一組: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第二組: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第三組: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裏去做客。

2、幼兒操作,

教師及家長巡迴指導。

(評析:這一部分繼續應用電腦動畫,依次展示以上題目的相應內容,讓幼兒參與解題。這一部分可以使幼兒加深對7以內數的認識。)

(五)作業評價

(六)活動結束:

師:小猴的果園裏還有很多的果樹,果樹上有很多的水果,我們一起去幫它摘下來好嗎?幼:好。

師幼一邊聽音樂一邊做摘水果狀跳出教室。(放音樂)

五、活動評價: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製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遊戲的形式展開並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爲幼兒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現多媒體系統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會運用感官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 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重點和難點

1. 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 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教具: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活動流程分類->指認->命名->分類

活動過程: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爲什麼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裏?"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儘可能瞭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繫。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並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採用什麼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裏的物品的特徵。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裏。"(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裏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討論:爲什麼大家都把自己盒子裏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裏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7.通過智力遊戲發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遊戲"誰更粗?"毛筆、鋼筆和鉛筆比粗細。鋼筆比鉛筆粗,毛筆比鋼筆粗,毛筆和鉛筆哪個粗?爲什麼?

(2)這個遊戲是讓能力強的幼兒跳一跳,即使他們答不出,也會使他們在頭腦中留下疑問,這對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理解傳遞關係是有益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認識三角形目標使幼兒通過感知和觀察,瞭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準備1. 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準備)。兩根約4米長的繩。

2. 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 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過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徵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並輪流觸摸邊緣,說一說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數一數它們有幾個角。

2. 找實物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 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徵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教幼兒正確的發音。然後教師請幼兒拿出紙製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並說一說三角形的特徵,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 做練習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並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二、通過情景遊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四、引發幼兒學習幾何圖形的興趣。

五、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 (顏色、形狀)。

5、遊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 “坑”裏。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麼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裏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遊戲!”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遊戲重複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裏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並列出圖表。

課後反思: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確有許多的知識、技能需要教師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兒無法憑藉現有的條件通過探索獲得的經驗,教師要直接給予一些替代性的經驗,當出現一些新型複合材料的時候,需要給幼兒演示其基本的用法,當幼兒出現無法克服的客觀困難的時候,及時的予以解除。圖形變變是幼兒喜歡的數學活動,我沒有給任何提示,首先讓孩子們自己嘗試,中間稍微介入一下,最後放手讓孩子們變,孩子們的探索有了別樣的成功體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套l~5的數字卡片。讓幼兒自願結合,每組5人,要高矮不同。

2.周圍環境中有適於幼兒按大小排序的物體。每人一套l~5的數字卡片。

活動目標

啓發幼兒學習正逆排序並說出序號,體會量與序數的關係。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朋友排隊編號

1.排隊編號。請幼兒從矮到高排隊編號。教師交代:每組幼兒從矮到高排隊後,報數編號,每人按編號領取相應的數字卡片。幼兒分組排隊編號並互相交流,說一說:“自己這隊小朋友是怎麼排的隊?自己排在第幾?其他人排在第幾?”

2.從高到矮排隊編號,方法同上。

3.幼兒討論。教師提問:“兩次排隊有什麼不同?你都排在第幾個?爲什麼?如:從矮到高排,明明排第1,從高到矮排,明明排第5。明明兩次排隊位置不同,這是爲什麼?”

活動(二)給物品編號

1.幼兒操作

教師請每個幼兒自由選5件同一種大小不同的物品。根據教師的要求,給自己所選物品按大小進行正逆排隊編號。每次排隊後,按編號給每個物品對應一張數字卡片。

2.討論交流

教師提問:

你找的'是什麼物品?它的編號是幾?排在第幾個?

你是怎麼給它們排隊編號的?

經過正逆兩次排隊,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幾?爲什麼?

建議

教師可根據本班情況,讓幼兒按量的不同屬性給物品排隊編號。如找長短不同的物品,也可以找高矮、寬窄、厚薄、粗細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編號。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數字1、2、3,聽懂別人談話的內容。

教具準備: 皮球1個,紅花3朵,口杯3個,圖片若干張,掛鉤,數字卡,手機,錄音 等。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幼兒加深對數字1、2、3的識別。

情感目標:讓幼兒喜歡識數,並對身邊的數字充滿好奇和探究的慾望。

能力目標:通過點數或心數判斷物體的個數(1、2、3個)並能將實物或圖片與等值的數字連線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齊唱歌曲《找朋友》,並讓小朋友說說你的朋友是誰?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二、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識數興趣。

1、教師接聽電話,要求小朋友們安靜聽一聽,是誰給老師打電話來了

(“喂,你好!請問你是誰?”“什麼?你是數字媽媽呀,找我有什麼事?”“數字寶寶要到我們幼兒園和小朋友玩,怎麼玩呀?”“讓我們班的小朋友幫他們找朋友,可以呀!”“那他們什麼時候來?”“現在就來了,在我們教室門口,還帶了一些玩具,”“好的,我現在就去迎接他們。”)

2、提問小朋友:剛纔誰給來老師打電話了?誰要到我們教師來?他們要來幹什麼?那小朋友們敢不敢幫數字娃娃找朋友哇?(鼓勵幼兒)

3、迎接數字娃娃的到來。

(1)、數字“1”娃娃進教室,放錄音聽他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數字娃娃‘1’,很高興見到各位,今天我想請中班的小朋友幫我找朋友,因爲我是‘1’,所以我只和表示‘1個’的東東做朋友,記住了喲。”

(2)、迎接數字娃娃“2”,聽錄音:“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將和你們一起玩遊戲,大家喜歡嗎?你們幫我找朋友好不?凡是表示有‘2個’物體都可以和我做朋友,知道了嗎?”

(3)、數字娃娃“3”來了。聽錄音(不耐煩的語氣)“真倒黴,數字1和數字2硬是拉我來和中班的小朋友做找朋友的遊戲,他們那麼小,誰會幫我數字3找朋友啊!不該來,真是不該來!”

4、鼓勵幼兒,聽數字3說我們小,不能幫他找到朋友,小朋友們你敢不敢幫數字娃娃找朋友?那你知道數字1要找什麼樣的朋友?數字2呢?數字3呢?(再次明確目標)

三、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

1、通過出示數字娃娃帶的玩具(一些實物),比如:2個口杯、3朵紅花、1個皮球等讓數字娃娃在其中找朋友,要引導幼兒把找朋友的結果說下來,如:1和1個皮球做朋友,2和2個口杯做朋友,3和3朵紅花做朋友等。以此激發幼兒:看,剛纔數字3小看我們說我們不能幫他找到朋友,這不,現在我們不是幫他找到朋友了嘛,看來我們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2、用圖片幫數字娃娃找朋友。(儘可能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的機會)

3、連線找朋友。

(1)、在黑板上擺三張圖片,分別表示1、2、3,在圖片的下面擺上與之不對應的數字娃娃,引導幼兒觀察:現在數字娃娃能不能和他上面的`這一幅圖片做朋友?爲什麼?那他們的朋友分別在哪裏?這是我們可以用一條線線把數字娃娃和他的朋友連起來,表示他們手拉手做朋友。(教師做示範)

(2)、將圖片換一換,指名幼兒嘗試給他們數字娃娃找朋友。

4、誇獎表現好的幼兒,今天大家真了不起,幫數字娃娃找了這麼多的朋友,我代數字娃娃給你們說一聲:謝謝小朋友!

四、拓展練習

出示圖片(上面畫有4條小魚)讓小朋友們幫他找朋友,說一說爲什麼1、2、3都不是他的朋友呢?那誰會是他的朋友呢?今天數字4沒來,說不定明天我們還要給數字4找朋友呢,小朋友們願不願意?今天就再見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