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總6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彙總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形狀、空間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初步感知6以內數的守恆。

提升目測點數的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海底的朋友》動畫視頻;“小丑魚的舞蹈”情景圖片;“海星”情景圖片;“海底生物連連看”圖片。

紙面教具:《海底生物連連看》。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視頻《海底的朋友》,導入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熊貓奇奇和妙妙要去認識新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去哪裏?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出示情景圖片“小丑魚的舞蹈”,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不受排列形式的變化而改變,初步感知數的守恆。

奇奇和妙妙在海底遊啊遊,遇到了一羣小丑魚,小丑魚們正在表演舞蹈,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幾條小丑魚?

小丑魚們變換了第一個隊形,排成了一排,現在有幾條小丑魚?

小丑魚們變換了第二個隊形,圍成了一圈,現在有幾條小丑魚?

小丑魚們變換了第三個隊形,排成了S形,現在有幾條小丑魚?

小結:6條小丑魚一會兒排成一排,一會兒圍成一圈,一會兒又排成S形,無論他們的隊形怎樣變換,數量都沒有變,還是6條。

出示情景圖片“海星”,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不受大小、顏色、形狀的變化而改變,進一步感知數的守恆。

奇奇和妙妙繼續往前遊,遇到了很多成羣結隊的`海星。

這些海星的大小、形狀、顏色有什麼不同?

你覺得哪一羣的海星最多?請你數一數。

小結:每一羣的海星無論大小、形狀、顏色有什麼不同,他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5只。

出示圖片及紙面教具《海底生物連連看》,引導幼兒鞏固數的守恆。

1、發放紙面教具,鼓勵 幼兒操作。

奇奇、妙妙在海底還認識了很多海底生物,看看都有誰?把數量一樣的海底生物連起來。

2、出示圖片,驗證正確的答案。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數學區中投放圍棋,鼓勵幼兒用固定數量的圍棋排列出不同的圖案。

日常活動

組織幼兒6人一組,聽音樂隨意走動,每次音樂停止時排列出不同隊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有益的學習經驗:繼續學習10以內的序數,掌握序數詞第x排第x號。

準備:將行號寫在椅背的角上,列號寫在椅背的中間。

活動與指導:

1. 遊戲:找座位。事先將全體幼兒編好次序,(第幾行第幾列)然後教師發出指令:請對號入座。幼兒應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強的幼兒說出自己從哪個方向數,第幾行第幾列。

2. 指導幼兒練習。

引導幼兒從小兔的住房層號分析,樓房是從哪個方向分層分號的,然後按照這個方向數一數,找出每一種動物的住房在第幾層第幾號。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0”》

教學目標:

1、 知道沒有了可以用"0"來表示,引起幼兒對生活中出現的"0"的興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數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學準備:

6只籃子,依次放入數量爲5、4、3、2、1的實物玩具,第6只籃子內不放玩具。電視機、錄像帶(有關"0"的`錄像,尺、溫度計、門牌號、車牌、比分牌、球衣編號)。數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張泡沫板數字。磁帶《找朋友》。

教學過程:

一、 引出數字“0”

1、 依次出示籃子裏的玩具。提問:籃子裏有什麼?用數字幾表示?(複習數字1-5)

2、 第6只籃子內放有玩具,知道沒有用數字"0"來表示。

3、感知"0"的形狀。

4、 讓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沒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討論

1、 教師: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0"。

2、 幼兒自由講。老師放錄像,幫助幼兒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東西沒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沒有。

(2) 溼度計上的"0"表示溼度0度,越往上溫度越高,越往下的溫度越低。

(3) 車牌、門牌、電話號碼、年曆、球衣上的"0"表示一個數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5) 球賽時比分牌上的"0"表示沒有進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進了一個球。

3、 總結。"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義。

三、觀看錶演

1、 複習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數列中的位置。

3、 啓發幼兒說出"0"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比其它數字大。

四、遊戲"找朋友"

要求兩個數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誰大誰小,大數字娃娃站着,小的數字娃娃蹲下。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我拿到10張數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我拿到10張數卡

有益的學習經驗:正確認識10以內的數。

準備:

活動室一端距離牆壁約3米處放一棵“大樹”,樹上掛數卡若干,繞大樹畫一圓圈。

活動與指導:

1.根據場地和“樹”的大小把幼兒分成1-2組,音樂響起,每組幼兒同時到樹上摘數卡,音樂停止,幼兒停止摘數卡,馬上回到圓圈外。

2.幼兒把摘下的數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張數卡讀一遍,然後把相同的數卡放在一起,教師讓幾個幼兒說出自己有哪幾種數卡,每種卡的張數,哪種卡最少,哪種卡最多。其餘幼兒講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老師注意檢查。

3.讓幼兒將數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放。注意個別幼兒可能對間隔幾個數的卡擺放不正確,要及時指導。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數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較,看誰摘到比較大的數卡。

5.把數卡分別放回相應的筐子裏。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爲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爲數學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結合幼兒教學用書第7頁的內容,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並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着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難點: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並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長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動物頭飾各一套。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着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爲什麼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遊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1)請一個比前面二個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來與他們比高矮,問:怎麼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矮,一會兒又說這個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還是高呢?一個人是高還是矮?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說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2)讓一個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個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啓發提問:這樣比高矮可以嗎?引出高矮比較應在統一高度平面上進行。

4、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櫃高,小椅子矮……

分組操作: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隻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隻高,哪隻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將長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師問: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指導語:一天,幾隻小動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們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該怎麼排隊,現在請小朋友都來幫它們排排隊,排好以後要說說你們是怎麼給它們排的隊。

(讓高矮不同的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動物,教師可以參與)

將長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師問: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活動延伸

1、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2、帶回家的活動:回家後和爸爸、媽媽或是和爺爺奶奶分別比高矮,看看誰高誰矮?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結合《綱要》精神,將知識寓於生活和遊戲之中,特設計了拍氣球,舉氣球,找朋友,排排隊等活動,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同時重視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孩子的情況,培養他們動手操作能力。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來怕氣球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後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後,通過動手操作和遊戲來鞏固這一內容知識。最後安排了給動物排隊來引導兒童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認爲本次活動比較好的是在設計上遵循了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願意參與活動在“玩中學”。教態較自然,能夠學習着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活動我認爲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

但因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本次活動中失誤較多:首先在遊戲活動《找朋友》時沒有鼓勵孩子動起來,使得有些孩子沒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讓我有了一點思想負擔,以至於在後來不敢放開手腳,僅僅通過教師啓發式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充當了主導的地位,而沒有很好的引導幼兒自己去想辦法怎麼比,怎麼排。反而使幼兒對於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沒有充分體現孩子的主體性,教師沒能做好“引導者 ”的角色。在設計時雖然希望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於準備的材料杯子顏色相近高矮相當,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動時忽略了將孩子操作的結果以直觀的方式顯示出來。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活動思路,大膽放開讓學生去發現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瞭解高矮的比較,而不是教師給強行灌輸。另外還需要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爲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多數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操作材料準備應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而不是同一顏色等情況,讓幼兒有所比較和區別,保證活動有序進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看,多問,多學習,甩開大步向前邁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拼擺圖形中,感受空間方位的變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3、能安靜的進行數學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在拼擺圖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

【活動準備】

1、範例若干,1-7的數卡;

2、火柴棍人手7根,幼兒畫冊,幼兒操作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火柴,提問:

老師帶來了什麼?你在哪裏見過它?它有什麼用?

生活中我們能不能用它來玩火?爲什麼呢?

教師小結:火柴棍是用來點火的,玩火很危險,小朋友們在家千萬不能玩火。今天老師跟火柴棍玩了個遊戲,用它拼出了許多好玩的圖形,請大家來看一看。

二、學拼火柴棍圖。

1、嘗試拼拼圖。

(1)教師一一出示範例,請幼兒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擺出來。

提問:這像什麼,請你用自己的火柴棍試試拼一拼。

(2)分別說出用了幾根火柴棍。

提問:你拼出來了嗎你用了幾根火柴拼了什麼圖形

2、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

(1)教師請幼兒用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拼擺擺。

師:今天數字寶寶也想跟我們小朋友玩遊戲。出示數字4,提問:這是幾?請你們爲數字4拍手。

師:4可以表示4根火柴,請你數出4根火柴。

請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擺一擺,看看你能拼出什麼。

(2)集體介紹。

提問: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麼?

教師依次出示數字5,6,7,讓幼兒拼一拼,擺一擺。

三、教師小結。

1、今天小朋友們都很能幹,用火柴棍拼出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老師這裏還有許多哥哥姐姐用火柴棍拼出的東西呢,你們看。(打開課件)

2、老師會把火柴棍放在區域遊戲角里,請小朋友們下次玩遊戲時用更多的火柴棍去拼一拼,擺一擺,看看還能拼出什麼!

四、幼兒操作練習。

1、出示操作紙,講解。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操作紙,要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誰既能幹又聰明。

2、請幼兒完成操作紙“拼拼數數。”

先請幼兒按圖拼擺出圖形,再用點子標出用了幾根火柴棍的數量。

3、展示幼兒操作結果,集體點評。

【課後反思】

火柴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也是現在小朋友很少見到的東西,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火柴。活動開始,幼兒一看到火柴時,感到又新奇又興奮,在老師一一的提問中,幼兒知道了不能用火柴棍玩火,玩火是很危險的。當看到老師示範用火柴棒拼出各種形狀時,幼兒很開心,都想試一試。在嘗試用火柴棍拼圖過程中,幼兒也能拼出各種形狀,但創新不多。在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拼圖時,先出示數字4、5、6、7,讓幼兒練習點數,再爲數字拍手,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再引導幼兒按一定數量的火柴棍自己玩一玩,在實際的拼搭過程中,幼兒都能用許多的火柴,創造不同的形狀,比如:拼出了小蝴蝶、小魚、房子、小汽車,飛機、太陽等等,幼兒都十分有創意,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料。爲了讓孩子更好的看到同伴的創意,我讓搭班老師用手機給造型拍了照,在評價時幼兒不僅欣賞了獨特的拼圖造型,還學到了同伴的本領。在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地投入,能在輕鬆愉快地氣氛中操作、學習,獨立地用火柴棍拼出不同的形狀,體驗了用火柴棍拼圖的樂趣,也體驗了“玩中學、學中玩、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從而獲取多方面的新知識。最後讓幼兒看PPT,感受哥哥姐姐是怎麼玩火柴拼圖的,又進一步提高了幼兒以後在區域遊戲中玩火柴棍的興趣。相信在以後的操作中,孩子們會越來越能幹、越來越聰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教育只有迴歸幼兒生活,選擇其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爲探索活動的對象,讓幼兒在這其中獲得建構數經驗,使數教育更能關注孩子的基本經驗、當前需要和熱點話題,活動才更有價值。當前,我班正開展《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在區域及集體活動中都涉及到了門牌號的概念,由此引發了孩子們對自己家的門牌號的關注及興趣;同時有部分孩子不住在高層,對住高樓缺乏一定的經驗。考慮到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實際情況以及門牌號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掌握之後又能迴歸於生活中繼續實踐這幾點因素,我實施了本此活動。活動共分爲兩個環節:一、情境感知,理解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係;二、實踐操作,在鞏固和運用中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和樓層、房間之間的對應關係,感知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願意積極思考,在交流、互動中努力解決找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夠根據門牌號找到正確的房間位置。

活動準備:

樓房平面示範圖一張、樓房平面圖人手一張、寫有樓層號和門牌號的書信若干、標有幼兒門牌號的大頭貼若干、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遊戲感知(複習樓層及房間的數數方法)

1、數樓層時從哪裏開始數?

2、數房間時從哪裏開始數?

小結:數樓層時要從下往上數,數房間時要從左往右數。

3、幼兒貼照片,住高樓。

4、介紹一下自己住在第幾層樓的第幾間房間。

二、情境感知(感知門牌號和樓層及房間之間的對應關係)

1、問題引出:只有樓層號沒有房間號的信送給誰?

2、得出結論:送東西或者找家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寫上樓層號和房間號,這樣纔不會搞錯。

3、學習看門牌號的方法:“0”前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後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間房間。

三、幼兒操作

1、根據門牌號找家。

2、交代要求:

①看“0”前後的兩個數字。

②數的時候注意方向。

四、集體檢驗。

1、介紹一下自己找家的好辦法。

2、幼兒交流分享。

活動反思:

1、關於活動現場:

①照片的發放時機。活動預設時,照片本應該在活動之前就交與幼兒手中。在教師邀請孩子住高樓時,幼兒直接操作。但現場執教時,我交代了要求之後再分發照片,拖慢了環節的開展。這樣的調整影響到了整個活動的節奏,對孩子思維的思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在日後的教學現場,教師更應冷靜思考,調整心態,更好地做好課前的準備。

②操作時對於幼兒的指導。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及時的指導非常必要和有效。!.快思.教案網!這是師幼之間一對一交流的好時機。但在本次活動中,我對孩子們個別指導的機會很少,偏向於對孩子操作結果對錯的分類擺放。以後在處理指導環節時,教師可先收集一部分幼兒做好的結果,選擇適當時機至前擺放,一方面不影響指導,另一方面也讓先操作好的孩子有檢驗同伴操作的時間。

2、關於如何解釋幾零幾這一概念的斟酌。

一開始,我採取的表述是第一個數字表示的是第幾層樓,第三個數字表示的是第幾個房間。但這樣的解釋過程中我發現不知如何解釋中間的“0”這個數字。而且,第一和第三這樣的概念,也需要孩子們運用到左和右兩個方向的區分。所以,我換了一種方式:“0”前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層樓,“0”後面的數字表示住在第幾間,以“0”作爲一個間隔符來解釋,這樣的表達對孩子來說似乎更加容易理解。

3、關於幼兒操作錯誤率較高的原因。

執教活動之前,我瞭解了孩子對於數數方向的掌握情況。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從哪裏開始數。但在操作門牌號的'第幾層第幾間時,我發現孩子對於橫向數數的錯誤率較高。這到底是爲什麼?我反覆思考過,原來平時教學中,牽涉到數數時,孩子們都能按照自己的習慣,從左到右的點數,教師也習以爲常了,不會用教學化的語言——從左到右來小結。因此,當活動中我以這樣陌生的語言小結時,模糊了孩子至前的經驗,有的孩子左右不分,不知道教師小結的含義到底是什麼?由此產生了橫向數數時錯誤率較高的現象。這樣的情況讓我明白到:無論是開放抑或平時的教學,數活動的語言一定要來源於孩子的小結,或是孩子們熟悉的言語,教師對幼兒行爲背後的思考一定要更爲深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量長方形的邊長,感知長方形的特徵,並能找出生活中與長方形相似的物體。

2、比較正方形與長方形的異同。

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長、正方形卡紙各1(長方形的寬和正方形的邊長一樣長),長短、粗細相同的紅色、綠色小棒各1根,其長度爲長方形的寬的一半。

三、活動過程:

(一)複習認識正方形。

1、教師出示正方形卡紙,提問:這是什麼圖形?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

2、你們怎麼知道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除了用眼睛看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將正方形粘貼在黑板上,示範用小棒測量正方形的邊)

(二)測量長方形。

1、教師出示長方形卡片,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教師在長方形卡片後面粘貼上磁釘,在黑板上展示長方形,並在黑板上演示長方形的特徵並和正方形卡片進行重疊比較。初步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一樣有四個一樣大的角,但四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出示紅色、綠色小棒,演示並驗證這兩根小棒一樣長。

3、小朋友想不想量一量長方形的邊長呢?教師演示測量長方形的邊:將紅色小棒的'一頭與邊對齊,不能超出也不能有空隙,小棒和邊要靠在一起,接下去拿綠色的小棒緊靠紅色的小棒,不能重疊在一起,也不能有空隙,第三部將前面的空色小棒取出姐在綠色小棒後面,記住一共比劃了幾根小棒。

4、長方形的長邊有幾根小棒長?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5、請一名幼兒按老師演示的方法測量長方形的短邊有多長,引導其他幼兒觀察,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

6、現在你們知道長方形是什麼樣子的嗎?:4個角一樣大,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這樣的圖形叫長方形。

(三)尋找長方形的物體。

1、那小朋友們看一看我們的教室,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如牆、桌子、窗等。)

2、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方形的物體,那請小朋友回家的時候、在外面玩的時候也可以觀察一下,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