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五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集錦五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故事理解小紙人想飛的願望,感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故事ppt,小紙人(手工紙、卡紙、瓦楞紙各3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內容(幻燈、討論)

1、小紙人會不會飛?它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最後成功了嗎?

2、它爲什麼想要飛?

3、你們有誰知道飛在天空中是怎樣的感覺?

4、看來小紙人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飛不起來的,你們願不願幫助他?

二、幫助小紙人試飛。

1、幼兒兩兩合作幫小紙人試飛。

2、交流喃

三、聽賞故事後半段,感受小紙人實現願望後的喜悅心情。

由於大家的幫助,小紙人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說什麼了?你們聽了高興嗎?

提升:是呀,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四、看PPT,討論如何幫助貧困兒童。

1、小紙人會飛之後,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它很快樂。可是昨天它給我寄來一封E-MAIL,說有些朋友需要幫助,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怎麼辦?

2、幼兒看PPT,對比自己的幸福生活,瞭解貧困山區的窮苦,激發幫助他們的願望。

3、討論如何幫助他們。

五、討論。

爲什麼他們這麼苦,還要堅持唸書?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聯繫,學習判斷對錯,發展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思維的流暢性和求異性。

2.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並迅速對語言信息作出反應。

(二)情感目標 在出錯和糾錯的遊戲中,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各種動物小卡片、訓練用的句子卡片。

三、活動過程

1.以談話引出遊戲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一句話,請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並指出錯誤。

提問:誰能說說這句話的毛病?這句話說的對嗎?爲什麼?

3.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由X X講一句話,全體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並指出錯誤,知識正確及句子流暢者爲勝。

4.教師與幼兒遊戲,教師說一句,由幼兒指出錯誤並加以糾正。

例如:①小狗喜歡爬到樹上去玩。

②火車可以在公路上開。

③鹽是苦的。

④春天,知了在樹上叫。

⑤下雪的時候,荷花開了。

⑥烏龜是六隻腳,螞蟻是四隻腳。

⑦晚上下雨的時候,可以看到月亮。

5.幼兒分成二人一組,開展遊戲。說出自己編有矛盾的句子,請另一方糾正。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引導幼兒發現圖片的錯誤。

五、生活中滲透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仔細,不要把事物顛倒。

六、環境中滲透 在語言區放置些有矛盾的句子卡片,引導幼兒認讀句子並糾正句子中的錯誤。

七、家庭中滲透 家長要注意發現孩子的病句,並予以糾正。

八、活動評價

項目

目標實現程度

內容適合程度

活動設計趣味程度

幼兒的“三性”表現

存在問題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話,寫了五顆豌豆從豌豆莢裏滾了出來,被一個小男孩用玩具槍一顆一顆打了出去。有一粒豌豆滾到了一位生病的小姑娘家的窗前。當小姑娘看到小豌豆發芽、開花時,她很高興,最後病慢慢好了起來。

這個經典童話所蘊涵的意義,對幼兒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運用多媒體手段的特點,即畫面有動感、伴有背景音樂,力求創設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情境,努力挖掘童話故事中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幼兒通過欣賞故事,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同時,在活動中啓發幼兒大膽想象,提供幼兒講述的機會,讓幼兒在看看、說說中得到發展並有所感悟。

二、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並理解故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

2、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連貫講述。

3、能從故事情節和畫面中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利用多媒體引出主題,並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未打開的“豌豆莢”畫面

提問:這是什麼?裏面有誰?是多少?

2、出示打開的“豌豆莢”畫面,引出故事題目

(出示故事題目“五粒豌豆”)師:這“五粒豌豆”一溜排地坐在豆莢裏,就象小朋友一溜排地坐着。

(二)教師邊演示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一段,瞭解豌豆的變化。

師:一天一天地過去了,豌豆怎麼樣了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小豌豆在豆莢裏有什麼變化?它們覺得世界是什麼樣的?爲什麼?

教師小結:小豌豆生活在狹小的豆莢裏,它們看到的是青綠色、金黃色,所以它們覺得世界也是青綠色、金黃色。

2、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二段,引導幼兒想象並講述豌豆的去向。

師:小豌豆慢慢地成熟了,當它們長得飽滿硬朗的`時候,被摘了下來,放進一個口袋裏。最小的豌豆說:“我們當中誰能跑得最遠呢?”。最大的豌豆說:“唉,聽天由命吧!”隨後,它們落進了誰的手中?

(1)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一(小男孩)。

師:小男孩會用小豌豆做什麼?

(2)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畫面二(男孩射豌豆).

師:很快,小豌豆被裝進了槍膛,“啪”豆子射了出去。這五顆豌豆射到哪裏?結果怎麼樣?(幼兒相互交流,然後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3、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講述故事第三段,理解最後一粒豌豆的經歷。

師:請你們來聽一聽最後一粒豌豆到了哪裏?結果又是如何?(播放課件)

師:最後一粒豌豆落到了哪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看到豌豆慢慢地長大,小女孩是怎麼想的?做了什麼?小女孩的身體爲什麼會好起來?

教師小結:這一粒不起眼的小豌豆,因爲有了它的出現,才使得生病的小女孩點燃了心中希望的火苗,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收穫了屬於她的美麗、快樂和健康!

4、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其餘四粒豌豆到了哪裏?結果會怎麼樣?我們來完整地欣賞一遍這個美麗、動聽的故事。

(2)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三)結束

1、師:其餘的四粒豌豆到了哪裏?

2、師:它們落在不同的地方,肯定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們一起到教室裏去說一說吧。

(幼兒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感知小猴子旅行歷險記,體驗其中幽默有趣的情節,知道要遵守公共規則,不做危害環境危險的事情。

2、通過提問和閱讀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經歷,感知調皮的小猴子轉變的過程。

3、喜歡閱讀小猴子旅行的圖畫故事,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七隻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圖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樹、禁止入內、禁止進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指示牌與警示牌,回憶已有經驗。

1、教師:大班上學期我們認識了公園裏的兩種牌子,一種是指示牌,一種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麼區別呢?

2、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認識他們嗎?出示警示牌,幼兒認讀。今天老師帶來的故事裏有七隻猴子去旅行,看看他們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麼樣的警示牌,他們又是怎麼做的.?

(二)通過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1、認讀題目:童話《七隻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師講述後提問:七隻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們有沒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這樣做對嗎?爲什麼?(不遵守公共規則、破壞環境。)他們爬進大口袋會發生什麼事呢?幼兒猜測後教師講述PPT4。

3、出示PPT5,教師:我們一起來看怪獸會怎樣對待他們。教師講述,故事中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出示:沒精打采。什麼是沒精打采?用動作表示一下。七隻小猴該怎麼辦呢?有什麼好辦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師講述,又出現一個好聽的詞語:幹勁十足。什麼是幹勁十足,他和沒精打采有什麼關係?小猴們本來是沒精打采的,爲什麼突然間幹勁十足了呢?怪獸上當了嗎?

4、出示PPT7,怪獸看到了什麼警示牌?他會怎麼做呢?出示PPT8、9,最後怪獸怎麼樣了?七隻小猴終於戰勝了怪獸!

5、出示PPT10,教師講述後提問:這次小猴會怎麼做呢?這個答案藏在我們的故事裏,聽完故事就知道了。這次小猴有沒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揚他們。

(三)交流閱讀故事後的感受。

1、教師:讀完故事,你們有沒有覺得奇怪的地方?大樹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誰放的呢?放在那裏做什麼?大木桶旁邊的牌子又是誰放的?放在那裏做什麼?

2、你喜歡這個故事嗎?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爲什麼?

3、你喜歡猴子嗎,爲什麼?

(四)結束,延伸。

這個好聽的故事在小朋友的書上也有,下課後我們去讀一讀這個故事,好嗎?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時間是抽象的,又是每時每刻伴隨在孩子的左右。《喜歡鐘錶的國王》這個故事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對幼兒實施時間教學的契機,讓幼兒在生活中認識時間,在生活中體驗時間。充分體現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綱要》精神。對於即將步入小學生活,讓其認識時間的重要性及懂得遵守時間顯得尤爲重要,因此我選擇並設計了此次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2.幫助幼兒瞭解時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幫助幼兒建立時間概念,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感受大膽表達、表述。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鐘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活動難點:懂得時間對人類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喜歡鐘錶的國王》故事的PPT、鐘錶的圖片、幼兒每人一張白紙、幼兒每人一支筆計時器、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首先先介紹自己,相互打招呼。

基本部分:

一、認識鐘錶

1.教師出示一個圓,問幼兒:“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圓的?”孩子都沒有回答到點上,再次換了一個問題:“小朋友知道嗎這樣圓圓的東西一下子就會讓我們想到了解時間?”幼兒回答“鍾”,這個明確地提問,一下子就引出了今天的教學活動“鍾”提問幼兒:“你們在什麼地方有見到過鐘的?”(幼兒回答問題時,重點關注幼兒思維的流暢性。)

2.教師提問:如果把圓變成鐘錶還需要添加什麼呢?(幼兒回答:“數字”)有哪些數字?(幼兒回答:“1-12”)數字排列有規律嗎?(幼兒回答:“有”)長針叫什麼?(分針)短針叫什麼?(時針)

3.認知各種名稱的鐘表:檯鐘、落地鍾等。

出示各種鐘錶的PPT:人們很聰明,爲了方便看時間,還設計了可以擺放在各個地方的鐘表。(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鐘的特點逐一認識,結合生活中經驗,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實際生活中,鍾是各種各樣的,隨時隨地瞭解時間,知道時間給生活帶來了方便。如掛在牆上的鐘是掛鐘、放在桌上的鐘是檯鐘、放在地上的鐘是落地鍾,戴在手上的是手錶、卡通鬧鐘。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激發對鐘錶的興趣。)

二、欣賞故事,熟悉故事情節

1.交代故事名稱。

教師:你們喜歡鐘錶,有一個人也非常喜歡鐘錶,看看,他是誰?(引出故事名稱:喜歡鐘錶的國王)

教師:你從哪裏看出他是國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2.在聽故事之前請小朋友帶着葉老師的問題去聽,我們要聽聽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師利用PPT播放故事,幼兒聽及欣賞。

3.幼兒分析討論,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通過提問複述一遍故事)

(1)國王爲什麼肚子餓得咕咕叫,廚師還是沒有送上早餐?

(2)小鳥爲什麼無精打采的,唱不動美妙的歌曲了?

(3)國王來到了大街上巡視,爲什麼沒有人出來歡迎他?

(4)集市上的人爲什麼會打架?

(5)這個國王最後做出怎麼樣的決定?

國王在城堡上掛上了大大的一個鐘,爲什麼要這麼做?

教師總結:鐘錶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有了鐘錶我們就能瞭解時間,能夠做事。“國王下令把全國所有的`鐘錶都送到皇宮裏”,所以發生了“餓肚子”“沒人歡迎國王”“打架”等事件。時間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多麼重要的。

三、幼兒表達、表現

1.讓幼兒知道時間和自己日常生活的關係。

教師提問:你平時是怎麼知道時間的?

2.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息習慣。

教師:你早上是幾點起牀?幾點吃早餐?幾點吃午餐?幾點午睡?晚上是幾點睡覺的?

3.瞭解時間的重要性,感受1分鐘,幫助幼兒在建立時間概念的基礎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鐘。

教師提問:你覺得一分鐘是很長呢,還是很短呢?你認爲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呢?(用計時器幫助幼兒感受一分鐘)

結束部分:

一、活動拓展

1.教師說規則:當葉老師還沒有說開始能不能開始?幼:“...”當我說預備開始纔開始。待會我的計時器響了你能不能繼續畫?幼兒:“不能”。因爲一分鐘已經到了。(不過我有小小的提醒爲了節約時間你們可以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一點,比如說可以把筆的帽子脫了,已經做好了這個動作了,所以說只要我說開始就可以開始畫了,不需要再做脫帽子的這個動作了,所以說準備動作很重要。)

2.幼兒利用一分鐘時間畫自己喜歡的鐘表。

活動總結

我知道有好多小朋友有很好的想法還沒有去完成,但是實際上只是想讓你們感受一下一個知道一分鐘雖然很短,但我們如果抓緊時間尤其是大班的小朋友其實也能做很多事。另外第二點老師想讓你們學習遵守時間,開始就是開始,結束了就是結束了。雖然你還很想畫但是因爲時間到了就不能再畫了,就像劉翔跑步開始了就是開始了,如果沒說預備跑他跑了這就是犯規,因爲你們馬上就要進入到小學了遵守時間很重要。我相信如果老師再給你們1分鐘2分鐘甚至3分鐘你們的這個鐘錶會設計得更加漂亮。但是因爲時間關係老師就不讓你們再畫下去了就讓你們在家裏用更多的1分鐘做更多更漂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