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5K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通用15篇)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

活動目標

1、關注班級同伴的五官或身體特徵,嘗試用恰當的語句進行描述。

2、樂意與同伴結伴遊戲體驗同伴之間美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班上的好朋友》;故事《蟬與狐狸》錄音;記錄表一張、五官圖文;記錄筆和粘紙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好朋友

引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前兩天老師給你們發了一張“我的好朋友調查表”,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孩子們根據“調查表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呢?

(鼓勵孩子們勇敢、大膽、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介紹。)

小結:剛剛你們都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有的說家裏的親人是我的好朋友、有的說班上的夥伴是我的好朋友;還有的說動物是我的好朋友;自己喜歡的玩具和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等都可以成爲我們的`好朋友,你們說的真好!

引言:現在輪到我來介紹了,你們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誰嗎?

2、觀察集體照,說出好朋友的位置。

師:快樂的中四班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真多!好朋友越多越開心!

提問:XXX是我的好朋友,請問他在第幾排第幾座?

(根據集體照孩子的實際排列位置,從前往後、從左往右數數。如:XXX在第一排第3個;XXX在第三排第6個位置等。)

小結:我們學會了在集體照上,用從前往後、從左往右數數的方法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還能說出第幾排第幾個,你們真行!

二、比比誰的朋友多

(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好朋友,感受朋友多的快樂。)

介紹遊戲的玩法:

1、請出3位小朋友站在活動場地中央,邊念兒歌邊覺得自己是他的好朋友的就站在他的背後。(兒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快快站到他背後。)

2、請出1位小朋友當裁判,數數參與比賽的這位小朋友有幾個好朋友?教師做一下記錄。(教師用粘紙貼在小朋友名字的後面,1張粘紙代表一位好朋友,5張粘紙就用數字“5”來表示,)

3、最後根據彙總的數字得出比賽結果,宣佈獲勝的小朋友。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越多會越開心!

三、描述好朋友

(嘗試學習激發孩子們關注他人的情感。)

引言:我喜歡我的好朋友,我可以用幾句話把好朋友的五官或者身體的摸樣說出來,就像畫一幅畫一樣。你能猜出他是誰嗎?

1、聽教師描述班級中的兩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誰。

(1)師:眉毛彎彎、眼睛圓圓、鼻子尖尖、笑得真甜!猜猜他是誰?(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教師點擊“XXX”超鏈接,打開照片揭曉答案。)

(2)師:眉毛粗黑、眼睛大大、鼻子直直、笑得真帥!猜猜他是誰?(操作方法同上)

2、請個別孩子嘗試學習用語言來描述好朋友。(3-4個,操作方法同上)。

小結:從剛剛說說、猜猜“好朋友”的遊戲裏,讓我知道:我們都喜歡自己的好朋友,都能仔細、認真地觀察自己的好朋友,把好朋友說得臉上都樂開了花!好朋友越多會越開心!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2

幼兒園中班看圖講述:好朋友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2.培養幼兒大膽講述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小圖片及識字卡若干,5幅與童話有關的圖片及童話一篇。

2.實物投影機一臺,實物圖片若干。

(二)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認識相當的宇,知道許多相關聯的事物。

三、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朋友”。部分幼兒拿圖片,部分幼兒拿字卡,聽音樂做動作找朋友。

(二)將若干圖片貼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討論可將哪些圖片組合。說說爲什麼它們是好朋友,還有什麼可以做它的朋友。(如:樹葉和螞蟻是好朋友,下雨了,螞蟻可以躲在樹葉下。樹葉還可以是毛毛蟲、小鳥、花兒等的好朋友)

(三)出示圖片,幼兒欣賞詩歌

1.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欣賞詩歌。

2.出示詩歌,請幼兒找出詩歌裏面出現的'幾對好朋友,並將圖片貼。在詩歌相應的字下面。

3.引導幼兒說說小鳥和鳥籠不是好朋友的原因。

(四)幼兒創編詩歌。(鼓勵幼兒說出不一樣的組合,如:星星和月亮是好朋友,馬路和汽車是好朋友等等)

(五)律動“好朋友”結束。

四、備領域修造

科學:鼓勵幼兒去發現、探索周圍事物的相關性,並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藝術:歌曲《我們都是好朋友》,水粉畫《我的好朋友》。

 五、生活中滲透

在一日活動中有意識引導幼兒去發現周圍事物的差異性,培養幼兒從多個角度去分析事物的能力。

 六、環境中滲透

用幼兒畫的《我的好朋友》佈置美工區。

 七、家庭中滲透

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尋找事物間的聯繫與差異。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並講述好朋友的特徵。

活動準備:圖片、畫筆、紙、音樂。

活動過程:

導入:

一、遊戲:"猜猜好朋友"。

1、今天李老師有一個好玩的遊戲,想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這個遊戲叫做《猜猜好朋友》,請小朋友來說說他的好朋友,但是不能說出好朋友的名字哦!大家聽一聽,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看看誰最聰明能猜出來?

T:你來說說你的好朋友,我們聽一聽,一起來猜猜你的好朋友是誰?

T:他(她)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如果是女孩,她是長頭髮還是短頭髮?今天他(她)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說聽一聽,讓我們一起來猜猜他(她)是誰?

二、遊戲:"找朋友",讓幼兒感受同伴間表示友好的方式。

T:剛纔我們猜了好多小朋友的好朋友了,那現在請小朋友隨着音樂一邊唱歌,一邊找自己的好朋友。想想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你想用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他(她)的友好?一會兒告訴大家。

(音樂結束後)"你的好朋友在哪裏?跟大家說說他叫什麼名字?"2、遊戲可以重複進行,提醒幼兒多找幾個好朋友。

三、請幼兒說說是怎樣表示與好朋友之間的友好的。

1、T:剛纔,你找到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你們是用什麼方式表示相互間的友好的?

2、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同伴間交流表達友好的.方式。

(抱抱、握手、親一親)

四、辨別對錯。

T: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開不開心啊?那你們和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對嗎?

T: 如果遇到一個小朋友經常欺負大家,在一起玩的時候愛搶玩具,或者愛打人,愛推小朋友,不會排隊,經常做一些讓大家不高興的事情,你們還喜歡他嗎?你會選擇他做你的好朋友嗎?

五、交往方法。

T:怎樣才能成爲好朋友?怎麼愛護我們的好朋友?

T:有好東西要分享,生病了要看望,不開心時要陪伴.....

六、活動延伸T: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棒!那我們等一會去給我們的好朋友畫一幅漂亮的畫送給他吧!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

2.初步瞭解頂針兒歌特點。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嘗試敘述兒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選材:

《動物好朋友》是一首特別的兒歌,它在兩個句子連接時,每一句結尾的詞語,都是下一句的開頭,就好像在玩接龍遊戲似的。兒歌中的各種可愛動物形象也比較吸引幼兒的興趣,並以動物間的團結有序引導着幼兒有序的進行各項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來激發幼兒間建立起“我們是好朋友”的良好願望,從而增進彼此情感,並在此基礎上滲透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的情感教育,爲此,我選擇了《動物好朋友》這一活動。

活動準備:

《動物好朋友》PPT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發現頂針兒歌的特點。

活動過程:

一、以歌曲《找朋友》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都有好朋友嗎?你和你的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幼:……(幼兒大膽表述)

師:動物們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們聽聽哪些動物是好朋友?它們做了什麼?

幼:……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這首兒歌,名字是《動物好朋友》。

二、引導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提問:你們聽到兒歌裏說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在做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聽到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你們說的真棒!那讓我們一來起來看看吧!

三、學習兒歌,知道什麼是頂針兒歌,並能找出其特點。

1.出示兒歌圖片,引導幼兒逐句學習兒歌。

2.師:讓我們看看是哪個小動物先出場的?

(出示小山羊)問,這是誰呀?小山羊來了,它要去幹嘛呢?(引導幼兒觀察小山羊手上拿的東西,小樹苗和鐵鍬,並告訴幼兒小山羊這是去種樹呢)。那小山羊去種樹的路上會遇到誰呢?(出示小兔)幼兒回答後,教師再概括,並示範表述:,小山羊,去種樹,路上遇見小白兔。(以此類推)

(1)看圖片完整複述兒歌。

(2)小朋友,你們剛纔在讀兒歌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兒歌裏的小祕密?今天老師還把這首兒歌用圖畫的形式畫了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祕密呢?(引導幼兒一句一句的讀,發現兒歌的特點,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小動物正好是下一句開頭的`小動物,以此類推。)

小結:兒歌每一句的結尾和下一句的開始用同一個字和詞,這樣的兒歌叫“頂針兒歌”。

四、遊戲接龍

師:接下來我要和小朋友玩個接龍遊戲,我說第一句,你們接着我的最後一個詞語往下說,好嗎?

師:小山羊,去種樹,路上遇見小白兔;(我的最後一個詞語是什麼?小白兔)

幼: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也可以交換練習)

五、完整表演

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用動作來完整的表演這首兒歌。

六、結束

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新的兒歌名字叫《動物好朋友》,這是一首頂針兒歌。你們看動物朋友們排着隊真整齊呀!小朋友想不想跟它們比比啊!趕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排好隊一起出去走走吧!老師當領隊,我們出發嘍!(邊說兒歌邊表演走出教室)

附兒歌:

動物好朋友

小山羊,去種樹,

路上遇見小白兔,

小白兔,去插花,

路上遇見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

喚來一隻大白鵝,

大白鵝,遊呀遊,

碰到一隻老水牛,

老水牛,當領隊,

指揮大夥來排隊,

排好隊,向前走,

大夥兒都是好朋友。

《動物好朋友》活動反思:

《動物好朋友》這首兒歌選自多元智能語言教材,這首兒歌裏各種可愛的動物形象是幼兒很熟悉的,兒歌朗朗上口,幼兒易理解,接受,適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當選擇這一活動的時候,我就認真的考慮怎樣來上好這一節活動,如何讓幼兒達到預期的目標。首先我對重難點進行了分析,確定重點是: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朗誦兒歌;教學難點是:引導幼兒發現頂針兒歌的特點。

首先,我的教學步驟設計是這樣的:1.以歌曲《找朋友》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2.幼兒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出示每個小動物的先後順序並讓幼兒觀察小動物在做什麼,讓幼兒對兒歌內容熟悉瞭解,整體的感受之後,幼兒已經初步的掌握,爲下一步的重點環節做好了鋪墊。

其次,在第三個環節也就是重點環節部分,我思考了很久,爲了讓幼兒更清楚,更容易理解“頂針”兒歌特點,我自己設計了這樣的一副圖譜,幼兒在感興趣的同時會發現其中的小祕密,找出每一句和下一句之間的聯繫。最後,我給出小結:每一句兒歌的最後一個字或詞語,都和下一句開頭的字或詞語是一樣的,這樣的兒歌就叫做“頂針兒歌”。爲了讓幼兒熟悉兒歌以及加深對“頂針”兒歌的理解,我設計了接龍遊戲這個環節,幼兒在玩遊戲的同時掌握重難點,正體現了幼兒在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最後,讓幼兒跟小動物來比賽看看誰站的最整齊,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老師的一句:“我來當領隊,我們出發嘍!”自然而然的把幼兒帶到了角色當中,在老師的來帶領下幼兒邊做動作邊說兒歌結束了這節活動。

活動結束了,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較成熟的教學活動的出爐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多勞動、智慧與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嘗試、反思、實踐,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磨思路,磨重點,磨方法,磨環節細節,磨孩子,苦盡甘來,最終你會品嚐甜蜜地果實。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5

設計意圖:

幼兒園是個大家庭,讓孩子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少不了老師的幫助。《綱要》中提出要孩子樂意與人交往,學習結伴、輪流、請求、商量、謙讓、表達主張等交往方式,分享羣體合作中產生的歡樂和成果。真的,現在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不懂得如何交往,也不會去主動交往,因此,我設計了語言活動《我的好朋友》這節語言活動,讓孩子們知道有朋友的快樂,體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在集體中大膽的描敘好朋友的外貌特徵和優點,懂得只有團結友愛,纔會有許多朋友。

2、學會讓別人把話說完以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傾聽能力。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重點:

懂得只有團結友愛,纔會有許多朋友。

活動難點:

能在集體中大膽的描敘好朋友的外貌特徵和優點

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找朋友》。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你們有好朋友嗎?請你把自己的好朋友長的什麼、穿的什麼樣子的衣服、有什麼特徵、你喜歡他她什麼說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來猜猜他(她)是誰,好不好?"

2、猜朋友。

(1)請個別幼兒輪流在集體面前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衣着、髮型等等特徵,其他幼兒根據其描述的猜一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

(2)分組讓幼兒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紹給大家猜。

(3)教師巡迴參與各組幼兒的談話,並根據各組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如你的好朋友長的胖還是瘦?是高個子還是矮個子、他她最喜歡什麼?幫助幼兒打開思路講敘。如果幼兒還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插嘴或者搶着說話,要及時提醒他們耐心傾聽別人的說話,等別人說完了以後自己再說。

3、討論。

(1)你的好朋友有哪些優點?你爲什麼和他(她)做好朋友?

引導幼兒說出好朋友的優點,並能講述一個實例。

(2)如果一個小朋友經常欺負別人,經常做一些讓大家不高興的事情,你會選擇他做你的好朋友嗎?你應該怎樣幫助他呢?

(3)根據幼兒的討論進行總結。

4、玩音樂遊戲《找朋友》結束。

教學反思

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和動手動腦的機會,以物品擬人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但幼兒對茶壺、水杯、鎖、鑰匙等較感興趣,對筆、紙、圍巾、手套不是很感興趣,我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準備一些較有新意的,激發幼兒的興趣,改變一下兒歌的內容。在學習兒歌內容中利用圖片加深幼兒對於作品的`理解,並加入了漢字,將口頭語與書面語結合,培養幼兒對於漢字的興趣。在最後一段中以全球最關心的問題——環境保護爲切入口,將作品的句式做了改變,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並把語言的發展與時代的要求緊密結合。幼兒注意力集中,也很感興趣,在活動結束後應加上活動延伸:收集一些資料反映環境的惡化,讓幼兒深入的瞭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3)中班社會教案《我和我的好朋友》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和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2、正確認識自己與朋友交往中的言行,學習一些交往技能。

3、能大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能說出自己與好朋友玩的有趣的遊戲。

難點:知道怎樣與好朋友交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與好朋友結伴玩過多次遊戲。

教師:將幼兒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場景拍攝成錄像片段。

2、環境準備:

取得家長的配合,拍下與好朋友的和影照片,佈置成和影照片的專欄。

活動過程:

1、找找我的好朋友。

(1)、玩遊戲:《找朋友》,感受找朋友的愉快。

(2)、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

2、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1)、交流:你的好朋友是誰?爲什麼喜歡他們做你的好朋友?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與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3、和好朋友一起玩什麼。

(1)、組織幼兒看照片,說說照片中的幼兒與同伴玩的什麼遊戲,你喜歡那個遊戲,爲什麼?

(2)、介紹自己與好朋友玩過哪些遊戲,並現場示範怎麼玩。

4、我們一起玩。

(1)、幼兒同好朋友結伴,分成若干組玩一個相同的遊戲。

(2)、好朋友們自選遊戲,自由地玩。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與家附近的小朋友做朋友。

2、將與好朋友玩的新遊戲記下來,與大家交流、分享。

教學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了這節活動課,讓幼兒學會和同伴和睦相處,知道和朋友在一起玩,就是快樂。

1.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我會隨即應變,去調整。

2.本活動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本活動,總體還不錯。我先是通過遊戲“找朋友”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是每個幼兒都能主動的來參與,並且師友配合的非常好,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同時,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本次活動中,師幼配合的非常好,我根據幼兒的需要隨時調整活動內容。

3.活動效果的,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不足之處就是給幼兒交流、討論的時間有點短。

4、如果從新上這節課,我會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好朋友的特徵和愛好。

2、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對同伴的關愛。.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做好對好朋友的愛好調查

2、《三條小魚》動畫片歌曲《找朋友》音樂《童年》

3、攝像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 導入幼兒觀看動畫片說一說裏面唱的是誰?一條小魚在水裏遊時,它的心情是怎樣的?l兩條小魚在水裏遊時它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老師又接着問:三條小魚呢?教師小結:小魚越多它們的心情就會越快樂,因爲有了好朋友,那麼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好朋友嗎?

二、 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他長的是什麼樣子的?啓發幼兒能清楚的說出好朋友的特徵。教師接着問你的好朋友最喜歡做什麼?他做什麼事情最棒?讓孩子學會去發現別人的優點。

三、 找找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現在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並和他坐在一起。(幼兒隨音樂找朋友,並和好朋友拉手、擁抱……)教師提問:剛纔和好朋友擁抱後心裏有什麼感覺?現在和好朋友在一起最想對他說什麼?(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最想對好朋友說什麼話。)

四、 悄悄話

現在請大家把最想和好朋友說的話悄悄的說給他聽。那怎樣才能把好朋友的說話過程記錄下來呢?啓發幼兒說出最合適的記錄方法(教師用攝像機把孩子的說話過程記錄下來,完成後與幼兒一起分享悄悄話)

誰願意把他們的悄悄話和大家一起分享呢?鼓勵幼兒大膽講出自己和朋友之間的悄悄話,用鏡頭定格的方式找到第二對、第三對……好朋友,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靦腆的幼兒大膽表現。教師和幼兒一同小結好朋友之間應該有好的東西共同分享,對方遇到困難應該互相幫助,不能排擠好朋友。

五、 音樂遊戲《找朋友》

幼兒和自己的好朋友拉成圓圈跳舞,邊跳邊思考怎樣使我們的圓圈變大,拉的好朋友越多圓圈就越大,我們就玩的越開心。

活動延伸:

1、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製作小鏡框—我的朋友,進一步促進幼兒之間的情感。

2、除了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以外,大自然中還有什麼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緊緊抓住好朋友這個主題,通過談話、遊戲等方式,讓幼兒感受到在幼兒這個大集體中,與好朋友的相處中一起生活、學習、遊戲是非常高興的事情。使幼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大家要互相學習。

活動目標

1.喜歡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對好朋友的情感。

2.知道好朋友的優點,體驗有好朋友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難點:通過討論,激發幼兒對好朋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活動前進行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好朋友?朋友都幫自己做了什麼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以“我的好朋友”爲主題進行談話活動,引出活動內容。

啓發幼兒說出具體事例,如:我的好朋友故事講得最好。我的好朋友最愛笑。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好朋友的優點。

二、展開部分:

1.在觀察,回憶好朋友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動手繪畫。

2.提示幼兒先畫好朋友頭的輪,再畫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頭髮等。

3.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好朋友的表情,嘗試表現好朋友的表情。

4.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畫出身體、服飾,添畫背景。

三、結束部分:

幼兒相互講述自己的作品。教師要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說說畫中的好朋友是誰。教師可以簡單做的記錄。

四、延伸部分:

鼓勵幼兒爲朋友設計服裝,做小禮物,增進朋友間的情感。

教學反思

幼兒特感興趣找到一個好朋友,併爲朋友設計服裝,做小禮物很積極。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爲綠草、藍天、河水、樹林匹配相應的動物形象並進行演唱。

2.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圖譜(綠草、藍天、河水、樹林)標題:我們都是好朋友,每組一張小圖譜,小動物圖片若干(後面貼上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熟悉旋律,找出問題

1.教師清唱歌曲前四句,引導幼兒發現歌曲中的問題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歌,歌曲中有四個問題,仔細聽!”(留一片綠草給誰呀,留一片藍天給誰呀,留一片河水給誰呀,留一片樹林給誰呀。)

師:“請你說一說你聽到了哪些問題?”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圖譜。

幼1:留一片綠草給誰呀,留一片藍天給誰呀。

幼2:留一片河水給誰呀,留一片樹林給誰呀。

評析:教師的清唱方式,能快速吸引幼兒的眼球,通過引導幼兒聆聽歌曲中的問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圖譜的出示能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

2.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用完整的語句回答歌曲中的問題

師:“你們真棒,把我唱的四個問題都聽出來了,那我們一起試着唱一唱。”

師:“有一句小朋友們和我唱得不一樣,仔細聽。”(重點指出第三句中“河水”節奏快一點)

師:“那留一片綠草給誰呢?留一片藍天給誰呢?留一片河水給誰呀?留一片樹林給誰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歌曲中的話說一說。

幼l:留一片綠草給小貓,小貓在草地上打滾。

幼2:留一片藍天給小鳥。

幼3:留一片河水給小魚,小魚喜歡在小河裏游泳。

幼4:留一片樹林給大象。

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留一片綠草、藍天、河水、樹林給這麼多的小動物。

評析:幼兒跟着旋律試唱歌曲時,由於第三句留一片河水給誰呀旋律有點快,幼兒唱起來顯得比較困難,所以教師重點引導這一句,也爲下面的環節做好相應的鋪墊。由於小動物是孩子們常見的、熟悉的.所以當問及“留一片xx給誰呀”時,幼兒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整地說一說。

二、匹配歌詞,嘗試演唱

1.說明操作要求,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完成圖譜

師:“桌子上也有一些小動物,請你們六個小朋友一組,仔細想一想,商量一下,留一片綠草給哪一個小動物?留一片藍天給哪一個小動物,留一片河水給哪一個小動物?留一片樹林給哪一個小動物?記住每個地方只能貼一個小動物哦。”

2.幼兒討論操作,嘗試看着圖譜跟着旋律試着演唱歌曲

師:“貼好了以後,請你和好朋友一起看一看,跟着旋律試着把你們的圖譜唱出來。”教師在幼兒操作時彈奏歌曲旋律。

評析:在第一個環節中已經有了留一片xx給哪一個小動物的經驗,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知道該怎麼做,通過讓幼兒與同伴共同選出四個小動物,提高了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

三、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將幼兒的圖譜展示出來,並提問

師:“我們先來看哪一幅呢?誰來選一選。”教師請一名幼兒來挑選。

師:“誰來說一說爲什麼要留一片綠草給XX,留一片藍天給XX,留一片河水給XX,留一片樹林給XX?”教師引導幼兒用(因爲……所以要……)句式說一說。

幼1:因爲小兔喜歡在草地上跳來跳去的,所以要留一片綠草給小兔。

幼2:因爲蝴蝶喜歡子在天上飛,所以要留一片藍天給蝴蝶。

幼3:因爲河馬喜歡呆在小河裏,所以要留一片河水給河馬。

幼4:因爲松鼠喜歡在樹上摘果子,所以要留一片樹林給松鼠。

師:“真棒!那你們能不能把小動物們唱到歌曲中呢?”幼兒演唱,教師引導。

評析:由於提供的每個小動物都是幼兒常見的,所以對於留一片xx給xx幼兒都能說出理由,但由於中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所以要留一片Xx給xx”,從而幫助幼兒鞏固歌詞。

2.引出歌曲後兩句,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師:“接下來我也要唱了,仔細聽,我唱的和你們唱的哪裏不一樣?”教師演唱最後兩句——我們都是好朋友,世界變得更美妙。

三、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將幼兒的圖譜展示出來,並提問

師:“我們先來看哪一幅呢?誰來選一選。”教師請一名幼兒來挑選。

師:“誰來說一說爲什麼要留一片綠草給XX,留一片藍天給XX,留一片河水給XX,留一片樹林給XX?”教師引導幼兒用(因爲……所以要……)句式說一說。

幼1:因爲小兔喜歡在草地上跳來跳去的,所以要留一片綠草給小兔。

幼2:因爲蝴蝶喜歡子在天上飛,所以要留一片藍天給蝴蝶。

幼3:因爲河馬喜歡呆在小河裏,所以要留一片河水給河馬。

幼4:因爲松鼠喜歡在樹上摘果子,所以要留一片樹林給松鼠。

師:“真棒!那你們能不能把小動物們唱到歌曲中呢?”幼兒演唱,教師引導。

評析:由於提供的每個小動物都是幼兒常見的,所以對於留一片xx給xx幼兒都能說出理由,但由於中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說“所以要留一片Xx給xx”,從而幫助幼兒鞏固歌詞。

2.引出歌曲後兩句,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師:“接下來我也要唱了,仔細聽,我唱的和你們唱的哪裏不一樣?”教師演唱最後兩句——我們都是好朋友,世界變得更美妙。

幼1:你唱得比我們唱得多兩句。

幼2:你唱了我們都是好朋友,世界變得更美妙。

師:“我們都是好朋友,那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啊?和邊上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唱一唱(我們都是好朋友)。”教師引導幼兒學唱這兩句。

師:“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曲完整地唱一唱。”

師:“這首歌曲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我們都是好朋友》,那我們和小動物是不是好朋友啊?哦,我們和小動物也是好朋友,所以世界變得更美妙。”教師邊說邊出示標題“我們都是好朋友”。

評析:前面的環節都是圍繞四個問題展開,幼兒對於四句歌詞都是比較熟悉,教師的完整演唱立即引起幼兒的注意,由於後兩句歌詞是沒有圖譜提示,所以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理解記憶歌詞,並點題小動物和我們人類也是好朋友,從而引出歌名。

3.其他形式演唱圖譜,嘗試自主演唱歌曲

1)請一名幼兒選一幅圖譜,全體幼兒進行自主演唱。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幅圖,你能看得懂嗎?請你們跟着旋律試着唱—唱。”

2)請個別幼兒再次選擇一幅圖譜,少數幼兒挑戰圖譜。

師:“這幅作品誰敢挑戰一下,我要請一些勇敢的小朋友,誰來試一試?如果他們唱得好,我們—起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剩下的圖譜我們可以放在區域活動中再唱一唱,好嗎?”

評析:每組幼兒的圖譜都是不一樣的,最後的環節是將其他的圖譜試着演唱,也就是間接的演唱創編的歌曲,從而能體驗到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

教學反思:

1.旋律的映襯

活動開始教師唱歌曲時,旋律就隱約地展現出來了,在幼兒匹配歌詞時,雖然幼兒是在討論、交流,但教師彈奏的'旋律間接地引起了正在操作的幼兒的注意,致使他們完成圖譜後都願意跟着旋律試着唱一唱,最後幼兒學會完整演唱歌曲後,也能聽旋律自主演唱其他圖譜。

2.圖譜的妙用

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歌曲內容把圖譜展示出來,讓幼兒“照”着圖譜“唱”出來,本活動是把圖譜還給幼兒,把歌曲還給幼兒,讓他們自己去討論、交流,把自己感興趣的歌詞替換在圖譜上並唱出來,這樣幼兒對這首歌曲就充滿了興趣。

3.環節的遞增

通過熟悉旋律、找出問題—一匹配歌詞、嘗試演唱一理解歌詞、學唱歌曲,一個個設疑圍繞着“留一片xX給xx”自然而然地展開,從發現問題——回答(匹配)問題——唱出答案,最後把剩下的圖譜留在區域活動中,給孩子繼續探尋留下懸念。

整個活動以留一片xx給xx來展開,活動中的小動物圖片也是幼兒熟悉的,通過與同伴合作爲綠草、藍天、河水、樹林匹配相應的動物形象,理解歌詞,體驗自主替換歌詞的愉悅情緒,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2、用適當的方式解決朋友間的不愉快。

3、感受與同伴交往的快樂。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重點:

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難點:用適當的方式解決朋友間的不愉快

活動準備

教學PPt、音樂、亮光紙、自制紙袋、托盤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說一說

請幼兒玩遊戲《找朋友》進入活動主題。鼓勵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說一句悄悄話,初步感受與朋友分享悄悄話的快樂; 小朋友們都玩過“找朋友”的遊戲,今天我們玩“找朋友”的遊戲老師有個新的要求,請你找到好朋友之後和好朋友說一句悄悄話。

二、看一看、說一說

1、 請幼兒邊看PPT邊欣賞故事,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幼兒說一說,小兔爲什麼會用好聽的聲音給小熊講故事,引導幼兒說一說故事裏的好朋友是怎樣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與朋友之間的事情,學習與朋友友好相處。

3、說一說,故事裏的好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4、請幼兒看老師表演《拉拉勾》,鼓勵幼兒想辦法說一說應該怎樣解決朋友之間的不愉快。

5、遊戲《照鏡子》,引導幼兒互相關心,體驗交往的.快樂

三、動一動、說一說

歌表演:《好朋友》引導幼兒體會與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活動延伸:

《綱要》中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爲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因此,活動之餘,我利用區域開展了角色、表演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通過觀察、朋友之間的互動、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以及模仿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活動反思:

在社會活動《好朋友》的教學設計中,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預設活動目標,能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欣賞故事引出活動主題,運用談話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探討尋找問題答案,引導幼兒參與表演來鞏固對知識的習得。這些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爲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及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基礎。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積極參與、感受活動過程。同伴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爲幼兒的探索、交流、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活動的過程能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足之處是老師的個別指導能否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度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重點關注。社會活動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朋友之間可喻爲雨中的傘、指路的燈。雙方心理契合更爲深度時,可稱之爲知己。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8

幼兒即將進入大班,小朋友間表現出來的友好——在幼兒園他們一起玩,在家常常通電話——讓老師感動。爲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範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爲了發展中班幼兒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我選擇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動:從關注身邊的親人做起,以“三·八”節爲切入點,請媽媽們進課堂,讓媽媽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創設了心情預報站,引導幼兒不光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同時,學習關注別人的心情,關注因病沒有來園的幼兒,給他們打電話等。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嘗試爲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

2、能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瞭解幼兒生活經驗,掌握幼兒在尋找事物關係方面的情況(觀察、談話。)

2、“好朋友”幻燈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電話、車、筆等14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複習兒歌《誰和誰好》

2、提問:兒歌裏誰和誰是好朋友?爲什麼?

3、啓發、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三個好朋友,按照兒歌的內容,幫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遊戲活動

1、爲大樹找朋友

看幻燈片

(1)出示教師預設的五個朋友,請小朋友幫助找到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爲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它是大樹的好朋友嗎?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麼?

引導幼兒爲大樹尋找不同類型的朋友,並能夠說出成爲好朋友的理由。同時以花爲獎勵,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營造遊戲的氛圍。

(2)請幼兒爲大樹找出五個好朋友,並說出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爲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還有誰是大樹的好朋友?理由是什麼?

啓發幼兒思考,說出好朋友的理由,進一步爲幼兒提供思維空間,擴大好朋友的範圍。

第一個遊戲結束時,幼兒爲大樹找到了十個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樹要獎勵幼兒十朵美麗的花,最後大樹真的開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請幼兒爲自己鼓勁,提升幼兒的自信,同時鼓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2、找朋友

(1)交待遊戲名稱――“找朋友”;成遊戲隊形;爲自己隊起名字。

引發幼兒遊戲的慾望,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遊戲規則

A、幼兒迅速找到兩張好朋友卡片;

B、說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對方同意,即可爲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

3、遊戲進行

A、幼兒按照規則輪流遊戲。幼兒分成兩隊比賽,參加比賽的隊員要找出成爲好朋友的兩張卡片,並說出它們成爲好朋友的理由;對方的隊員同意你的說法,就可以爲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最後得卡片數多的隊贏。

B、遊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

幼兒即將進入大班,小朋友間表現出來的友好——在幼兒園他們一起玩,在家常常通電話——讓老師感動。爲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範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9

活動目標:

1.探索色彩混合發生的變化,初步感知三原色變色規律。

2.嘗試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喜歡科學小實驗,享受實驗成功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探索三原色相互混合後發生的變化規律。

難點:記錄並能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記錄表(大和小),紅色、黃色、藍色橡皮泥若干,油畫棒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談話導入活動教師與幼兒一起回憶故事前半部分。

師:"前幾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故事《紅黃藍,做朋友》,猜猜看,當紅色撞上黃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當黃色撞上藍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

當紅色撞上藍色,咣咣咣,有可能變成什麼呢?

二、探索紅黃藍三原色變色規律。

1.幼兒自主操作探究。

師:"到底會變成什麼呢?試一試才知道。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紅黃藍三色橡皮泥,現在小朋友就根據記錄表的要求分別去試一試,注意,每做一次實驗就用同色蠟筆做一次記錄。"幼兒操作探究時,提醒幼兒探索兩種顏色變變變時要使勁揉捏,這樣變出的新顏色才比較明顯、均勻。

2.分享交流實驗結果。

請幼兒把做好的記錄表送到前面的展板上。

師:"小朋友,你們成功了嗎?誰願意跟大家分享你的發現?"請幼兒到前面講解自己的記錄表,分享實驗探究過程。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進行點評驗證。

如:老師剛剛看了一下,大部分小朋友都認爲紅色撞上黃色變成橙色,也有小朋友認爲紅色撞上黃色變成一半紅一半黃,這是爲什麼呢?

請一幼兒到前面操作驗證,尋找原因:撞的力氣太小了。

小結:紅色撞上黃色變成了橙色,黃色撞上藍色變出了綠色,紅色撞上藍色變成了紫色。那紅色、黃色、藍色撞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3.拓展實驗:紅+黃+藍三、拓展延伸:顏色變變變顏色變化帶給我們很多的快樂,在我們的科學角里還有許多好看又好玩的顏色,小朋友可以去一玩,變一變。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0

 設計意圖:

結合《我愛大自然--秋天的歌》的主題,我選擇了散文詩《樹真好》這個內容進行執教。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將語言和科學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在欣賞散文詩中,感受樹的用途;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並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樹是我們的好朋友"的聯想、講述,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願意講述樹的好處,發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初步的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木及小鳥、小貓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圖片,佈置成美麗的樹林。

2、散文詩《樹真好》的錄音帶、幼兒手工操作材料及優美的音樂2段。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參觀。

2、探索樹林的祕密。

提問:a、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裏都有些什麼?

1、他們在幹什麼?爲什麼人們喜歡在樹林裏玩?

2、欣賞、理解散文詩。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2)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提問:a、樹真好,小鳥在樹上幹什麼?

1、樹真好,他能擋住什麼?

2、樹真好,……、製作樹林,體驗樹的多樣性及好處。

(1)教師:"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要求: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手工材料粘貼小樹林,然後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粘貼在樹林中。)

(2)放配樂散文詩《樹真好》的錄音,幼兒自主操作。

3、聽音樂在美麗的樹林裏自由舞蹈。(樹真好,樹林裏可真美,讓我們在樹林裏一起跳個快樂的舞蹈吧!)延伸活動:在自主活動中,引導幼兒創編《樹真好》。

 觀察與效果分析:

在活動中,當我出示教學圖片讓幼兒對畫面進行仔細地觀察時,幼兒都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所看到的內容,並用一句話說:"樹是我們的好朋友"。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表達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快樂。

2、鼓勵幼兒學習勞動方法,即使用清潔工具有順序地洗椅子。

3、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重點:教育幼兒要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養成良好的習慣。

難點:學習使用清潔工具洗椅子,感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椅子每人1張;水盆若干,抹布若干(數量和幼兒人數相同)、音樂、“椅子”錄音。

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椅子哭了

●錄音:“嗚嗚……”師:是誰在哭呢?

●椅子:“嗚嗚……”小朋友,我是小椅子,你們身上都很乾淨,你們看,我的身上很髒,我身上爲什麼會這麼髒呢?

●你們能幫我洗個澡嗎?

二、我來給你洗洗澡

1、洗椅子

●師:你們願意幫助小椅子洗澡嗎?那我們用什麼來給小椅子洗澡呢?(老師在肯定幼兒正確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抹布、水盆)今天我們請它們來幫忙。怎麼樣才能把小椅子擦乾淨?(每個地方都要擦到)

●幼兒嘗試用抹布開始擦洗椅子,鼓勵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快樂。

2、交流

你是怎麼洗椅子的?鼓勵個別幼兒來示範並用語言表達洗椅子的過程。

3、總結

●胡老師還把擦椅子的步驟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擦椅子,這樣我們會把小椅子擦得更乾淨。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擦椅子。(小抹布,洗一洗、擰一擰;椅子面、擦一擦;椅子背,擦一擦;椅子腳,擦一擦;椅子檔,擦一擦,小椅子,開心啦!)

●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還應該怎麼更好地愛護它?

三、送椅子“回家”

●椅子:小朋友,謝謝你們把我洗得這麼幹淨,以後你們要好好的愛護我噢!

●我們去看看小椅子幹了沒有,我們帶小椅子一起回活動室吧!

創設情景,幫助產生想幫助小椅子的慾望。

開拓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用什麼材料與方法去進行清潔小椅子。

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並鼓勵幼兒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結合兒歌,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擦椅子的步驟。

通過討論培養幼兒愛護小椅子,輕拿輕放的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快樂元旦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2、在活動中,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舊掛曆、新掛曆、布做的“龍”二"三條。中華風俗CD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將身體縮成圓柱形狀,併發出被點燃的爆炸聲“砰”的聲音,請幼兒猜猜:“老師剛纔表演的是什麼?”

問幼兒:“鞭炮聲讓你想到了什麼?”

2、音樂遊戲:敲鑼打鼓放鞭炮

師:“過年了,除了放鞭炮,還有什麼呀?”(出示圖片)

隨音樂做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動作。

3、換掛曆:欣賞新掛曆上的圖畫,翻開第一張,念一念上面的字,瞭解一月一日是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4、生肖年的祝賀:瞭解今年是什麼生肖年。

問:“今年的生肖是什麼呀?”“明年是什麼呀?”

欣賞當年的生肖圖案。模仿拜年的情景。

5、教唱歌曲《恭喜恭喜》

師:“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學唱新歌”。

6、耍龍燈。

老師在小朋友唱歌時出示“龍燈”引起幼兒興趣。

問:“這是什麼呀?”“它有什麼用呀?”

“我們也來耍龍燈好嗎?”

請幼兒來跟着音樂耍龍燈二"三次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做音樂遊戲的同時,感受到元旦活動其其中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五、活動延伸:

師:“我們小朋友一起跟着龍燈去給其他小朋友拜年去。好不好?”

(帶幼兒隨着歡慶的音樂出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2

活動教案:好朋友

設計意圖:《我的好朋友》這一活動教學以後,小朋友很喜歡這個話題,一直談論着自己的好朋友,感受沒有朋友是那麼的孤獨,從而體會微笑面對朋友是多麼的重要。我發現,他們對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很有興趣,於是,特設計本次活動。

目標:

1、 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幼兒尋找事物之間的關係。

2、激發幼兒有好朋友的.快樂情緒。

準備:小圖片、課件、實物:鎖、鑰匙

重點:通過遊戲活動,引導幼兒尋找事物之間的關係。

演示課件

導入課題

一、演示課件導入課題

引導幼兒觀察演示ppt說出物品名稱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好多小客人,小朋友看一下,都有些誰呀?

(小鳥、桌子、鑰匙、雨傘、椅子、雨鞋、茶壺、大樹、鳥籠、杯子)

二、引導幼兒找出朋友

1、出示實物鎖,引導幼兒尋找鎖和鑰匙之間的關係。

問:鎖和鑰匙爲什麼是一對好朋友呢?

2、小結:鑰匙能把鎖打開,所以鎖和鑰匙是一對好朋友。

3、幼兒操作:幫圖中小客人找朋友。引導幼兒找圖片中的好朋友,師生一起檢驗。

問:爲什麼水壺和被子是一對好朋友?(引導幼兒說說關係)

爲什麼桌子和椅子是一對好朋友?

爲什麼雨傘和雨鞋是一對好朋友?

討論:你們覺得小鳥和誰做好朋友最開心?爲什麼?

除了和大樹做好朋友,還和誰做好朋友呢?

小結:還和藍天白雲,還有我們小朋友也是好朋友。

三、遷移活動生活活動

1、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對一對的好朋友呢?

2、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有好朋友心裏怎麼樣?

3、小結:有好朋友真好,好朋友在一起真快樂。

4、師生齊唱歌曲:好朋友

反饋:中班幼兒還是直覺行動思維佔優勢,所以我設計了課件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在親身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本次活動的內容。本次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思維比較活躍,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積極地尋找生活中的朋友,從而引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激發了幼兒有好朋友的快樂情緒, 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情感。

2、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

3、感受與好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兒歌,表現兒歌

活動準備

1、小狗,小鴨,娃娃的貼絨或磁性教具及相應的頭飾2、錄音機;磁性黑板一塊3、幻燈片、歌曲錄音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好!

幼:老師好!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談話導入主題。

1、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

2、你看到好朋友時會怎麼說,怎麼做?3.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麼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交朋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教師先朗誦兒歌。提問:兒歌中誰和誰是好朋友?:1、兒歌中兩隻小狗見了面是怎麼做的2、小鴨見了面是怎麼做的?3、兩個娃娃見了面又是怎麼做的?師:你覺得他們是好朋友嗎?你聽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互相幫忙、?從哪裏看出來他們是好朋友呢?你的?

三、學習兒歌(給幼兒播放歌曲,聽一聽)師:“這首兒歌好不好聽呀?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好嗎?。”那先跟着我讀一遍吧。好,都學會了吧。我們現在來加上一些簡單的動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請幼兒進行集體郎誦

個別朗誦、男女分組朗誦,最後老師彈琴,你們按節奏來演唱好嗎?真好聽,小朋友們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別請幼兒分別戴上小狗、小鴨、娃娃頭飾個好朋友表演兒歌。

附:兒歌

好朋友

兩隻小狗見了面,

互相親親鼻子尖;

兩隻小鴨見了面,

尾巴搖搖頭點點;

兩個娃娃見了面,

親親熱熱把手牽

教學反思

這不僅僅是一次音樂活動,通過孩子對歌詞的深入理解,讓孩子意識到:和朋友在一起遊玩的快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性教育素材,讓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萌發和同伴積極交往的良好社會性。在教學時還可以配上一定的肢體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如還是沒有掌握,那麼在平時的安靜時間,老師帶着多唱幾遍。或者在平時吃飯、遊戲時打開錄音,讓幼兒多聽聽。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領唱與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創編新的歌詞,在歌曲間奏處能跟據歌詞內容按節奏做相應的動作。

3、培養幼兒與同伴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情感及合作進行歌表演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並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2、圖片:好朋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複習歌曲《找朋友》

要求:聲音自然,發音清晰

2、節奏練習

出示節奏圖譜,引導幼兒練習並初步感知間奏

教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打節奏的遊戲,畫小嘴巴的地方我們以用嘴來打節奏,畫小手的地方用手來打節奏。

二、基本部分

1、理解掌握歌詞

提問:剛纔你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麼?那請你講一講誰是你的好朋友?爲什麼你們是好朋友?

重點引導幼兒講爲什麼是好朋友,好朋友間要互相幫助。

2、結合圖片“好朋友”學習歌詞

師:今天我們班也來了一對好朋友,我們來看看她們爲什麼是好朋友。

(1)幼兒通過觀察圖片學習掌握歌詞

(2)結合節奏圖譜來念歌詞,感知歌曲間奏

要求:畫小嘴巴的地方念歌詞,畫小手的地方拍手。

小結:教師及時的鼓勵幼兒,對掌握快的幼兒提出表揚與肯定。

3、引導幼兒感知歌曲旋律並學唱歌曲

(1)感知歌曲旋律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兒傾聽並跟着旋律說歌詞

(2)學唱歌曲

A、教師範唱歌曲,幼兒傾聽。(第二便時幼兒可跟唱)

B、集體合唱,提醒幼兒注意歌曲的間奏。

4、嘗試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1)出示演唱提示卡:

教師講解:畫一個娃娃頭是一名小朋友唱歌,那畫許多娃娃頭是——(許多小朋友唱)是全班一起唱。我們來試試。

請幼兒試唱幾次並講解領唱與合唱。

(2)創編新歌詞演唱

教師提示:好朋友之間除了可以幫忙梳梳頭,扣鈕釦,還可以幹什麼呀?我們把它也加到歌曲裏演唱。

A、幼兒創編歌詞。對於幼兒的創編及時給予肯定

B、根據創編的歌詞演唱歌曲。

提醒幼兒可以在間奏時做一些動作。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講講有誰幫助過自己,那自己以後能幫助同伴做什麼?讓幼兒進一步瞭解同伴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教學反思:

在社會活動《好朋友》的'教學設計中,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預設活動目標,能選擇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欣賞故事引出活動主題,運用談話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探討尋找問題答案,引導幼兒參與表演來鞏固對知識的習得。這些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爲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及目標的達成奠定了基礎。幼兒通過觀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積極參與、感受活動過程。同伴之間的互動、老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爲幼兒的探索、交流、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活動的過程能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足之處是老師的個別指導能否促進幼兒主動有效學習的度掌握的不夠好,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重點關注。社會活動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中班《好朋友》教案15

[教材簡解]:

《找好朋友》通過找好朋友的形式將相關的物體一一匹配,初步獲得相應的經驗,並說出“誰和誰是好朋友”,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數學操作活動,懂得在朋友需要的時候要相互幫助。

[目標預設]:

1.引導幼兒學習將相關的物體一一匹配,初步獲得相應的經驗。

2.幼兒學習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3.感受朋友間友愛互助的快樂。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瞭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配對關係。

2.感受朋友間友愛互助的快樂。

[設計理念]:

獨生子女性格比較孤僻,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不知道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通過這節數學活動“找好朋友”,讓他們在學本領的時候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懂得了互相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設計思路]:

《找好朋友》小班孩子很怕孤獨,他們能感受沒有朋友是那麼的孤獨,有一個或幾個好朋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這節課通過孩子對好朋友的情感來完成數學操作活動,通過“手拉手的圖案”體現好朋友的意思,既形象又生動,既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又瞭解了事物之間的關係,體現了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協助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集體活動請丁丁小朋友上臺和老師做遊戲“你是我的好朋友”

小朋友一起念兒歌: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好朋友,好朋友,我們小手拉小手。”

老師:老師和丁丁手拉手,我們兩個是好朋友。

我們還請來了很多的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圖片這些小客人今天遇到了一個問題,他們找不到他們的好朋友了,想請你們幫幫忙,你們願意嗎?

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教師一一出示雨鞋、拖把、鍋、灑水壺、傘、鏡子、水桶、梳子、花、桌子、椅子、茶杯、被子、熱水瓶、牀、勺子。小朋友一一指認,簡單說出名稱、用途。

師問:它們是來幹什麼的?(找朋友)教師出示大的掛圖,上面畫許多“大手拉大手”的手形圖。看看什麼和什麼是好朋友?讓它們手拉手。幼兒上臺找好朋友貼在“大手”上。

(二)操作活動老師出示操作紙,上面是“小手拉小手”的圖案。

師:紙上也有許多小客人,它們也要找好朋友。

幼兒一一說出名稱。(畫筆、牙膏、臉盆、籃球架、羽毛球、榔頭、笤帚、花瓶)教師出示簍子,它們的好朋友都在小簍子裏,請小朋友幫忙,將它們的好朋友找出來放在它的旁邊,讓它們手拉手。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小朋友正能幹,這麼快就給他們找到好朋友了,讓我們一起看看對不對,一起說說,什麼和什麼是好朋友。學說完整話.

拖把和水桶是好朋友;臉盆和毛巾是好朋友;桌子和椅子是好朋友……

2.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誰和誰還是好朋友?

三.評價表揚找得又對又快的幼兒,按要求整理物品,獎勵表現好的'幼兒。

四.結束部分

這些小客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非常感謝小朋友。那麼小朋友們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啊,請你找一找,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好朋友存在,讓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好不好?告訴他們,誰和誰是好朋友!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