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5篇)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大與小,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5篇)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

教案目標:

1.觀察比較物體的大小,知道大與小的區別。

2.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大的給大大熊,小的給小小熊"。

3.能愉快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教案准備:

大熊和小熊圖片、小禮物和大禮物、小帽子和大帽子、小房子和大房子的圖片各一張、PPT材料一份。黑板一塊,磁鐵若干。

教案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我們小(2)班來了兩位好朋友(出示大大熊和小小熊)他們一隻叫大大熊,一隻叫小小熊。大大熊說:"我喜歡大大的東西"。小小熊說:"我喜歡小小的東西"。

2.師:你們猜猜誰是大大熊,誰是小小熊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大大熊大,小小熊小)

二、情境創設,加深理解。

1.師:大大熊和小小熊很喜歡小二班的小朋友們,想請小朋友到他們家裏去做客,你們願意嗎?

2.師:他們走啊走啊,可是呀,大大熊和小小熊迷路了,不知道他們的家在哪裏了,小朋友你們知道大大熊的家是那一個嗎?我請小朋友上來先送我們的大大熊回家好不好?送的'時候要說:"大房子住大大熊"。(請幼兒上前送大大熊回家)那小小熊的家又是哪一個呢?誰來幫它找一找?(幼兒送小小熊回家,教師引導幼兒說完整)

3.師:大大熊和小小熊都找到了自己的房子,他們可高興了,今天呀還是他們的生日呢,小兔子送來了生日禮物,可是呀,他們的禮物都放在了一起,搞不清誰哪個禮物是大大熊的。哪個禮物是小小熊的了。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麼?我請小朋友來送禮物給我們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誰願意?送的時候要說:大禮物給大大熊/小禮物給小小熊(集體再說一遍)

4.師:他們得到了禮物,真開心呀,拆開禮物一看,原來是一頂漂亮的帽子,他們在屋子外面玩遊戲慶祝生日,一不小心,帽子都掉在了地上,這兩頂帽子呀長的一模一樣,他們搞不清哪一頂是大大熊的哪一頂是小小熊的了。小朋友你們知道麼?我請小朋友來送帽子給我們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誰願意?送的時候要說:大帽子給大大熊,小帽子給小小熊(集體再說一遍)

5.師:大大熊和小小熊找到了帽子,可開心了,他們說小二班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讓我們來表揚一下自己吧。

三、鞏固理解

1.(教師出示PPT)師:大大熊和小小熊生日會上來了許多小動物,我們來看看都有誰?

2師:這是誰啊?(小兔子和大兔子)你們看看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一個大,一個小)出示小狗,小豬以此類推四.佈置作業。

1.師:你們看老師這裏還有許多大大熊和小小熊掉在外面的的東西呢。我們把來把他們找出來吧!

教案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準備了一大一小兩隻熊,請小朋友觀察比較,哪隻熊大,哪隻熊小,這一環節結束後,讓幼兒把兩隻熊送到事先準備好的兩間房子裏,並強調大熊喜歡住大房子,小熊喜歡住小房子,幼兒很快地比較出了房子的大小並把兩隻熊分別送到他們住的房子裏。到了給兩隻熊送禮物的環節,我說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們給他們送些禮物好不好,記住了大熊喜歡用大的東西,小熊喜歡用小的東西,我們送禮物的時候一定要說"大的XX給大熊,小的XX"給小熊,可是由於幼兒剛入園不久,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許多幼兒不會把這句話連貫地表達出來。第三個環節是今天大熊和小熊的客人來了,讓幼兒通過客人小動物來進一步鞏固大小的認識。

通過上課,我意識到本次活動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首先我的聲音還不夠響亮,我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量,使每個幼兒都能聽到都能被我吸引。然後在佈置作業那一環節我沒有考慮周全,我只是讓幼兒明白作業裏物體的大小,但是沒有教他們怎麼做這個作業,導致在後來的作業中,有一些小朋友不會做,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這個是我的一個失誤,也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每一環節的設計都要準確細緻。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2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能辨別生活中圓形的物體。

2.嘗試用各種圓形材料進行印畫,初步感受大小虛實不同的圓形組合的畫面效果。

3.願意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創作的快樂。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幼兒熟悉並瞭解生活中的各種圓形物體;學唱歌曲吹泡泡吹泡泡用的材料。多媒體課件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教師出示吹泡泡的遊戲材料,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教師播放吹泡泡的音樂,鼓勵幼兒跟着音樂邊唱邊玩,和泡泡玩一玩、追一追、抓一抓。

3.引導幼兒觀察泡泡,感受各種泡泡的形狀以及大小顏色的不同變化。

4.播放課件並欣賞名畫《無題》中豐富的色彩。

二、探索發現

1.出示範創意畫紙和各種瓶蓋、水粉臉顏料,鼓勵幼兒探索各種圓形物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提示水粉顏料的操作常規。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壓印的方法和步驟。

三、創作表現

1.教師提示印畫要求,鼓勵幼兒自選材料和顏色,在各自的創意畫紙上大膽印畫。

2.幼兒印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注意畫畫的.疏密;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材料、多種顏色的顏料進行壓印;提醒幼兒手不要接觸顏料,用完一種材料後放回原位,以免弄髒衣服和桌面。

四、欣賞評議

1.將幼兒的作品集中展示,引導大家共同欣賞。

2.鼓勵幼兒說一說:你印出了哪些顏色的泡泡,這些泡泡聚在一起給你怎樣的感受?

3.播放歌曲《吹泡泡》,引導幼兒繼續玩吹泡泡的遊戲,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教學反思:

活動以其生動活潑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兒的熱情參與,發展着幼兒的個性和能力。引導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從幼兒的生活與興趣出發。

總之要認真對待每一次教研活動,認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動的準備工作包括備課、教具準備等。努力學習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樂教學活動質量。共同探討好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有大和小的概念。

2.讓幼兒自己能分辨大小。

3.鍛鍊幼兒的思維反應。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自己能分辨

活動準備

用紙板做兩個空心的方框。大的一個,小的一個。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小朋友們,今天有兩個朋友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孩子們圍成一個圓圈,老師拿出道具,介紹新朋友跟同學們認識。老師拿出大方方,和小方方。讓孩子們觀察,看看孩子眼中誰是大方方,誰是小方方,分組討論。

讓幼兒講講自己家裏有沒有大方方和小方方。例如冰箱和微波爐

老師示範,

大方方和小方方

老師講大方方,老師就跳進大方方里面。老師講小方方。老師就跳進小方方里面。

讓幼兒活動,老師講幼兒跳,老師講大方方幼兒就跳進大方方里面,老師繼續講大方方,幼兒還在大方方里面原地跳,老師講小方方,幼兒就跳進小方方里面,老師講大方方,幼兒又跳進大方方里。隨意講大方方,小方方,讓幼兒跳。

分組活動,讓幼兒講,幼兒跳。

最後讓幼兒評一評誰跳的最準確。

教學反思

這一次活動充分的掌握了幼兒好動的天性,讓幼兒在動中學習,在玩中度過。同是鍛鍊了孩子的聽力和思維敏捷度。

但是當眼耳腳三者齊用時有的就手忙腳亂了。當孩子聽到大方方時跳進小方方的。

如果再讓我活動,我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在多看看,在自己的玩具中找找大方方和小方方。

小百科:小形容事物在體積、面積、數量、力量、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4

活動目標:

1.學會通過目測法、重疊法比較大小不同的兩個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生活中大與小的運用,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貓和小貓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盤子、汽車、一些常見的物品如釦子、瓶子等。

活動過程:

創設遊戲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大貓小貓來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圖片與模具)哪一隻是大貓?哪一隻是小貓呢?引導幼兒進行比較。

實際操作,學習常見的比較方法

出示帽子,引導幼兒分別用目測法、重疊法進行比較大小後,按大小分別送給兩隻貓。

出示小球,用目測法比較大小後,送給兩隻貓。

出示小汽車,用重疊法比較大小後,送給兩隻貓

三、鞏固練習

給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較大小(釦子、毛球兒、藥瓶兒)出示實物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延伸:

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找找“大”和“小”。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5

活動過程:

(一) 幼兒相互打招呼。

1、 託三班、託四班幼兒分別坐在場地周圍。

2、 託一班、託二班幼兒分別由教師帶領排成長隊走到託三班、託四班幼兒跟前問好:

3、 幼兒坐成一個小方形。教師小結:

“剛纔我們認識新朋友了,有託一班的小朋友、託二班的小朋友、託三班的小朋友和託四班的小朋友。

(二) 一起唱歌

1、 大家一起唱《新年好》、〈生日歌〉、〈找朋友〉、〈〈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幾首歌。

2、 個別能幹的幼兒上前演唱自己喜歡的歌。

(三) 遊戲:木頭人

1、 教師抽幾名託一、託二幼兒進行遊戲。

2、 選幾名託三、託四幼兒與託一、託二幼兒進行遊戲。

3、活動幼兒逐漸的增多,儘量組織各班幼兒交叉着一起玩遊戲。

(四) 遊戲:找朋友

1、 抽個別能幹的幼兒進行遊戲。

2、 教師鼓勵每一名幼兒都參加遊戲。

(五) 遊戲:趕小豬

幼兒坐成一個大方形:

1、 託一班男孩子示範遊戲。

師:“我是趕豬人,我養了一羣小小豬,我請託一班的男孩子過來當我的'小小豬。”

2、 各個班輪流遊戲。

提要求:1、指導每一名幼兒像小豬一樣爬到終點。

2、幼兒以教師唱〈懶小豬〉這首歌爲幼兒開始爬的指令。

(六) 總結

提問:

1、玩的高興嗎?

2、跟那個班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6

“做個哥哥姐姐”活動源於幼兒的現實需求,我們希望孩子通過真實經歷生活中有價值的事件來獲得生命意義上的發展,爲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更生態的自然環境。

 §活動的組織

每個大班都與一個託班結成對口班級,每位大班孩子認領一個託班孩子做弟弟妹妹。活動每週進行一次,每次玩的內容都經過哥哥姐姐們討論產生:有玩玩具、捏橡皮泥、畫畫、講故事等。每次活動前和活動後,都要集體做準備或進行回顧性的討論。比如,活動前有:你打算今天跟弟弟妹妹玩什麼?怎麼玩?活動後的分享有:今天跟弟弟妹妹玩,你有什麼特別開心的事?你是怎麼照顧弟弟妹妹的?有什麼問題你解決不了,說出來大家給你出出主意。在討論過程中,孩子們分享着做哥哥姐姐的經驗和感受,同時更體會着付出的快樂。

§充滿挑戰的開始

做哥哥姐姐是大班孩子們最期盼的事情,但在第一次活動後,他們很快感覺到,做哥哥姐姐是挺累的一件事。充滿熱情但缺乏相關經驗的哥哥姐姐們不停碰壁: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卻不知道說什麼;弟弟妹妹總是跑來跑去不聽指揮:帶來的玩具弟弟妹妹不喜歡玩……各種各樣的問題一下子都擺在了孩子們面前。他們不由得發出感慨:“做哥哥姐姐真累,有點不好玩!”面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和反應,我們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如照顧弟弟妹妹,在不斷的嘗試中積累經驗。事實上,正是有了一開始的挫敗,以後的.點滴成功纔會讓孩子們的體會更豐富和深刻。

§可喜的變化

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變得越來越像稱職的哥哥姐姐了:懂得講故事時要給弟弟妹妹看書,自己邊講故事邊指着講到的地方讓弟弟妹妹看:玩戶外活動的時候要讓弟弟妹妹玩,自己則要保護弟弟妹妹的安全;畫畫的時候,讓弟弟妹妹畫容易的,自己負責難的部分;帶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的時候,要陪弟弟妹妹玩,不能只顧自己玩得高興。孩子們的點滴進步讓我們欣喜不已。

§真愛的流露

在活動中,孩子們流露出的對弟弟妹妹們的愛護之情讓我們感動:平時有些莽撞的孩子,在弟弟妹妹面前變得小心翼翼了;平時只顧自己的孩子,會主動幫弟弟妹妹擦鼻涕;平時霸道的孩子,會大方地將自己的玩具給弟弟妹妹玩;看到弟弟想玩別人的玩具,哥哥就向別人借來給弟弟玩;妹妹想畫畫,姐姐就拿出自己的蠟筆手把手跟妹妹一起畫……這樣的活動持續了一年,到畢業的時候,大班的孩子們似乎真的成了託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主動提出要送畢業禮物給弟弟妹妹,拉着弟弟妹妹的手依依不捨,承諾還會回來看他們。

孩子們在“做個哥哥姐姐”活動中體驗到成長的樂趣,而我們也在爲孩子們的學習提供各種支持的過程中獲得了些許感悟:

一、修復幼兒成長的生態,彌補原有生活的缺失

本次活動在設計之初,就將目的放在關注孩子成長生態的修復,彌補孩子缺失的成長機會。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他們並不明白哥哥姐姐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做個哥哥姐姐”的活動爲他們提供了做哥哥姐姐的機會。該活動持續了近2個學期,孩子們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做哥哥姐姐的體會和自豪,還有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和責任。

 二、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讓學習成爲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幼兒來說,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如爲了解決真實的問題——如何讓弟弟妹妹喜歡上自己,大班孩子們不得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他們蒐集來自己小時候喜歡玩的玩具,因爲他們猜測自己小時候喜歡玩的玩具弟弟妹妹或許也喜歡玩;一開始弟弟妹妹怕生不喜歡自己,有的哥哥姐姐就想着送個小禮物讓弟弟妹妹開始喜歡自己……孩子們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將“關愛、互助、理解”等體驗和感悟內化爲自己的日常行爲,成爲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三、關注個體體驗,讓幼兒獲得的經驗更多元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整齊劃一的集體教學有時無法滿足孩子多樣化的成長需求。而關注個體體驗的活動,能使孩子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有機會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在做哥哥姐姐的過程中,每個孩子獲得的經驗不盡相同。無論是粗心大意的孩子、不善表達的孩子。還是斤斤計較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都在面對做哥哥姐姐這個任務時,有了各種令人驚喜的不同變化。

四、始終站在促進幼兒生命成長的高度來思考我們的教育

教育是涵養生命的過程。生命的成長比技巧的習得或知識的堆積重要得多。愛是人的天性,但是關愛他人的教育卻常常被教師或家長忽略。

大班孩子平時缺乏關愛他人的機會,當他們有機會爲託班的弟弟妹妹付出時,他們愛的天性就得到了激發。如,戶外活動時下雨了,做哥哥的自然而然地把手遮在弟弟的頭上;妹妹在教室裏走,一個球滾過來,姐姐立刻跑到妹妹前面把球推開;有時候不小心被弟弟妹妹弄痛了,哥哥姐姐們也一聲不響地忍住了,繼續陪弟弟妹妹玩……在這些細節中,孩子們的關愛本性得到了展現。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7

一、活動目標

1、能用簡單的句子完整講述小松鼠用尾巴幫助他人的主要情節。

2、知道畫面中松鼠的動作及背景線索,能說出畫面的季節。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並能與他人交流、分享。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二、活動準備

PPT《小松鼠的大尾巴》

配套課件:大班語言課件《小松鼠的大尾巴》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大班上學期語言教案《小松鼠的大尾巴》含PPT課件

(二)引導幼兒觀察第一、二幅圖,用開放性提問讓幼兒理解畫面情節。

1、出示畫面①:

(1)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松鼠,小雞,雨傘,小花)哦,有人看到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小花,那這些漂亮的花都是在什麼季節開放的啊(春天)?那天氣怎樣啊(下雨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天空下起了雨)?

(2)小松鼠遇見了誰?(小雞)小雞它怎麼了?(被雨淋溼了)——引導幼兒感受小雞被雨淋溼後的狀態。

它們兩個在幹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幼兒自由猜想)

(3)現在請一位小朋友扮演小松鼠,老師是小雞,我們來看看小松鼠會說什麼。

再請其他幼兒說說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會對小雞說什麼。

(4)小松鼠爲什麼會幫助小雞擋擋雨?——師小結:小松鼠是個很熱心、又很愛幫助別人的人。

(5)小雞現在的心情怎麼樣(開心),爲什麼?——師小結:受到別人的幫助很開心,遇到了小松鼠這樣熱心又很有愛心的好朋友感到很溫暖。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根據畫面①講故事。

3、出示畫面②:

(1)在這幅圖上,你又看到了什麼?(太陽,小松鼠,蝸牛)

(2)這個太陽怎麼樣啊?(很大,很紅)這麼大的太陽,你們現在有什麼感覺啊?(教師做出很熱的誇張動作),什麼季節到啦?(夏天)

(3)我們看看,誰也和我們一樣,都熱得出汗了?(小蝸牛)那小松鼠在幹什麼呢?仔細看看,你看到了什麼?(尾巴在動,在給小蝸牛扇風)

(4)有誰願意根據這個畫面,給我們講講小松鼠和小蝸牛的故事?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根據畫面②完整講述。

(三)引導幼兒觀察第三幅圖,請幼兒兩兩分角色自由講述、表演。

1、出示畫面③:

(1)現在,就請你找一位自己的好朋友,根據這幅畫面,兩個人一起來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可以加上豐富的表情和動作來演一演。

(2)請兩名幼兒上臺表演故事。

(3)分別請底下其他扮演小兔和小松鼠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2、看來,小朋友們剛剛都講了一個快樂又好聽的故事,那我們現在就一起用和第一、第二幅畫面一樣簡單的句子,把這個故事完整講一遍。

(四)請幼兒猜想冬天,松鼠的尾巴有什麼用,並聯系自身說說如何幫助別人。

1、我們知道春天,小松鼠用它的尾巴爲小雞擋雨;夏天,小松鼠用它的尾巴爲蝸牛扇風;秋天,小松鼠用它的尾巴爲小兔掃落葉。那冬天,天很冷,你們猜,小松鼠又會用它的大尾巴幹什麼?

2、幼兒進行猜想,出示圖片④,鼓勵幼兒講述小松鼠用大尾巴當被子蓋的情節。

(五)帶領幼兒邊看圖邊完整地講述故事。

1、故事我們都講完了,可是故事的名字還沒有呢,誰可以給這個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2、我們大家一起來完整的'講述這個《小松鼠的大尾巴》故事吧。

(六)活動延伸:

1、原來,小松鼠的尾巴有那麼多的用途,小松鼠用它的大尾巴幫助了很多人,給別人帶去了快樂和溫暖,自己也得到了快樂。那我們小朋友平時肯定也會經常幫助人,想一想,你都是怎麼幫助別人的?(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的事例進行表揚鼓勵。

2、教師總結:你們喜歡小松鼠嗎。我們也要像小松鼠一樣,做個愛幫助別人、願意與別人分享快樂的人。

活動反思:

讓孩子通過對故事的理解,聯繫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通過說一說,感受到幫助別人和被人幫助的甜蜜。孩子們都紛紛地談論起來,大多孩子是說自己幫助別人的事情,而作爲我又該引導孩子被別人幫助的事情及自己的感受。活動的最後是讓幼兒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進一步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然後通過這個活動我聯繫下面的自主遊戲環節,讓幼兒要像故事裏的小松鼠一樣學會幫助別人,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所以遊戲中孩子們的表現也令人滿意。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8

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孩子會覺得好玩。

在給孩子讀故事前準備一個大布袋,邊讀邊給孩子演示故事中的情節。故事的難點在於幫助孩子想象巨人、小偷和汽車在大布袋前是怎樣很快變小,被吸進大布袋裏的;從大布袋裏出來後又是怎麼樣從小變大的。所以在第一次讀的時候要邊讀邊講,用手勢和動作表示巨人等從大變小,又從小變大的過程。

讀故事的時候,要讓孩子感到大布袋很神奇,並把巨人、小偷的吃驚和小矮人的快樂讀出來。

1. 小矮人爲什麼要把大巨人裝進布袋裏?

因爲兩個巨人在打架,而且還讓小矮人別管閒事,所以小矮人把他們裝進了布袋子裏。

2. 大布袋是怎樣把巨人、小偷裝進去的?

小矮人張開口袋,說“進來、進來”,巨人和小偷就變得很小,被吸進了布袋裏。

3. 小矮人爲什麼要把大布袋背到警察局裏去?

聽聽孩子們怎麼說。他們會知道警察是抓壞人、抓小偷的。需要進一步告訴他們:警察不僅抓小偷,也要制止、懲罰在街上打架的人和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

4. 兩個巨人從口袋出來後,爲什麼說“太悶了、太悶了!”

口袋很小、不透氣、又很黑,所以巨人說布袋裏太悶了,很不舒服。

5. 你知道小矮人的大布袋有什麼用途嗎?

鼓勵孩子根據文中的敘述去想象。

教具準備圖片:33巨人

附故事:

小矮人的'大布袋

小矮人的大布袋佚名街上走來一個小矮人,小矮人揹着一個大布袋。這時,有兩個巨人在打架。小矮人叫:“別打架,別打架!”

“小孩別管閒事!”兩個巨人一起對着小矮人揚了揚拳頭(動作表現)。

小矮人張開大布袋,叫:“進來進來!”

“啊!”兩個巨人糊里糊塗地變小了(他們不知道自己爲什麼就變小了),驚叫着被吸進大布袋。

這時,街上有人在喊抓小偷,一個小偷慌慌張張(很害怕、着急)地在逃。

小矮人張開口袋叫:“進來進來!”小偷也變小了,鑽進了大布袋。

忽然,一輛卡車闖過了紅燈,小矮人張開口袋又叫:“進來進來!”卡車呼呼地縮小,稀裏糊塗(不知道怎麼回事)地鑽進了大布袋。

小矮人將大布袋背進警察局,說:“你們要處理的人我都帶來了!”

警察問:“人呢?”

小矮人打開大口袋:“出去出去!”

卡車開了出來,漸漸變大。小矮人說:“這輛車闖紅燈!”

兩個小人走了出來,漸漸變成巨人。小矮人說:“他們在街上打架,勸不住。”

兩巨人叫道:“太悶了太悶了!”

警察驚奇地說:“啊!真是怪事了!”

小矮人將布袋一抖,小偷被抖(動作表現)了出來。小矮人指着他說:“他是小偷。”

小偷驚異地叫道:“哇,我的骨頭都要散了,這是哪裏呀?”

“這是警察局!”

“再見!”小矮人將大布袋往肩上一放,走了。巨人啊小偷啊都被警察帶走了。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9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走、跑、跳等多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本次活動選用幼兒熟悉的“小青蛙”作爲切入點,既基於幼兒的經驗和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各種動作的發展日趨完善,跳躍能力增強了很多,跳躍的遠度、高度和連續跳的持久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爲此,本次活動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動形式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以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本次活動符合《綱要》要求,遵循幼兒生長髮育規律,能夠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需要,具有可行性。

二、活動目標

1、主動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學會蹲跳、原地縱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方法。

2、能有意識地控制腳掌活動,保持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3、樂於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

2、活動難點:學會蹲跳、原地縱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方法,並保持身體動作的協調、靈活性。

四、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若干,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是體育遊戲活動的材料,它便於“跳荷葉”環節的進行,小青蛙頭飾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2、環境佈置:用綠色卡紙佈置一個池塘,“小池塘”旁邊一塊小空地作爲田地全。

五、活動過程

(一)第一個環節:進場熱身運動,教師引導幼兒模仿一些動物的動作:蝸牛慢慢地走,螃蟹橫着走、小鴨子搖擺着走、小兔蹦蹦跳、小鳥左右飛。 愛模仿是幼兒的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的設置中,我主要抓住了幼兒的這一個特點,來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達到活動前的熱身效果。我設計的一系列的模仿動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動作由慢到快,活動量由小變大:先學蝸牛慢慢走,學螃蟹橫着走,學小鴨子搖擺着走、學小鳥左右飛,學小兔蹦蹦跳。這還便於引出主要活動內容:模仿新朋友——小青蛙。

(二)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提問,啓發幼兒有意識地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

1、提出問題:“小青蛙是怎麼跳的呀?”(此時,教師應儘量啓發並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模仿青蛙跳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青蛙跳的關鍵方法;同時關注幼兒的動作情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2、請幾個動作能力強的幼兒進行示範。(目的在於關注幼兒的動作是否協調、靈活,着重提示幼兒注意一些關鍵動作要領,讓幼兒把動作做得更到位。該環節我主要採用了提問法。)

(三)第三個環節:鞏固動作經驗

1、教師示範蹲跳,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雙腿要用力蹬,落地的時候要往下蹲。蹲跳是本次體育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示範可以鞏固幼兒的動作經驗,還能起到一定的強調作用。)

2、引導幼兒練習蹲跳。師:“我們現在來當回小青蛙,把蹲跳的本領學好。”(每個幼兒戴上頭飾,開始自由練習,教師觀看幼兒動作是否到位,提醒幼兒注意起跳和落地的姿勢,及時糾正做錯動作的幼兒,再次給予示範。)創設情景“小青蛙跳荷葉”,鞏固蹲跳的動作。師:“現在我們把本領學好了,我們到池塘上玩跳荷葉吧!記住要從一片荷葉跳到另一片荷葉上,不要掉進水裏了。音樂響起開始跳,音樂停動作停。”(播放音樂,幼兒開始跳荷葉,教師在旁邊觀察和指導。)

3、音樂停止。師:“小青蛙們玩累了,我們先在荷葉上休息一下吧!”(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把蹲跳的動作進行鞏固練習。可根據幼兒運動的情況,利用音樂作爲一種信號,適時讓幼兒停下來休息,調整運動量。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觀察,並指導、鼓勵和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蹲跳動作的學習活動。此處主要採用了示範法、動作練習法,鞏固加深幼兒蹲跳的動作經驗,爲下一個環節做準備。)

(四)第四環節:遊戲“小青蛙吃害蟲”

1、師:“小青蛙們玩了很長時間,發現肚子餓了,我們到田裏去捉害蟲吃吧。小青蛙是怎麼捉蟲吃的呀,誰來試一試?”(請幾個幼兒示範模仿青蛙縱跳吃蟲子,教師進行引導,讓幼兒將動作做得更到位一些。)

2、師:“現在小青蛙們一起跳到田裏去捉蟲子吃吧!(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再次創設情景,主要訓練幼兒的縱向跳躍能力。在開始遊戲前教師雖然提出明確要求,但是幼兒往往會記不住,所以就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指

3

導。中班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還比較差,在縱跳起跳時會出現蹬地腿蹬不直,蹬地不充分,落地時屈膝緩衝過大容易坐到地上的現象。教師參與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學青蛙原地縱跳吃蟲子,可以及時提醒幼兒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安全注意事項,防止碰撞。同時關注孩子們的體力狀態,適當調節孩子的活動量。此處主要採用提問法。)

(五)第五環節:放鬆活動。

師:“小青蛙們吃飽了,我們到荷葉上放鬆一下,然後好好地睡一覺吧!”(教師帶領幼兒做一些放鬆舒緩的動作,如拍拍腿,揉揉腰,甩甩手腳,最後靜靜地“睡覺”,使原來興奮的神經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掌握動作情況,可以讓幼兒在晨間活動或戶外活動時繼續練習相關動作。

七、家園共育

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做好家長工作。結合本次活動,父母應在幼兒園建議和指導下,經常帶領孩子到戶外親近大自然,放鬆身心,鍛鍊孩子的肌肉力量和跳躍能力,保持四肢協調性和靈活性,從而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0

活動目標

1、知道大與小的概念,學會區別、比較物體的大小。

2、學習按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擺放。

活動準備

1、大魚和小魚教具(或卡片、粘貼)若干

2、小魚缸和大魚缸(或用熟料瓶自制簡易透明魚缸)各1個

3、海洋世界掛圖1張

活動過程

一、參觀海洋世界

1、教師:今天我們去參觀海洋世界,那裏有好多美麗的魚兒,我們去看看吧。

教師出示海洋世界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中魚的大小。

2、教師:你們看這些魚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老師現在變個魔術,把圖中的小魚請出來。

教師出示大魚和小魚的教具。

3、教師請幼兒仔細觀察教具,引導幼兒發現魚兒大小的不同。

教師出示大魚教具說:這是大魚。

教師出示小魚教具說:這是小魚。

4、教師請2—3位幼兒上前選出一大一小兩條魚,鼓勵幼兒說出哪條是大魚,哪條是小魚。

教師將大魚小魚模型隨機分爲幼兒,每人一個,讓幼兒與夥伴合作,通過對比直觀感受魚的大小。

二、遊戲:大魚抱小魚

1、教師:我們來一起玩一個大魚抱小魚的遊戲。

現在,讓老師

看看誰拿到的是大魚教具,誰是小魚教具。

當老師說大魚時,拿到大魚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來,當老師說小魚時,拿到小魚教具的.小朋友就站起來。

2、教師請幼兒將大魚或小魚教具用膠帶粘在額頭上,扮演大魚和小魚。

老師請扮演大魚的小朋友圍一大圈,扮演小魚的小朋友圍一小圈,小圈在內,大圈在外,

幼兒前後相互拉着衣角。

教師引導兩隊幼兒繞圈走,幼兒邊走邊說"大魚抱小魚",當老師大聲說"大魚抱小魚啦",

拿大魚的小朋友就去抱住拿小魚的小朋友。

三、魚兒回家

1、教師出示一大一小2個魚缸。

教師:這是魚兒的家,小朋友們告訴老師這裏有幾個魚缸?這兩個魚缸有什麼不一樣?

哪個大,哪個小?

教師:大魚住在大魚缸,小魚住在小魚缸。魚兒們累了,它們要回家了,現在小朋友送魚兒回家吧!

2、教師引導幼兒將大小魚教具取下,然後鼓勵幼兒將大魚放入大魚缸裏,小魚放入小魚缸裏。

教師從旁指導。

有效提問:

(1)魚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這兩條魚,哪條是大魚,哪條是小魚?

(3)兩個魚缸有什麼不一樣?

有用詞彙:大、小、比較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1

活動目標:

1、運用視覺觀察物品的特徵。

2、增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描繪物體顏色、形狀、用途等特徵的謎語若干。

2、生活中常見物品,如鍾、書、球、牙刷等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教師念謎語,幼兒猜謎。請猜對的幼兒說說它是根據什麼猜出來的。也可請自願的`幼兒來說謎語給其他幼兒猜。

2、編謎語: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物品,說說他有什麼特點。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這些特點編成一個謎語。幼兒嘗試自己編謎語,把自己編的謎語說一說,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來。

活動建議:

教師在提供觀察用的物品時,宜儘量選取有特徵(如顏色、形狀、大小、質感等)的物品,以便幼兒觀察。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2

目 標:

1、通過對小烏龜大背殼的聯想,嘗試用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體驗創編活動的快樂。

準 備:課件。

關鍵點:對堅硬的龜殼進行聯想,嘗試用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環 節:

1、經驗交流,引入主題。

(1)這是什麼?(背殼)(2)又厚又硬的大背殼對小烏龜來說有什麼用?

2、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聽故事“小烏龜的大背殼”。聽聽故事裏小烏龜的大背殼有什麼特別的用處。

3、聽聽講講,理解作品。

(1)故事裏的小烏龜爲什麼經常感冒?

(2)小松鼠不肯睡樹洞,松鼠媽媽看見滾來的大背殼,想想她會把大背殼當成什麼?大背殼爲什麼能當小松鼠的'搖籃?

(3)猜猜小烏龜聽了小山羊的話會怎麼做?爲什麼?

(4) 大背殼黑黑的,全是藥味。這樣的大背殼對生病的小烏龜來說會有什麼用處呢?傾聽故事結尾。

(5)你喜歡小烏龜嗎?爲什麼?

4、小結:小烏龜十分善良,把自己的大背殼借給別人,幫了別人的大忙,真了不起,也因爲這樣它得到了意外的收穫。

5、續編結尾,激發想象。

(1)小朋友,小烏龜的大背殼除了像搖籃、鍋子,還像什麼?(鳥窩、車子、雨傘……)

(2)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有一個半圓形的大背殼,你還想將大背殼借給哪個小動物?這個小動物可以用它做什麼呢?接下面我們一起來編故事。 老師先來編一段。下面請你像老師這樣將“小烏龜的大背殼”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幼兒自由編講。

(3)請個別小組代表講故事。

附:故事《小烏龜的大背殼》

小烏龜一生下來就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因爲它除了有一個小背殼之外,還有一個又厚又硬的大背殼,大背殼太大了,經常掉下來,一掉下來小烏龜就會感冒。

有一天小烏龜走着走着,忽然被一塊小石頭絆了一跤,大背殼骨碌一聲就掉了下來,向前滾去。小烏龜追呀追,遠遠的看見松鼠媽媽正在哄寶寶睡覺,寶寶哭着不肯睡樹洞。

松鼠媽媽正犯愁呢!看見滾來的大背殼,她就用繩子將大背殼吊起來做了個小搖籃。

松鼠寶寶笑眯眯地睡進搖籃裏,一會就睡着了。小烏龜打了個大噴嚏,驚動了松鼠媽媽。

松鼠媽媽趕緊把寶寶抱出來,對小烏龜說:“謝謝你的大背殼,讓我的孩子睡得那麼香” 小烏龜把大背殼背在背上連忙說:不用謝!不用謝!

小烏龜走着走着,遇見了小山羊。小山羊愁眉苦臉的說:爺爺病了,沒有鍋子熬藥。

小烏龜想了想,把大背殼借給了小山羊。回家之後就感冒了。

小烏龜正病着呢,小山羊來還大背殼了。

這時的大背殼已經薰得黑黑的,都看不出原來的摸樣了,再聞一聞全是藥味。奇怪的是,小烏龜一背上大背殼就有精神了,再喝一杯水,感冒就好了。小烏龜想:一定是山羊爺爺熬藥的時候,把藥熬到大背殼裏去了,要不然自己的病怎麼會好得那麼快呢!果然,以後小烏龜感冒了,只要一背上大背殼,病就好了。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句子講述四季中小松鼠幫助別人的情節。

2.能根據圖片以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講述畫面的只要內容。(集體備課修改:《指南》語言4-5歲目標:能根據連續畫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說出故事的情節。)

3.願意幫助別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1.課件:《小松鼠的大尾巴》。

2.松鼠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松鼠課件,引發《小松鼠的大尾巴》話題。

1.教師:(集體備課修改)這是誰的'尾巴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看,是誰呀?

2.教師:小松鼠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它的大尾巴有什麼用嗎?

3.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二)教師出示教學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畫面內容。

1.教師鼓勵幼兒看圖說說:畫面上有誰?小松鼠在幫誰做什麼?

2.教師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三)教師逐一出示教學課件,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瞭解講述的思路。

1.教師:畫面上有什麼?這是什麼季節?

2.小松鼠出門去,看見了誰?他怎麼樣了?

3.小松鼠說了什麼?他用大尾巴做什麼?

4.鼓勵幼兒按提問的思路,逐一講述畫面的內容。

(四)啓發幼兒想象故事情節,講述畫面內容。

1.教師:接下來是什麼季節?在這個季節裏,小松鼠會用他的大尾巴做什麼呢?

2.教師出示教學課件啓發幼兒看圖講述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助別的小動物的情節。

(五)採用分組的方式,讓幼兒輪流接說散文,感知散文優美的意境。

(六)教師帶領幼兒看教學課件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

1.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畫面。在講述過程中,教師採用等待、留空等方法讓幼兒填空,講述教學課件內容。

2.指圖邊朗誦散文,幼兒欣賞。

(七)引導幼兒仿編小松鼠用大尾巴幫助別人的情節。

1.小松鼠的大尾巴真神氣!想一想,小松鼠還會用他的大尾巴幫助誰呢?

2.醒幼兒用上述思路,講述仿編的故事情節。

(八)組織幼兒討論,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1.教師:小松鼠用他的大尾巴幫助了小雞、蝸牛、小兔子,這些動物高興嗎?

2.教師:小松鼠幫助了別人,他自己心裏高興嗎?爲什麼?

3.教師:你在什麼時候,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別人幫助你,你心裏覺得怎樣?

4.教師:你在什麼時候幫助過別人?幫助了別人,你感覺高興嗎?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幼兒幫助同伴和他人,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角色對話。

2、能找到物與物之間的相似性。

3、在遊戲的情境中體驗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背景松樹林和葵花叢圖片

2、小松鼠大獅子圖片各一張、小松樹和大葵花圖片各一張

3、青蛙、螳螂、烏龜胸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我們都玩過捉迷藏的遊戲,那誰來說說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呢?有兩個小動物也特別喜歡玩這個遊戲,看他們是誰?(出示小松鼠和大獅子圖片)他們長得都很特別,小松鼠的尾巴是什麼樣子?大獅子的臉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1)第一段講到“小松鼠這裏躲躲那裏躲躲”。師:你們來扮演大獅子和這隻小松鼠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教師把小松鼠圖片藏在松樹林裏)小松鼠藏好了,它藏哪裏纔不會被你們發現呢?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好嗎?師幼齊喊:小松鼠,你在哪裏,快出來吧!

(2)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扮演小松鼠,老師扮演大獅子,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師幼表演。

2、(1)第二段講到“啊嗚,我在這裏呢”。師:你們再來扮演小松鼠和這隻大獅子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教師把大獅子圖片藏在松樹林裏)大獅子藏好了,它藏哪裏纔不會被你們發現呢?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好嗎?師幼齊喊:大獅子,你在哪裏,快出來吧!

(2)師: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扮演小松鼠,一個小朋友扮演大獅子,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幼兒表演。

3、第三段講到結束。師:小松鼠和大獅子聰明嗎?爲什麼你覺得他們聰明?(因爲他們會躲到和自己長得相似的地方,而且還會相互表揚自己。)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四)“捉迷藏”遊戲。

1、師:今天還來了其他的小動物,有青蛙小姐,螳螂姑娘還有烏龜先生,他們想要在青草叢、石頭地和荷花池裏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小朋友們選一個喜歡的動物,躲到不容易發現的地方。好,你們去躲,我來找啦!

2、師幼共同遊戲。

幼兒園教案大與小15

一、活動目標。

練習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

二、活動準備。

1、故事:《三隻熊》及相應的圖片,三個一組,大、中、小各一的東西,如:皮球、書等。

2、《我的數學》第14、25頁。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三隻熊》(出示圖片)

1、師:今天我們來聽個故事《三隻熊》。(突出講述故事裏熊爸爸、媽媽、孩子的碗、椅子和牀部分)

2、師:你最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她到了哪裏?幹了些什麼事?

3、師:我們再把這個故事聽一次。(講述過程中的大、小碗、椅子、牀由幼兒講出)

(二)比較大小。

1、老師分別拿出準備好的三個大小不同的東西。

2、師: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裏的皮球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小?請小朋友把它們從大排到小的排整齊。(然後再拿出準備的一組書,要求同上)

3、師:真不錯,現在請小朋友我們把這些東西從小到大的排。

(三)作業。

1、師:請小朋友打開書的第14頁,先看書上畫的是什麼?有幾隻?它們有什麼不同?請聽老師的要求,把最大的塗上紅色,最小的`圖上黃色。

2、師:請小朋友把你們的手舉起來,來和老師的手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出示大的手套)這裏有個手套,你們說這個手套讓小朋友戴呢?還是老師戴?爲什麼?(出示小的手套)這個手套誰可以戴?爲什麼?

3、師:(在老師的幫助下翻到書的25頁)再看到書的25頁,觀察書上的東西,這是三隻熊的東西,請小朋友看看熊爸爸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媽媽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