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

活動目標:

1、熟悉瞭解自己在幼兒園一天的學習、生活等環節。

2、知道每個環節中的內容與規則要求。

3、喜歡上幼兒園。

活動重點:

瞭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環節。

活動難點:

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遵守一日活動的規則

活動準備:

教具:有關幼兒園生活作息的圖片(到園、遊戲、上課、午睡、午餐、放學)視頻等

學具:標記圖、小圖排序卡、小貼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視頻,回憶、講述幼兒園活動,教師出示圖片

師:今天我們來上幼兒園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幼兒園裏都會做哪些事情呢?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幼兒園一天生活作息的圖片與幼兒一起交流。(無序擺放)

二、幼兒排序作息時間圖片

1.師幼一起排出一天生活作息表

師:我們早上入園時,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事?

幼兒講述,教師示範排出第一個環節,後面的環節可以請個別孩子上來在黑板上排序。

和老師打過招呼以後,接下來我們又會做什麼事情呢?

2、幼兒講述自己喜歡的環節

師:在這一天的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環節?

幼兒講述,教師總結。

三、幼兒排序,師小結。

1、讓幼兒小圖卡排序,並請老師驗證。

師:爲了考驗小朋友的記憶力,下面請兩位小朋友一起合作用小圖卡,再來排一次幼兒園的一天活動。

排完之後,請給老師檢查一下,老師會給你們驚喜哦!

2、展示排序,師小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2

活動背景:

冬天到了,我們班開展了曬太陽的一系列活動,讓小朋友們感受冬天的一系列事物,我們每天中午出去散步的時候都要曬太陽,小朋友有的時候會問:“爲什麼曬太陽就會變得暖和呢?”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也能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

內容與要求:

1、感受冬天天,嘗試剪圓形的圖案;

2、嘗試繪畫短和直的線條。

材料與環境創設:

剪刀、膠水、蠟筆、白紙

過程與指導:

一、討論冬天怎麼樣才能溫暖

師:“冬天的時候我們會感覺怎麼樣啊?”“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變得暖和啊?”

幼:“多穿衣服。”“空調”“曬太陽”

二、幼兒實踐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畫太陽,把我們班照得暖暖的好麼?”

教師示範,要求:

1、延着黑線剪

2、膠水寶寶用完放在桌子中間,畫完後把蓋子蓋好。

三、討論結束

教師表揚畫得好的小朋友,指出畫得不太好的小朋友哪裏畫得不好,給予鼓勵。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3

《神奇的報紙》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來組織,以《綱要》爲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設計程序爲:情境導入—故事講述—情境體驗—角色表演—活動延伸。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通過遊戲“猜猜我是誰”導入活動,讓幼兒在有趣而又充滿神祕的狀態中專注地參與活動;運用直觀的的教具——報紙、插圖、老鼠圖片一遍講述一遍直觀演示,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並通過音樂遊戲鼓勵幼兒大膽主動地與客人老師問好,交流,讓幼兒在親身實踐中客服膽小害羞心理,掌握了一些與客人交流的禮貌用語,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同時也存在幾點不足之處:一是教學語言不夠簡練,隨意性強;二是缺乏教育機智,不敢超越“教學設計”而是自始至終嚴格按教案執行。比如:王語嬌小朋友就是膽小的幼兒之一,在音樂遊戲中,她抗拒與客人老師交流,我擔心分散其他幼兒注意力而沒有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引導。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4

活動內容:看誰認得快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毛巾、杯架和晨檢牌上的貼紙標記,並能迅速認出自己的標記。

2、懂得要愛清潔、講衛生,會用自己專用的茶杯和毛巾。

活動準備:每人四張個人的大頭貼照片(貼於毛巾架、杯架、櫥櫃和晨檢牌上)

活動過程:

一、瞭解標記的作用向幼兒介紹一日的生活內容。重點告訴幼兒每天要吃點心、吃飯、喝水。在吃東西前要洗洗手,洗了手要用自己的毛巾擦乾。一樣的毛巾怎麼能看出哪條是我的呢?引出標記。

二、選標記,初步認識所選標記。在相應的位置粘貼標記。

1、介紹各種標記圖,並讓幼兒選擇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標記,教師幫助貼在毛巾架上。(在圖上註明幼兒的姓名,避免搞錯)幼兒拿出自己的大頭貼照片,剝下粘紙,最後粘貼在老師指定的位置上。提示:有序地排隊;不亂扔紙屑。

2、幼兒掛一條毛巾在自己的標記圖下。3、出現第二套標記圖,讓幼兒找出自己選的標記(要與上一個相同),教師幫助貼在茶杯架上。

三、遊戲:看誰認得快

1、找物如老師可以說:“我們要玩遊戲《找毛巾》,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毛巾毛巾在哪裏,請你快快找出來,123……當說完123,請到的一組小朋友要去找毛巾,找到以後,點點毛巾,並告訴老師,我的毛巾找到了。”遊戲的形式:從個別—小組(4-5人爲宜,兩位老師分組進行找標記遊戲,減少幼兒等待時間)

2、找領居如老師可說:“看看,你的毛巾旁邊是誰的毛巾,請把小朋友的名字告訴老師或是小朋友。”

活動小貼示:

1、在家訪時便可發放貼紙,這樣幼兒們便能很快地熟悉掌握。此外,貼幼兒的大頭貼也不妨是個好辦法。

2、幼兒粘貼時會忽視圖片的擺放位置,如整齊、對應相應的物品,教師可以做適當地提醒或者是示範。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5

活動目標

1、知道進餐時菜湯潑在桌子上或身上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2、能根據圖片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準備

故事《碗裏的湯潑了》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師:午餐時,大家都在吃飯,吃着吃着,玲玲突然叫了起來:"哎呀,不好了!我的湯潑了......"玲玲的湯潑到哪裏了?(桌上)如果你的湯也潑在了桌上,你會怎麼辦?

瞭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教師:吃飯時,湯潑在了桌子上,要趕緊把胳膊移開,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髒了,甚至燙傷了自己。

二、繼續聽故事,繼續討論:湯潑了怎麼辦?

師:我們再來聽聽,這個小朋友的湯潑在哪裏了?(湯順着桌子往下流。)他該怎麼辦?"來聽聽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讓開流下來的湯,再請成人幫忙。)

教師:湯潑在桌子上,又順着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讓開留下來的湯,以免湯把自己的衣服、褲子弄溼。然後,可以請成人幫忙處理潑下來的湯。

三、、教師。

師:有時,因爲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湯弄潑了,當大家遇到這種事時,首先要讓開潑下來的湯,然後再請成人幫忙。如果不讓開,湯就會弄溼自己的衣服,甚至會燙傷自己。

小班安全教案:防雷電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學會如何防雷電。

2、鍛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3、通過表演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感受到活動的樂趣,並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安全知識。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模擬大樹一棵。

(3)模擬電線杆一根、電線一條。

(4)模擬房子一座。

(5)用銀色的包裝紙剪成一條條細小的長帶。

(6)小兔子頭飾(若干)。

(7)籃子一個。

(8)音樂《下魚了》。

(9)自編兒歌一首《安全避雷電》。

2、知識經驗準備:認識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員。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小朋友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現在我們出發吧。

2、躲雷雨閃電的情景。

(1)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傳來一陣雷雨閃電的聲音(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孩子們,下雨了,打雷啦,趕快躲”,仔細觀察孩子們躲在哪裏。

(2)雨停了,繼續走,來到了***的家裏坐下,他媽媽熱情招待我們。

3、圍繞剛纔躲雷雨閃電的情景進行提問:

(1)剛纔我們在半路上遇到什麼事情啦?

(2)今天小可愛也遇到了像我們同樣的事情,現在,我們一看他是怎樣做的,好麼?

4、觀看課件《如何防雷電》

5、圍繞課件內容與幼兒展開討論。

(1)故事裏的小可愛她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裏避雷雨閃電的?

(3)小可愛、小哥哥,誰做得對呢?

(4)教師。

A、不可以跑到大樹下躲避雷雨閃電。

B、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可以躲在電線杆下。

D、不可以躲避在潮溼的地方。

6、教念兒歌《安全避雷電》

7、表演遊戲《下雨啦》

情景設計:播放音樂《下雨啦》,兔媽媽和小兔們隨着輕快的音樂去採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媽媽和小兔們趕快躲雨。雨停了,兔媽媽表揚躲得好、躲得對的小兔。

8、結束。

小兔們再次隨兔媽媽出去採蘑菇。

附:

安全避雷電跟着大人去郊遊,開開心心在踏青,突然閃電又打雷,這個時候怎麼辦?

千萬不要慌亂跑!

安全避雷有妙計:

不能躲在大樹下;不能躲在電線杆下;不能躲在潮溼處;不能躲在高危處;不慌不亂四處看;找到低處蹲下來,雷電沒有再走動,定能安全回到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6

一、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畫、包、扎、剪、貼等的技能,讓幼兒學習裝飾瓶子的多種方法。

2、引導幼兒瞭解廢棄瓶子對周圍環境的污染。讓幼兒認識到廢棄瓶子可以製成美麗的裝飾品。

3、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體驗創造帶來的無窮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啤酒瓶、罐頭瓶或可樂瓶。

2、準備不同材質的物品: 油性塗料或彩繪顏料、畫筆、花棉布、毛線、許願星、剪刀、 廣告紙、緞帶、剪刀、雙面膠、麻布、麻線、剪刀、雙面膠、幹樹葉、乾花、雙面膠。

3、多媒體課件《瓶子寶寶的新衣裳》,照相機一臺。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用談話的方式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⑴展示幼兒帶來的各種瓶子)師:今天老師把你們收集的瓶子寶寶請到了班裏做客,誰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收集到的呢?

⑵你在哪裏經常能看到這些廢棄的瓶子呢?(垃圾桶、垃圾箱、垃圾場)

⑶瓶子裏面原來是裝什麼的?這些瓶子還能做什麼用呢?

⑷小結: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瓶子,由於人們把瓶子裏裝的東西用完之後就隨手扔掉,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那麼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把瓶子變一變呢?

2、觀看課件(裝飾後的瓶子),瞭解瓶子還能用來裝飾,能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逐一觀看並討論:

⑴、這些漂亮的花瓶是怎麼做成的?(引導幼兒說出畫、包、扎、剪、貼等方法)

⑵、是用什麼東西把瓶子化妝成這麼漂亮的呢?(引導幼兒認識並說出油性塗料、花棉布、毛線、廣告紙、緞帶、麻布、麻線、幹樹葉、乾花等這些材料的名稱)

⑶這些瓶子寶寶穿上衣服後真漂亮,讓我們也給自己的瓶子寶寶打扮一下吧!

3、分組進行操作,教師適時指導。

要求幼兒大膽想象動手創造,鼓勵能力弱的幼兒積極完成。

4、展示作品

互相欣賞、分享成功的喜悅。

⑴、瓶子寶寶們可真漂亮你想把穿好衣服的瓶子寶寶放在哪裏?(書桌上、客廳裏等等)

⑵、拍照遊戲:請幼兒手拿瓶子寶寶自由結伴,老師爲孩子們拍照留影紀念。

⑵、每位幼兒將自己製作的瓶子寶寶拿給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們欣賞。

四、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的小手真巧,給瓶子寶寶穿上了這麼漂亮的衣裳。讓我們回家好好找一找: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廢棄物品可以利用?下回我們再來打扮它們。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7

活動目標:

1、學習與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圖書等。

2、懂得搶別人的玩具是不禮貌的行爲,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故事《明明的變形金剛》、幼兒自帶的一些玩具或食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還來了一個小故事,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吧,請你們認真聽完故事後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請幼兒認真傾聽。

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知道分享是一種好行爲

1、教師:好啦!老師的故事講完啦,請你們說說明明的媽媽爲什麼會開心的笑了呢?

2、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明明有了新玩具,而且還邀請了自己的小夥伴一起玩,一點也不自私,媽媽爲他的行爲感到自豪,所以高興、滿意的笑了。

3、教師:小朋友,瞧,明明會把自己的玩具和小夥伴一起分享,那當你們有一件新玩具的時候,你們會怎麼樣做呢?你們會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嗎?

4、幼兒討論後回答。

教師小結:大家現在知道了要和小夥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種好行爲。

三、請幼兒和別人分享自己從家裏來的東西,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從家裏帶來了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和玩具,你們願意和別的小夥伴一起分享嗎?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東西,並且說一說願意和誰一起來分享。

3、教師根據幼兒的意願,請幼兒與自己夥伴一起分享自己所帶來的東西。

4、教師小結:小朋友,因爲大家都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你們都開心嗎?其實與同伴分享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

四、結束活動

1、教師:小朋友,你們在家裏有沒有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是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呢?懂得與別人分享,你們會感覺到更開心哦!

2、教師對今天的活動內容進行總結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東西。

3、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8

《蔬果沉浮》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蔬果,並感知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四張桌上放有蘋果、香蕉、桃、荔枝、西紅柿、土豆等蔬果;

2、四個水槽,托盤,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逛“蔬果超市”導入。

今天呀,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逛一逛“蔬果超市”,一起看看超市裏有些什麼?

“呀!小朋友們快來看,這裏有好多水果、蔬菜。你們認識嗎?”

(讓幼兒自由討論)這時小朋友們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在說它們的形狀,有的在回味它們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們的重量……

二、想一想,猜一猜。

“假如我們把蘋果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呢?”

“香蕉、西紅柿、土豆呢?”

這時小朋友們爭論起來,有的說會沉到水底,有的說會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說會在水的中間。

“大家呀,各有各的想法,請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可以用老師爲你們準備的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在開展活動之前,考慮到幼兒的能力水平,所以我們教師爲他們準備了直觀形象的記錄卡和蔬果圖片。讓他們在不作任何提示下,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爲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玩一玩,比一比。

“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裏到底會怎麼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裏試一試。”

帶領幼兒到操作檯,讓他們自主探究,把各種蔬果一一放進水裏,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然後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證記錄。教師則巡迴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並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而且,這一環節也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講一講,議一議。

“現在我們小朋友都做過實驗了,並知道了結果,誰願意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讓幼兒分別回答,這一環節很好地培養了幼兒樂於表達的行爲習慣)

“這些蔬果,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那麼你們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提出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比如說,有的水果不沉下去也不浮在水上面而是在水中間呢?”

(讓幼兒自己提出問題,然後集體來解決。)

【活動延伸】

“這些問題我們小朋友都幫忙解決了,但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來解決,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蘋果浮到水面來?”

(幼兒在玩耍中獲得了蔬果沉浮的經驗,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更引發了進一步探索沉浮現象的興趣。我們覺得,這樣的活動要不斷的開展、延伸下去。)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過程中,我們爲幼兒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同時通過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蔬果沉浮的祕密,並學會將結果記錄下來,這充分培養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也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講一講,議一議這一環節,通過集體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使他們真正體驗到發現祕密後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9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柳樹的外形,比一比,看一看,發現它的變化。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及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引導幼兒觀察並區分柳樹的高矮、粗細。

活動準備

選擇戶外有柳樹的地方進行觀察、遊戲、準備一些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觀察柳樹

1,組織幼兒到操場邊上的柳樹林觀察柳樹並進行議論。

2,老師提出引導性問題:找一找,柳樹奶奶在哪裏?柳樹媽媽在哪裏?比一比,誰高?誰矮?誰粗?誰細?

3,引導孩子們區分柳樹的高矮與粗細。

二、區分柳樹

1,這個教學環節老師必須進行重要的提示:

2,摟一摟柳樹的身體,摸一摸它的臉(樹皮)

3,比一比柳樹奶奶和柳樹媽媽,誰高?誰矮?

4,最後看一看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玩一玩

在玩一玩之前教師做好相關的安全防護準備。

老師與孩子們一起玩柳絮。

四、小小議論

1,孩子們柳樹爲什麼會發出嫩綠的小芽?

2,柳樹的枝條好不好看?它們是什麼樣子的?是怎樣隨風飄動的?

3,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柳條隨風飄動的樣子?

五、遊戲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柳條的基本特徵,因此本遊戲設計爲製作柳條,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先將皺紋紙撕出長條,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自己製作的柳條粘貼在大柳樹上。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我深刻認識到:第一,必須得相信孩子們,他們都是會時刻創造出奇蹟的能人;第二,尊重他們獨有的思維,不要硬套硬搬,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導;第三,要多爲幼兒考慮一步。教具創作時,課案設計時,多問問自己,可不可以?爲什麼?再加上源於生活的題材,這樣才能將活動的價值更好的體現出來。

小百科:柳屬的形態特徵如下:喬木或匍匐狀、墊狀、直立灌木。枝圓柱形,髓心近圓形。無頂芽,側芽通常緊貼枝上,芽鱗單一。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0

活動目的`:

1.感知物體的冷、熱。

2.能分辨冷的東西和熱的東西。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瓶白色的冷水,一瓶紅色的熱水。

2.冷水袋和熱水袋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感知水的冷、熱。

教師指着桌上一紅一白兩瓶水提問:這裏有幾瓶水?這兩瓶水有什麼不一樣?我把裝水的瓶子發給你們,請小朋友摸摸看看有什麼不同。教師給每個孩子一冷一熱兩個裝水的瓶子,請家長指導孩子摸摸看看講講兩瓶水不同的地方(顏色、冷熱)。

2.說說冷的感覺和熱的感覺。

教師說,我們來摸摸紅色的水。啓發孩子說水是熱的,讓孩子想想,還有什麼東西是熱的,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回想曾經摸過的或吃過的熱的東西,啓發孩子說出來。

教師再請孩子摸白色的冷水,過程同上。

3.分辨冷的、熱的水袋。

在孩於面前放上許多冷的和熱的水袋,請孩子去摸一摸,按教師指令拿一個冷水袋給爸爸,拿一個熱水袋給媽媽,下一次遊戲時,可把熱水袋給爸爸,把冷水袋送給媽媽,可反覆遊戲2——3次。

注意事項:

要防止水袋裏的熱水變冷,遊戲時間不宜過長。

活動結束:

讓孩子觸摸水袋,從而感知冷和熱。

活動反思:

在教學時,我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冷與熱現象引導學生髮現自然界中的冷熱現象,再通過實驗判斷水的冷與熱,讓學生明白人們可以通過手、眼等的感覺器官來感覺物體的冷與熱,鼓勵嘗試其他方法,培養髮散思維。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體驗不同環境下感覺的差異,讓他們知道人們經常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與熱,這些感覺不可靠,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將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貫穿在課堂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1

活動目標:

1、感知紅、黃、藍色,並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在探究活動中,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會變出新顏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認識紅黃藍三色。

2、裝有小半瓶水的瓶子人手一個,瓶蓋上分別塗上紅黃藍的顏料3、紅黃藍顏色的小標記分別固定在桌上。

活動重難點:

重點:探究活動中,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會變出新顏色,激發幼兒的興趣。

難點: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顏色變化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寶寶,引起幼兒的興趣師:今天小熊過生日了,瓶子寶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去參加他的生日宴會呢!你看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分別出示紅色和藍色瓶子寶寶)我們和瓶子寶寶打個招呼吧!

幼:紅(藍)色寶寶,你好!

師:這個瓶子呀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師來給它變出一件漂亮的衣服吧!

(教師變搖瓶子邊念兒歌:小小瓶子搖啊搖,小小瓶子變變變!請幼兒幫助教師一起念一念)師:呀!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啊?小朋友還知道那些東西也是黃色的?

二、幼兒操作,說說自己瓶子寶寶的顏色師:好了!老師的瓶子寶寶可以去參加小熊的宴會了。還有一些瓶子寶寶也想去呢,請小朋友幫助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

(幼兒邊念兒歌邊搖瓶子)師:喲!我們的瓶子寶寶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

(紅黃藍三種顏色一樣的瓶子親一親、抱一抱)三、觀察顏色標記,送瓶子"回家",探索顏色變化的祕密師:瓶子寶寶都已經來到了小熊的生日宴會,小熊請他們找到自己的標記後,做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師:看,桌上有哪些標記啊?你的紅(黃、藍)瓶子寶寶應該坐在哪裏呢?

(幼兒根據顏色標記,將自己手中的瓶子放到相應的標記上)師:今天小熊也要變魔術呢!他要幫瓶子寶寶重新換一件漂亮的衣服。

(教師提前換上另一種顏色的瓶蓋,再示範)師:咦!這次瓶子寶寶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瓶子寶寶怎麼會變顏色的呀?

幼:搖一搖,就會變顏色的。

師:老師請小朋友拿自己的瓶子搖一搖,看看你的瓶子寶寶有沒有變顏色呢?(沒有)師小結:這個祕密呀就藏在瓶蓋裏了,老師在瓶蓋上塗上了顏料,然後蓋在瓶子上,再搖一搖,瓶子寶寶就變顏色了。

四、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的變化師:現在啊請小朋友也給你的瓶子寶寶換件新衣服,好嗎?老師在每張桌子上都放了新的瓶蓋,請你們把瓶子上的瓶蓋擰下來,再換上新的瓶蓋,搖一搖,看看你的瓶子寶寶這一次穿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兒自主操作,並說一說自己的瓶子寶寶換上了什麼顏色的衣服)

五、結束語:今天瓶子寶寶玩的太開心了,它們都累了,想要休息了。我們帶着瓶子寶寶回去休息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知道每個人都有兩隻手,每隻手上有五根手指。

2、利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稱。

3、瞭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關於手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師:請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做遊戲。

遊戲:聽我說,跟我做“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後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二 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兩隻手,兩隻手的大小一樣,也叫一雙手。

(1)師:剛纔啊我們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遊戲,現在請你數一數你有幾隻手? 老師請幼兒數一數自己有幾隻手(兩隻手),

(2)知道兩隻手也叫一雙手 師:小朋友都有兩隻手,比一比你的兩隻手是不是一樣大的?你是怎樣比的?(請幼兒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給幼兒比的方法,將手掌合起來,手指對手指)

小結:小朋友都有兩隻手,兩隻手是一樣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雙手。

(3)舉手遊戲:老師說“一隻手”、“兩隻手”“一雙手”請幼兒舉手。

2、數一數,一隻手上有幾個手指。(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口手一致地點數,數好後再換一隻手數。)

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請你數數自己的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

小結:每隻手上有五個手指。

3、學習五根手指的名稱。

(1)師:我們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先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長得是不是一樣長?(讓幼兒自由講)找出你最長的手指,並把它捏住。老師介紹:“這個手指長在中間,所以叫它中指。”老師伸出大、小拇指,問幼兒:“哪個大,哪個小?”(引導幼兒說出大拇指與小指) 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點東西,介紹:“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老師介紹:“還有一個手指沒有名字,我們叫它無名指。”

(2)小結:剛纔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最長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細的叫----小指;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沒有名字的手指叫----無名指。

(3)以遊戲形式鞏固。

休息:現在呀我們要請我們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無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們都睡着了。起牀: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無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三 結束部分利用幻燈片幫助幼兒瞭解手的作用及保護方法。

(1)手的作用。師:我們大家都有一雙手,那麼手有什麼用處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考慮)我們的小手能拿東西、洗臉、刷牙等。(幼兒先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後出示幻燈片小結)

(2)保護手。師:手的本領很大,能爲我們做許多事,所以我們要注意保護手。幻燈片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頭,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還要擦護手霜、戴手套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3

喂豆豆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正確使用勺子。

2、注意安全操作。

3、讓幼兒愛護小動物。

【活動準備】

黃豆若干;小勺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小動物,他們都很餓很餓啦,可是它們太小了,我們需要給小動物餵食物。

二、活動過程。

(1)和幼兒一同討論勺子的作用。

(2)和幼兒討論怎樣使用勺子。

(3)介紹用勺子怎樣來盛豆子,並且向幼兒介紹豆豆的安全使用。

A、勺子使用的安全,不能搶勺子,也不能用勺子打人戳人。

B、安全使用豆豆,不能把豆豆放到嘴裏耳朵和鼻孔裏。

C、延伸到其他小豆豆之類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放在嘴裏耳朵裏和鼻孔裏

(4)教師示範怎樣喂豆豆給小動物。

(5)讓幼兒自己嘗試給動物喂豆子,鍛鍊幼兒的手部肌肉。

三、總結。

總結如何給小動物喂豆豆,並且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同時要注意強用勺子和豆豆的安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4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會自主閱讀圖書內容,大膽講述畫面內容。

3、感知故事中皮皮鼠的頑皮、淘氣、率真,並從由此而造成的傷害中理解睡覺的常規。

活動準備:

大圖書一本,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們有沒有吃過跳跳糖?吃了以後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有四隻皮皮鼠也吃了跳跳糖,你覺得它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猜測故事內容,引出主題)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大圖書,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名字叫《皮皮鼠吃跳跳糖》。

二、師幼共同閱讀1—4副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第一幅圖:

1、把書翻到第一頁,看看圖上有誰?什麼時候了?它們在幹什麼?

2、觀察後回答(對於回答對的小朋友及時的表揚鼓勵)

3、這是誰啊?(媽媽)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媽媽會說些什麼?

4、我們一起來講一講第一頁的故事。

5、它們有沒有睡着呢?我們來看第二頁的故事。

第二幅圖:

1、有沒有睡着呀?它們在幹什麼?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誰來說一說?

2、哦,它們在牀上跳!它們在哪裏跳?(強調讓孩子記住)

3、我們一起來學皮皮鼠跳的樣子,喲,這隻皮皮鼠乒嘭乒嘭的亂蹦亂跳呢?(問:你是怎麼跳的,讓孩子自己說出乒嘭乒嘭的亂蹦亂跳)

4、好,請坐。一隻皮皮鼠是怎麼樣掉下來的呀?(看圖示)原來是咕嚕咕嚕滾下來的。

5、它 “咕嚕咕嚕”滾下來跌到了地板上會發生什麼危險呢?讓我來看一看,喲,原來它“折斷了手臂,摔破了頭”,它怎麼樣了?(個別,集體說一說,強調便於記住)

6、它們爲什麼要在牀上乒嘭乒嘭地亂蹦亂跳呢?(引導幼兒說出吃了跳跳糖)

7、誰來把四隻皮皮鼠吃了跳跳糖的故事來講一講?(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並作適當的表揚評價)

第三幅圖:

1、還剩下幾隻皮皮鼠了呀?(三隻)

2、剩下的三隻皮皮鼠會不會安靜地睡覺呢?我們來看第三頁

3、誰來了?媽媽會說什麼呢?(幼兒猜測)

4、它們有沒有聽媽媽的話呀?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5、它們這次又在衣櫥上跳了,它們在哪裏跳?(認識衣櫥)

6、它們怎麼跳的?用我們剛纔學到的詞來說一說。

7、誰來講一講第三頁的故事?

第四幅圖:

1、三隻皮皮鼠跳呀跳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結果又會怎麼樣呢?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自主討論)

2、好,誰來講一講?

第五幅畫:

1、還剩下幾隻皮皮鼠了呀?兩隻皮皮鼠以後的故事你們想不想知道呀?老師爲大家準備了每人一本小書,故事就藏在小圖書裏,請你從書袋中拿出來放在小桌子上,從第五頁開始一頁一頁地往後看,仔細的看,輕輕的講一講,有不懂的可以來問我,開始吧。(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巡迴指導)

2、請把書寶寶合起來,放在小桌子上,誰來講一講後面的故事,從第五頁開始?其他小朋友聽好,他講的和你的是不是一樣的。

第九幅圖:

1、後來怎麼樣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呀?四隻皮皮鼠被爸爸媽媽接回了家,小朋友們,你們想對皮皮鼠說寫什麼呀?(講完最後的故事)

2、這個故事有趣嗎?想不想再來講一講?好,拿好自己的小圖書,從頭開始邊看邊講。

3、誰來試一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他有沒有把圖片上的內容全部講進去。

4、他講的好不好呀?好在哪?(讓幼兒做評價)

5、誰也想來講一講?那現在去把這個故事講給班裏其他的小朋友聽。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15

“水果照相館”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蘋果、桔子、香蕉、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名稱、顏色、味道,教學過程中幼兒聽的十分認真,在回答問題時也十分積極勇躍,教學活動中幼兒們表達了對水果的喜愛之情,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擁有了寬鬆而又富有高漲熱情的說話的愉悅氛圍。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並瞭解其典型特徵。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裏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瞭解水果的外形特徵。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徵。如: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帶來的是什麼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麼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麼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願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徵)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爲“水果”照片製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後,激發幼兒產生爲水果製作相框的願望。

2.幼兒製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製作好的想礦佈置在活動室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