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合五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集合五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並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2.通過遊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鼓 米粒 圖譜 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麼樣的?”

2.節奏遊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遊戲的玩法。

3. 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麼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麼變化,並進行驗證。

2.啓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麼?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遊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遊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後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遊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爲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羣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看圖譜演唱歌曲。

2、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並唱準曲調。

活動準備:有關歌唱的圖譜、節奏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春遊,你看到了什麼?”

(小樹長出嫩芽了,小紅花也開了-------)

“春天來了,外面的景色真漂亮,老師想用一首歌唱出來,聽聽我唱了哪些東西?”

(老師輕聲歌唱)

二、出示樂譜,啓發幼兒尋找與歌詞相匹配的圖片。

師:“這首歌很長,我們可以用樂譜記下來,看看,這句歌詞用哪張圖?”

老師出示圖譜,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聽歌曲選歌詞填空缺。

師“小朋友真棒,我們做的樂譜完成了。聽我來唱一遍。”

老師看圖譜唱一遍

幼兒自己製作圖譜

師:“你想有張自己做的樂譜嗎?”

“老師爲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份,請你聽老師唱自己填,好嗎?”

(幼兒聽老師清唱自己填樂譜)

“現在我們看看你填的和我的樂譜一樣嗎?”

(讓幼兒對照樂譜)

“好,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吧。”

三、突出重點

引導幼兒找出難點

師:“你覺得什麼地方不會唱的,很難的?”

(請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有誰會唱這個地方?”

“那請你們再聽老師唱一遍吧。”

“現在我們都會擦黑能夠這首歌了。我們聽着優美的琴聲一起唱一遍吧。”

“誰來幫它起個名字?”

“我們把這首歌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小兔跳跳跳》是一首情境性、遊戲性較強的歌曲,旋律輕鬆明快,歌詞簡單易懂。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記住歌詞、學會演唱並不是難事。因此,活動設計中我的定位是既要讓幼兒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會演唱這首歌曲,還要採用不同的形式唱好,讓幼兒既體驗到歌唱的快樂又掌握一些簡單的歌唱技能,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歌唱表現力,激發幼兒喜愛音樂的情感。

活動以帶“小兔”去樹林玩這一情境爲主線,在遊戲化的輕鬆氛圍中從熟悉旋律到理解歌詞,從學會演唱到多形式表現。前後呼應的遊戲環節和情境設置,意在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活動的趣味;多形式的演唱和情趣化的引導,意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歌唱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活潑歡快,學會演唱歌曲。

2、學習用襯詞的方法爲歌曲的部分樂句伴奏,在多形式的演唱中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伴奏音樂,大灰狼頭飾一個,表現歌詞大意的圖譜。

四、活動過程

(一)韻律表演,感受旋律

1、談話引出活動主角,學習用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的方法。

2、在《小兔跳跳跳》的音樂旋律中,幼兒隨教師做簡單的韻律動作,熟悉歌曲的旋律。

(在趣味的情境中通過肢體動作和跟旋律說襯詞這兩種形式的結合,既達到熟悉旋律、感受樂曲結構的目的,又讓幼兒的聲音得到了很好的預熱,爲接下來的演唱做好鋪墊。同時,學習有彈性地說襯詞還爲接下來的演唱埋下伏筆。)

(二)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提問:小兔跳到了什麼地方?它聽到了什麼?又會碰到誰?

2、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圖譜,並引導幼兒一一學唱相應的樂句。

3、幼兒集體完整跟唱歌曲若干遍。

(從完整欣賞到逐句學唱再到完整表現,分步走的教學方法便於幼兒的理解和記憶,層層遞進的活動環節讓學習更有序和有效。)

(三)練習襯詞,演繹歌曲

1、出示小兔腳印圖譜,引導幼兒學習第一句配襯詞演唱的方法。

2、引導幼兒選擇適宜的襯詞用以上方法表現第二樂句。

3、將幼兒分成兩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完整表現歌曲若干遍。提醒幼兒看教師的指揮,合理處理好自己的聲音,注意兩種聲音的和諧與美感。

(通過圖譜這一有效支架讓幼兒更好地掌握兩個樂句不同的表現形式,爲幼兒會唱、唱好支持和幫助;通過傾聽、發現、提問等,引導幼兒去發現和解決演唱的困難,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讓幼兒不僅學會演唱這首歌曲,而且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唱技能,爲今後的歌唱打下基礎。)

(四)遊戲表現,寓歌於樂

告訴幼兒遊戲名稱,交待遊戲玩法,師生共同玩遊戲若干遍。

(在有趣的遊戲中檢測和鞏固幼兒對歌曲演唱的成效,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歌唱的美好和快樂,寓學於境,寓歌於樂,寓樂於情。)

五、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隨着音樂模仿小鳥飛,喜歡做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2、體驗小鳥和大樹的相親相愛。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聽音樂做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2、難點:模仿小鳥飛

活動準備:

1、動畫:大樹和小鳥

2、大樹手飾、小鳥掛飾

3、音樂:小鳥飛

活動過程:

小鳥飛飛——模仿小鳥飛的動作

聽音樂:猜猜誰來了?

屏幕上出現飛翔的小鳥

小鳥是怎麼飛的?

一起模仿小鳥飛

觀察要點:

1)誰的翅膀最柔軟?張得大大的?

2)哪隻小鳥飛得高又高?(小腳踮起來)

【幼兒已有的動作經驗是腳步不動,翅膀飛起來時上下動的幅度不是很大,因此在模仿小鳥飛時,可用策略:找找誰是我的小鳥孩子來提升幼兒的原有動作經驗、用鳥媽媽和小鳥一起飛的方式來梳理幼兒的動作經驗,引起幼兒的模仿】

想象:小鳥在天上飛啊飛,還會幹什麼呢?

請個別幼兒來演示動作:如理理羽毛、喝喝水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鳥飛。

二、小鳥和大樹做遊戲

1、屏幕上出現大樹:大樹在幹什麼呀?

2、一起聽着音樂模仿大樹輕輕地搖動手臂

3、欣賞動畫:小鳥和大樹的遊戲

小鳥和大樹是怎麼做遊戲的?

追問:小鳥什麼時候會停下來呢?找到朋友會幹什麼呢?

4、再次欣賞動畫。

森林裏住着可愛的小鳥,它圍着大樹飛來飛去可高興了,音樂停了,它們就和大樹抱一抱,做最好的朋友。

5、遊戲:小鳥和大樹

1)遊戲規則:

誰願意演小鳥、誰願意演大樹?(分別戴上手飾和掛飾)

什麼時候小鳥和大樹擁抱要聽好哦!一隻小鳥找到一棵大樹朋友。

2)幼兒結伴遊戲

觀察要點:

小鳥是否能在音樂停止時找到大樹朋友

小鳥和大樹朋友是否擁抱在一起。

【如大樹朋友沒有小鳥,則可以通過策略:大樹很孤單,需要鳥朋友來吸引小鳥和大樹做朋友;在遊戲過程中需要關注大樹,是否能聽着音樂輕輕地搖動手臂,教師可以和大樹一起做動作】

3)交換角色、再次遊戲

可以換一個大樹朋友一起遊戲

三、拓展:小鳥爲什麼要做大樹的朋友呢?

欣賞小鳥和大樹相親相愛的照片:做鳥窩、在大樹上休息等。

活動反思:

《大樹和小鳥》一首十分簡單活潑的兒童詩,非常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在教授這首兒童詩詩,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這首好聽的兒童詩吸引了。整個活動開展的十分順暢。

活動開始,我把大樹和小鳥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觀看。請孩子們想一想,這棵大樹是什麼樣子的,小鳥會在大樹上面幹什麼,大樹又會做什麼。讓孩子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進行詩歌的朗誦欣賞。詩歌很簡單,配上準備好的圖譜,讓幼兒們耳目一新。圖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還能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主動學習,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體。他們非常喜歡,也很感興趣。在互動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圖譜,和孩子們玩“去圖譜背兒歌”的遊戲,孩子們十分感興趣。在邊遊戲邊記憶的過程中很順利的把詩歌記住了。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師扮演大樹,找幾個較爲活躍的孩子做小鳥,來表演這首詩歌。然後請男孩子做大樹,女孩子做小鳥表演,最後男女小朋友交換角色表演。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綱要》還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還設計了仿編詩歌的環節,仿編詩歌是一種融思維、語言發展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在這中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方法,把多個領域的知識相互滲透。整個活動中,我除了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將社會方面的內容巧妙的滲透在其中,比如,讓幼兒瞭解了好朋友之間那種相互依存、友好的關係。增強了幼兒之間禮貌交往的意識,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幼兒自始至終沉浸在遊戲的情境中,通過仔細觀看和積極講述,幼兒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讓幼兒“有話可說”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循循善誘,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則。幼兒個性化語言的發展,需要教師適時引導,這樣他們纔能有自己的語言本色,每個人才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打擊樂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幼兒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性的敏感性,而樂曲在鐘錶店的旋律節奏,清晰明快,音像配樂比較豐富形象,有秒針走路的滴答聲,有鬧鐘的鬧鈴聲,有古老掛鐘的整點報時的聲音。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樂器的演奏,培養其初步的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嘗試看節奏圖譜用樂器進行表現

二、能力目標 有初步合作演奏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感受旋律和節奏,激發對各種鐘錶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CD、響板、三角鐵、鈴鼓若干

教學重難點

認識反覆記號以及培養幼兒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逛一個商店,這個商店裏面有好多好多很有趣的東西,我們先去聽一聽,它可能會是一傢什麼商店,聽完之後請你來告訴我,好嗎?(好)

二、幼兒傾聽音樂一遍

(一)教師出示鐘錶店的圖片

這是一傢什麼商店?(鐘錶店)爲什麼覺得是鐘錶店?(滴答滴答聲...)我們一起看看小朋友猜得對不對?(出示ppt圖片1)真的是鐘錶店。

(二)聽聽做做(按幼兒回答問題出示ppt圖片2)

1.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秒針走路聲音的動作

(嘀咚嘀咚)這是什麼聲音?(引導幼兒說出秒針走路的聲音),秒針是怎麼走路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叮咚叮咚叮咚叮咚)多練幾遍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鬧鐘鬧鈴聲音的動作

還聽到什麼聲音?(布穀聲)哦,原來是布穀鐘的聲音。什麼時候出現的布穀聲?(布穀鍾走三下出現布穀聲)一起學一學布穀鍾走路。(一、二、三、布穀;一、二、三、布穀)多練幾遍

還聽到什麼聲音?(嘀鈴鈴鬧鈴聲)哦,原來是鬧鐘的聲音。什麼時候出現的嘀鈴鈴的聲音?(鬧鐘走三下出現布穀聲)一起學一學鬧鐘走路。(一、二、三、嘀鈴鈴;一、二、三、嘀鈴鈴)多練幾遍

老師還聽見了布穀鍾和鬧鐘跳舞的聲音,我們一起聽一聽。(教師做鍾跳舞)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吧!多練幾遍。

小朋友們,這首樂曲有兩段,講的是布穀鍾和鬧鐘的聲音,第一段是誰的聲音?(布穀鍾)第二段是誰的聲音?(鬧鐘)

三、教師播放音樂,帶領幼兒一起跟着音樂做動作,更深的理解音樂節奏和規律。

教師指導幼兒做肢體動作表演

好了,小朋友都想把自己變成一隻鍾對不對?(對)那我們站起來,想一想,你想做哪一隻鍾?待會兒呢,我們聽着音樂,把自己變成一隻大大的布穀鍾或者是一隻小鬧鐘,讓我來看看有哪一隻鍾是與衆不同的好嗎?(好)找一個地方站好。你想當什麼鍾?你想當什麼鍾?你想當什麼鍾?好了,那我們聽着音樂學學鐘錶走路的樣子。午夜鐘聲的鈴聲是前奏,要聽仔細了,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三)幼兒跟着音樂做肢體表演

(放音樂)教師巡視指導

讓我看看這隻鍾,壞了,沒壞,走,慢慢走,一秒走一下。來看看你的手。讓我看看,是準時了告訴我的時間,是嗎?這個鍾在幹嘛,順時針走。看到了,這邊有好多好多的鐘,他們特別厲害!順時針走好嗎?嘀咚嘀咚,真棒!我們大二班的鐘真厲害,請坐!

四、看圖譜,樂器表現鐘錶聲音

(一)出示圖譜並練習節奏

教師出示圖譜,帶領幼兒感受音樂節奏。

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剛纔布穀鍾和鬧鐘走路留下的腳印,這是布穀鐘的腳印,你們能看懂嗎?(能或不能)我們一起看着圖譜聽音樂,看看你們說對了嗎。(放音樂第一段)

1.響板代表什麼?秒針走路,秒針怎麼走路的?我們一起來念一念(指着圖譜教唱“嘀咚嘀咚)

2.雙響筒代表什麼?三角鐵代表什麼?(布穀鍾走三下叫一聲)我們一起念一念。

3.鈴鼓代表什麼?(布穀鍾在跳舞,對或不對)不對的話,我們再來聽一聽。原來是布穀鍾在跳舞,我們一起來念一念。

4.認識反覆記號

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裏有一個符號,兩根豎線加兩個小圓點,這是反覆記號,意思是反覆記號裏面的節奏要再演奏一遍。那看看,我們的圖譜有反覆記號嗎?在哪裏?(請幼兒上臺指)那誰能告訴我,這個反覆記號是從哪裏到哪裏需要再演奏一遍?(從布穀鍾走路到布穀鍾跳舞結束)我們一起從頭到尾來試一試,看看你們掌握了沒有?。。。。這次我們跟着音樂來一遍(教師教念不發聲,幼兒念節奏)

這是鬧鐘走路留下的腳印,它的腳印和布穀鐘的腳印一樣嗎?(一樣)那這次請你們來念一念。(如果有錯或者不整齊的話,教師帶領幼兒一遍)

這次我們跟着鬧鐘走路的音樂來一遍。

小朋友們都已經熟悉,我們一起看看布穀鍾和鬧鐘的完整腳印,我們跟着音樂完整的表演一次。(出示完整圖譜練習二遍,無有音樂一遍,有音樂一遍)

(二)出示打擊樂器,幼兒看着圖譜練習

小朋友們都學會了看圖譜,下面我們要請出圖譜裏的樂器寶寶來模仿鐘的聲音。

響板怎麼敲?要敲幾下?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雙響筒怎麼敲得?來試一試?三角鐵呢?來敲一敲,

看看圖譜,雙響筒敲三下,三角鐵敲一下。我們來試一試。

鈴鼓怎麼敲,我們一起來敲一敲。

我們跟着圖譜一起來敲一敲。

這一次我們看着圖譜,跟着音樂來敲一敲。

教師徒手樂器一一展示給幼兒看怎麼操作。

--樂器寶寶來啦,我們來看看這是--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自己上來選出你喜歡的樂器寶寶(幼兒自行選樂器)拿一樣樂器寶寶的小朋友坐在一起。誰是響板寶寶?來拍一拍(響板)“嘀咚嘀咚”。一個樂器一個樂器單獨演奏一遍。

雙響筒和三角鐵寶寶在哪裏?請你們也敲一敲。

鈴鼓寶寶在哪裏?“嘀噠噠噠,嘀噠噠噠”

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看着圖譜來演奏,小朋友可以看着圖譜,也可以看着老師的指揮,輪到你的時候,你的樂器才能發出聲音,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小朋友們真厲害,還記得這個符號叫什麼嗎?對,在反覆記號裏面的節奏記得要再演奏一遍哦!記住了嗎?我們再來一遍。

一二三開始(放音樂,教師指揮)你看這些鐘錶真聽話,一下子都能安靜下來。

這一次,我們要換一換樂器,請小朋友交換一下樂器來演奏。鐘錶店裏開始要發出好聽的聲音了,布穀鳥要開始叫了,看好指揮,聽好音樂,準備!開始。

最後,面向老師表演。

五、收齊樂器,活動結束

小朋友樣,鐘錶店裏玩的開心嗎?(開心)有的小朋友還想玩別的樂器,還想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是嗎?(是)那我們先把樂器放好,下次我們再發出好玩的好聽的聲音,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