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一、預設目標

1、繼續欣賞樂曲,體會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瞭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3、感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有了牧羊的概念,瞭解牧羊人。

2、幼兒已經熟悉這首樂曲的旋律。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孤獨的牧羊人》。

2、自制打擊樂圖譜、樂器標記圖。

3、打擊樂器若干(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完整的欣賞樂曲《孤獨的牧羊人》一遍。

提問:

1、前兩天我們一起聽了一首曲子,誰還記得叫什麼名字?《孤獨的牧羊人》。

2、孤獨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羣裏有大羊有小羊,剛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這下可着了急,爲什麼呢?他怕羊跑丟了,於是他拿着牧羊鞭連忙追過去,你們猜他追上了沒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看圖譜學習節奏兒歌,並分組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節奏型。

1、看圖譜,讀兒歌熟悉節奏型。

①、教師示範看圖譜讀節奏兒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起 小皮 | 鞭0 0 |

間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圖譜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你們可以幫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嗎。牧羊人說了,只有學會了這首兒歌,纔可以啊。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兒歌用最快的時間學會。我們來試一試。

③、聽音樂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加上音樂來一次好不好?

2、分組練習用肢體動作打節奏。

①、一起確定4種角色的身體動作。

師:我來看一看圖譜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皮鞭,現在我們要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動作來表現,誰來說一說小羊用什麼動作?牧羊人用什麼動作?揮皮鞭用什麼動作?好的我們一起說着兒歌試一試。

③、分組嘗試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師:好我們現在分成四組,大羊組,小羊組,牧羊人組和揮鞭組,到誰的時候誰做動作。

(三)、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並分組進行演奏

1、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師:終於追上了,牧羊人要慶祝一下,你們瞧他還帶來了樂器呢,看看都有什麼? (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師: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鞭分別應該用哪種樂器演奏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綜合幼兒建議在圖譜上貼上相應的樂器圖片,並一起嘗試。)

2、分組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①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②分組練習運用樂器看圖譜練習演奏。

3、嘗試看指揮分組演奏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指揮,幼兒看指揮集體演奏。

活動延伸:

師:牧羊人說今天他一點也不孤獨因爲有小朋友們爲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爲他跳舞呢,他還說演奏時再可加入一種樂器會更好聽,你們猜猜是什麼樂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帶來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國旗紅紅的哩》,學習用跳躍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詞,唱準休止符。

2、能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體會歌唱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喜歡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

活動名稱:

《國旗紅紅的哩》

活動重點:

能夠用跳躍的聲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詞。

活動難點:

在歌唱時不拉長聲,能夠在指定的歌詞處停頓。

經驗準備:

幼兒瞭解國旗的含義;學過有關國旗的歌曲

物質準備:國旗圖片;歌詞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師生問好

2、練習單音的音節"哩"和"啦"重點指導:指導幼兒不要拉長聲,唱出快樂活潑的情緒。

二、國旗多美麗

1、觀察國旗圖片,說說自己對國旗的瞭解是什麼?

2、複習曾學過的有關國旗的歌曲教師小結:觀察國旗的外形和顏色,重點提出來國旗是紅紅的,五顆星是黃色的。

三、學習歌曲《國旗紅紅的哩》

1、欣賞歌曲"請你聽一聽這首歌歌詞裏是怎麼說國旗的?"

2、學習歌詞

(1)看PPT學歌詞

(2)分組利用小圖卡擺一擺歌詞順序

(3)展示每組擺的順序,和音樂確認最後結果

(4)隨音樂念歌詞

3、演唱歌曲

(1)看圖片隨音樂進行演唱。

重點指導: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強調幼兒注意空拍,聲音要斷開。

(2)嘗試輪唱、對唱(與老師)

(3)利用課件指導幼兒唱準"哩哩"和"啦啦"重點指導:指導幼兒分清"啦"和"哩"的標誌。在唱這兩個字時不要拉長聲。

4、我愛國旗

(1)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國旗的什麼地方。

(2)討論升國旗的時候要怎麼做。

教學反思:

歌唱活動"國旗紅紅的哩"是一首表達幼兒對國旗喜愛之情的一首歌。過去我們曾學過一首有關國旗的歌曲"國旗國旗多美麗",與這首個不同的是"國旗紅紅的哩"是從國旗的外觀上展示給小朋友國旗的美麗。所以爲了使幼兒能夠直觀的看到國旗的外觀,我將一些國旗的圖片配合歌詞向幼兒展示出來,形象化的歌詞更容易使幼兒記憶。爲了使幼兒能夠正確記憶歌詞我利用各種方法,實物對應;傾聽範唱;圖片排序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徑激發幼兒學習記憶歌詞的興趣,並利用集體和小組兩種教學方式幫助幼兒更好的記憶歌詞。但活動環節的進行中還是出現了幼兒聽的多,唱的少的情況,而且在聽、學休止音的環節我沒有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而是進行了直接教授,這樣沒有使幼兒主動的去聽,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後我以"你喜歡國旗的哪裏?"的一個小的談話結束了活動,孩子們通過學習歌曲,也從歌詞中感受到國旗外形的美麗,都紛紛舉手發言,我能夠感受到孩子們對國旗的喜愛之情。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瞭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裏的感覺怎麼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麼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爲什麼?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隻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雲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麼? (有一隻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後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是民衆中廣泛流傳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優美,宛如一個故事向聽者娓娓道來,歌曲感染力很強,能夠激發幼兒關愛動物、關心他人、關注環境的情感。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採用“整一分一整”的模式,儘量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創造。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雖然是成人中廣爲流傳的民歌,但也能夠被幼兒所接受,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可說是幼兒音樂欣賞的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活動中,無論是欣賞還是表演幼兒都十分投入,很多幼兒已經熟悉了歌曲旋律並會輕輕跟唱,同時,動人的歌曲內容和優美的旋律讓幼兒的情感得到激發,特別是欣賞女孩爲救丹頂鶴而獻身時,好多幼兒都流露出難過之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隻字未提如何愛鳥、愛自然的要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關愛動物的環境情感得以薰陶感染。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礎上,學習以小組爲單位,合作使用3種樂器爲歌曲《五隻小青蛙》配伴奏,並能較連貫地演奏。

2.能借助對"數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討論,瞭解爲歌曲配器與記錄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樂時,能進行協商、共同嘗試,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挑戰與成功感。

4.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譜:《五隻小青蛙》第一段歌詞圖譜(見文後)、壓好膜的`空白底版1個(見圖1)。

2.3張桌子,每張桌上分別放有1支黑水筆、1張幼兒用的小圖譜(與教師圖譜相同)。

3.樂器:木魚(6個)、沙球(6個)、小鈴(6個)。

4.幼兒事先學過《五隻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動過程:

環節一:回顧、重溫階段出示大圖譜,引導幼兒進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顧歌曲中"遞減式數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節奏。

環節二:集體討論配器方案階段結合所提供的樂器(木魚、沙球和小鈴),集體討論、交流適合的配器方案,學習記錄配器的方法,爲幼兒分組創編提供工作模型。最後,教師在大圖譜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畫出相關樂曲的標記,目的是爲幼兒後續記錄配器方法提供示範(見圖2)。幼兒嘗試使用協商好的樂器(如木魚)演奏"數青蛙"處的節奏,驗證配器方案。

環節三:小組合作階段1.教師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導幼兒分組進行配器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共同合作,用這3種樂器來爲歌曲配伴奏!

師:用幾種樂器?

幼:3種。

師:老師給每組都提供了一隻筆和一張小圖譜底版,小底版和老師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來記錄你們大家共同討論的配樂方法。

師:今天合作配樂記錄時有3個要求。第一,每組必須有這3種不同的樂器,每人手裏只能拿一種樂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誰先去拿樂器;第二,選好樂器後,還要商量怎樣用這3種樂器來伴奏,並且要確定由誰記錄配樂方法;第三,最後要能將你們設計好的配器方案跟隨歌曲演奏出來。

(教師提出上述3條要求後,還要通過反問,引導幼兒複述這3條要求,幫助幼兒強化小組合作配樂的任務意識。)師:第一個任務是什麼?

幼:商量好誰先拿樂器。

師:第二個任務是什麼?

幼:推選一個人來記錄。

師:第三個任務是什麼?

幼:聽着音樂自己演奏出來。

師:你們畫的時候,我會用倒計時的方式提醒,倒數10下時,你們的方案就要設計好。哪組快,哪組的方案就會先被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幼兒6人一組,分成3組,分別圍在相應的桌子旁進行協商與配樂活動。)

2.教師圍繞上述3條合作要求,督促每組幼兒明確分工,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

師:想一想,先商量什麼?誰來拿樂曲?

幼:我拿!

師:檢查一下,你們組是不是3種樂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樂器了?

師:趕快商量一下哪裏可以配樂?由誰記錄?

(教師通過語言督促,引導幼兒學習快速合作,並記錄配器方案。)師:我要倒計時了110、9、8……1。

3.教師連續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邊觀察各組配樂情況,一邊引導幼兒按照自己小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環節四:反思與評價階段教師將每組幼兒的配器方案圖貼在黑板上,分別邀請3組幼兒輪流嘗試跟隨音樂合作表演本組設計的配樂方案,並反思小組合作演奏中的困難。

表演組1師:剛纔第三組最快完成!先請他們組表演,看他們能不能聽着音樂,按照他們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師邀請第三組的6位幼兒各自拿着相應的樂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橫排,並提示他們持相同樂器的幼兒站在一起。)師:"你們準備好了嗎?需要看圖譜嗎?"幼:需要!

師:看清該怎樣演奏了嗎?檢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樂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師引導此組幼兒再次對照圖譜,重溫配器方案"木魚、木魚、小鈴、沙錘、沙錘、小鈴",爲即將的合樂演奏做好心理準備。)師:看他們能不能把每個配樂的地方都演奏出來!

(教師剛一放音樂,此組幼兒就沒有銜接上,於是教師中斷音樂,引導大家反思。)師:他們在前奏就遇到困難了?怎麼回事?幼:沒準備好!

師:前奏該誰演奏?幼:我!(手持木魚者)師:木魚是嗎?需要再試一次嗎?幼:要!

師:能準備好嗎?幼:能!

(第三組幼兒演奏結束後,教師再次拋出問題,引導大家反思小組合作的情況。)師:這次,他們組演奏的怎麼樣?幼:不太好!

師:還有什麼問題?每個地方都演奏出來了嗎?幼:他們老是停頓,不連貫。

師:你們發現是哪個樂器在演奏時出現了停頓、不連貫?幼:小鈴。

師:小鈴怎麼回事?幼:沒有敲!

活動反思:

曾經錯過了幾次聽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的機會,今天上午聆聽了王春霞老師的大班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感覺這是一首情境性較強的歌曲,王老師動情優美的演唱,有趣的動作,簡單的活動設計卻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個活動除了圖片幾乎沒有其它道具,顯得很輕鬆自然。

歌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五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四隻小青蛙

四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三隻小青蛙;

三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二隻小青蛙;

二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一隻小青蛙;

一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青蛙都回家找媽媽。

給活動的一點建議:《五隻小青蛙》共有五段幾乎一樣的歌詞,所以在範唱時可以捨棄幾段,就從兩隻青蛙唱起。五隻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圖片沒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讓幼兒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五隻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一隻一隻跳進池塘裏的情景。歌曲的節奏中有兩處有趣的唸白,可以進行置前處理,在完整範唱時讓幼兒在念白處進行互動。讓幼兒在完整感受歌曲時體驗合作曲的樂趣,避免歌曲長而造成的枯燥。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各種形式的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2、在活動中體驗打擊遊戲的快樂。

3、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三種顏色的絲帶(紅、金、綠)。

2、若干小型打擊樂器(木質、金屬、皮質類)

3、音樂搖籃曲、粉刷匠。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三類樂器:皮質類樂器、金屬類樂器、木質類樂器。

師:"今天朱老師請來了三種樂器到我們班來做客,請小朋友看一看它們是誰?它們屬於哪一類樂器呢?"

2、幼兒圍成半圓傳遞樂器。

(二)遊戲彩色絲帶

1、出示三種顏色的絲帶與樂器做朋友(紅、金、綠)。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三種顏色的絲帶,小朋友看一看是哪三種顏色的絲帶,它們也想和樂器做朋友,請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一組想和哪種顏色絲帶做朋友。

2、絲帶跳舞了。

(1)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器做朋友,它們非常想跳舞,當它在空中跳舞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當絲帶落地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停止爲它伴奏。

(2)教師將不同的顏色輪流地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朋友就要輪流伴奏。

(3)教師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絲帶拋向空中,相應的樂器一起爲它伴奏。

(三)遊戲彩色圈。

師:"絲帶還帶了一個更好玩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想玩一玩嗎?

介紹遊戲規則師:"絲帶在地上圍成了三個小圓圈,當朱老師跳到哪個圓圈的時候,樂器朋友就要爲它伴奏,朱老師跳幾下,樂器朋友就要爲它演奏幾下。

(四)欣賞音樂搖籃曲。

師:"絲帶和樂器朋友都累了,它們想休息了。

小百科:絲帶就是手工製作的一種精緻帶子,不同顏色的絲帶,代表着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