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仿編出X X | XX X|的節奏型。

2、能創造性的使用身邊的物品打出樂曲節奏。

3、能與同伴合奏,體驗節奏樂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用生活中的事情仿編節奏型。

活動難點:找出生活中的樂器—身邊能發出聲音的物品並按圖譜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自制樂曲圖譜一個、皮筋若干、各種常見的身邊物品積木、橡皮泥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利用聲勢問好並做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用聲勢向老師問好

(二)創設充滿童趣的情境,引導幼兒做律動

教師引導幼兒扮小皮筋,隨音樂做小皮筋的動作進行律動。

二、感知“庫乞乞”的節奏,體驗節奏的特點。

(一)藉助故事情節,複習“庫乞乞”的音樂

1、 出示“庫乞乞”樂曲的一段圖譜,並用聲勢打出“庫乞乞”的節奏:

X X | XX X|

提問:1、“你還能用這個節奏說說其它的事情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說出:洗 洗 |洗頭 發;唱 唱 |唱支 歌等。

2、“你能用聲勢打出這個節奏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自己身體上的各個部位打出X X | XX X|節奏。

2、出示整首庫乞乞音樂的圖譜,指導幼兒按意願爲圖譜創編動作。

重點指導幼兒貼動作圖時對應好X。

三、利用生活中的樂器指導幼兒按創編的圖譜演奏

(一)啓發幼兒發現尋找生活中的樂器

提問:“找一找活動室內哪些東西能打出聲音做樂器?”(如:小椅子、橡皮泥等。)

提醒小朋友在使用生活中樂器時力氣要小,注意打出的聲音要美。

(二)指導幼兒按創編的圖譜集體演奏

重點指導小朋友合奏時注意聽別人樂器的聲音。

活動延伸:

1、音樂區:將圖譜、樂器投放在音樂區,鼓勵幼兒嘗試用其它身邊常見的器物及自己編出的圖譜進行庫乞乞的演奏

2、操作區:指導幼兒嘗試用沙子、豆子和飲料瓶製作沙錘。

3、科學區:指導幼兒將玻璃瓶內裝不同容積的水,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遷移生活經驗,創編“遊公園”的律動。

2、在音樂的伴奏下,能較合拍地做滑滑梯,蹺蹺板,划船,賞花的動作。

3、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地墊人手一塊,圖片若干,加伏特舞曲,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遊戲的口吻導入活動,幼兒手持地墊隨加伏特舞曲a段音樂做動作進場。

二、基本部分

1、分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啓發幼兒創編滑滑梯、蹺蹺板、划船、賞花的動作。

引導幼兒分別聽b段第一,第二樂段,啓發幼兒進行創編,並通過空間,方位的變化聽音樂練習動作。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聽b段音樂完整的練習。

3、幼兒隨b段音樂完整用創編的動作完整表演,並啓發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三、結束部分

幼兒隨樂曲邊完整表演邊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從中學到到了很多前言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奧爾夫先生曾說過:“我們進行奧爾夫教學注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針對我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我們大家動起來》。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音樂中比較明顯的音節變化。

2、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創造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5、學會歌唱本首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握手舞》《庫企企》

活動過程:

一、問好環節,音樂熱身律動

1、《握手舞》

2、師:寶寶、寶寶、早上好。寶寶好。

幼兒:老師、老師、早上好。老師好。

3、小音符遊戲。

二、感知音樂《庫企企》

在一座大城堡裏藏着許多金銀財寶,要想得到這些財寶必須說出一句咒語才能打開城門,而這句咒語就藏在音樂裏,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1、初步欣賞音樂。

師:在音樂裏你聽到了什麼咒語。

2、引導幼兒逐漸展開活動。

3、創編聲勢動作.

在這首音樂裏,我們可以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做什麼動作。

三、創編活動

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帶幼兒一起動起來。

四、結束活動

請幼兒邀請客人老師與幼兒一起動起來。表揚每位幼兒的表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通過參加奧爾夫音樂培訓會後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自己設計的。使幼兒通過感受音樂大膽的用身體動作去表現,幼兒在活動中能積極的參與,在設計活動之前我想這樣“活”的音樂教師在控制幼兒使困難可能比較難,容易亂。活動中幼兒聽指揮自控能力表現的比我預想的要好。

小百科:大家,指衆人,大夥兒,代詞,指一定範圍內所有的人;古代指女子的尊稱。見唐 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舞獅子是中國民間用於歡慶的一種藝術形式,一直流傳至今。我園五十年大慶中由戰士雜技團表演的舞獅子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這可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看舞獅。回班後孩子們都三三兩兩地模仿舞獅子,爲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能親身體驗舞獅子樂趣,故設計此活動,並引導幼兒感受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多彩與獨特風格。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創編獅子舞及獅子戲球的動作,並分別在A、B兩段中表現出來。

2、啓發幼兒配合樂曲自由表現獅子的神態和動作,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喜慶的氣氛。

3、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準備:

1、關於舞獅子的影碟,錄音帶《舞獅子》。

2、與幼兒人數相當的獅子頭飾、手偶獅子、繡球各一個,圖片獅子、繡球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律動《獅王進行曲》進場。

(1)引導幼兒模仿獅子威風凜凜的神態以及走路的姿勢。

(2)師:“獅子作爲百獸之王,本領可大了。我想聽聽小獅子們都有些什麼本領?”啓發幼兒回憶園慶舞獅的情景。

2、欣賞影碟《舞獅子》。

(1)師:“原來獅子還有會跳獅子舞,玩繡球來慶祝節日的本領呢。從前,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就會用舞獅子來慶祝節日,表達自己的喜悅和快樂。”

(2)播放影碟,啓發幼兒仔細觀察獅子的動作和神態。

3、學習遊戲《舞獅子》。

(1)熟悉遊戲音樂。

①操縱獅子手偶和繡球,啓發幼兒回憶影碟內容,並配放《舞獅子》音樂。

②引導幼兒瞭解樂曲AB結構,並分別用獅子及繡球圖片表示。

③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並觀察教師操縱手偶進行表演。啓發幼兒創編A段獅子的動作及神情。

(2)聽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提醒幼兒在A、B兩段做不同動作。

(3)完整遊戲,逐步減少提示。活動建議: 此活動可作爲中國民間藝術系列教育活動之一,配以其它民間藝術形式逐步進行。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瞭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裏的感覺怎麼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麼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爲什麼?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隻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雲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麼? (有一隻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後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是民衆中廣泛流傳的一首民歌,歌曲旋律優美,宛如一個故事向聽者娓娓道來,歌曲感染力很強,能夠激發幼兒關愛動物、關心他人、關注環境的情感。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激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環節安排上,採用“整一分一整”的模式,儘量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創造。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所欣賞的歌曲雖然是成人中廣爲流傳的民歌,但也能夠被幼兒所接受,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可說是幼兒音樂欣賞的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活動中,無論是欣賞還是表演幼兒都十分投入,很多幼兒已經熟悉了歌曲旋律並會輕輕跟唱,同時,動人的歌曲內容和優美的旋律讓幼兒的情感得到激發,特別是欣賞女孩爲救丹頂鶴而獻身時,好多幼兒都流露出難過之情。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隻字未提如何愛鳥、愛自然的要求,而是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關愛動物的環境情感得以薰陶感染。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感受樂曲 ABA的結構,並通過多種形式感受樂句。

2、運動不同的方式感受並表現樂句末的“叮!鑔!”聲,並創造性地用身體動作表現B段音樂的上行、下行。

3、知道在遊戲中不與他人發生碰撞,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老鼠和貓的紙偶 貓頭飾 老鼠鼻子 凳子 自制小樂器等

活動過程:

1、聽着《快樂的小老鼠》的音樂,孩子們模仿老鼠進活動室。

指導語:小老鼠們,我們去那邊玩吧!

2、請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節奏和特別的叮鑔聲。

(1)幼兒安靜地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樂句。

指導語: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首美國孩子很喜歡的管絃樂曲,裏面有很特別的聲音,請仔細聽!

(2)聽音樂,感受每個樂句末的叮鑔聲。

指導語:請再聽一次音樂,在音樂的叮鑔聲處動動你的身體。

(3)再次聽音樂,運用自制小樂器來感受樂句和樂句末的叮鑔聲。

指導語:你覺得這個聲音像我們的什麼樂器唱歌啊?我們拿起小樂器,合着音樂唱歌吧!注意,是在叮鑔聲的地方唱歌!

3、欣賞B段音樂,創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上行、下行。

指導語:除了有特別的聲音,這首樂曲還有一處地方是有變化的。我們聽着音樂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上行和下行吧!

4、聽着音樂用手指在身體舞臺上跳舞,進一步感受音樂的樂句。

指導語:我的小手愛跳舞,它想聽着音樂在身體舞臺上跳舞,你的小手在哪個舞臺上跳舞啊?音樂到叮鑔聲時你的小手怎麼跳舞?我們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跳吧!

5、通過“撓癢癢” 遊戲,讓幼兒能夠比較準確的知道在“叮!鑔!”聲處爲一個樂句。

指導語:除了自己的身體舞臺,還可以在別人的身體舞臺上跳舞。

6、組織孩子玩遊戲 “老鼠和貓”,在遊戲中感受和表現音樂的ABA結構。

(1)幼兒聽着音樂操作紙偶,創編不同的老鼠和貓的玩法。

指導語:你的貓在哪裏?老鼠躲在哪裏的?它們會聽着音樂玩什麼遊戲呢?

(2)教師生動地表演遊戲“老鼠和貓”,幼兒自由評說遊戲,在評說中掌握遊戲的玩法。

指導語:看,來了一隻貓和一隻老鼠,它們聽着音樂會玩什麼遊戲呢?

(3)幼兒扮演老鼠,教師扮演貓,聽着音樂玩遊戲。遊戲可反覆進行2—3遍。

7、再一次完整欣賞樂曲,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打字小姐》,是一首管絃樂曲。

8、老鼠帶着勝利的喜悅,快樂地跳起舞,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旋律。

2、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3、會看指揮進行雙聲部合唱練習,體驗與同伴協作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鋼琴。

2、幼兒會演唱《搖籃曲》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演唱歌曲《搖籃曲》

第一遍:用“啊”和“恩”來演唱。

(點評:通過正確的發音方法,引導幼兒表情優美的演唱。提示幼兒張開嘴吧、自然發音。讓幼兒感知唱歌的方法,爲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遍:用歌詞唱。

(點評:提示幼兒正確發音,注意表情,爲幼兒演唱歌曲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意境。

提問:“魚寶寶的媽媽是誰?花寶寶的媽媽是誰?小寶寶的媽媽是誰?風兒的媽媽是誰?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點評: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深層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鼓勵幼兒表達心中所想)

2、結合課件配樂朗誦,引導幼兒感受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裏都唱了什麼?”

(點評:通過邊觀察,邊聽教師朗誦歌詞,渲染了一種離別的意境,營造感傷的氛圍,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同時引導幼兒表達出自己對歌曲的初步認識)

3、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過歌曲後有什麼感覺?”

(點評:通過教師的範唱,鼓勵幼兒表達出對歌曲的感覺,通過提問更深層地挖掘幼兒內心情感並培養幼兒連貫的表述能力)

4、第二遍範唱,鼓勵幼兒跟唱。

指導語:“如果你願意,可以和我一起唱。”

5、鼓勵全體幼兒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有情感地演唱。

6、重點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及弱起拍。

①提問:“風兒找不到媽媽,他的心情怎樣啊?”

“它問過誰?”

“它問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

(點評:通過這一環節的提問,引導幼兒感受風兒找不到媽媽時的感受,投入歌曲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愛心及同情心。鼓勵幼兒用深情、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主要是引導幼兒用情去感受歌曲的意境體現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②鼓勵幼兒表現着急、難過的心情。

“我們一起來幫助風兒問一問!”

(點評: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用幫助風兒詢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和弱起拍,有利於幫助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解決難點。)

7、分男女小朋友演唱歌曲。

8、引導幼兒進行雙聲部合唱的練習。

(點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訓練幼兒對演唱形式的熟悉,讓幼兒瞭解演唱歌曲的多種形式。並在雙聲部練習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幼兒對音樂的熱愛。)

9、鼓勵幼兒到臺前表演。

三、回憶與分享。

指導語:“風兒很愛自己的媽媽,小朋友也很愛自己的媽媽,媽媽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走到哪裏都不能忘記媽媽對我們的愛。現在我們就做着風兒的動作出去幫風兒找媽媽吧!”

(點評: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幼兒感受活動後的餘溫,從風兒的角度轉移到自身,讓幼兒感同身受,從而更加激發出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愛。)

活動反思:

歌曲《風兒找媽媽》是一首充滿溫情、意境感傷的歌曲。歌曲通過描述風兒找媽媽的情景和心情來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出幼兒對媽媽的愛,以及同情心和愛心。在活動中,將運用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將歌曲的意境表達的更加強烈,渲染出風兒對媽媽的想念之情和愛媽媽的情感。對幼兒的情感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的過程,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有合作意識,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物質準備:太陽、雲朵。自備一段歡快的音樂。場地上畫一個圈。

活動重難點:能自編動作,表現小水滴的不同變化,表現出水的三態,聽音樂動作,突出活動的情景性。

活動過程:

一、小水滴和小魚。

師:我們是一羣快樂的小水滴,匯在一起變成了小河,我們每天和小魚、小蝦們遊戲,看我們玩得多歡啊。

幼兒分成兩組,聽音樂扮演小水滴和小魚等遊戲。(互相擁抱、碰頭、拉手、扭腰)二、小水滴和太陽。

出示太陽:小水滴,你們好。

小水滴要求太陽公公幫忙飛上天。

教師邊說情景性語言,邊引導幼兒做動作:隨着“太陽公公”慢慢升起來,小水滴覺得身體上暖洋洋的,在池塘裏打着滾。小水滴在池塘裏呆不住了,慢慢地站起來,伸伸腿,一個個跳了起來。

配音樂動作。

師:太有趣了,讓我們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和太陽公公一起來遊戲吧。

三、小水滴和雲朵。

變成朵朵白雲。師生共做飛行的動作:小水滴飛得越來越高,太美麗了。在天上,小水滴們聚在一起,變成了朵朵白雲。(出示白雲)幼兒聽音樂表現白雲飄的動作。

教師邊說情景性語言,邊引導幼兒做動作:水滴慢慢地都聚集在一起,圍在雲朵的周圍。小水滴越聚越多,離開了雲朵,一個個又跳到池塘裏。

幼兒想象小水滴回到池塘後的情景,自由運動,放鬆身體,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並用富有感情(高興、快樂)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據已有經驗創編新歌詞,並根據歌詞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緒,體驗與同伴遊玩的樂趣。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及記憶。

教學難點:幼兒根據歌詞自主創作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幸福拍手歌》歌譜一張、節奏圖譜一張,《幸福拍手歌》Flash;

2、經驗準備:幼兒初步掌握附點音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採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夢見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隨着歡快的音樂,唱着一首很好聽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幼:想。(齊聲說)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現在老師把這首歌唱給小朋友們聽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好不好聽呀?

幼:好聽。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學?

幼:想。

(二)趣味遊戲,練習節奏,突破難點。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運用了三個步驟,層層深入,帶領幼兒熟悉並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爲歌曲的學習做好滲透和鋪墊。

①出示節奏卡片,讓給幼兒分辨兩張卡片的不同,引導幼兒辨別帶附點八分音符;

②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兩種不同節奏說出:如果感到幸福你會做什麼!並用對比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分析帶附點音符的唱法有何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回想一下,剛纔老師唱《幸福拍手歌》的時候,是唱第一種節奏還是第二種節奏呢?

幼:第一種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一起用手打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幼兒基本掌握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後,師幼一起做遊戲。教師用帶附點八分音符節奏節奏提問學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會做 .什 麼?請幼兒用動作或語言來回答教師的提問。遊戲最後擴展到請幾個幼兒進行提問,其他幼兒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節奏,又爲歌詞的創編做好了鋪墊。)

(三)學唱歌曲。

①播放鋼琴伴奏,教師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剛纔聽到歌曲中,人們幸福的時候會做什麼呢?

幼:拍手、跺腳

②出示歌詞:在鋼琴伴奏下,教師用歌曲的節奏教幼兒念歌詞並引導幼兒做拍手、跺腳等動作(念兩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點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緊密相連。每句都熟練之後,帶領幼兒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視頻,讓幼兒欣賞,體驗歌曲的樂趣。

(四)創編歌詞和動作,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創編中體驗快樂。

師:小朋友們,當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候出了拍手、跺腳。你還會做什麼?請你來做小小作詞家,創編歌詞,帶領大家進行歌唱表演。

(請2—3個幼兒發揮想象力,創編歌曲,教師在圖譜上填寫歌詞)創編完歌曲後,採用不同的分組,師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對創編後的歌詞進行演唱和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動表演

師:小朋友們表現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時候,老師有一種想跳舞的感覺,小朋友們想不想跟老師一邊唱着這首歌一邊跳圓圈舞呢?

幼:想

師:小朋友手拉手圍成兩個圓圈。裏圈的小朋友按順時針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處停下,小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腳、拍肩、握手等動作。

結束:小朋友們,這個遊戲還不好玩?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注:用樂器配伴奏

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樂器,也可以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樂器。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先做示範,邊唱歌曲,邊用樂器爲歌曲做伴奏,再引導幼兒用手中的樂器,邊唱歌曲邊爲用樂器做伴奏。

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出色!瞧,老師都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麼(打擊樂器)?小朋友們可以用這些樂器或者自己帶來的樂器爲這首歌曲配伴奏,讓這首歌曲變得更豐富。

課堂小結

師:度過了快樂的四十分鐘,能告訴我你們快樂嗎?幸福嗎?最後,請同學們配合老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好嗎?

師:如果感到快樂你就點點頭,

幼:點頭。

師:如果感到快樂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師:如果快樂就用行動把他表現出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說再見,

幼:再見!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羣魔亂舞”的感覺。之後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以後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

小百科:《幸福拍手歌》又名《假如幸福的話就拍拍手吧》,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西班牙兒童歌曲。這首歌曲曲調與1938年的蘇聯音樂電影《伏爾加-伏爾加》中的插曲《Molodejnaya》相類似,可能受到它的啓發或者啓發了這首歌。曲作者不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教學設想:

聲音的長短是通過一些音樂活動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我認爲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到:音樂與律動的結合、音樂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有利於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鍛鍊兒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

在教學本課時,先播放動物嬉戲的錄象,讓兒童通過看、聽、模仿他們的聲音和動作,初步感受聲音是有長有短的。在此基礎上,讓兒童進行二聲部、三聲部的組合練習,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然後讓兒童用“×— 、× 、××”這三個節奏型說話,培養兒童創造節奏的能力。最後播放一段2/4拍音樂,讓兒童用打擊樂器或肢體語言表現本歌曲中的“×— 、× 、××”。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兒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2.會用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讓兒童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兒童穩定的節奏感。

4.培養兒童模仿和創造節奏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課件呈現動物嬉戲的錄象。

要求:欣賞完後,讓兒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模仿一下。

【通過欣賞兒童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2.讓兒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給兒童模仿的空間,是讓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首先,調動了兒童自主探索的慾望,其次,讓兒童瞭解到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是有長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

3.整理兒童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 嘎 小貓;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雞:嘰嘰 嘰嘰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兒童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在活動中,兒童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談一談、議一議、仿一仿

1.讓兒童收集並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動作。

2.兒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聲音和動作:

泉水:叮 咚

火車:嗚…嗚…卡嚓 卡嚓

大鐘:當 —

汽車:嘀 —

鬧鐘: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臟跳動:咚 咚

釘釘子:叮噹 叮噹

獅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並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3.節奏組合表演

(1)師引導:誰能用剛纔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兒童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兒童表演展示給大家看,並給予獎勵。

鳴笛聲‖ 嗚 嗚 ︱ 嗚 嗚 ︱ 嗚 嗚 ︱

車輪聲‖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獎勵提高了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4.以小組爲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5.兒童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兒童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既培養了兒童穩定的節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動物園裏》,爲下一節教學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

① 小鴨:嘎 嘎 小雞:嘰嘰 嘰嘰

② 錘子:咚 咚 釘釘子:叮噹 叮噹

……

6.教師引導兒童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 小貓: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 大鐘:當 — 鈴聲:叮 呤 鬧鐘:嘀嗒 嘀嗒

③ 風 :呼 — 泉水:叮 咚 樹葉:嘩啦 嘩啦

④ 獅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

【通過實踐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了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這樣,不僅兒童學得輕鬆,而且培養了兒童的合作能力。】

三、創造節奏。

1.用“×— 、× 、××”三個節奏型說話。

(11)師示範: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兒童創造:如:

① 老 師 ︱ 早上 好 ︱

② 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裏 ︱

④ 趙麗 君 │ ……

比一比,誰創造的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