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八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八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領悟經常遲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體驗歸咎於別人與改正自我兩種態度及行爲的不同結果。

2、能結合生活經驗積極參與討論,懂得要想不遲到,只有改變自己。

活動準備:

男孩玩偶一個、圖片、準時卡

活動過程:

一、你會遲到嗎?

1、"你知道什麼是遲到嗎?"

2、"你們上幼兒園會遲到嗎?爲什麼會遲到呢?"

小結:有的小朋友有時會遲到,有的小朋友經常會遲到,有的是因爲感冒了去看醫生所以遲到了,有的是因爲吃早點慢遲到了,還有的是因爲各種各樣其它的原因遲到了。有一個小朋友啊,他也經常會遲到,我們聽聽他的理由。

二、不是我的錯。

1、教師一邊演示玩偶,一邊講述:他的名字叫嘟嘟,他上學經常會遲到。老師問他,他就說:不是我的錯。是不是嘟嘟的錯呢?我們來聽一聽。

2、教師講述故事從開頭至"嘟嘟漲紅了臉,不知該怎麼說"。

(1)故事剛開頭,老師爲什麼問"嘟嘟,你怎麼又遲到了"?(因爲嘟嘟經常遲到)

(2)嘟嘟是怎麼回答老師的?(不是我的錯,是媽媽騎車太慢)

(3)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遲到,他又是怎麼說的?他說是誰的錯?(他都說不是自己的錯,要麼是媽媽不好,要麼是爸爸的錯,要麼是鬧鐘的錯)

(4)聽了嘟嘟的話,同學們爲啥都笑起來?嘟嘟爲啥漲紅了臉?(嘟嘟講的不對,同學們才笑。嘟嘟難爲情了,所以漲紅了臉)

三、究竟是誰的錯?

1、討論:嘟嘟經常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

小結:上學經常遲到,是因爲嘟嘟起得晚、動作慢,不是爸爸媽媽不好、鬧鐘不好。

2、你想對嘟嘟說些什麼?

老師對嘟嘟說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老師彎下腰來,對嘟嘟說:"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3、嘟嘟聽了老師的話他會怎麼做呢?(早早就起來,很快就準備好)

他這樣做了以後,還會再遲到嗎?

四、怎樣才能不遲到。

1、嘟嘟遲到的時候是低下頭走進教室的,嘟嘟不遲到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呢?(高高興興坐在位置上,擡起頭,挺這胸,看這老師)

2、我們怎樣才能不遲到,高高興興地開始意義天的學習呢?(請幼兒與小夥伴一起討論一下)

(1)教師出示準時卡"這是什麼?""表示了什麼意思?"

(2)怎樣才能得到這張準時卡呢?(將準時卡獎勵給說的好的幼兒)

請幼兒說說具體的做法(起得早、動作快……)以及正確的態度(不要都說成別人的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4、引導幼兒一起學說嘟嘟的那句話:不遲到,真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體驗,關注別人的感受,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嘗試通過協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照相機,不同幼兒體驗後表達感受的照片。

2、經驗準備:幼兒成爲"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活動經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嘗試按不同方法排隊,感受成爲"多出來的那個人"的心情。

(1)將全體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分別按不同指令進行排隊,使幼兒體驗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那個多餘的人。

(2)教師宣佈排隊結果,並把每次排隊多出來的小朋友的表情抓拍下來。

2、集體分享"成爲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感受。

請幼兒觀察現場照片,並引發以下討論。

(1)提問: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麼?

(2)現場採訪被抓拍到的幼兒,提問:當宣佈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麼感受?現在你成爲多的那個人了,如果讓你停止遊戲去休息,你心裏會怎麼想?

(3)提問:"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麼感受?"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結:在"成爲多出來的那個人"時,小朋友心裏都很難過、很傷心,害怕不能參加遊戲,每個小朋友都想和大家一起玩遊戲。

3、結伴討論"現在該怎麼辦?"

小結:剛纔有小朋友提出可以讓多出來的那個小朋友去當裁判,那現在我們就玩一個遊戲,請"多出來的那個人"去當裁判,試試當裁判的感受,你是否願意當裁判?

4、玩"鏡子"遊戲,體驗當裁判的感受。

(1)提出遊戲要求,請多出來的幼兒當裁判,組織幼兒遊戲。

(2)遊戲後提問:"你當裁判有什麼感受?""如果讓你選,你願意當裁判還是和小朋友做遊戲呢?"

5、集中分享、梳理幼兒的感受,引導幼兒移情。

(1)提問:"咱們在剛開始多出一個人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說讓他停止遊戲,或去幹別的事情合適嗎?"

(2)提問:"有的小朋友喜歡當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當裁判。那咱們讓不想當裁判的小朋友去當裁判,他會是什麼感受?"

(3)提問:"我們應怎樣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發現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今後決定一件事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6、再次討論:多出來的人還能怎麼辦?

提醒幼兒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充分聽取幼兒意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幾種方法。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好,出現問題,我們要協商解決,看看用什麼方法解決最好,能使大家都高興、都滿意,又都參加了活動。

7、協商解決問題。

(1)提問:"平時和小朋友做遊戲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問題你解決不了?"鼓勵幼兒充分發表意見。

(2)引導幼兒相互討論怎麼處理好這些問題,提醒幼兒要考慮他們感受。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植樹的方法與步驟。

2、嘗試與父母或同伴一起進行植樹活動,體驗合作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植樹的圖片。

2、小樹苗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誰能說一說3月12日是什麼節日?爲什麼會有這個節日?植樹有什麼作用呢?

教師:3月12日是植樹節。因爲樹木可以使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美麗,我們的國家爲了號召人們愛護樹木、植樹造林,保護我們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把3月12日定爲植樹節。小朋友們可以在這天植樹哦。

二、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引出活動主題引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小樹苗圖片,扮演小樹苗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樹苗,今天來到你們這兒,你們歡迎嗎?你們會照顧我嗎?(幼兒自由回答。)2、引導幼兒瞭解照顧小樹苗的最好辦法。

教師:你們知道小樹苗最喜歡生活在哪裏嗎?你知道應該怎樣植樹嗎?

教師:照顧小樹苗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它種植在土壤中,並慢慢照顧長大。

三、通過觀看圖片,讓幼兒瞭解植樹的主要過程與環節。

1、教師:你們知道植樹的過程是什麼嗎?

2、幼兒根據觀看的圖片回答。

教師:小朋友說得很好。首先要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適宜的樹坑;然後小心地放下樹苗,一個人扶正樹苗,另一個人鏟一些土將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注意不要將樹苗埋得太深或太淺;填完後可以輕輕地用腳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實一些;最後給小樹苗澆水,澆水的時候還要一個人輕輕地扶着小樹苗,另一個人慢慢地給小樹苗澆水,不能一下子將全部水倒進樹坑,那樣容易將小樹苗衝倒。

四、引導幼兒回家嘗試植樹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說說植樹要準備哪些用具。

教師:我們植樹時需要準備哪些用具?注意什麼呢?

教師:植樹時要帶好小桶、鏟子、小樹苗。而且要選好一個空地,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適宜的樹坑;然後小心地放下樹苗,一個人扶正樹苗,另一個人鏟一些土將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注意不要將樹苗埋得太深或太淺;填完後可以輕輕地用腳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實一些;最後給小樹苗澆水,澆水的時候還要一個人輕輕地扶着小樹苗,另一個人慢慢地給小樹苗澆水,不能一下子將全部水倒進樹坑,那樣容易將小樹苗衝倒。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種樹,並把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感受記錄下來,和長輩一起分享植樹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調查、交流、討論中發現朋友的長處,增進相互瞭解。

2、積極關注身邊的每一位朋友,願意發現朋友的長處。

3、知道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調查朋友的長處,記錄在幼兒用書上。

2、佈置"朋友的長處"主題牆面,爲每個人準備一朵花(上面貼上幼兒各自的照片)

3、請個別有特長的幼兒準備一個節目,在活動中展示。

活動過程:

1、幼兒展示記錄表,交流朋友的長處。

幼兒個別交流被調查的朋友的朋友及其長處。

個別被調查的幼兒展示自己的長處。

2、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

幼兒每人找一個朋友,將朋友的長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朋友的花形紙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佈置"朋友的長處"牆面:把幼兒記錄的花形紙按小組展示在牆面上。

3、爲朋友尋找長處。

觀察牆面,引導幼兒討論:朋友的長處是什麼?他們還有哪些長處?

幼兒爲朋友找長處並交流。

教師小結: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要仔細觀察、瞭解,一定能發現朋友的長處。

活動反思:

每個人要在社會中生活,就需要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有朋友的`感覺真好。朋友帶給我們的快樂是親情也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找啊找,找啊找,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只可惜,找朋友並不像兒歌中唱得那麼簡單,怎麼樣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個大家庭,感受共同生活的樂趣?“在交往中學會交往”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通過交往,讓幼兒學會與人商量,合作,體驗同伴之間的友情,分享快樂,做大家庭中快樂的一員。

大班幼兒在經歷小中班兩年的集體生活後,大多數孩子有了自己固定的玩伴,具備了一定的交往意識,掌握了一些交往規則,能夠和小夥伴之間進行初步的交流和溝通,但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習慣了衆星捧月,遇事常常還是以自我爲中心,不能做到關心別人、關注他人,還不能完全主動的與人交往,和同伴之間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同時孩子們缺乏在夥伴面前大膽表述的勇氣,再加上現在多爲雙職工家長又是單元住宅,在家中能爲孩子創設的與人交往的環境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孩子,主動給孩子創造一起遊戲、一起活動的機會,開展社會《誇誇好朋友》這個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孩子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學會關注朋友、與朋友合作,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方法,體驗與朋友的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在孩子們明白理解什麼是優點了後,大家積極舉手發言,在幾個小朋友發言過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大家讚美的語言僅限於如“她上課很認真”“她舉手很積極”“她做作業很認真”“她畫畫很好”,這些話語太籠統,似乎適用於很多小朋友,這樣的話,就沒有到達我預期的效果。

我調劑策略,要求他們從生活中往感受,如“她在和小朋友相處時怎樣?她是怎樣做的?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他上課很認真,他是怎樣認真?坐得怎樣?舉手怎樣?回答題目怎樣?”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的語言不再籠統,他們的想法真的很多,那和他們平時的觀察分不開。如豆豆說:“阿紫是我的好朋友,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每次她吃完飯,都會等我,和我一起往玩……”從她的話語中,我看到了她們的深厚友誼,也知道阿紫是一個熱情、友善的孩子。

語言是幫助孩子之間建立友誼的基礎,任何交往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支持,通過設計開展這一活動,讓好朋友之間互相交流高興的、難過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小祕密,使孩子懂得要想成爲知心朋友,就需要互相交流,只有在傾聽與講述的過程中才能瞭解自己的朋友,知道好朋友的需要,從而產生關注朋友、關心朋友的想法,同時提高了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朋友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自始至終注意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平等的語言交往的環境,和孩子融爲一體,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和同伴教師之間的交談,體驗朋友之間語言交往的樂趣。

小百科:長處,拼音cháng chu,意思是指在某個方面比較突出。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背景:

這節課是教育幼兒能夠知道幾個特殊的電話號碼,並且能夠知道這些電話號碼是在什麼情況下撥打,打通後需要說些什麼。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特殊的電話號碼,並且能夠熟記這些電話號碼。

2、知道在什麼情況撥打什麼電話。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重點難點:

1、讓幼兒認識特殊的電話號碼,並且能夠熟記這些電話號碼。

2、知道在什麼情況撥打什麼電話。

活動準備:

PPT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形式展開活動

看PPT課件有個老奶奶突然暈倒在路邊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2、出示PPT帶有120電話號碼的圖片,告訴幼兒在遇到有人受傷,生病時應該撥打120,打通電話後能夠說出受傷人員或是生病人的地址,說明是哪裏受傷了,或者是什麼生病的狀態。

教幼兒讀出急救電話是120。

看第二段故事突然發現有個地方着火了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3、出示PPT帶有119電話號碼的圖片,告訴幼兒如果遇到發生火災時不要慌張,這時候應該撥打火警電話119,打通電話後說清楚發生法在現場的詳細地址。

教幼兒讀出火警電話119。

4、看第三段故事,如果家裏來了陌生人,不要隨便開門,如果不認識,可以撥打報警電話110,出示PPT帶有110電話號碼的圖片,教幼兒讀出報警電話110,在打通電話時要說明自己所在的位置,在遇到危險時要撥打電話110。

用以上方法可以教幼兒認識多個特殊電話號碼。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這一節課,讓幼兒解了許多特殊電話號碼的意義及用途,在今後上課前還要多以範例教育幼兒,在什麼情況下打什麼電話。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環衛工人的工作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懂得尊重環衛工人並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3、有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環衛工人的工作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難點:懂得尊重環衛工人並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課前可與環衛工人聯繫好,約定參觀的時間和地點。(儘可能與幼兒園靠近一些,且能確保安全。)

3、小抹布(與幼兒人手相等)。

活動過程:

1、瞭解環衛工人的工作。

(1)教師:小朋友,知道我們的城市爲什麼清潔、漂亮嗎?(有環衛工人)環衛工人經常做什麼事呢?我們今天去看看環衛工人在幹些什麼。

(2)教師帶領幼兒在環衛工人工作的馬路對面觀察,引導幼兒注意環衛工人在做什麼、是怎麼做的、用了什麼工具,經過環衛工人的工作,馬路有什麼變化。

2、討論環衛工人的工作與人們生活的聯繫。

(1)教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環衛工人,他們在幹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沒有環衛工人會怎樣?

3、尊重、愛惜環衛工人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1)教師:環衛工人很辛苦,不管颳風、下雨、下雪都在認真的工作。那麼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呢?

(2)清潔工人很辛苦,我們應該怎樣尊重他們,鼓勵幼兒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好孩子。

活動結束:

評價及總結

活動反思:

這次的教學活動我選擇了社會活動《城市美容師》,活動前我以“美容師“作爲導入,引導幼兒說說”城市美容師“活動中幼兒比較積極的回答和猜想問題,知道城市美容師就是環衛工人,活動過程中我通過播放ppt的方式,讓幼兒瞭解到環衛工人的辛苦,讓幼兒知道了他們不管風吹日曬,都要4、5點起牀打掃衛生,知道了他們不管天晴下雨,不管有天寒地凍他們有時都要冒着生命危險去讓我們的城市變美麗。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知道了環衛工人的不易,懂得要愛護環境,不亂人垃圾。不足:在這節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地方的不足,這節課準備的太過倉促,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自己感覺到有點亂,活動通過邊播放圖片邊提問的形式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成爲了看圖說話的形式,整節課我提問過多,而幼兒發現的較少,因此有種成爲了你問我答的形式。這節課下來,我自己也進行了反思,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懂得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活動流程也必須熟悉咋熟悉,這樣才能讓幼兒學好本領自己也會進步。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建立愛護花草的觀念。

2.瞭解一些日常照顧花草的簡單方法。

3.知道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要愛護它們。

4.嘗試通過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一盆折斷的花(其中花朵是用摺紙方法作成的、可以修復的),幾個用可樂瓶子製作的灑水壺。

2.幼兒用書:《花寶寶笑了》。

活動過程:

1.出示被折斷的盆花,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朋友們,看小花怎麼了?它會說什麼呢?

教師:是誰把花弄成這個樣子了?這個摘花的人做得對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花園裏的花寶寶真好看,我們都喜歡,這些花寶寶不但把我們幼兒園裝扮得很美麗,而且也把我們的城市裝扮得更漂亮。所以,花兒好看,大家都不能摘,應該愛護它們,讓它們長得更美麗。

2.瞭解簡單的照料花草的方法,學習照料花草。

教師:我們應該如何照料這些美麗的花寶寶,讓它們開放得更加美麗呢?

教師介紹:花寶寶需要空氣,還要太陽曬曬;泥土不能太緊,太緊了它們透不過氣來,因此,我們可以幫它鬆一鬆土;另外花寶寶也象小朋友一樣要喝水,也要適當的給花澆水。

幼兒用自制的可樂瓶水壺給花寶寶澆水,把花寶寶搬出來曬太陽。

3.誇誇自己是愛護花草的好孩子。

教師:你們剛纔是怎樣照顧花草的呢?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教師:大家都是愛護花草的好孩子,小花送來了禮物,謝謝你們。

教師:我們也來幫幫被折斷的小花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折斷的花接好。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技能目標 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情感目標 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重點

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物質準備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導入:

1、看綠色老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玩一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麼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一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一棵小草,你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一起來跳舞。

3、種綠色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咦,這兒有一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老師:這隻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麼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麼辦呢?我們來爲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栽樹。

4、結束活動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