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八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看看、說說春天的景色,嘗試用泥工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生機盎然。

2.在塑形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設想,使作品富有個性。

活動準備

橡皮泥若干、各種泥塑輔助材料、一棵樹根、音樂《春天在哪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導入活動:《春天在哪裏》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孩子感受春天的到來。

2.小結:春天萬物復甦,有許多樹發出了嫩綠的新芽,各種花也爭相開放。

二、分組合作,大膽塑形

1.師:春天是這麼的美,樹根也想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景色,讓我們用橡皮泥來表現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後把它們展示在樹根上面吧。

你會使用哪些方法進行捏製呢?

2.提創作要求:

(1)3~4人爲一組,先商討要製作的內容,再一起協作完成。

(2)橡皮泥要搓得圓滑,可以使用泥塑輔助材料。

(3)作品完成後,展示在樹根合適的位置上。

3.幼兒製作。

4.交流講評。

(1)小組內幼兒互相介紹。

(2)每組推薦一名幼兒向其他組介紹。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特別的我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誇張的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頭部,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2.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陶泥和泥工板若干,各種輔助物(豆類、鉛絲、火柴、羽毛、毛線等),背景音樂磁帶;

2.網上下載的臉譜圖以及一些大師的作品;

3.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活動過程

1.師生一起玩“照鏡子”的遊戲:找一找自己頭部特別的地方。

教師: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最特別?

幼兒:我的眼睛小小的,還戴着眼鏡;我的耳朵象數字3;我的頭髮是卷卷的……

教師小結:每個小朗友都很特別,這些特別的地方都很有趣。

2.欣賞網上下載的有趣的頭部造型或大師的作品,拓寬幼兒思路,引導幼兒富有個性地想象。

教師:老師這裏也有幾張特別的臉,有的還用了一些特別的材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覺得哪幅作品最特別?什麼地方最特別?它是用什麼材料來裝飾的?

幼兒:這些作品都很特別,有的耳朵象蝴蝶;有的一張大臉上還有三張小臉;有的臉象個愛心;有的辮子上還有兩個小臉;有的臉上還插着羽毛……

教師小結:這些作品有的很有趣,有的給人感覺很奇怪,但這些作品都很特別。

3.幼兒創作“特別的我”。

(1)教師:老師也想變一個特別的我。教師運用泥工的基本技能進行示範講解:先用紫砂泥做臉盤(紫砂泥有些硬,可以先捏一捏,再壓一壓,儘量使臉盤變大),然後用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做眼睛、嘴巴、耳朵等五官,最後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裝扮“特別的我”。

教師引導語: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得特別呢?那你想變得怎樣特別呢?

幼兒互相交流後,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追問:“你爲什麼要這樣變?”“你想用什麼材料來裝扮自己?”

(2)幼兒操作,教師提示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進行創作。(放背景音樂。)

4.交流展示幼兒作品。

(1)請小朋友和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什麼地方變得最特別?心裏是怎麼想的?

(2)同伴間互相評價:你覺得誰最特別?爲什麼?

(3)教師評價幼兒作品:表揚有創意、能顯示個性的作品。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每個小明友都用紫砂泥和輔助材料爲自己設計了一張特勳的瞼。老師覺得,只要我們小朋友能夠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大膽地表現出來。那你就是最棒的。

活動反思

泥塑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本次活動選擇了孩子們感興趣的材料——陶泥,並加以輔助材料:羽毛、鈕釦、吸管、毛線等,讓幼兒與材料展開積極互動,大膽想象和創作。另外,活動中還提供了一些大師的作品,讓幼兒與大師直接對話,感受其獨特的構思和創意,這爲幼兒的想象打開了更寬廣的空間。尤其是本次活動立足於讓幼兒在熟悉“團圓、搓條、壓扁”的技能基礎上,大膽想象創作出“特別的、與衆不同”的我,突現了幼兒對自己的想象和對自我的認識,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大班泥塑活動:小小手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鍊。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鍊。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鍊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鍊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鍊的特點。然後,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爲最漂亮的手鍊,並說明原因。最後,教師指出有些手鍊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鍊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鍊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鍊。

1.製作手鍊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製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製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製作,並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鍊,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後,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鍊。)在串珠風乾後,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鍊。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鍊,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鍊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內在圖式指的是以信息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鍊,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鍊的相關信息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設審美環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爲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並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爲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於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於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爲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爲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啓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及簡單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提問和表達,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觀察記錄本

活動過程:

一、引發問題,激發孩子仔細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老師:我發現孩子們對蝸牛特別感興趣,你覺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背殼有什麼作用?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裏?耳朵在哪裏?鼻子在哪裏?蝸牛有牙齒嗎?它怎麼吃飯的?

幼兒:蝸牛有腳嗎?如果沒有腳,那麼它是怎麼走路的呢?

(老師的思考:孩子們提出來這麼多有趣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把蝸牛擬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功能進行比較,想進一步瞭解蝸牛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而且這些問題還真的難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得到答案。綱要也指出: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何不把問題又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呢)

老師:老師對小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感興趣,那我們以後天天早上都去觀察蝸牛,看看蝸牛五官到底在哪兒?再仔細觀察蝸牛的沒有腳是怎麼走路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觀察完後我們要一起分享,看哪個小朋友的發現最多。

二、幼兒觀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帶着問題進行有意觀察和簡單記錄。

老師:孩子,你看到蝸牛的頭了嗎?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嗎?

幼兒:老師,我只看到一個背殼,沒有看到蝸牛的頭。

老師:那再等等看,可能蝸牛一會兒就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把頭伸出來的時候頭上還有兩個小黑點。

老師:真的有,看仔細了,長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趕快把它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的印子。

老師:真的,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蝸牛爬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條白色的印子呢?

幼兒:好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真的把我們的菜葉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見它們是怎麼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見它在那兒趴着,喝完牛奶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看見菜葉上有一個洞了。

幼兒:老師,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蝸牛的時候,它就把頭縮進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師:那趕快把這些現象記錄下來,以後和小朋友交流,看他們是否有一樣的發現。

(由於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們的觀察非常仔細和耐心,除了晨間活動我組織去觀察以外,個別孩子自由時間也去觀察,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會去觀察,而且觀察一次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還一邊觀察一邊和同伴說着自己的發現。)

三、梳理交流,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其它問題。

老師:你們觀察到蝸牛是什麼樣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長在哪兒?

請幼兒拿着自己的觀察記錄本上來和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有的畫出來一個圓形的貝殼,有的畫出來露出頭的蝸牛,還有觀察得更仔細的孩子還畫出了蝸牛貝殼上的一些花紋。幼兒普遍在露出的頭上畫了眼睛和嘴巴。觀察得細緻的幼兒孩子頭上畫了兩個觸角。有的幼兒還和小朋友分享了蝸牛走路的動態,爬着一動一動的就往前了)

老師: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來,看其它小朋友有沒有答案。

(孩子們提出了沒看到蝸牛怎麼吃東西,怎麼聽聲音,背殼有什麼用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通過觀察也沒有得到答案。)

老師引導:孩子們,你們提出的蝸牛怎麼看、怎麼聽、怎麼吃東西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你們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得到這些答案呢?

幼兒:上網查詢、問爸爸媽媽、看書。

老師:那我們就分頭去查資料,明天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四、分享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老師:你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什麼?你是怎麼找到答案的呢?

幼兒:我爸爸給我做網上查了的,我爸爸說蝸牛的視力很差,只能看一點點地距離。

幼兒:蝸牛走路的時候是爬着走的,它會分泌粘液,讓路溼一點,這樣爬着走就不傷身體了。那個白色的印子就是蝸牛分泌的粘液。

幼兒:蝸牛的背殼是保護的作用,它怕光和壞人,看到強光或者危險的東西就把頭縮進去。

幼兒:我媽媽說蝸牛有它們自己的語言,碰碰觸角就表示它們在說話了。

老師:小朋友都說出來自己的答案,真能幹。接下來我們給蝸牛朋友畫個像,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別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和幼兒一起製作展板:我們的蝸牛朋友。

活動反思:

教育內容的生成應基於孩子的問題需要。孩子們的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說明孩子們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與幫助,這時如果老師視而不見,那麼就會錯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通過對孩子問題的分析和思考,確定生成蝸牛這個主題的教育活動,我覺得能夠發展孩子的細緻觀察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大膽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師採取的行爲策略應有利於孩子目前問題的解決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孩子們提出了有關蝸牛的若干問題之後,我採取了三個策略來解決問題。首先我選擇了採取了激發孩子仔細觀察這樣一個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細緻觀察、帶着問題去觀察的能力,這樣的有意識的觀察是優良的學習品質,對孩子解決目前問題和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第二,我採取了讓孩子主動尋求答案的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信息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孩子們除了觀察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一策略可以發展孩子用多種方法大膽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採取的策略是幼兒大膽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蝸牛有了自己的認識,產生了表達和分享的需要。於是我就採取了這一策略。這一策略的產生是爲了讓孩子在分享活動中充分表達和聆聽別人的答案,發揮同伴互助學習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有促進作用。這3個策略的解決既有利於目前問題的解決,又有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需要。

教師隱性地指導是爲了突出孩子主動地學習。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有關蝸牛的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通過觀察和詢問得到答案的,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主體性,使他們成爲問題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進了幼兒的探究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爲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觀察和交流的平臺,發揮的是隱性指導作用,重在激發和調動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體驗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感受其中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相應的動作。

2、運用做動作和念兒歌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體會運動的快樂。

3、讓幼兒通過學兒歌掌握相應詞語。

二、活動準備

1、兒歌《大家來運動》及相應字卡

2、學生課本《一起來運動》

3、及相應靜電貼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1)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是什麼?如:教師手指着膝蓋,請幼兒說出名稱。

(2)身體該部位可以做些什麼動作?(如果幼兒能說出兒歌內容之外的動作,教師也應予以肯定)

2、欣賞兒歌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來念兒歌中的句子,並學習關鍵詞。

3、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4、在學生課本上的相應地方貼上靜電貼

兒歌:大家來運動

手腕搖一搖,頸部轉一轉;

肩膀聳一聳,手臂來伸展;

手肘擡一擡,臀部撅一撅;

小腿踢一踢,腰部扭一扭;

膝蓋彎一彎,腳踝轉一轉;

腳趾動一動,再來個大跳躍。

大家來運動,寶寶更健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不挑食、喜歡吃蔬菜的很高習慣。

2.通過認識蔬菜,發展幼兒類比推理能力。

3.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按使用部分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蔬菜分類

2.各種蔬菜(卡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活動“蔬菜超市”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每天都離不了蔬菜,多吃蔬菜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下“蔬菜超市”裏都有哪些菜。

二、展開

Ppt課件:蔬菜的分類

1.觀察感知,認識幾種常見蔬菜的外形特徵。

(1)這是什麼菜?它是什麼樣的?你還認識哪種菜?

和小夥伴說一說。

(2)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菜?

請說說它的樣子。

小結:這些能當菜吃的草本植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

2.討論推測,瞭解蔬菜的食用部分。

(1)這些蔬菜小朋友吃過嗎?

想一想吃的是蔬菜的哪一部分?

(2)觀察圖片,讓幼兒感知植物由根、莖、葉、果實組成,

我們吃的西紅柿是植物的果實。

(3)你還知道哪種蔬菜也是食用的果實?

小結:西紅柿吃的是植物的果實;

白菜吃的是植物的葉,

蘿蔔吃的是植物的根;

土豆吃的植物的莖,

菜花吃的是植物的花。

3.遊戲:看誰說的對

(1)一起說:教師舉起一種蔬菜(卡片),

請幼兒說出蔬菜的名字、食用的部分。

(2)個別說:擊鼓傳花,換到哪個小朋友就請哪個小朋友說。

4.蔬菜分類

玩法:每個幼兒手中有一種蔬菜(卡片),

老師按食用部分發指令,幼兒聽到後將手中的蔬菜送給老師。

三、結束

教師:你平時最喜歡吃什麼蔬菜,爲什麼?

小結:蔬菜營養豐富,小朋友平時不挑食,各種蔬菜搭配食用,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

教育幼兒要多吃蔬菜,不挑食,在自由參觀中自然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漢字變化的神奇,激發幼兒對漢字的濃厚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2、能夠輕鬆愉快的理解、記憶兒歌內容,初步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

3、認識字詞:衆、森、晶、焱,疊羅漢。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2件:漢字演變課件和兒歌課件;

2、幼兒閱讀卡、彩筆、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漢字的演變”,引起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小朋友們看看,在大屏幕上有什麼?(字)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沒有這些字寶寶的,那它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遊戲“字寶寶疊羅漢”,通過欣賞字寶寶的表演,感受漢字變化的神奇,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原來字寶寶還有這樣一段有趣的經歷,現在的字寶寶更加神奇啦!它們還會表演雜技了,你們相信嗎?請欣賞字寶寶的雜技表演。

提問:有哪些主要的字寶寶演員?你們知道它們表演的是什麼節目嗎?誰還記得它們都擺出了哪些造型?你能在圖中找到它們嗎?(真棒!)其實字寶寶們的表演是要給小朋友介紹新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和它們交朋友吧!

3、欣賞兒歌“疊羅漢”,瞭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1)認識新朋友,幫助幼兒認識字寶寶衆、森、晶、焱的字體結構。

提問:分別出示字卡“衆”、“森”、“晶”、“焱”,擺出這個造型的演員是誰?有個同伴?演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字體結構,知道字寶寶的名字。

(2)字寶寶們給我們介紹的新朋友分別是“衆、森、晶、焱”,爲了讓大家很快和它們成爲好朋友,一首“疊羅漢”的兒歌送給大家。

4、識字閱讀兒歌“疊羅漢”,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內容,認識字詞:衆、森、晶、焱,疊羅漢,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課件)

(1)演示課件欣賞兒歌

(2)識字遊戲(幼兒操作)

(3)趣味閱讀

(4)遊戲“捉迷藏”

延伸活動:

生活中還有哪些疊羅漢造型的'字寶寶(品、垚yao、淼、惢suo)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 教材分析

《奇特的面具》屬藝術活動中美術設計課類型,這類課一般要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討論,然後再進行製作。切忌讓幼兒依葫蘆畫瓢或直接模仿,那樣就失去了製作的意義。

《綱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它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體現三條:

1、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2、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

3、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要實現這些教育要求,就必須選擇適合幼兒水平和幼兒心理需要的教育活動。使幼兒學習更有價值、發展更有意義。所以根據大班年齡以及《綱要》精神,我將美術活動《奇特的面具》遊戲化、趣味化、生動化、生活化。

二、 目標分析

根據《綱要》中藝術領域的目標顯示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我將此活動目標定於

1、感受面具奇特變化帶來的樂趣。

2、用不同的材料及象徵的方法給五官、頭髮變形,製作面具。

3、對活動感興趣。能大膽的創作不同的作品。

三、 準備

《綱要》中指出:兒童是在與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發展的。根據其要求特准備如下:

1、 活動前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的面具,投放在活動區或在牆壁佈置上,引導幼兒自由的玩、看,瞭解面具、喜歡面具。

2、 每人一張製作面具用的橢圓型的紙,和不同的輔助材料(毛線、牛皮紙、皺紋紙、亮光紙、布頭……)

3、 剪刀、水彩筆、鬆緊帶等若干。

4、 範例三個。

這四項準備工作引發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利用豐富的材料,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機會。充分利用了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爲實現目標提供了充分的幫助。

四、 教法

1、 材料利用法(活動前欣賞收集的各種面具,活動後展示自己製作的面具)

2、 遊戲引導法(以變魔術的方法引起幼兒對奇特面具的新奇感,活動後以面具舞會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3、 討論、分享交流法(《綱要》中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交流、表現、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此活動中充分引導幼兒交流心目中想象的面具、交流分享自己製作的面具,從中獲取新的經驗,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4、 鼓勵法(肯定有創意的幼兒,鼓勵幼兒製作與衆不同的作品)

5、 操作法(幼兒運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製作,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對優秀的幼兒注重新目標的完成,一般幼兒要注重預定目標的達成,根據幼兒的表現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五、 過程

基本流程:

變魔術導課(引起幼兒對面具的興趣)——討論交流(加深幼兒對奇特面具的瞭解)——操作指導(減少活動對個體差異的影響)——分享交流(豐富知識和能力)——面具展示(加深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與喜悅)

1、 開始部分——魔術導課時間2分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新奇的方法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讓興趣成爲幼兒活動的支撐點。)這裏教師的語言和表情要有魔力的色彩。爲幼兒營造一種神氣的氣氛。

2、 基本部分——討論、交流、製作25分鐘(討論在於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它使孩子從學習的“彼岸”到達逐漸明晰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的解釋現象的“彼岸”。製作是一個過程,而活動注重的是過程不是結果。所以在這個環節,教師要作好引導者,讓幼兒充分交流、想象、製作。)

3、 結束部分——分享展示5分鐘(分享展示是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最能激發自信心,體驗成功喜悅的一個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自然界萬物都少不了雨。

2、瞭解水形態的不斷變化。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培養幼兒對雨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二、活動準備:

1、透明杯子1個、玻璃板1個、玻璃紙1張、50—60℃熱水(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吸水布、溫度計1個、A3紙及展示板1個、油性筆1支、籃子1個、實驗方桌1個。

2、故事《小雨點旅行記》動畫片。

3、雨點、浪花、冰雹、雪花、霧、雷、露珠、太陽和風等圖片投影片。

三、活動過程:

(一)談論:雨中出門的感受。 (5’)

1、說一說:各自喜歡或不喜歡下雨天的理由。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雨天嗎?喜歡或者不喜歡的理由是什麼?(3—4位幼兒回答)(喜歡:天氣變得涼爽、空氣清新;不喜歡:出行不方便、空氣潮溼陰冷。)

追問:雨天可以做哪些事情?(1—2位幼兒回答)(室內活動、觀賞雨景、陣雨後看彩虹。)

2、思考:雨水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3—4位幼兒回答)

追問:爲什麼人們會說春雨貴如油(就是春天下的雨就像油一樣寶貴)?(1—2位幼兒回答)(春天種子要發芽需要雨水,小樹長大、開花也需要雨水。另外,春雨下得少。)

小結:雨天雖然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但小樹在雨水中長大,種子在雨水中發芽,小動物要靠着雨水來解渴;雨水使空氣清新,連馬路也會被雨水沖洗得乾乾淨淨…自然界萬物都不能缺少了雨水。

(二)實驗:雨從哪裏來?(15’)

1、猜測(2’) (1—2位幼兒回答)

師:既然雨水是這麼重要,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雨水是從哪裏來的嗎?(幼:水蒸氣升到空中後變成雲,雲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後會變成雨點掉下來。)

2、實驗驗證(10’)

師:我們來做個小實驗來發現雨水形成的奧祕吧!

教師操作:(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全部過程由教師操作。)

第一步:教師將熱水倒進杯子裏,讓幼兒觀察上升的水蒸氣。並拿出玻璃紙和玻璃板,讓幼兒先看,再觸摸,感受兩個都是透明的,並且玻璃板比玻璃紙的溫度低。

第二步:先用玻璃紙蓋住杯口1分鐘,讓幼兒觀察玻璃紙上發生的現象(水霧,實際是很多微小的水珠形成的,在顯微鏡下就看得清楚)。

師:你們看這一塊不透明的地方是不是很像雲彩啊!

第三步:再改用玻璃板蓋住杯口2分鐘,讓幼兒觀察玻璃板上發生的現象(小水珠,並且慢慢變大,如果時間夠長會看到水珠最後會掉下去)。

提問:爲什麼玻璃紙上只形成一層很微小的水珠,而玻璃板上會形成大水珠?

(水蒸氣在玻璃紙和玻璃板上都凝結成小水珠。但由於玻璃紙上的溫度高,玻璃板上的溫度低,小水珠只有遇到冷的東西時纔會凝結成大水珠。)

3、解釋實驗,思考雨的形成過程(3’)

實驗記錄:教師邊解釋邊在展示板上畫圖。我們開始把熱水倒進杯子就是模擬太陽光照射海水,使海水經過太陽光加熱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會往上升,碰到玻璃紙後就變成很小的水珠,這些水珠就像雲朵一樣。因爲玻璃紙的溫度也是比較高的,杯子裏面的水珠就不會再變大了。只有當我們換成玻璃板後,玻璃板的溫度很低,小水珠就會變成大水珠,最後就變成雨點落下來了。

小結:雨水形成的過程是地面上的水經過陽光照射變成水蒸氣,升入天空溫度降低就變成雲朵,雲朵遇到冷空氣又凝結成雨點落下來。

(三)欣賞故事《小雨點旅行記》。(10’)

1、欣賞多媒體故亊《小雨點旅行記》(7’)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在看的過程中要注意,小雨點在旅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親戚”?

2、從投影片“小雨點的親戚”裏,爲小雨點找“親戚”。(3’)

提問:請你們去圖片中找找誰是小雨點的“親戚”?(集體回答)

追問:說說你們的理由。爲什麼浪花(表哥)、冰雹(表弟)、雪花(表姐)和小雨點是“親戚”?(因爲它們都是水變的)

小結:水有不同的形態:氣體、液體和固體,還有不同的樣子:水珠、雪花、冰雹。

思考:小雨點的其他“親戚”(雲、霧、霜、露珠等)(1—2位幼兒回答) (結束前可以把玻璃板拿起來,讓幼兒觀看上面的水珠掉下來的過程,就像下雨一樣。)

四、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回家以後跟爸爸媽媽一起尋找小雨點的其他“親戚”。然後寫在記錄本上明天帶給老師看。

五、活動反思:

活動上下來整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整個內容偏多,在第三部分倉促結束的情況下仍然超時5分鐘左右。

2、幼兒還是缺乏自己動手實際操作的體驗。而其科學原理相當部分幼兒是已經知道的。

3、實驗用的水杯有點小,由於天氣冷,水溫也降得快,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建議換大的能夠裝1L以上的水杯或水箱。玻璃紙要加邊框進行固定,玻璃板四周要包邊,避免劃傷手指。

4、“春雨貴如油”這句屬於幼兒基本都不瞭解,這個問題可以刪掉的。

六、附故事:小雨點旅行記。

在藍藍的天空中,有一座漂亮的雲房子,她呀,又潔白又輕盈,裏面住着可愛的小雨點。小雨點每天從雲房子的窗戶裏看着地面,心裏想:一個人住在雲房子裏面多沒勁呀,要是能到地面上去看看,那該多好啊!

寒風大哥雖然總是板着臉,其實,他的心腸可好了,最愛幫助人。一天,當他從小雨點的窗前經過時,聽到小雨點自言自語。就敲敲小雨點的窗戶,大聲說:“小雨點,你不是想去地面上嗎?那就打開窗戶吧,我來幫你!不過,你要記住,你在地面上只能呆三天,三天後必須回來,好嗎?”

下雨點聽了寒風大哥的話,高興極了,別說三天,就是三個小時也不錯呀!於是,他急忙打開窗戶。哇,小雨點只覺得渾身一涼,好象被什麼東西託着,慢慢瓢出了雲房子。眼看着離地面越來越近,小雨點想:不知我會落在哪裏呢?沒等他想好,只聽下面傳來“嘩嘩“的聲音,小雨點落在一條寬寬的大河裏。

小雨點睜大眼睛,正好奇的東張西望,一個粗粗的嗓門響了起來:“小雨點,歡迎你來做客。”“你是誰呀?”小雨點歪着腦袋問。“我是你的表哥,名字叫浪花,我會帶你去看許多好玩的東西。”小雨點跟着浪花表哥,蹦蹦跳跳地來到了一座山腳下;浪花表哥指着山頂白皚皚的地方說:“瞧,那兒住着你的雪花表姐,她又文靜又美麗。” “哇,雪花表姐!”小雨點早就從媽媽那兒聽說過她的名字了。他用力向上揮揮手,大聲喊道:“雪花表姐,你好啊!我是小雨點,你聽見我的聲音了嗎?”

浪花表哥要趕路了,小雨點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雪花表姐住的大山。

小雨點一邊走,一邊欣賞河邊五顏六色的花朵,突然,腦袋上被重重地砸了一下。“哎吆,是誰這麼壞,打我的頭!”小雨點生氣地叫道。浪花表哥搖搖頭,苦笑着說:“準是那調皮的冰雹表弟溜出來了,他呀,總是喜歡搗亂。”

就這樣,小雨點跟着浪花大哥去了好多地方。這天,小雨點眯起了眼睛,他猛地記起了寒風大哥的話。哎呀,不知不覺,三天的時間已經到了,準是太陽公公來接自己了。小雨點覺得身上越來越熱,渾身變的輕飄飄的,眼看就要升到空中了,他趕忙向浪花表哥告別:“浪花表哥,我要走了,再見!”“再見,小雨點,歡迎你在來做客。”浪花表哥緊緊地拉着小雨點,還真有點捨不得呢!

現在,小雨點又回到了自己的雲房子了,不過,他相信,自己一定有機會再見到浪花表哥、雪花表姐。不過,最好別碰到那個調皮的冰雹弟弟。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現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並能區分。

喜歡動手製作幾何體並保持桌面清潔。

活動準備: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觀察操作材料。圖上有什麼?(正方形,長方形),有幾個?(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一共是幾個?(6個),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又能做成什麼呢?

操作材料。

介紹製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後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麼?(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麼?(面),數一數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長方體),6 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長方體)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教後感: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孩子就數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