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用不同的顏色,從不同的方向畫不同的橢圓形。

2、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光盤、雞蛋、乒乓球和各種橢圓、圓形的東西、貨架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活動。

1、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吧!咦?是誰啊?(圓形和橢圓形)。

2、很好看來小朋友們和它們很熟了,那咱們來玩買賣東西的遊戲好嗎?(好)

貨架上裝有各種橢圓和圓形的東西,每個買東西的小朋友要認識、比較一下自己買了什麼形狀的東西。

二、欣賞與比較。

咱們來看看小朋友們拿的是什麼圖形的東西?比較雞蛋與乒乓球、各種圓形的東西與橢圓形的東西。

小結:讓幼兒說出圓形與橢圓形的不同。

三、討論(圓形與橢圓形的畫法)

畫圓形時手腕要轉圈圈畫成(順勢和逆勢)兩種方法。而畫橢圓時就是把圓形拉長了畫,可以畫成兩頭圓、可以畫成兩頭尖、可以畫成一頭尖來一頭圓,還可以豎着畫、斜着畫。

小結:引導幼兒說出圓與橢圓的畫法。

四、繪畫。

1、哇!小朋友們真厲害,發現了這麼多方法。那我們一起來把美麗的橢圓形畫出來好嗎?(好)但老師有幾個要求:

(1)小朋友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把五顏六色的橢圓形畫出來好嗎?

(2)我們把各式各樣、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橢圓形畫出來好嗎?(好)

2、繪畫中,教師可巡迴指導。

五、展評作品。

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並對大膽表現的幼兒給予表揚與獎勵。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真棒!畫了這麼多美麗的畫,讓我們一起把它們展覽出去。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內容:設計思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爲自己化妝”入手,讓幼兒主動、自主地帶着個人的審美觀點,去創作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使幼兒在動口、動手、動腦的同時,獲得快樂、獲得發展。

目標:

1、通過幼兒創作爲自己化妝,使其獲取直接經驗,提高審美情趣。

2、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材料: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化妝舞會的圖片、故事、圖書

2、粘貼材料(包含身體、頭髮、服裝等)

3、繪畫工具、漿糊、剪刀

4、範例

過程:一、欣賞討論

1、什麼是化妝舞會?

2、我們來開個化妝舞會好嗎?

3、你想怎樣打扮自己?

4、出示範例:這種化妝方法好嗎?爲什麼?

5、出示教師形象,討論用什麼方法爲老師化妝。

二、創作要求

每人爲自己創作一個化妝舞會的形象

三、幼兒創作

1、按興趣選擇服裝、頭飾等

2、鼓勵幼兒大膽創新

3、選用多種表現手法

四、遊戲講評

1、介紹自己的作品

2、遊戲:化妝舞會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畫面、表演、吟唱等多通道理解古詩《詠鵝》的內容。

2、能用國畫形式再現古詩中盼情境,感受詩畫一體、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

3、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創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有畫鵝的基礎。

2、表演道具,配樂古詩課件,背景音樂。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詩歌,珥解古詩內容,體會鵝戲春水的美景,感受古詩意境。

(l)幼兒完整欣賞古詩,理解古詩含義。

(2)教師播放課件,幼兒聽配樂朗誦的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優美意境。

教師:說一說,你有什麼感覺?

(3)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通過優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詩的意境,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大膽表演古詩《詠鵝》。

2、師幼共同討論如何用國畫形式表現古詩內容。

(1)鵝的基本畫法:用中鋒畫鵝的頭和頸,用按的方法畫鵝身和鵝尾。

(2)根據古詩內容,大膽想象、添畫。

3、幼兒作面,教師指導,再現古詩情境。

引導幼兒圍繞古詩內容大膽創作,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作品展示,集體朗誦,感受和體會古詩中詩畫一體、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

【評析】

“詩畫一律”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之一。中國的古詩詞中不乏一些生動淺顯的經典古詩,畫面感強,易於幼兒理解。

在大班階段開展古詩配畫的系列國畫活動,能夠更好地讓幼兒感受中國畫“詩畫一律”的特點,深人體會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古詩配畫系列活動一般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通過圍繞某一詩歌開展語言、音樂、律動、表演等活動,深化幼兒的體驗和感受,最後引導幼兒用國畫形式表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爲幼兒作品題上詩歌內容,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中國畫詩詞人畫、書法入畫的特點。

【教學材料】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拔清波。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配樂進行詩朗誦,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促使學生動腦動口,主動參與,有利於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詩詞的能力培養。

2、學唱歌曲並進行表演。通過舞蹈表演過程中近一步體會到了《詠鵝》着首歌的意境。

3、讓學生在聲情並茂地歌唱古詩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感受以詩配畫。讓學生髮揮想象,感受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爲學生的學習領域提供更爲廣闊的想象空間。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教學內容,課堂氣氛良好

課程標準強調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本節課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把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知識教育的要求,又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科學探究的實踐。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學習刮蠟畫的技巧,瞭解刮蠟畫的特徵,初步掌握刮蠟畫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對比,激發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體驗色彩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3、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5、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刮蠟紙每人一張、竹子筆每人一支

2、視頻一段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談話:當夜幕降臨、到處是一片漆黑的時候,你們害怕嗎?爲什麼?

(二)欣賞視頻示範講解

1、我可不害怕黑夜,因爲我有一支魔筆,它能刮破黑暗。(教師邊講邊出示掛圖現場做畫)我用摩筆刮破夜幕,看一看老師變出了什麼顏色?(幼兒回答)

2、教師邊講述邊示範畫:

3、小朋友們,你們說我的這支魔筆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麼樣的魔筆嗎?(出示無尖鉛筆)啊!原來就是一支竹籤筆呀!一支竹籤筆怎麼能畫出這麼漂亮的圖畫呢?原來我的畫紙也有點特別,這種畫紙就叫“刮蠟畫紙”

4、欣賞幾幅幼兒繪畫作品:甜甜的夢,引導幼兒說一說。

(三)幼兒思考大膽想象

1、天黑了,我們小朋友都睡着了,開始進入甜甜的夢鄉。(播放搖籃曲幼兒閉眼睡覺)教師用語言引導孩子進入夢鄉。

2、幼兒講述:你做了個什麼夢?(幼兒講述)

3、今天我們也把你做的夢畫下來,看看誰的夢做的最香。

活動反思:

《我的夢想》一課時,讓大家儘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着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裏的大膽想象最爲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上本課《我的夢》時,教師僅展示出一種正確的構圖範畫還不夠,必須再展示出有錯誤的幾種構圖,兩種構圖範畫相互比較,使學生通過對比,明確認識到畫面從構圖到顏色對比,有個明確的比較。這樣學習起來更方便。

面對特殊的學生,在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教師啓發學生展開聯想不夠深入,學生的運用線條的能力弱、對事物觀察得不仔細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反思、改進的地方。在教學時,不能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爲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爲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如果安排我上這節課我更有信心、有自信,通過這次的國培培訓增加我們在幼兒有的應變能力的提高。

小百科:夢,有夢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爲者矣”認爲做夢總有原因可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幼兒園的主要建築和景物,用繪畫表現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以及花草樹木。

2、根據幼兒園建築結構和景物位置,學習合理佈置畫面。

3、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裏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樓房、運動器具、周圍景物等。

2、組織幼兒進行建築遊戲“我們的幼兒園“,初步掌握幼兒園的佈局。

3、彩色筆蠟筆、畫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你們想不想把這麼美的幼兒園畫下來,今天就畫“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

2、引導幼兒回憶觀察過的幼兒園的佈局

教師:你們在園裏看到了什麼?幼兒園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門窗在哪裏,是什麼形狀的?園內還有些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放在什麼地方?樹和花長在什麼地方?它們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先仔細想好,然後再動筆。在紙上先畫樓房,再畫運動器具和花草樹木,將房子畫大一些,畫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兒畫面較空,適當啓發幼兒補充內容。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找一找哪張畫上的房子畫得很平穩;哪張畫上畫的幼兒園裏的東西最多等。

小結:我們的幼兒園真美,今天大家把我們的幼兒園畫下來了,我們要愛護幼兒園的一切東西,使幼兒園永遠都那麼美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新《綱要》“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理念,以“我們的幼兒園” 爲主線,讓孩子主動探索、發現並說說我們的幼兒園美麗的地方,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進行思考,幼兒能從圖片和自己的觀察積累中把自己對幼兒園的新變化通過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在表述的過程中因爲詞彙量的欠缺,顯得比較單一,經過老師提示和引導,基本能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

小百科: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爲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五週歲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的花,瞭解迎春花的特徵。

2.學習製作迎春花,在室內佈置初春的景色。

活動準備

1.圖片:迎春花7

2.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3.柳條枝(或綠色皺紋紙)黃色皺紋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迎春花

1.出示圖片—迎春花4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迎春花

(1)這是什麼花?迎春花長的是什麼樣的?它的葉子長得是什麼樣的?/

(2)迎春花的花朵長在什麼地方?迎春花有幾片花瓣?

枝條長得怎麼樣?枝條上除了花朵還有什麼?

2.爲什麼叫迎春花?

教師:因爲它是春天裏開的最早的花,所以叫它迎春花。

迎春花的花朵長在枝條上,有5片花瓣,枝條彎彎地垂向地面。

枝條上開了很多花朵,它和別的花不一樣,是先開花後長葉子,

枝條上除了花還有花葉,葉子是綠色的,細小的。

3.課件: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二、製作迎春花

1.教師:今天我們讓迎春花開在我們的教室好嗎?

2.介紹製作迎春花的方法

觀察迎春花

--把5~6瓣花瓣用漿糊粘在一起

--把花瓣再貼到枝條上。

製作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把花瓣掉到地上。

3.幼兒製作

三、佈置迎春展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製作好的迎春花布置教室。

大班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黑白畫)

美術活動:正面人和側面人(大班黑白畫)

目標:

1、在學畫正面人和側面人的基礎上,表現出人物的動態。

2、進一步學習運用黑白、疏密的方法。

準備:

1、人物剪紙的各種動態圖片

2、記號筆、八開紙。

過程:

1、請幼兒觀察臺上幼兒的正面與側面的區別。

2、臺上幼兒做出各種動作:如:走,跑,跳,彎腰等,並請其他幼兒根據臺上幼兒的動作擺弄人物剪紙的圖片。

3、出示幼兒優秀作品,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分析講解繪畫方法提出要求。

(1) 要畫出正面或側面的人物臉部特點。

(2)畫出人物的動態。

(3)主體加密,背景要疏。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5、展示評價作品。

(本活動分二教時進行)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7

一、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在“巧手變變變——綠色環保月”的主題活動背景下開展的。在前期活動中,孩子們發現和蒐集了許多可再利用的廢棄物,如舊報紙、廢紙袋、廢舊紙板箱等,並獲得了一些變廢爲寶的經驗。

在蒐集活動中,有些幼兒拿來了家裏不用的舊繩子,如包裝繩、棉繩等。這些繩子的材質、色彩、長度各不相同,品種多樣,但它們沒有引起其他幼兒的關注。爲了拓展孩子們的經驗,讓舊繩子變廢爲寶,教師身體力行,從家裏找來許多玻璃纖維繩、包裝繩、舊麻繩等,放到班級的“貝貝材料庫”中。果然,教師的舉動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在教師的影響下,孩子們從家裏帶來了更多的舊繩子,如棉繩、尼龍繩、彈力繩、吊牌繩,他們對舊繩子可以變什麼,能派什麼用場津津樂道。於是,教師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集體活動“創意繩世界”。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力求看、聽、想、做結合,寓教於樂,在活動中實現教學做合一,並藉助小組合作製作的形式在活動中提升幼兒分工、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繩子,討論繩子可以派什麼用,爲後面的製作作鋪墊。

第二環節,教師一方面通過欣賞利用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已有的製作經驗(如用包裝紙、包裝盒製作的物品等);另一方面讓幼兒欣賞用舊繩子製作的“繩子秀”圖片,激發幼兒創意製作的願望。他們有的準備將短繩打結變成長繩做成門簾,有的準備用包裝繩繫上小玩意做成風鈴,有的準備把繩子盤起來粘在卡紙上變成一幅畫,有的準備把麻繩繞在塑料瓶外做成花瓶,等等。

第三環節,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成若干組進行創意製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想象創作內容,自主商量製作步驟,自由選擇不同種類的舊繩子,等等。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同伴間互相學習:有問題先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不了求助同伴,同伴也解決不了時大家共同想辦法,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分享交流製作成果。幼兒不僅交流物品的製作方法,而且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擴展相關經驗和能力。

二、目標:

1.運用已有自制玩具的經驗用舊繩子製作各種物品,體驗與同伴共同製作的樂趣。

2. 增強環保意識,積累變廢爲寶的經驗。

三、準備:

1.師幼共同蒐集舊繩子,並對繩子進行分類和消毒。

2.適當劃分若干製作區域。

3.輔助材料:玻璃膠、普通膠水、硬卡紙、紙板、廢舊塑料瓶等。

4.教師蒐集的有關用繩子製作的物品的圖片。

四、過程:

(一)、欣賞繩子

1.教師出示各種繩子,選擇其中幾種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特點。

2.師:你在哪裏蒐集到這種繩子的?它原來是用來幹什麼的?

(二)、交流、討論

1.欣賞同伴前期製作的手工製品,分享製作經驗。

師:這些物品都是用哪些廢舊材料做的?

師(逐一出示幾件物品):這個東西是怎麼製作出來的?用了什麼方法?

2.欣賞“繩子秀”圖片,討論舊繩子的利用方法。

師:這些是什麼?是用什麼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師:舊繩子還有什麼用途?我們還可以用它們來做什麼?(啓發幼兒聯想並表述舊繩子還可以用來做遊戲的道具、場景佈置、裝飾品,等等。)

(三)、創意製作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成若干組:繩畫組、掛件組、越變越長的繩子組、繩結編制組、編織組、繩制玩具組,等等。

2.幼兒分組製作,教師觀察並指導,主要關注以下問題:幼兒碰到材料不夠怎麼辦,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怎麼辦,求助同伴也解決不了問題怎麼辦,等等。

(四)、分享交流製作成果

1.欣賞各組幼兒的作品,聽製作者說說在製作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及解決的方法,共同分享經驗。

2.說說最喜歡的作品及理由,並提出建議。

3.比一比哪組的環境最整潔,如物品擺放是否整齊,地面是否乾淨,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乾淨小組”“互幫互助小組”等。

(五)、延伸活動:“創意繩世界”

師幼一起用自主設計、製作的繩子作品裝扮活動室,營造一個“創意繩世界”,充分體驗“變廢爲寶”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