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集錦五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對面包和糕點的認識,瞭解麪包蛋糕簡單的製作方法。

2、知道糕點有營養,激發幼兒喜歡吃糕點的情感。

3、實現寓教於樂,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合作和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交往、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事先與麪包坊聯繫好參觀事宜。

2、瞭解各種蛋的外形和用途,已初步學會打蛋。

物質準備:

1、在活動室懸掛各種麪包、蛋糕廣告吊飾。

2、在區角投放相關蛋糕圖片。

3、製作蛋糕的幻燈片流程圖。

4、雞蛋人手兩個,麪粉、糖、攪蛋器若干;碗、蛋糕盒若干

5、微波爐一個。

6、水果、餅乾、奶油、蔬菜、黃豆、綠豆、紅豆、切板、小刀等。

資源利用:請家長協助收集有關糕點的圖片資料和製作糕點的調配祕方。

活動過程:

一、活動目的:瞭解各種麪包、蛋糕的名稱、做法。

二、活動過程:

1、出示蛋糕激發幼兒興趣。

2、與幼兒共同討論麪包店裏的祕密:你想知道麪包店裏的祕密嗎?

幼兒的問題:(1)蛋糕上的奶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2)蛋糕上的水果是怎麼放上去的?

(3)奶油動物怎麼做出來的?

(4)麪包、蛋糕是怎麼做出來的?

(5)麪包除了甜的還有什麼其他味道?

鹹的、酸的、牛奶、奶油、草莓、香腸......

(孩子共同討論不需要採訪糕點師傅這個問題)

(6)麪包是怎麼做的?(漢堡、熱狗、小沙拉包)

(7)麪包、蛋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8)蛋糕、麪包的奶油是怎麼夾進去的?

3、交代參觀要求,要求幼兒不隨便離開隊伍,並禮貌待人。

4、幼兒參觀麪包店。

請糕點師傅介紹糕點並演示製作蛋糕、麪包。(生日蛋糕、熱狗)

5、談話:麪包店的祕密解開了嗎?你知道了哪些祕密?

請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吃過嗎?什麼味道的,它是怎麼做的,你最喜歡吃什麼?

6、小結:知道蛋糕和麪包是由雞蛋與麪粉的攪和、發酵、通過蒸、炸、烤等方法制作出來的。

活動反思:

在此次主題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由外到內地認識各種蛋糕和麪包。通過充分的觀察和感受,孩子們認識到了蛋糕的品種很多,有奶油,巧克力、有鮮果,等,感受糕點的色、香、味的美。並發現了麪糰中的糖在一定的溫度下產生大量的氣體由小變大的膨脹的發酵原理、對面包、蛋糕有了更多的認識。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並總結雞蛋越攪拌泡沫越多,知道蛋糕、麪包營養豐富。在活動中我們注意滲透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注重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合作、分享的快樂。活動中利用“幼兒想知道的祕密”來解決問題,既符合幼兒年齡的特點,又達到教育目標。但由於製作蛋糕的設備欠缺、加上幼兒的手腕力氣不足使雞蛋和麪粉和在一起攪拌的力氣不夠,至使幼兒攪拌的時間較長,蛋糕發酵不起來,建議可提供一些半成品(已蒸好的糕點)供耐心較差、力氣不足的幼兒進行裝飾糕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背景分析:

1、活動價值

從一個特殊的視角來看,直觀的物質世界的萬物,都是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實體世界發生了接觸,同時也就意味着開始了與隱藏在實體的物質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聯繫。兒童憑藉着“數”和“形”的中介,實現着對於周圍世界的基本結構與秩序的認識與把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向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徑,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滿數、量、形知識的內容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兒童在既輕鬆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們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逛超市活動,逛超市買東西本身就是一項社會活動,可培養孩子與人交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所買食品包裝袋上的數字,可進一步鞏固對數字字形的認識;在填寫調查表的時候,孩子要動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去猜測所觀察到的數字的實際含義,如果猜不出來也學會了另一種學習的方法——詢問;所有的前期調查準備工作很好地利用了家長資源,利用家長實現幼兒園教育的延伸;在活動設計中體現了各領域的整合,幼兒在談論調查表的時候用語言描述了他是如何填寫調查表的及是如何獲得新經驗的,幼兒在設計包裝袋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操作能力;

2、幼兒相關經驗:

本班孩子正出於中班下學期,他們能夠認識數字1——10,通過製作數字標記、數物拼板遊戲知道它們的外型特徵,知道數字與物體的等量關係,這就爲本次活動中認讀包裝袋上的數字並猜測數字的可能含義打下基礎。他們會正確點數10以內的物體,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這爲藉助掛曆等輔助物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做好鋪墊。他們還初步瞭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僅限於數字表示數量,今天活動中所涉及的數字表示天數、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電話號碼對於他們來說正是最近發展區。他們還會用印章做數卡,這又爲孩子設計包裝袋提供了操作基礎。

活動目標:

1、觀察超市食品袋上的數字,繼續瞭解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中數字的相關經驗。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調查準備:發給每個孩子一張調查表,請家長帶着幼兒操作、填寫。

2、物質準備:調查表、孩子買的食品盒(袋),掛曆、印章、白色信封

活動過程:

一、共同交流調查表及包裝盒上的數字。

1、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物品和調查表,介紹上面的數字及其作用。

“你到超市去買什麼了?你發現上面有什麼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幼:“我發現了數字83184355,這是廠家的電話號碼。”師:“你怎麼知道的?”

幼:“我猜的,因爲它像我們家的電話號碼”)

(幼:“我找到數字20040208”

師:“這表示什麼意思?”

幼:“我媽媽告訴我這是日期。”

師:“你知道是哪年哪月哪日嗎?”

幼:“恩……”答不上來,

師:“有哪位小朋友知道?”

幼:“是20xx年2月8日”,教師出示一份20xx年的掛曆,

師:“哪位小朋友來找找這個日子在哪裏?”一幼兒上來找,

師:“從哪裏看出這是20xx年?2月在第幾張?8號在哪裏?”)

(幼:“我找到一個10天,這是保質期的意思。”

師:“你買的是什麼?”

幼:“酸奶”。

師:“酸奶的保質期10天有多長呢?”

幼:“一個星期吧?”

師:“一個星期有幾天呢?”沒有聲音。

幼:“是不是5天?”我又拿出掛曆,請孩子們觀察,

師:“一個星期中黑色表示我們上幼兒園的時間,紅色表示休息日,黑色加紅色,我們數數一共多少天?”

幼:“7天。”

師:“那麼,我們從這掛曆上數10天看是多長時間?”

幼:“是一個星期還帶3天”。)

2、幼兒自由結伴,相互交流。

(幼:我這上面有32,表示3塊餅乾和2塊夾心奶油,這是我自己猜出來的。)

3、集體討論:你還有哪些看不懂的數字?

(幼:“我看不懂150是什麼意思?”我拿過他的調查表一看,原來是150克。

師:“是表示你買的東西有150克。”

幼:“150克有多重呢?”別的孩子也來了興趣,我請那位提問的孩子把他買的餅乾給全體孩子輪流掂量了一次,孩子們一副很滿足的樣子。)

(幼:“我這上面有很多數字,915231110012,是什麼意思呀?”幼:“是條形碼吧。”

師:“條形碼,條形碼什麼意思呢?就是每件商品都要有自己的代號,用數字來表示,就像我們小朋友的名字一樣。)”

二、操作遊戲:設計包裝袋。“在信封上貼上一個標記,表示是什麼商品,再用印章印出數字,印好了以後告訴大家是什麼意思。”幼兒操作。

三、教師小結,激發幼兒繼續關注生活中數字的興趣。

活動反思:

1、數學教學整合化。課程是統整的,提供兒童領域均衡發展的機會,在數學活動中融入社會調查、語言描述、表達自己觀點及動手操作能力。

2、學習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爲兒童準備一個可以活躍探索以及與成人、同伴、教材互相作用的環境。在本活動中,沒有教師事先備好的教材,有的是孩子與家長的前期探索經歷、有的是教師提供一個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向教師提出疑問並在教師幫助下解決疑問的機會。

3、教師在語言和材料上提供支持,促進並加深加廣兒童的學習。教師事前對食品包裝袋上的數字進行了研究,發現了時間和日期是涉及較多的問題,想到用掛曆來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概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那麼多孩子看一份掛曆,看不清楚,應保證每個孩子都有一份檯曆,可便於每個孩子都能動手操作。

4、學習活動與材料是具體的、真實的`,並與兒童的生活有關。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即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具有自然性、實用性與意義性的特點,不僅可增進兒童概念理解,而且還可以縮減兒童對數學的心理距離,不致對數學產生懼怕。

5、教師協助兒童嘗試着自己做推論,並以具體操作物、圖畫、表格或語言來討論並證明他們的推理。比如說在談到“10天是多長時間時,教師先鼓勵孩子進行猜測,然後提供操作物——掛曆,討論並證明他們的推理,孩子們很有興趣。但在孩子對重量的討論中,我在活動中的處理模糊了一些,讓孩子們掂量一下150克重的商品,我不知道是否應該提供一杆秤,讓他們在操作中加深對重量的理解。我想如果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可以把秤放在活動角,讓孩子繼續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主題:秋天多美好—我們吃的糧食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旋律,學習演唱歌曲。

2、學習用短促的聲音表現歌曲的跳音部分。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以遊戲方式,前置副歌學習,掌握跳音的唱法。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做遊戲,我來做老公公,你們做小猴子,我做什麼,小猴子也要跟着學做。(教師和着副歌部分的旋律做動作,當唱“來來來來”時做拍腿動作,當唱“秋天多麼美”時做張臂擁抱動作)

欣賞後提問:你發現這首音樂中哪一段音樂比較特別?(引出跳音)

—— 幼兒學唱。(重點學習跳音部分)

2、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記住歌詞。

活動反思:

1.班科學《秋天多美好》是季節認知中的一個版塊,秋天囊括了多個層面的內容,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整個大主題的探索,然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切入方式,導致了課程內容的過多和不可消化,幼兒的學習過程也只是蜻蜓點水,在每個環節中都不能很好的深入探索,不能更全面的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對於執教者來說,對環節的掌控和課堂節奏的把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我的課程目標是這樣設定的:

能運動多種感官途徑瞭解認識秋天,知道秋天是一個美好的豐收的季節。

2. 願意把自己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體會彼此分享的快樂。在活動之前我也蒐集了很多有關於秋天的東西,就是爲了讓孩子們能夠運用多種感官來了解和認識秋天,從吃的到看的,再到摸到的,再到聞到的,在發揮幼兒感官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探索和思考,奈何內容實在太多,沒有任何一次的小環節是豐滿的,以至於每個大環節的遞進都是平鋪直敘式的平淡乏味,毫無跌宕起伏的驚喜感,在調動孩子們積極主動學習方面設下了一個大屏障,不僅我無法穿越,孩子們也無法跟進。

不僅在課堂上我的支持策略出現故障,在對教材的解讀上我也存在很多的偏差,就單單是這個大主題子內容的選擇上我就沒能橫好的掌握,如果從小的入口切入秋天這個大環境,以小見大,感受秋天的某個方面的美,再遷移式的感受整個秋天大環境的獨特和神奇,這樣給了孩子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間,也給了自己一個更好掌控的局面,對於整個教學思想---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來講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所以,日後對教材的解讀把握還需要更細緻的思考,多多請教,多多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雖然經歷了滑鐵盧,但是也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必須擯棄的一些方式,對自己來講,何嘗不是一次成長和歷練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晨間活動(7:00—7:30)

活動名稱:散步中的收集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活動,使幼兒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2、爲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分類活動收集材料。

3、培養幼兒觀察習慣,萌發幼兒的求知探索精神。

活動材料:每名幼兒一個小筐、合適的場地。

活動過程:

1、教師在散步、收集活動前提出要求:散步時收集十種東西。

2、散步、幼兒邊觀察邊收集:樹葉、螞蟻、瓶蓋、石頭等十種物品放在自己的小筐內。

二、集體教育活動一(8:10—8:50)

活動名稱: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學會區分有生命的與無生命的物體。

2、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3、初步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關心自己的生活空間。

活動準備:

1、幼兒參與收集的許多物品。

2、托盤、小筐同幼兒人數。托盤上貼有綠色的和紫色的紙。

3、掌握生命、無生命的概念。

活動過程:

1、分享早上收集的物品,互相介紹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寶貝,並說出在哪裏收集到的。

2、出示教師收集的物品,說說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沒有生命的?爲什麼?引發幼兒進行分類的興趣,並介紹分類的方法。

3、教師同幼兒一起將教師採集的物品進行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分類。

4、將幼收集的物品進行分類活動?br> 教師根據幼兒的分類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5、送有生命與無生命的客人回家。

6、教師進行環保教育。

出示環保圖片,教育幼兒要愛護生命,保護生態環境,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早操及戶外活動(9:00—9:50)

早操要求:精神飽滿,動作整齊。

體育遊戲:布袋遊戲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通過聽覺判斷方向的能力,提高前庭功能,發展平衡能力和靈敏性。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積極嘗試利用布袋開展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自我調節、克服困難的態度和能力。

活動準備:

1、瞭解“蠶吃桑葉”--“蠶吐絲”--“蠶作繭”--“蠶變飛蛾”的過程。

2、布袋人手一隻,打擊樂器4件,桑葉若干。

活動過程:

1、玩布袋 (布袋分散在四周)

師:小朋友,你們看,地上有很多的布袋,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並注意觀察幼兒玩袋的情況。)

2、“蠶寶寶”遊戲

(1)、師:小朋友玩的真不賴,現在讓我們鑽進布袋,把

自己變成一隻蠶寶寶吧

來,變--變--變!

師:你們知道蠶寶寶是怎麼走路的嗎?(幼兒集體在地上做蠶寶寶走路)

師:看,這隻蠶寶寶爬的真好,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爬的?

(2)、模仿“蠶吃桑葉”--“蠶吐絲”--“蠶作繭”--“蠶變飛蛾”。

A 師:蠶寶寶們爬了這麼久,肚子一定餓了吧?看,那邊有桑葉,我們爬過去吃吧!

(教師作爲喂桑葉的人,不斷地變動自己的位置,蠶兒也隨之改變爬行的方向。)

B 師:讓我來摸一摸,蠶寶寶的肚子吃的可真飽啊!咦?我好象聽到有蠶寶寶在吐絲了。

C 師:蠶寶寶吐了這麼多的絲,把自己也包在裏面了。

D 師:蠶寶寶在繭裏面睡着了,慢慢地變成了蛹,它在繭裏滾來滾去,飛蛾終於咬破繭,飛了出來,一隻又一隻,一隻又一隻,都飛出來了。

(模仿飛蛾的動作四散跑)

(3)、師:剛纔小朋友都從蠶寶寶變成了飛蛾,學的可真像!接下來我們玩個遊戲,好嗎?

3、“盲人聽音走路”遊戲

(1)、師:平時我們都是把布袋套在腳上玩的,今天我們要換種玩法,把布袋套在頭上玩。大家體會一下盲人走路時的感覺。

(2)、幼兒將布袋套在頭上,四處走動。教師提示注意安全,互不碰撞。

(3)、師:聽,有聲音傳來了,我們試着朝聲音發出的方向走去吧!

(請四名老師在場地的四個角落,看教師的手勢敲打樂器)

(4)、遊戲結束,師:請小朋友把布袋拿下來吧,現在你們可以體會到盲人走路是多麼的不方便,如果我們平時遇到盲人應該怎麼做?(幼兒各抒己見)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一定能說到做到!

4、幼兒自由玩布袋。

5、放鬆遊戲:布袋魔術

師:好,我們用布袋再來變個魔術吧!我們先把它從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將布袋豎向對摺),然後變成一個矮子(再將小布袋橫向對摺),然後再變得矮一點,成一個小矮人(再將布袋橫向對摺,此時,布袋已經被摺疊好),現在,我們一起把這些小矮人送回家裏去吧!(拿着布袋走出場外,活動結束)

四、集體教育活動(10:05—10:50)

活動名稱:生物PARTY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並願意與別人分享快樂。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生物PARTY的設計及準備工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材料表徵。

活動準備:

1、將已認識的的各種生物的圖片、標本佈置在活動室。

2、師生共同蒐集、準備各種材料和工具:橡皮泥、紙盒、皺紋紙等。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討論如何準備生物PARTY?

給它們準備什麼食物?會場怎麼佈置?

2、幼兒商量分組,分爲食物製作組,佈置舞臺組。

3、小組觀察、討論並選擇所需的材料及製作方法。

4、幼兒分組按照興趣和需要選擇材料,用繪畫、剪貼、摺紙、泥工等方式開展“工作”,教師以合作的方式對孩子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指導,幫助。

5、將邀請來的生物和準備好的食物擺放在佈置好的舞臺上,幼兒爲客人老師介紹。

6、模仿蟲子。

7、播放動感較強的音樂,幼兒可扮演各種蟲子自由吃“食物”、跳舞,舉行開心PARTY。

五、餐前準備及午餐(10:50—11:30)

餐前準備:1、幼兒入廁、喝水、洗手。

2、聽故事磁帶。

午餐要求:1、值日生分工擦桌子,爲小朋友盛飯、端飯。

2、能安靜、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挑食、偏食,能保持桌面、地面的乾淨。會自己添飯。

3、飯後能自覺漱口。值日生收拾餐桌,並把餐具送到廚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醫院【遊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着包起藥來,看着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裏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遊戲。

【遊戲總目標】

一、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二、能遷移生活中關於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三、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髮展遊戲情節。

四、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六、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遊戲【遊戲目標】

一 、瞭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二、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瞭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三、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遊戲材料,根據遊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於看病的生活經驗,瞭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於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遊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遊戲,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麼?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裏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爲什麼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後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遊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願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遊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遊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遊戲體驗,評價遊戲情況。

1. 整理遊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遊戲情況。

師提問:1.你今天扮演了什麼角色?你是怎麼做的?

2.你在遊戲中遇到什麼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遊戲你認爲可以增加什麼材料?

第二次遊戲【上次遊戲回顧】

從上次遊戲中,我發現幼兒對於醫院遊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於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嚮往。但是在遊戲中我發現,因爲第一次玩這個遊戲,幼兒出現的症狀與其他主題遊戲第一次出現的症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並且在遊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症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於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麼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遊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遊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症,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症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遊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瞭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佈置。

【遊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遊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遊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爲什麼?

師:要怎麼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裏不舒服,然後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遊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遊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遊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遊戲,製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症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