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來源:

體育活動時,我帶領幼兒到軟質地面上玩“爬爬樂”的遊戲。遊戲休息時,有幾位幼兒發現了旁邊花圃裏有蚯蚓。平時‘幼兒很喜歡小動物,但對蚯蚓卻不太瞭解。孩子們有的能用土語說出蚯蚓的名稱,但觀察不細緻,不能準確地用口語表達其外形特徵,更不瞭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認識誤認爲是怪物、大壞蛋。大班孩子,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事物充滿好奇,,小小的蚯蚓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探究熱情。他們在議論着,有幾個膽大的孩子還用小棒子將蚯蚓挑起來觀察。

《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生活中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其中往往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爲此,我設計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蚯蚓》,引導幼兒展開了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探究蚯蚓,並能將結果記錄與交流。

3.產生對蚯蚓的進一步探索慾望,知道要保護蚯蚓,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聊天的兩盆花》,蚯蚓若干條,實驗用品(尺、放大鏡、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動過程:

一、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體課件)一盆說:“我盆裏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說:“我盆裏的泥土鬆鬆,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

教師:“爲什麼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裏面有什麼祕密?”

(倒出來看看)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鬆土,花兒才長得茂盛,碧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孩子們在情境中發現活動的主角“蚯蚓”,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並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麼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爲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結果:

蚯蚓是環節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溼溼的。頭部有環帶。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瞭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徵。)

2.小蚯蚓是怎麼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藉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麼祕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裏爬得快?它喜歡什麼環境是乾乾的還是潮溼的?它爲什麼總是躲在泥土裏?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筆記錄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見,也聽不見,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覺到震動。他喜歡生活在潮溼的泥土中。

(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對蚯蚓進行實驗研究和記錄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們發現了蚯蚓的這麼多祕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麼祕密?

1.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雞、鴨、魚等。

2.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3.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很好。

4.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幹,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這一環節,幼兒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關知識,知道了我們要保護蚯蚓,愛護大自然。)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在教室裏,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麼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動中,幼兒瞭解到蚯蚓受傷分成兩段後,它有個小本領,有腦袋的那部分會長出尾巴來,有尾巴的那部分也會長出腦袋來,它就能變成兩條蚯蚓啦!)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容主體來源於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現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境寬鬆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現。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啓發者,爲幼兒提供了寬鬆、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多人配合創編各種舞龍的方法,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對民間舞龍活動的興趣,體驗舞龍的快樂。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舞龍。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能夠跟隨音樂熟悉舞龍動作。

龍頭、龍身、龍尾在跑動的過程中動作協調一致 。

活動準備:

人手一面做操紅旗、舞龍視頻、自制成龍一條。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出示舞龍的視頻畫面,引起幼兒的興趣。

他們在幹什麼?我們在過年的時候,總會在電視裏看到好多人興高采烈舞龍、舞獅,今天我們也來學學舞龍。

(進行熱身活動,活動一下。)

  二、學習舞龍,主動合作

1、小朋友自己學一學舞龍的動作(幼兒自由練習)

2、教師示範:舞龍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學一下“蟠龍出海”。

教師先做一遍。講解動作,手上動作:雙手伸平,先向左,左手在上向上伸直,換右手在上伸直,向右伸平。

幼兒自由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動作。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3、幼兒人手一面做操紅旗,手拿紅旗自由組隊進行練習。(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糾正動作。)

4、教師小結幼兒剛纔舞龍情況,並請各組舞給老師看。

  三、激發思維,開拓創新:

小朋友想到的舞龍動作還有那些?(幼兒積極表演,師幼共同總結)

搖頭擺尾 (左右擺臂、上下抖動、後面的人緊跟着龍頭做動作彩龍旋轉)

靈龍戲珠 (龍頭跟着綵球靈活運動,後面的人跟着龍頭運動)

首尾合一 (龍頭與龍尾連接在一起圍成圓圈狀) 等等

  四、鞏固練習,不斷提高

1、師幼第二次舞龍,要求是聽着《金蛇狂舞》的背景音樂舞。

2、師幼第三次舞龍,手拿成龍舞,教師拿綵球,帶着幼兒聽着歌曲《金蛇狂舞》表演數次。

五、活動結束,幼兒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了步調一致的簡單舞龍動作,體驗了活動的樂趣,但在龍身部分有的幼兒動作與其他幼兒不一致,出現了脫節現象,需要進一步熟悉動作,協調配合,提高合作能力。

小百科: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着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爲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1、讓幼兒認識門牌號,並且瞭解其作用。

2、學習簡單的製作門牌號。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數學興趣。

活動準備:門牌號若干、動物圖片若干、單幢樓房模板、多單元組合樓房模板。

活動過程:

1、語言導入,引出門牌號。明明搬新家了,他要邀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來到一座漂亮的樓房那裏,好朋友問明明,你家在哪裏呀?明明說,這個來告訴大家。出示門牌號。

2、介紹和認識門牌號。請幼兒試着回答是否認識這張圖片,並且說出圖片的內容,所代表的含義。

教師將圖片貼到單幢樓房的模板上,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試着找出答案。

出示另外三張模板,讓幼兒觀察不同,並試着找到答案。

教師小結:門牌號上的數字,最前面的代表樓層,01代表位置東,02代表位置西。將門牌號的含義連貫的說出來。

3、小小樓道管理員。將剩下的門牌號讓幼兒說出答案。

4、送小動物回家。出示多幢樓房的模板,作爲小動物的家,讓幼兒給小動物貼門牌號,並且將小動物送回家。

5、爲小蜜蜂建造蜂房。幼兒自己體驗做樓房模板以及設計門牌號的樂趣。

活動延伸:尋找生活中更多的門牌號 ,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在繪本《爸爸回來啦!》中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規律;

2.嘗試自制時鐘,學會看整點與半點;

3.與同伴合作遊戲“茂茂的一天”,感受時間與自己一日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PPT準備。

《爸爸回來啦!》中有關時鐘畫面的截圖;圖書3-4頁內容;整點、半點轉動的鬧鐘;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併圖。

2.幼兒操作材料準備。

個人操作卡:在一張操作卡上有四個圓形鐘面,鐘面上只有12個刻度。

每組一套集體操作卡:時鐘上時間爲8:30;1O:00;12:00;2:30;3:30:5:00。

實物展示臺。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入,認識時鐘

1.教師提問:“你們看過繪本《爸爸回來啦!》嗎?”“繪本中有一個圖案在每一頁都有出現,你們發現了嗎?是什麼呢?”

2.觀察課件,認識鐘面。

提問:每一頁都出現的圖案是什麼?每隻鐘面上有什麼?(幼兒找出宅中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兩顆針有什麼不同?(長短、粗細)它們的名稱叫什麼?(時針、分針)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3,6,9)

二、自制時鐘,認識整點

1.介紹操作卡,嘗試第一次製作。

師:“今天我想和寶寶們一起來製作時鐘,操作卡上有四個鐘面,請你選一個鐘面製作一個時鐘,你能行嗎?”(PPT不關閉)

幼兒製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完成鐘面上所有內容:12個數字的有序排列,時針與分針不同。

2.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時鐘。

教師提問或追問:“你的小鐘上12個數字是如何排列的?怎麼能分清時針與分針呢?你們和他一樣嗎?哪裏不一樣?誰的更正確?”

3.放課件,認識整點。

教師提問:“這個鐘面表示多少時間呢?”(教師在展示臺上出示一個幼兒整點鐘面)“你是怎麼知道的?”

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課件內容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後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指到“1”同時發出整點的鐘聲。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覆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几上就是幾點整。

4.認識整點,嘗試第二次製作。

師提問:“你們認識了整點,現在會製作鬧鐘了嗎?”“製作一個整點的鬧鐘要注意什麼呢?”(數字的排列,時針與分針所指的位置)幼兒在操作卡上選擇一個空鐘面製作一個整點鬧鐘。

5.介紹鐘面,聯繫繪本做動作。

教師展示3個幼兒製作的時鐘進行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幾點鐘嗎?”“是怎麼知道的。”“猜猜繪本中XX點的時候茂茂在幹什麼呢?”

6.同伴互動:介紹自己製作的整點鬧鐘,猜想此時茂茂在幹什麼?

三、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出示半點鐘面,提問:“你認識這是幾點嗎?爲什麼不能讀出是幾點?”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後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

提問幼兒是幾點?反覆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放PPT2,(圖書3~4頁內容)知道時間與我們一天生活的關係

茂茂8:30入園;1O:OO與小朋友遊戲;12:OO吃午飯;2:30午睡起牀;3:30做手工;5:OO放學。

教師提問:茂茂一天都幹了些什麼呢?上面的時間你都認識嗎?這個時間茂茂在幹什麼?(幼兒邊說時間邊做相應的動作)

小結:小朋友認識了時鐘,可以按時起牀,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錶上的時間按時上班,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所以,時鐘是一種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遊戲:茂茂的一天

遊戲規則:幼兒自由組合,6人一組。一人當時鍾出示卡片(卡片有8:30;1O:00;12:OO;2:30;3:30;5:OO等5張)其餘的幼兒當故事中的茂茂。當時鍾幼兒舉出卡片時茂茂要說出正確的時間並作出相應的動作,幼兒相互監督,出錯者罰停遊戲一次。

五、延伸活動:不同的8點鐘

出示PPT(繪本第二頁的8點和第五頁的8點合併圖)教師提問:這是幾點鐘?是表示一天的同一時刻嗎?爲什麼?爲什麼一天會有兩個8點鐘?請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討論。

編輯:cicy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2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瞭解單、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認識2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瞭解單、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難點:能發現單數和雙數的規律。

活動準備

1、“單數雙數”補充操作材料。

2、數字卡1—20。

請幼兒在活動前收集與數字有關的生活用品,如電影或演出票、車牌號等。

活動過程

1、複習單、雙數的概念,在白板上出示兩組小動物圖片,數量分別爲11和12,如11只小狗、12只小貓,提議玩“小動物找朋友”的遊戲,把小狗和小貓分別兩個兩個地排隊

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哪種小動物能兩個兩個地排好隊?用數字幾表示?哪種小動物排到最後還剩下一個單個的?用數字幾表示?

2、教師歸納:像小貓那樣,能兩個兩個排好隊的,它對應的數字就是雙數;像小狗那樣,兩個兩個地排到最後還剩下一個單個的,它對應的數字就是單數。

3、用磁鐵等教具與幼兒一起重複練習,發現2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然後,請幼兒完成“單數雙數”補充操作材料。

4、引導幼兒從補充操作材料中,發現單數和雙數的規律,知道一個數最後的數字是1、3、5、7、或9的,便是單數;是2、4、6、8、0的,便是雙數。

5、請幼兒把適當的數字填在幼兒用書第22—23頁的空格內,然後找出單數和雙數。

6、教師請幼兒將帶來的電影或演出票貼在黑板上,請幼兒思考,如果他們是電

影院或劇場

的服務人員,應該怎樣引導這些持票者對號入座,幫助幼兒瞭解看演出時,人們通常是持單數票坐在通道的一邊,持雙數票坐在通道的另一邊。

7、教師把幼兒拿來的車牌號貼在黑板上,設計一個生活情境與幼兒討論:奧運會時,北京進行交通限行,單號的日子讓單號車出行,雙號的日子讓雙號車出行,請說一說今天的日期是什麼,如果實行單號限行,有哪些車牌號的車能今天出行。

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主要學習單數和雙數,如何區分單數和雙數,如何掌握區分單數和雙數的.規律。開始在黑板上出示數字卡片的時候,讓孩子區分單數和雙數,這一環節上孩子都掌握的很好,都能很快的讀出單數和雙數,並且讓他們知道末尾是13579的是單數,末尾是24680的是雙數這個規律。第二環節是讓老師念出一個數讓孩子自己說出是單還是雙數?一些基本小的數字孩子們幾乎都掌握了,但是如果要是出的數字大一些,個別孩子就找不到頭緒了,有些是反應慢些,但是都能把正確答案說出來,這一環節還是達到目的的。第三環節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去認識單雙數,讓孩子每人拿着一張有數字的紙張,上面都有單數和雙數的數字,老師喊單數的小朋友到老師的左手邊,依次類型往下做了四次遊戲,有的孩子很快就知道自己拿的是單數或是雙數,但是個別沒弄明白,沒分清楚就直接上來了,但是問題不大,老師糾正了,都能懂。這節課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難點都攻破了,達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他們在集體中常常表現爲以自我爲中心,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等,這些行爲阻礙了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一節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教育活動——合作力量大。

教學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團結合作的重要。

2、幫助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合作的直接經驗:培養合作精神。

3、參與集體活動,感受到集體力量大。

教學準備:

1、懸掛果子的果樹(果子有高有低),水果籃兩個,果盤8個。

2、各種易拉罐、塑料瓶、膠合板,彩旗兩面。

3、錄音帶,背景圖一幅。

教學過程:

一、合作的重要

1、教師:“秋天到了,教師帶你們到果園裏去摘果子。

2、幼兒隨音樂進入場地摘果子,教師引導幼兒合作摘。

3、幼兒休息,教師提問:你們是怎樣摘到高處的果子的?(引導幼兒說出每組摘果子的方式)

二、集體的力量大

1、教師請一名男孩,幾名女孩把各自摘到的果子分類。

2、提問:爲什麼男孩子分得慢,女孩子分得快?

(男孩人少,女孩人多)啓發幼兒說出:“一個人的力量小,集體的力量大、”

3、教師提議爲水果蓋儲藏室。提問:工人叔叔是怎樣蓋樓房的?(引導幼兒說出大家一起幹)

4、教師提供材料,啓發幼兒商量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蓋樓房、

5、幼兒分成男、女兩組合作蓋樓房(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三、團結合作

幼兒遊戲:搶救難民

方法:幼兒分組蹲下,一個摟一個腰形成一條船,向前行進搶奪小紅旗。

四、活動延伸

啓發幼兒一起合作(拼、畫、粘貼)。

活動設計評析:

這是一個充滿人情色彩的活動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啓發者的角色,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它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特點:

一、情境導入,自然親切。

教師巧妙地設計了秋天到了,帶孩子們到果園裏摘果子的情景,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遊戲活動,體驗感受。

讓孩子動腦筋想辦法,摘到高處的果子,又去分果子,蓋水果儲藏室。這一連串的幾個活動,使幼兒多次體驗到大家合作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後又用遊戲“搶救難民”結束遊戲,再一次體驗到活動的快樂。

三、材料豐富,真實形象

課一開始,教師在牆面設計了一個非常大的樹,樹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子,幼兒可分成幾組一起去摘果子,爲每一個幼兒提供了參與活動的機會。在爲果子蓋儲藏室時,教師又爲幼兒準備了多種材料,幼兒用這些材料能搭一個很大的儲藏室,像真的一樣,從而更加深了幼兒對活動的感受,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