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6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準備:

1、場景佈置:動物園用自制教具麻雀、鴿子、燕子、雞、鴨、蜻蜓、鯉魚、蝙蝠、、、小狗、老牛、鯨魚、海獅按會飛、會跑、迴游的生活習性分區域佈置。

2、事先將幼兒已熟悉並掌握其雙語名稱和生活習性的小動物的胸飾放在場地的四周。

3、讓幼兒瞭解胎生和卵生的有關知識。

 目的:

1、 通過觀察和比較發展幼兒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2、 引導幼兒用觀察到的內容創編兒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文學創做的興趣。

過程:

 1、 引導談話:

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爲話題進行簡短的說話練習 ,如“我喜歡――。”讓幼兒挑選喜歡的胸飾。然後告訴幼兒去遊動物園,以激發其興趣。

 2、 參觀動物園:

幼兒隨音樂進入“動物園”,讓幼兒自由走動並說出相關動物的名稱。

遊戲;“看誰做的快又好”讓幼兒以自己胸飾上的小動物爲角色進行自我介紹

如:“我是小雞,我會跑。”然後按其生活習性歸類,如會飛的,會跑的,會遊的。同時讓幼兒以卵生和胎生兩種不同的生殖方式分類併入坐(座位以不同的擺法分兩部分,胎生的坐小椅子,卵生的坐在墊子上)。教師和幼兒以問答的方式練習“什麼動物天上飛”?“什麼動物地上跑?”“什麼動物水中游?” 的對話。

 3、 創編兒歌:

1)、以上述的過程引出“動物世界真奇妙”,點題,同時用自制動物圖片佈置出下列情景

麻雀 燕子 飛 蝙蝠

小雞 駝鳥 跑 獅子、老牛

鯉魚 小蝦 遊 海獅、海豚

讓幼兒按胎生、卵生分段,每段按天上飛 、地上跑、水中游的生活習性編三句並在前面加上一句,“動物世界真奇妙”,結尾加上:“卵生(胎生)動物真不少”。

2)、師生將編好的兩段兒歌齊聲朗誦兩遍。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及他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2、製作名片,以簡單的圖畫或文字符號的形式給朋友寫信,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動準備: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紙、彩色水筆等。

2、準備學習包《健康/社會·我會交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欣賞名片,激發幼兒製作"名片"的興趣。

2、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說說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比較不同名片的圖案或標記,瞭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討論:名片上主要應有哪些內容?(照片、姓名、屬相、生日、地址、電話、愛好、特長等)鼓勵幼兒儘可能多地提出設想。

3、製作名片:

啓發幼兒思考:你想設計怎樣的名片?

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活動,鼓勵幼兒設計出與衆不同的名片來。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名片,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統計活動。屬相有幾種?每月過生日的小朋友有幾人?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有幾人?

4、活動結束:

與好朋友交換名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作品,體會畫中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能大膽講述自己對作品的感受,用心去想象創作繪畫。

3、能對盲女的失明產生同情心,在生活中關心、幫助盲人。

活動準備

PPT課件,舒緩柔美的音樂,《森林狂想曲》、素描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體驗黑暗中的感受。

1、請幼兒閉上眼睛,半分鐘後,教師:大家閉上眼睛這麼久有什麼感受啊?

如果眼睛看不見了,你們覺得有什麼壞處?

2、播放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欣賞音樂,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發出的美妙聲音。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麼?你們覺得這段音樂是在哪個地方?

二、展示PPT上的盲女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整體畫面。

1、教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大家看看圖上有什麼?

地上有什麼?

遠處是什麼?

2、教師:這幅畫有哪些顏色?

你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

你最喜歡這幅畫的哪個地方?

3、引導幼兒討論畫中人物的關係。

教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爲什麼有個小女孩閉着眼睛呢?

4、教師:這個小女孩眼睛看不見,我們叫她盲女。

你們猜猜這兩個小女孩在做什麼?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

教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用什麼方法感覺這些美麗的風景嗎?

6、教師:除了這些,她還可以怎麼感受呢?(比如摸,聞)

7、鼓勵幼兒發揮創造想象力,交流討論爲這幅畫想一個名字

教師:你們喜歡這幅畫嗎?大家爲這幅畫想一個美麗的名字好不好?

8、教師出示PPT,簡單介紹這幅畫的作者(約翰·埃弗雷特·密萊,英國人,他9歲就開始學畫畫,他畫了很多作品,這是他其中一幅,這幅畫叫《盲女》)。

三、創設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想象、感受作品。

1、教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語言描述: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裏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小溪在流動的聲音嗎?……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星星點點的小花把草地裝點成美麗的花地毯。

四、自主創作,讓幼兒繪畫自己心中最美的畫面。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教師:你們出去遊玩過嗎?大家畫一畫自己心中最美的畫面好不好?

2、展示繪畫需要的材料,講解繪畫過程的要求(不能把油畫棒弄斷,不能離開自己的`座位)。

3、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繪畫。

五、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作品。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教師表揚鼓勵。教師:你畫裏面有什麼?有哪些顏色?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要有愛心,交流討論如果遇到盲人,你會怎樣幫助他。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辨認水果蘋果、香蕉、橘子,:辨認不同品種的蘋果。知道同一類水果不同品種的區分特點

2、嘗試把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用觀察和感官感覺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師的準備:一籃乾淨,優質的香蕉,橘子,蘋果,一籃乾淨,水果刀。優質的紅香蕉,紅富士,嘎啦果。果盤若干。調查幼兒中是否有對香蕉,蘋果,橘子過敏的小朋友。《摘水果》音樂

2、幼兒的準備:有初步的延遲滿足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背景音樂《摘水果》,出示水果籃,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1、幼兒在呈半正方形坐好,師:“小朋友,看看張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水果籃:“哇,是水果籃啊,裏面還有很多的水果啊!“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水果呢?有蘋果、香蕉、橘子”。(引導幼兒一起說)

二、“請吃水果”----認識水果的主要特徵。

1、師:“這麼多的水果,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幼兒回答,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如:“小華說的很清楚,用句子很完整,也說對了這個水果的名稱”

2、師:“小朋友,他們三者有什麼不同嗎?是不是顏色不同啊,還有呢?誰來補充?”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認識出蘋果,香蕉,橘子的理由。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感官和不同角度的觀察方法如“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小手摸一摸”,“用嘴巴嘗一嘗”等。

3、師:“好,我們把蘋果切開,看看裏面是什麼顏色的呢?”切開蘋果兩半,引導幼兒觀察:“蘋果的裏面還是紅色的嗎?”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事物。進一步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從不同側面思考。並引導幼兒歸納這些理由,如顏色,形狀,氣味,大小,水分,口感等等。

4、師“我們既然會認識了蘋果,香蕉,橘子,是不是可以用我們的方法去認識不同的蘋果呢,比如說紅富士,嘎啦,蛇果。”老師拿出另一籃水果。

5、出示紅香蕉,師:“知道這是什麼蘋果嗎?它外面是什麼顏色的?它裏面是什麼顏色的?他是什麼形狀呢?”老師可以將紅香蕉切開,請小朋友們嚐嚐。讓小朋友們聞聞,引導小朋友們觀察,並用自己的感官收集信息。(外面紅色的,裏面黃色透亮,很香,上寬下窄,有點扁)

用相同的方法引導小朋友認識紅富士,嘎啦果。

三、“挑水果”---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1、師:“現在有一籃子的蘋果,可是老師不知道他們各自的名字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按他們各自的名字分開好嗎?老師首先各自拿出一個,然後小朋友們吧名字一樣的放在一起,好嗎?”引導小朋友們合作,辨認分類各種蘋果。在辨認中引導小朋友討論,如把A蘋果放在紅富士一起的理由。背景音樂《摘水果》,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進行操作。緩解幼兒因爲缺乏教師很有規律的組織造成的焦慮和躁動。

2、幼兒操作完後,師引導大家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蘋果放錯了。並選一些小朋友說說這樣放的理由。

3、師:“小朋友真棒,幫老師分開了這麼多的蘋果,那我們一起回去吃蘋果好嗎?可是小朋友們都知道這些蘋果的名字嗎?”引導小朋友認識蘋果的名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昆蟲音樂會》是一首節奏抒情的樂曲,多以四分音符爲主,重點是熟練掌握4/4拍節奏特點,學習三種不同的節奏型並能夠按強弱規律使用打擊樂器合拍地演奏。

【活動目標】

1.瞭解昆蟲的叫聲,藉助圖譜學念節奏。(重點)

2.認識木魚、碰鈴、響板等樂器,瞭解它們的使用方法,嘗試用樂器打擊節奏。(難點)

3.體驗用樂器隨音樂演奏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瞭解昆蟲的叫聲,蜜蜂、蛐蛐、蟈蟈圖片。

2.圖譜卡片,木魚、碰鈴、響板等樂器。

3.節奏卡片蜜蜂:xxxx|x---

蛐蛐:xxxxxx|x---蟈蟈:.x|xx---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利用情景遊戲:邀請幼兒參加昆蟲音樂會。

2.逐一出示蜜蜂、蛐蛐、蟈蟈圖片,分別學一學它們的叫聲。

 二、通過情景“昆蟲唱歌”,引導幼兒學習節奏型。

1.教師設置野外的情景“昆蟲唱歌”。提問:蜜蜂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範唱第一段,出示蜜蜂的節奏卡片:xxxx/x---/引導幼兒拍打節奏。

幼兒按照節奏學說小蜜蜂的聲音:嗡嗡嗡嗡/嗡----/2.追問:蛐蛐是怎樣唱歌的?

教師範唱第二段,出示蛐蛐的節奏卡片:xxxxxx|x---引導幼兒拍打節奏。

幼兒按照節奏學說蛐蛐的聲音:蛐蛐蛐蛐蛐蛐|蛐---

3.再次追問:蟈蟈是怎樣唱歌的?

教師範唱第三段,出示蟈蟈的節奏卡片:.x|xx---引導幼兒拍打節奏。

幼兒按照節奏學說蟈蟈的聲音:蟈.蟈蟈.蟈|蟈蟈---

 三、昆蟲合奏會。

1.幼兒分三組,分別扮演蜜蜂、蛐蛐、蟈蟈看節奏卡片拍打節奏(蜜蜂—碰鈴;蛐蛐—木魚;蟈蟈—響板)。

2.教師彈奏樂曲,前半部分集體合奏,最後兩小節兩種樂器進行合奏。

3.嘗試用兩種樂器合奏。

四、整理樂器。

引導幼兒按類擺放整理樂器。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色,能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作畫。

2、知道泡泡是圓形的,能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圓形泡泡。

3、喜歡參與印畫活動,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2幅,紙筒、瓶蓋、酸奶瓶若干,紅黃綠三色顏料、抹布、白紙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帶一盒

活動過程:

一、預熱階段:看圖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圖片並提問講述:

1、寶寶們,圖上的小貓在做什麼?

2、你見過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小貓吹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它吹的多嗎?

(運用看圖講述與生活經驗講述相結合,引導寶寶說出泡泡的形狀是“圓圓”的;正確區分多、少)

二、圖形刺激:

1、教師示範、講解方法。

出示紙筒、顏料盒:寶寶們,我這裏有許多好玩的東西,它可以變出泡泡,看老師是怎樣玩的:教師邊示範講解印畫方法:先沾顏料,重重的按下去,輕輕的提起來。

2、個別幼兒嘗試印畫泡泡。

(1)、剛纔老師是怎樣變出泡泡來的?

(2)、誰願意來試一試?個別幼兒嘗試印畫泡泡,及時幫助寶寶解決印畫中出現的困難。如:印畫方法、注意事項等等。

三、想象創造:

1、出示作業紙:翹,這隻小貓怎麼也吹不出泡泡,我們來幫幫他吧。

2、我這裏有各種各樣的瓶蓋、酸奶瓶,他們能不能變出泡泡呢?(引導孩子猜測,激發嘗試願望。)

3、鼓勵寶寶選擇喜歡的材料爲小貓添畫泡泡,教師及時觀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據寶寶的印畫情況,引導寶寶運用合適的材料印畫,使每個寶寶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作品賞評:

1、寶寶們真能幹,幫小貓吹出這麼多圓圓的泡泡。,小貓真高興,他要謝謝寶寶。

2、遊戲《追泡泡》,結束活動。

小小班下冊音樂教案《走路》

活動目標:1、使幼兒初步瞭解幾種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啓發幼兒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形象。

2、教幼兒學會關注他人,初步學會從觀察中學習,探索和創造。

活動準備:

兩座小房子貼絨、錄音機、磁帶、小動物貼絨教具(小烏龜、小花貓、小鴨子、小兔、小企鵝、小朋友、小蝸牛)字卡(跳、搖、慢吞吞、靜悄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發聲練習

運用歌曲《走路》的旋律,彈鋼琴帶孩子做發聲練習。如用“啊”“咪”等不同形式練習!

(練習過兩次以後,使孩子初步瞭解了歌曲的主旋律,並會用適宜的聲音演唱。)

二、基本部分:識記歌詞,練習演唱

1、 出示小房子(事先貼在黑板上,裏面盛有四隻小動物),

師:小房子是小動物們的家,我們看看都有誰住在裏面。

(出示小房子後,孩子都在猜測會有誰住在裏面,有的說是大象,還有說其他的小動物,大大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興趣。)

2、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師:我們看看誰先走出來,變變變,誰來了?(小兔)“誰知道小兔是怎麼走路的?”請一個小朋友起來示範一下。“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蹦蹦蹦蹦跳)。“誰走路蹦蹦蹦蹦蹦跳?”(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

師:看,接下來誰出現了,變,誰來了?(小鴨子)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請一個小朋友起來示範一下。“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搖呀搖呀搖)。誰走路搖呀搖呀搖?(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

師:看,誰來了?(小烏龜)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慢吞吞地爬)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誰走路慢吞吞?(小烏龜走路慢吞吞)

師:瞧,誰又走出來了?(小花貓)小花貓是怎樣走路的?(靜悄悄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誰走路靜悄悄的?(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3、 師小結: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嗎?那我們用響亮優美的聲音說給客人老師聽一聽好嗎?(好)

(運用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歌詞,並且加上動作動靜結合,孩子很快便能掌握,學習效果很好)

4、學唱歌曲:

過渡語:你們的表現太棒了,掌聲送給你們。(類似的話可以去掉)看,老師這還有個什麼?(出示另一座小房子貼絨,裏面盛有四個字寶寶)這個小房子裏面住着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師:哎!走出了一個什麼字寶寶?(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跳”字),我們邊做動作邊說一說。

仔細聽,字寶寶在唱歌呢(師唱: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我們跟他學一學。瞧這個小朋友聽得真專心,唱的聲音又響亮又動聽,我們都向他學一學。(幼兒在跟唱一遍)

(2)、再變一個,看誰來了?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搖”字,我們做動作說一說。聽,“搖”字寶寶也要唱歌了:“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這個小朋友是邊做動作邊學唱的,來,我們也這樣做。(幼兒在跟唱一遍)

(3)、變、變、變,看誰來了?(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慢吞吞”),聽聽他在唱什麼?(小烏龜走路慢吞吞)這個小朋友怕的慢吞吞,學的可真像。我們邊這樣慢吞吞的爬邊唱好嗎?

(4)、哎!又變出什麼?“靜悄悄”,請你們做一個靜悄悄走路的樣子,再做一個靜悄悄睡覺的樣子,再做一個靜悄悄上課的樣子。聽,他要唱什麼?(小花貓走路靜悄悄)瞧,這個小朋友唱的輕,腳步也輕,我們小朋友都這樣唱出感情好嗎?

三、活動延伸

1、小朋友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是這樣走路的?

2、老師這裏還有一些圖片:(小青蛙、小企鵝、小蝸牛、小朋友)

1)誰走路蹦蹦蹦蹦蹦跳?小青蛙

2)誰走路搖呀搖呀搖?小企鵝

3)誰走路慢吞吞?小蝸牛

4)誰走路靜悄悄的?小朋友

請小朋友嘗試逐句的唱一唱,在一起完整的唱一遍。

(仿編活動剛開始,孩子還是不能自己說出有那學校動物是這樣走路,當出示圖片後,孩子便能一一對上號,並自己按照旋律唱出來,非常成功!)

四、結束活動:

師小結:小朋友的歌聲真好聽,一起表揚一下自己吧!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學完了,請小朋友回家能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