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5篇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5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逐漸懂得留意和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3、體驗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活動樂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師貼好牛奶杯的作畫卡紙、廢舊紙張、雙面膠、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出示空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它可以做什麼用甲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像什麼?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種想法(爲課後的作業佈置埋下伏筆),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課題—牛奶杯變花瓶。

二、講解示範。

分發教師已貼好的牛奶杯的卡紙(中班的孩子貼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貼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補充完整)和廢舊紙張、講解要補充的地方示範揉紙、撕紙成花以及貼的動作。

三、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廢舊紙張(舊書、廣告宣傳單等)揉成團或撕成片後粘在合適的位置,數量和位置由小朋友自己決定。

2、花朵粘好後、再用記號筆畫出花枝、葉子。

3、最後引導小朋友大膽添加合適的背景。

四、展示、總結。

分享各組小朋友的完成作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還有好多用途呢,請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它還可以做什麼用?可以在家裏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1、以生爲本設計教學流程

每次的教學設計,我都會先考慮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學習的重、難點在哪裏?基於以上的思考再來設計教學流程。本節課學習用對稱的方法剪花瓶對我們的學生來說並不難,因爲之前有對稱剪法的基礎。重點在於花瓶形狀和花紋的設計上。對於花瓶的形狀,我設計了六種不同形狀的花瓶,有畫稿和打開後花瓶形狀的圖案,這些畫稿不是課件展示的而是課前我自己畫好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整節課都能隨時觀看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欣賞後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改變花瓶的瓶頸、瓶身、瓶底的形狀,就能改變花瓶的形狀,,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設計簡單的花瓶形狀。花紋的裝飾我重點示範彩紙的貼,因爲這個最容易出效果,所以學生的作業效果還是不錯的。

2、課堂教學語言引導不夠,評價語比較貧乏。

本節課雖然學生作業效果不錯,但感覺不夠精彩,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課堂教學語言不夠精簡、準確。哪些環節我該提怎麼樣的問題,課前沒有做好精心預設,只是教學中,只是隨意的教學語言,因此直接影響對學生回答問題得不深入、不精彩。導入環節,我通過變一變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但我演示不都緊湊,教學語言不夠有激情,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那種學習的激情,因此,感覺比較平淡。在欣賞花瓶的時候,學生舉手很積極,都能說自己喜歡哪個花瓶?但爲什麼喜歡這個花瓶都不說,這也許和我對學生的評價有關。如果我能多一些表揚的語言多一些鼓勵的語言,我相信我的學生會說得更多更好。如果學生和教師有了精彩的對話,那課堂就精彩了。

3、作業展示比較單一

作業展示環節經常是我們忽略的,然而這個環節往往可以起到點睛之筆,精彩的展示環節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檢驗我們的教學成果的最好方式。本節課我只是讓學生把作業貼在一張大白紙上,沒有美觀性,裝飾性,不能讓學生體會學有所用。如果課前我能設計一個櫃子,讓不同的花瓶擺在櫃子上,也許會更加精彩,這樣讓學生認識到花瓶可以美化生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注重自己的教學語言的提高。平時要多積累一些優秀的教學語言爲我所用,如果怕自己說不好,備課的時候多設計一些精簡、準確、有效的語言。對學生的評價語。可以多記住一些,在課堂上隨時運用,用多了就成了自己的語言了。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魚的各部位組成及名稱。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製作魚,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美工活動的樂趣,並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有關魚的VCD片,各種魚的圖片佈置活動室。

2、魚的各部位分解圖。

3、魚的製作材料分三組:

1)美工紙、膠棒、圖畫紙、油畫棒;

2)毛線、圖畫紙、膠棒、油畫棒;

3)橡皮泥、泥板;

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觀看魚的VCD,引起幼兒興趣後討論。魚是由哪些部位組成的?這些部位的名稱叫什麼?(魚頭、魚身、魚尾、魚鰭)並出示魚的各部位組成圖,讓幼兒知道一條完整的魚,缺一不可。

2、示範與講解

教師將三組材料的做法進行講解及簡單示範。第一組,用美工紙剪魚的各部位圖形進行拼貼,添畫;第二組,先畫出魚的形狀,用毛線粘出魚的輪廓再進行添畫;第三組,用橡皮泥捏出各種各樣的魚。

3、操作與指導

1)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製作魚,自由選組。

2)教師指導幼兒製作,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

3)製作過程中提醒幼兒要製作完整的魚,並豐富畫面。

4、展示與交流

將幼兒製作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幼兒間互相交流,看誰製作的魚最可愛、漂亮。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採用談話導入的方式,對幼兒已有經驗進行了回憶,幼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與前幾次編織活動相比,這一次增加了難度,讓幼兒掌握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要先用紙條固定好小魚的形狀,然後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紙條進行橫豎交叉編制,活動中,孩子們表現還是不錯的,掌握地也比較好,但是在講解活動重點的時候,講得比較細,時間用得較長,如果能用更精煉地語言讓幼兒學習編織方法,這樣效果會更好。

小百科: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爲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各類魚的圖片,瞭解各種各樣的熱帶魚。

2、能選擇喜愛的魚或把以前看到過的魚大膽表現出來,並會用線條和大色塊裝飾性地表現魚的主要特徵。

3、學會在畫的背面大膽地用平塗的方式染墨以襯前景。 4、萌發幼兒對海洋生物和彩墨裝飾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立體熱帶魚一條。

2、成品範畫一份,各種形狀的熱帶魚示意圖若干份。

3、四川生宣、油畫棒、墨汁、小排筆若干。

4、大泡沫板一塊,佈置成以“多彩的魚”爲主題的畫展。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起興趣。變變變!哇!變出了這麼漂亮的一條熱帶魚。

二、引導幼兒欣賞魚類圖片。

師:小熱帶魚給我們帶來了一份好禮物,瞧!是一個漂亮的金盒子,想知道里面是什麼嗎?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來是它的朋友們的照片!

(看圖片,師適時提醒幼兒仔細觀察魚的顏色,形狀。)提問:

1、你看到的熱帶魚是什麼樣子的?它們長得一樣嗎?

2、除了這些漂亮的魚,你還見過其它的熱帶魚嗎?它們是怎麼樣的?小結:熱帶魚的種類可真多,每一種魚都跟別的魚長得不一樣,有大,有小;有的扁圓,有的細長;有的背上有刺,有的身上有美麗的花紋,還有的魚會變色,會發光,甚至連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樣,真是有趣極了!

三、教師示範作畫:師:這麼美麗的小魚不把它畫下來真是太可惜了,我們來出一個小魚畫展好嗎?老師先來畫一副,我喜歡這條像公主一樣的熱帶魚。

示範作畫步驟:

1、先在紙上畫一個大大的橢圓形,然後畫一個小三角形跟大橢圓形靠在一起,再給小魚畫上漂亮的花紋、魚鰭、眼睛等。小魚最喜歡吹泡泡了,我就在小魚的嘴邊畫上一個小泡泡,它們還喜歡躲在水草、珊瑚叢裏捉迷藏呢!水草和珊瑚也是各種各樣的過會兒,要請小朋友動腦筋,看看誰的畫法多。

2、挑選漂亮的油畫棒塗上顏色,塗的時候要按順序,塗的均勻。(出示塗色後的範畫)

3、現在老師又要來變個小魔術,變魔術前我先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摸摸這張紙和我們以前畫的紙有什麼不同?(特別軟,有一點毛毛的)對了,所以小朋友在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可以畫得很重,這樣容易把紙弄破。這種紙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生宣”。好,現在我要變了,先把畫翻過來,在背面塗上一層黑黑的濃墨,可不能來回來回在同一個地方塗,要按一個方向一筆一筆地塗,把整張紙都塗黑。呀!怎麼了?(漂亮的'畫不見了)。彆着急,黃老師可以把它變回來,我輕輕地對着紙吹幾口氣,小朋友幫我數1、2、3(在數的時候,快速把畫翻回來)。瞧!這幅畫變得怎樣了?被黑黑的濃墨一襯,原來的油畫棒的顏色更加鮮豔了。這麼有趣的畫法,小朋友們趕緊來試一試。

四、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魚進行作畫,也可以把以前看到過的魚畫出來。

2、師巡迴指導,適時地提醒幼兒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魚、水草、珊瑚、貝殼等,提醒幼兒畫的技能、畫面的佈局等。

五、講評。

1、請畫好的幼兒,將畫貼到畫展上 。

2、幼兒相互評價作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自己名字的意義,並知道每個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義。

2、讓幼兒在欣賞各種不同形式名字畫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義設計一幅名字畫。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創作。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藝術簽名、範例:教師的名字設計的名字畫作品。

2、人手一份黑色記號筆、8開彩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以參觀畫展引起幼兒興趣。

(欣賞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展出的各種民間花鳥名字畫、藝術簽名,並總結名字畫的特點:這些奇特的畫都是用人的名字畫成的。)

1、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畫展呀?裏面有許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樣的畫呢。

想不想跟隨老師去參觀一下神奇的畫展呢?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畫展作品。)

在這些畫裏都藏着祕密呢,你能找到它嗎?

2、師:這裏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裏還藏着鳥、花、龍一些動物和植物呢,

有些名字就像小橋,有些名字像水草,這些美麗的圖案就變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畫啦!

二、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體會名字中包含着長輩對自己深深的愛。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訪問調查表”,能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楚地講述名字的意義。)

1、你們有沒有名字,你叫什麼名字呢?(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

2、我們的名字都很特別,昨天我們調查過了,大人爲什麼給我們起這個名字?

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爸爸媽媽爲什麼給你起這個名字?(幼兒相互交流)

3、剛纔,你們已經和好朋友交流過了你名字的意義,現在有誰願意告訴我們大家呢。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中回答)

4、原來呀,我們的名字包含着長輩對我們的祝福、願望以及深深的愛呀!

(教師點出名字的含義)

三、介紹名字畫,及其創作要求。

出示範例作品,向幼兒介紹名字畫的創作要求:根據名字的字型和意義進行裝飾設計。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教師進行自我介紹)

老師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了一幅畫,老師的畫裏有些什麼?

(出示教師的範例作品,幼兒自由講述)

2、我叫“黃愛琴”,“黃”看起來像一塊田,黃又是黃顏色的黃,使我想到了春天裏有黃的迎春花,油菜花,等;長輩們給我取名“愛”,希望我美麗可愛,有愛心;琴是彈琴的琴,琴聲會發出許多小音符。

我是根據名字的形狀和意義裝扮自己的名字的,你們瞧,這就變成了一幅名字畫!

(教師結合範例講解創作要求)

3、每個人的名字都可以變成有趣的畫,你會怎樣裝扮自己的名字呢?找個朋友去說一說吧。

(幼兒討論交流,並知道名字要寫得大些才顯得畫面飽滿生動。)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作畫材料以及作畫場地。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卡紙顏色,進行創作。(播放《百家姓》音樂)

3、教師指導:根據名字的字型和含義,大膽、誇張地進行裝飾。

五、展示作品、幼兒交流。

我們的作品也參加畫展啦,你最喜歡那幅畫?

(把幼兒的作品佈置成展板,引導幼兒根據畫面的佈局、裝飾的外形、名字的含義互評作品。)

活動延伸:

幼兒爲家長、夥伴創作名字畫。

今天我們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了一幅畫,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很多關心愛護我們的人,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你的小夥伴噢。你能不能把他們的名字也變成一幅有趣的畫呢。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爲,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啓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熊貓的可愛,學習用各種美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慾望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熊貓的基本特徵及不同的動態。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圖片、郵票、明信片及有關記錄熊貓生活的VCD等。

2、與家長一起到動物園參觀,觀看熊貓表演,感知熊貓的外形特徵和不同的動態特點。

3、收集各種美工材料。

  指導要點:

1、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對熊貓的認識,分享有關熊貓的已有知識經驗。

2、根據收集的各種美工材料,引導幼兒思考: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表現熊貓?會遇到什麼困難?鼓勵幼兒共同解決難點。

3、幼兒分組活動,鼓勵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用繪畫、剪紙、拼帖、泥塑等不同方法,大膽表現熊貓的不同動態。

  活動反思:

這個月以“動物朋友”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關於動物的特徵及生活習性,讓幼兒更加進一步的瞭解小動物,彼此又拉進了與人類的距離。從而樹立孩子要保護動物的意識。熊貓在幼兒印象中是胖乎乎的,又非常可愛,幼兒都非常的喜歡它。首先在實施這節課的時候,我也在網上查了各種關於熊貓的生活和外形,以便在給孩子講解當中,能給他們傳輸正確的信息。不過從孩子們的反應來看,幼兒興致非常的高。

一開始以猜謎語的方式進入話題,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不過幼兒只知道熊貓的外形,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確不是很清楚。考慮到孩子們對大熊貓的形象感知較少,也請了個別幾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熊貓。這樣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熊貓的初步感知,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活動我以圖片展示給孩子們看,孩子們觀察、思考、想象、表達,思維極其活躍。其實我們的教育資源很多,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的爲幼兒開展教育契機的機會。在討論到我們應該怎麼保護熊貓的時候,幼兒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說了很多的答案,有些小朋友說我要把熊貓帶到家裏來,他們的天真,純真的心,看他們真的是很喜歡熊貓。

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給孩子們又有了一個教育機會,而我自身感覺雖看到孩子們在發言,但還可以把氣氛搞的活躍點,因爲本身社會領域的都是以語言爲主,怎麼樣才能把課堂上到生機勃勃,這一點還需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