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教案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活動準備: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誌。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溼了》。

2、集體討論:(1)、故事裏的小剛怎麼啦?他爲什麼會尿溼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裏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溼褲子的感受:(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裏,就會像剛纔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裏會很髒、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幹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纔的小朋友嗎?爲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裏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誌——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裏。

四、判斷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誌

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

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於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着,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於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溼褲子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我發現設計的活動存在三個大問題:首先從目標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範圍較廣,突不出活動重點,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其次,從整個活動設計環節來看,我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幼兒學會在活動中大膽表達有便意的需求,這是核心環節。可在活動中只是在第一環節中體現了一下,其它環節如:熟悉廁所環境、區分男女廁所等佔了很大的比重,給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覺。再次,活動內容偏多,在短短一個活動內,既要讓幼兒體驗尿褲子的感受,又要學習表達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環境等,不可避免地導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動在環節上還需梳理(體驗感受—瞭解原因—解決問題—鞏固練習),緊緊圍繞目標,突出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春節過年風俗的由來,知道春節是中國人的節日。

2、體驗過節的喜慶氛圍。

3、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法和手段記錄並介紹春節。

4、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有關春節的風俗習慣

教學難點:能夠與同伴大膽交流,並用各種方法表達過春節時開心、熱鬧的情景。

  活動準備

1、PP教具,鞭炮的聲音,紅包袋;

2、小長條紅紙,大長條紅紙和紅色底板的字卡,糨糊。

  活動過程:

活動一:瞭解春節

1、(聽鞭炮的聲音),這是什麼聲音?什麼時候要放鞭炮?

2、(出示紅包袋),這是什麼?什麼時候會拿紅包?

3、你知道哪些春節的風俗?

4、今年你怎樣過的春節?

活動二:春節歌謠:

1、孩子們展示帶來的春節裏各種喜慶用品,如:春聯、中國結、福字等,

2、交流春節裏興、最難忘的事情;

活動三:裝點教室:

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各種各樣的燈籠,如:魚燈、兔子燈、狗燈等,

活動四:交流慶祝方式:

春節裏有形式多樣的慶祝表演,舞龍舞獅就是非常典型的慶祝方式。孩子們用收集的紙盒和綵帶等不同材料連接做成一條龍,然後由幼兒分別扮演龍頭、龍身、龍尾,一個接着一個,在“金蛇狂舞”音樂的伴奏下,不斷地改變舞龍的姿勢,親身感受春節熱鬧的氣氛。

活動五:家園互動:

請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和孩子一起收集春節用品、帶來燈謎等,在無形中讓家長懂得讓孩子參與收集資料、材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自信,不僅是每個人走向成功的起點,也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而如今的許多孩子比較膽小,缺乏主動性,做事依賴別人,獨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而在新《綱要》中明確地指出了“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進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以增進幼兒的自信心。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長處爲自己和他人服務。使他們獲得成功,並擁有健康的人格。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從作品中感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增加幼兒的自信心。

2.培養幼兒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品質,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背景圖,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個動物客人,是誰呢?請大家猜一個謎語,猜對了它就會出來和我們見面。

謎語:脖子長又長,身體高又高,愛吃樹葉子,有點像豹子。

幼兒猜出後出示圖片:“長頸鹿”。

  二:講解故事:

(1)邊講解故事邊出示教具(1------4)節。

(2)提問:

A:長頸鹿來到森林裏爲什麼覺得很難過?

b:長頸鹿來到小河邊,它是怎麼喝水的?

C: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喝水的動作。

d:這時,誰看見了?小猴子說了什麼?

E:長頸鹿心裏怎麼想的?你們覺得長頸鹿會喜歡自己的長脖子嗎?爲什麼?(幼兒討論)

(3)幼兒欣賞故事錄音5―6節.同時出示教具.

師:長頸鹿的長脖子給它帶來很多麻煩,那長脖子有沒有用呢?請幼兒接着聽故事.

提問:

A:長頸鹿遇到了誰?麻雀媽媽遇到了什麼麻煩?

B:長頸鹿是怎麼幫助小麻雀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做?

C:長頸鹿救了小麻雀,麻雀媽媽是怎麼說的?

D:長頸鹿發現自己的長脖子可以幫助別人,它心裏怎麼樣?

三:創編故事:《長頸鹿的脖子用處大》

出示圖片:

(1)小松鼠在河邊哭。原來它要過河可是沒有橋。

(2)在大樹邊哭,原來它的風箏掛在樹梢上拿不下來。

四:讓幼兒找找並說說自己的長處,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師:小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那麼你有什麼長處?你用自己的長處有沒有幫助過別人?怎麼幫助的?

五:教師總結:

剛纔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長處,並能用自己的長處爲大家做了很多事情。接下來,讓我們用自己的長處去爲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做些好事吧。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天氣漸漸轉涼,風兒也從浮躁轉爲涼爽了。爲了體驗和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聯繫結合幼兒的喜好,特別設計了這樣一節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膚覺,視覺,“聽覺於感官感受風。”

2.知道製造風的方法。

3.體驗和了解風和我們生活的聯繫。

活動準備:

風車、風箏、肥皂水、吸管、扇子、碎紙片、塑料袋、電風扇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摸一摸,抓一抓四周,讓幼兒體會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2.引導幼兒描述自己所理解的風。

(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是可以看見風造出來的效果,風吹過來,有什麼樣不同的感受,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皮膚感覺風的存在。)

3.操作活動,請幼兒思考風是怎麼來的,如果沒有風,我們可以製造風嗎?如何製造風?(幼兒自選材料,製造風。)

4.活動後,讓幼兒互相分享剛纔製造風的方法,並進行比較。

5.請幼兒想一想後發言:風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利用風可以進行那些活動。-

6.總結:通過畫面介紹風的功能。

結束活動:

帶領幼兒到戶外,吹泡泡,放風箏,進行體驗風的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一:觀察金魚

活動目標

1.觀察金魚,初步瞭解金魚的外形特徵,知道金魚的家在水裏。

2.知道關心、愛護小金魚(不用手去抓它,不亂給金魚餵食等)。

3.豐富詞彙:小金魚。

活動準備

大玻璃魚缸2只,各色金魚若干條。

活動過程

1.引起觀察興趣。

(1)用布遮着魚缸,讓小朋友猜猜,魚缸裏住着誰。

(2)揭開布,讓托兒看看,說說魚缸裏有什麼。

2.觀察並說說金魚的動態、外形特徵(大眼睛、大尾巴),教師可提問:它的家在哪裏?

3.培養托兒喜愛金魚、愛護金魚的情感。

4.欣賞歌曲“小魚遊遊”。

活動二:音樂遊戲“捉小魚”

活動目標

1.會邊唱歌曲,邊四散地做小魚遊的動作。

2.初步學會避讓,儘量不被捉住。

活動過程

1.教師唱歌,托兒四散地做小魚遊的動作。

2.托兒學唱歌曲,理解“我要捉住你”的含義。

3.托兒邊唱歌曲,邊做小魚遊。

4.教師當捕魚人,在唱最後一句時做象徵性的捕魚動作。

活動三:添畫“小魚遊遊――泡泡”

活動目標

初步學習畫圓的技能,對添畫有興趣。

活動準備

畫好“小魚”的作業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引起托兒興趣。

2.示範畫圓。

3.托兒學習畫圓。

(1)伸出右手食指,徒手畫圓。

(2)托兒選擇喜愛的顏色,自由作畫。

4.相互欣賞作品。

活動四:觀察小蝌蚪

活動目標

1.引發觀察興趣,瞭解小蝌蚪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外形特徵。

2.能用簡短的語句描述小蝌蚪遊動時的樣子。

3.豐富詞語:小蝌蚪。

活動準備

盛有小蝌蚪的玻璃魚缸共5只、遮布5塊。

活動過程

1.引起托兒觀察的興趣。

(1)讓小朋友猜猜,桌上的佈下有什麼。

(2)揭開遮布,讓托兒看看說說魚缸裏有什麼。

(3)糾正托兒發音:“蝌蚪”。

2.觀察小蝌蚪的動態,並願意說說。

3.觀察小蝌蚪的主要特徵(身體是橢圓的,尾巴是細細的,全身是黑色的)。

4.欣賞“小蝌蚪”的謎語。

身體大,尾巴細,

身上穿黑衣,

游來游去在水裏,

青蛙叫它小弟弟。

活動五:手指點畫“小蝌蚪”

活動目標

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對手指點畫感興趣並大膽作畫。

活動準備

1.托兒已觀察過小蝌蚪。

2.一缸實物小蝌蚪。

3.黑色水粉顏料若干盤,抹布、圖畫紙、海綿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魚缸裏的小蝌蚪,說說形狀、顏色。

2.教師示範講解手指點畫的方法:用食指在浸有黑色顏料的海綿上輕輕蘸一下,按在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後一拉。

3.托兒嘗試作畫。

4.教師指導,鼓勵托兒大膽作畫。提醒不把顏料弄到身上。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山東快板說唱唱藝術特點,對民間藝術產生興趣。

2、感受快板獨特的節奏韻律,學習快板的表演方法,並能說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 快板用具若干,響鈴、響板、雙響鼓各一。

2、 山東快板《武松打虎》的錄象資料、《誇家鄉》影像資料,活動前熟悉武松打虎的故事。

活動重難點:

學習快板的表演方法,並能說快板、打快板、演快板。

活動過程

一、 觀察快板,說一說它的作用,並嘗試表演。

教師:“小朋友,你看山東快板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你們知道快板是用什麼做成的麼?”

(一)給幼兒發快板,觀察快板,“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快板,小朋友觀察一下“

1、用什麼做的?有幾片竹板?什麼樣子?

2、在什麼地方見過快板?用來做什麼?

3、嘗試用快板打出好聽的聲音。

4、個別幼兒示範表演。

5、教師講解打快板的要領,集體模仿。

二、欣賞山東快板《武松打虎》,感知山東快板的說唱藝術。

1、“你聽過武松打虎的故事嗎?那你看過用快板表演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嗎?今天老師爲你帶來一段不一樣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先用老師拍手打節奏幼兒說的方式說“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山東好漢武二郎,”老師用快板打節奏,幼兒一起表演。

2、學習基本節奏後,嘗試用快板打一下

三、學習兒歌《誇誇我的家鄉好》

(1) 說說家鄉有那些美麗的風光和特產,欣賞兒歌《誇誇我的家鄉好》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家鄉有好多美麗的地方,你知道是那裏麼?”

教師:“咱們說一首兒歌,名字叫《誇誇我的家鄉好》。聽完兒歌小朋友就知道了。”

(2) 教師完整的朗誦詩歌,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含義。

(3) 幼兒朗誦詩歌,教師用竹板進行伴奏。

2、教師打竹板幼兒有節奏地說兒歌《誇誇我的家鄉好》。

3、教師示範表演快板《誇誇我的家鄉好》,要求幼兒觀察老師表演時的動作、手勢和表情等。

四、學習快板的使用方法

(1)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竹板,瞭解竹板的名稱、製作材料和外型特徵。

(2) 請幼兒嘗試使用快板,探索怎樣才能打出清脆悅耳的音響效果。

(3) 教師敲鼓,幼兒打快板,,要求幼兒大快板的節奏、速度和教師的鼓聲保持一致,叢冢感受快板的基本韻律。

五、常識快板表演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表演山東快板《誇誇我的家鄉好》好不好呀?”

(1) 教師示範表演,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模仿教師的站資、手勢和表情。

(2) 幼兒集體模仿。

六、講評結束

教師:“小朋友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表演山東快板好不好?”

七、延伸活動

爲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我們還可以組織一系列延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爲幼兒投放足夠的快板,供幼兒練習。讓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可以自主的表演和使用。

八、活動評價

活動前,幼兒已經通過部分活動了解了快板,並聽過《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做好經驗儲備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活動中,通過聽聲音辨樂器的方法,調動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並通過對快板觀察並嘗試使用的過程讓孩子對快板充滿興趣,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視頻的觀看掌握打快板的方法和節奏,並將快板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兒歌聯繫起來,讓幼兒一邊打快板一邊說兒歌,使幼兒能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們對這種快板的說唱形式很感興趣,並能積極地使用和表演。

區域活動

《說快板》

小朋友們來說塊板

誇誇我的家鄉好

打竹板,走向前,

小朋友們笑開顏。

上臺不把別的表,

只誇咱得家鄉好。

濟南的泉水清又甜,

菏澤的牡丹十里香,

泰山的美名傳四方,

濰坊的風箏最美麗。

高速公路寬又廣,

藍藍的大海捕魚忙。

歡迎你到山東來,

美酒香茶任你嘗。

活動反思:

快板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但不常見的東西,所以孩子們對這種活動非常感興趣。導入部分中孩子們對打竹板說兒歌的形式感到很新穎,直接用山東快板的形式來組織孩子,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對快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觀看完錄象後,我通過簡單的提問孩子們便說出了山東快書的表演特點,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傾聽能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表演山東快書使用的是山東方言,很有趣,孩子們在學說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說唱藝術特點。

對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協調一致地打竹板是有難度的。《綱要》藝術領域指導要點中規定“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所以在學習竹板的使用方法時讓孩子自由嘗試,並互相模仿。幼兒很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是這種自發的興趣多屬於淺層興趣,所以在孩子掌握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再對打竹板的技巧進行了正確示範和指導,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又讓孩子掌握了正確的打竹板的方法。

在活動中教師有一段簡短的快板示範,根據我們本地的特色,我做了適當的調整。如果學習新的兒歌並用快板的形式表現出來,會利用比較長的時間。而在這次活動中,讓孩子學會打竹板是重點和難點,練習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我啓發幼兒回憶已經學過的兒歌,鼓勵幼兒打着竹板把這些兒歌用說快板的形式表現出來,孩子們很感興趣。在表演快板時加入合適的動作,需要孩子們左右手的配合,這對孩子們來說有難度,但有一部分孩子還是做到了,效果不錯!

我覺得在這節活動中,情感、知識、能力等目標完成地比較好,但我給孩子提供的快板都是我們自制的,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孩子在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打竹板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的,所以在以後的表演區域活動中,我將給孩子投放足夠的快板,給孩子們提供充分的練習和表演的機會,以鞏固孩子們打竹板的技能。

幼兒園教案 篇7

課時:一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各種材料製作美麗的孔雀。

2、學習製作簡單的立體及半立體構成製品,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與耐心細緻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立體及半立體孔雀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孔雀的裝飾及立體孔雀的製作

教具準備:六種立體孔雀及半立體孔雀的製作成品、彩色摺紙、CAI課件、六個孔雀樂園(紙工)

學具準備:學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紙、掛曆、糖果紙等)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

配樂欣賞孔雀的錄象、圖片

說說看孔雀的特點及你最喜歡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傳授新知

揭示課題《孔雀翩翩》

師導言:小朋友,我們都知道孔雀最美麗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別是開屏以後。那誰來說說看,它羽毛美麗的原因?(色彩鮮豔、紋樣豐富且有對稱美)生答

3、 探索研究:師將五隻不同的孔雀在幻燈下展示,併發到個小組中,學生帶着問題討論、研究。

問題一:每一隻孔雀採用了什麼不同的材料?

問題二:立體孔雀頭部和身體的製作方法及和半立體孔雀的區別。

問題三:老師在羽毛紋樣上是怎樣處理的?(對稱或自由的圖案)

總結:師把小朋友的意見總結,並示範一種立體孔雀的折法供學生參考。

欣賞書本作品,說說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發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見。

三、作業:

用多種材料做一個立體或半立體的孔雀。

四、動動手

學生製作,教師個別輔導。

五、 總結評價

1、評價:請小朋友將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組桌上的“孔雀樂園”裏,分小組搭火車進行參觀。

說一說:小朋友談談欣賞完孔雀樂園的感受,並說說哪個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爲什麼?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說大海、池塘、小朋友與小水珠的對話,產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瞭解污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並簡單瞭解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水珠找家》故事圖畫、錄音磁帶,水資源被污染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導,引起幼兒興趣,引出正題。

直接出示一盆水供幼兒仔細觀察:水是什麼樣子的?水有什麼特徵?讓幼兒親身體驗。

(通過生動有趣的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盆水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供幼兒仔細觀察,並且通過親身體驗水的特徵進入了課題,並請幼兒自己討論並大膽發言)

二、開展水是我們的朋友討論活動。

1、請幼兒自由討論:我們什麼地方會用到水?結合圖片,引導幼兒講述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如:平常我們洗衣、做飯、洗手、洗臉、洗澡,還有我們喝水,澆地,種花,種樹,打農藥等等,生活、生產,還有動物、植物都需要水。

2、引導幼兒思考:我們的生活需要水,動物、植物也需要水,那麼水從哪裏來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江、河、湖、海……

3、教師小結:水除了地面上有江、河、湖、海的水,還有地底下有地下水,山上有流下來的瀑布,有冰川,還有天上落下來的雨水和雪水等等。

(在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開展水是我們的朋友討論活動,展開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了解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而且知道水是從哪裏來的)

三、講故事,瞭解水資源的珍貴。

1、聽錄音講故事,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小水珠找家的過程:小水珠找家時都遇到了誰?大海和池塘爲什麼不是小水珠的家?小水珠最後找到家了嗎?爲什麼幼兒園的荷花池是它的家?

2、教師結合圖片複述故事,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此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通過聽錄音和教師結合圖片複述故事的形式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有利於幼兒更形象的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涵。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充分滿足幼兒的活動慾望,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對話,主動地去學說大海、池塘、小朋友與小水珠的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給幼兒提供表現和說話的機會,將整個活動推向**,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從而產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四、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1、觀看圖片資料,讓幼兒瞭解水被污染後的現象和後果,知道水被污染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2、引導幼兒說說水被污染的原因,並引導幼兒積極發言,說說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保護水資源。

3、給幼兒講解現在缺水嚴重的現象,並結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活動延伸:

組織一次節約用水活動,並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宣傳,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活動反思:

水都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由於我們經常接觸到水,所以孩子們並不在意,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對水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尤其是我們組織的“節約用水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把洗手剩餘的水沖廁所、澆花、衝拖把等等,可以循環再利用。喝水的時候看到水龍頭沒有關緊,孩子們會主動提醒身邊的小朋友關緊水龍頭。以前總是有些調皮的孩子利用各種機會到廁所裏玩水,可是現在他們卻都成了節約用水的小衛士。我感到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時時刻刻提醒着自己節約每一滴水,回到家也發動家人一起節約用水,他們已經深刻感受到污染水資源的利害關係,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小百科:一支簡單的垂直管狀物體,慢慢流動液體到末端,便形成最容易出現的水滴。當氣態水份遇上冰冷的物體表面,冷凝作用便會發生,過度冷卻水蒸氣,霧化成水滴,結露的現象也是由於冷凝作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