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2021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精選6篇)

2021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幼兒園端午節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

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

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活動結束!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2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划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划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划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麼划龍舟的?

人們在划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並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遊戲:划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瞭解。不過僅侷限於吃糉子這一風俗習慣。於是,活動圍繞着糉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瞭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糉子這一習俗,還有划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划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後,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糉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糉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糉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着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糉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糉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

鹹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爲幼兒設置區角遊戲環節: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糉子:端午食糉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糉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爲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爲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糉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糉子、幼兒吃糉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糉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糉子讓幼兒瞭解糉子的組成並讓幼兒認識糉葉。

(3)教師將糉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糉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鮮肉糉子、鹹肉糉子、紅棗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你喜歡吃哪種糉子?

2、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糉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糉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糉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教學反思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來跳舞,吃糉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前腳才送走歡樂的六一兒童節,接着父親節和端午節就一起到來!幼兒園爲了紀念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以上這篇社會領域的教案是小班幼兒認識端午節而開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