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落葉,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2、體驗詩歌《落葉》的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掛圖《落葉》。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教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看圖聽詩歌《落葉》

1、教師出示掛圖《落葉》,朗誦詩歌《落葉》。

2、逐一看圖,理解詩歌的內容。

3、教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將樹葉當作什麼?

  三、試編詩歌《落葉》

要求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線索和自己的經驗,新編詩歌《落葉》,例如:樹葉落在山上,長頸鹿看見了,放在嘴裏,把它當作餅乾;樹葉落在地上,小朋友撿起來,放到書裏,把它當成書籤。

活動延伸:

外出撿樹葉,比較各種樹葉的相同與不同。

附錄

故事:第一朵雪花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了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屋。

樹葉落在溝裏,小螞蟻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水裏,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它把樹葉當作雨傘。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這是一首很通俗的幼兒大班詩歌,通過學習這首詩歌,讓幼兒感受秋天季節的變化特徵,以及大自然的變化規律,讓幼兒認識各種樹葉的形狀,秋天各種樹葉的顏色變化.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知道詩歌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把樹葉當作什麼.並引導啓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想象樹葉怎樣從樹上飄落下來的,並用自己的肢體學做落葉飄落的動作.讓幼兒不但豐富了知識.還提高了幼兒的記憶力和培養了幼兒靈活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1幼兒園過新年教案:活動目標

1、瞭解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和由來,加深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

2、通過遊戲區的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3、感受與同伴一起辭舊迎新的喜悅,感受過年的歡樂。

  2幼兒園過新年教案:活動準備

1、準備過新年課件。

2、自制的“龍、獅”兩條、紅包若干個。

3、紅色正方形紙長方形紙若干。

4、剪刀、水筆、蠟筆。

5、錄音機、磁帶。

  3幼兒園過新年教案:活動過程

)、幼兒觀看放鞭炮的課件,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提問:漂亮的禮花和鞭炮聲使你們想到了什麼?(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講述)

幼兒A:我想到了新郎新娘結婚我們去喝喜酒。

幼兒B:我家飯店開業也放了鞭炮。

幼兒C:國慶節的時候也要放鞭炮的。

幼兒D:放鞭炮了,要過新年了。

……

(評析:幼兒已有的一定的生活經驗,當看到五彩繽紛的禮花鞭炮時,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親身經歷,老師也給了幼兒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2、教師小結:對呀,在各種喜慶的場合我們都要放鞭炮。特別是過新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二)、瞭解過年的習俗和由來。

1、教師提問:過新年時除了要放鞭炮外,我們還會幹什麼呢?(引導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講到一種習俗就打開課件欣賞。)

幼兒A :過新年時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飯。

幼兒B:爸爸媽媽還會給我穿新衣服呢。

幼兒C:我的爺爺給我送了100元壓歲錢。

幼兒D:還要說一些祝福的話,我的阿姨去年打電話祝我們新年快樂。

……

(評析:適時播放課件起了調節作用,儘管都是看,但內容不一樣,幼兒不會感到厭煩,通過課件的欣賞加深了對過年習俗的瞭解,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小結:我們過新年時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還要在一起吃年夜飯、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親訪友互相拜年、送新年賀卡、貼春聯、貼福字、大人給小孩送壓歲錢、舞龍舞獅等。

3、教師提問:“那人們過新年時爲什麼要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年獸來了》。

(1)、年獸最怕什麼呢?

(2)、年獸最怕三種東西:光、聲響,還有紅色。所以人們爲了嚇走年獸,常用貼春聯、穿紅衣、放鞭炮等方式來過年,見面時,還彼此說“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評析:通過邊看邊聽的形式來幫助幼兒瞭解過新年習俗的由來,直觀易記且能牢牢抓住幼兒的注意力。)

(三)、分組過新年,感受過年的歡樂。

1、師:“過年真開心,你們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課件)那我們就挑選你喜歡的方式來過年吧。”

第一組:在熱鬧愉悅的音樂聲中互相拜年和發紅包。

第二組:合作舞龍舞獅。

第三組:卷炮竹,放鞭炮。

第四組:設計製作賀卡、做窗花、製作簡單的春聯。

2、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3、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過新年”的小組活動。

(評析:通過分小組的慶祝活動滿足了幼兒想過新年的願望,並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愉悅的體驗,使幼兒的情緒和活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四)、結束活動,分享過年的喜悅。

1、思想教育:過完年,我們小朋友就長大了一歲,那我們就不但要團結同伴,還要尊敬父母和老師,孝敬老人。

2、小朋友們一起帶着自制的賀卡、春聯和窗花,舞着獅子去給其他小朋友拜年。(帶着幼兒隨着歡慶的音樂出活動室。)

  4幼兒園過新年教案: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拜年、送賀卡,並且舞龍舞獅給他們看,將過新年的歡樂與他們共享。

2、教會幼兒唱《過新年》歌曲,可以在幼兒熟悉了歌曲以後,爲歌曲加入動作進行表演,也可以幾個人合作,編排一個舞蹈。

  5幼兒園過新年教案:活動評析

教師能利用傳統的節日資源,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幼兒在看看、說說、唱唱、跳跳、做做的活動中加深對過年習俗的理解,感受過年的歡樂。

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師能注重給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活動氛圍,給予幼兒充分的表達自由和動手機會,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注意動靜交替,孩子們始終積極參與活動,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感受能力得到了培養。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幼兒園聽雨教案:設計思路

下雨是最平常、最常見的。有時在來園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有一天小朋友在戶外運動時突然也下起了小雨,雨點落在小朋友的頭上、臉上、水泥地上、玻璃窗上,“嘀嗒,嘀嗒”的響聲,引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

本次活動選擇了《聽雨》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並且用擬人化來表達小雨點和周圍事物優美散文作爲教學內容,讓幼兒感受、體驗詩歌優美的意境,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兒園聽雨教案: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意境,感受雨帶來的樂趣。

2、啓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並用散文中的語句進行表達。

活動重點:

感受、理解散文的意境美。

活動難點:

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象、創編。

幼兒園聽雨教案:活動準備

1、聽雨的背景音樂CD及音樂播放機。

2、準備聽雨的背景圖四副。

3、聽雨的多媒體課件準備。

幼兒園聽雨教案: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

1、出示小雨點,你們喜歡下雨嗎?爲什麼?

2、下雨真美啊!聲音很好聽,你聽見小雨點有哪些聲音呢?

3、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散文,題目叫“聽雨”。

二、感受、理解散文

1 、第一遍欣賞:放錄音——聽雨

聽了這散文後,你感覺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美、好聽、好象在下雨等)

2、第二遍欣賞:師邊講邊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下小雨啦,小雨在快樂地唱歌與玩耍,小雨點是怎麼唱歌的?跟誰一起玩耍?(教師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語句來表達)

3、第三遍欣賞:

小雨真調皮,小雨調皮的玩耍被誰發現了?小蝴蝶爲什麼一開始不喜歡小雨,後來又喜歡了呢?(好,我們再來聽一遍)

4、第四遍欣賞:

你認爲這篇散文哪些句子最好聽?爲什麼?(傾聽錄音)

對了,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小雨點在唱着一首多麼有趣,多麼好聽的歌。

三、創編散文

1、 窗外小雨點還在輕輕地唱歌,屋裏的小花蝴蝶還在靜靜地聽,那時小雨點又在唱什麼歌呢?又在和誰玩耍呢?

2、 我們把小雨點唱的好聽的歌編到散文裏去,讓我們的散文故事更加優美動聽,幼兒在音樂聲中進行創編。

3、幼兒交流創遍的內容,師有感情串聯幼兒創編的內容。

4、帶幼兒離開教室,引導幼兒繼續去尋找大自然里美妙的聲音,擴展幼兒的思維,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內容:

貼五官

設計理念:

視、聽、溴、品嚐、觸摸……都是基本的和非常重要的感知覺。能否自覺積極地運用眼、耳、鼻、口、手等感官去感知,對於一個人能否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主動地發現能力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貼五官》這一有趣的活動,不是單純地給於幼兒關於感知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幼兒在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具體的感受和體驗,主動建構有關感知的經驗世界。

同時還讓幼兒感受到保護感官的重要性,學會保護感官的方法,養成保護的習慣。

活動目標:

1、 能說出口、眼、耳、鼻的名稱。

2、 能撕貼五官,鞏固五官在臉部位置的認識。

重點難點:

瞭解五官在臉部的正確位置並且學會撕貼五官。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面小鏡子、 一份固體膠。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4頁。

3、每組一隻裝紙屑用的筐子、兩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找五官

1、師:孩子們,你們看老師的臉上有什麼?

2、幼兒自由回答。(如幼兒回答不全,或回答問題不完整時,教師可“眨眨眼睛、張張嘴巴、捏捏鼻子提醒幼兒且指導幼兒回答完整)

3、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臉上有什麼?

二、學念兒歌,鞏固瞭解五官的位置及作用。

1、師:眼睛長在臉的那裏,有什麼用?用相同方法,提問其他五官。

2、學念兒歌,瞭解五官的作用。這是我的眼睛,眼睛看世界。 這是我的鼻子,鼻子聞氣味。這是我的嘴巴,嘴巴嘗味道。這是我的耳朵,耳朵聽聲音。

3、教師出示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4頁,提問:小娃娃的臉上少了什麼? (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三、撕貼五官。

1、教師講解撕貼作畫的要求:按輪廓撕下來,在背面抹上膠水,然後找到合適的位置粘貼。

2、提供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4頁,鼓勵幼兒大膽撕貼,提醒幼兒完成後把廢紙放入筐內、用抹布擦手。

3、幼兒分成紅、黃、藍、綠四組拿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覽,互相欣賞。

  設計意圖

通過觀察老師和自己的臉,初步感知五官的位置。

結合兒歌,鞏固瞭解五官的位置和作用。

引導幼兒關注活動材料,引起幼兒操作的興趣。

通過撕貼五官的操作活動,更進一步瞭解五官的位置與作用以及體驗藝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的孕育過程,知道寶寶是由精子和卵子結合發育而成的。

2、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萌生熱愛媽媽、感激媽媽的情感。

3、能完整表述觀察結果,並能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孕婦照片、寶寶在媽媽肚子裏形成、生長過程)、電腦。

2、小的貼絨圖片,輕鬆的胎教音樂。

3、向爸爸媽媽瞭解自己的出生情況。

4、人手一份米袋,用於系在腰間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孩子探索興趣。

1、幼兒自由闡述自己向父母那瞭解的出生情況。

2、設疑:誰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嗎?在媽媽的肚子裏是怎麼長大的?

(二)分段欣賞課件,初步瞭解胚胎的孕育過程。

1、賞課件一(受精卵的形成過程)。提問:

(1)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

(2)你覺得它們像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3)豐富知識:精子,卵子,受精卵

(4)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按順序出示小圖片,師幼共同梳理:爸爸和媽媽結婚後,就打算孕育寶寶。於是爸爸媽媽會一起合作,爸爸把許多像小蝌蚪一樣的叫做“精子”的種子放在媽媽的肚子裏,精子在去媽媽肚子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像小圓球叫做“卵子”的種子,只要他們擁抱在一起成爲好朋友,就會變成受精卵,長大了就變成了小寶寶。

2、欣賞課件二(胚胎的孕育過程)。提問:

(1)受精卵又變成了什麼?它住在哪裏?(豐富知識:胚胎)

(2)媽媽肚子裏象宮殿一樣的又叫什麼?它有什麼用?(豐富知識:子宮)

(3)胚胎怎樣在媽媽的肚子裏成長?有一樣重要的東西又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用?(豐富知識:臍帶)

(4)教師出示小圖片,與幼兒共同梳理孕育過程:媽媽的肚子裏還有一個神祕的宮殿叫子宮,受精卵變成了胚胎就在子宮裏安了家,子宮壁上有一層膜就是胎盤。胎盤上有一根臍帶,連着小寶寶的肚臍,通過這個臍帶,媽媽把大量的豐富的營養不斷地送給胚胎,胚胎越長越大,慢慢地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

(5)幼兒尋找自己的肚臍,摸摸與看看。

3、欣賞課件三(成長中的胎兒)。提問:

(1)這時候的小寶寶叫做什麼?他發生了什麼變化?

(2)寶寶會在子宮裏做些什麼事呢?請幼兒大膽想象,用動作表示。

(3)媽媽的肚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了近10個月後寶寶又去了哪裏?

4、教師完整播放課件,幼兒隨課件內容在背景音樂中用動作展現整個過程。

(三)通過遊戲“今天我來扮媽媽”,感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

1、每個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裏都要待上多長時間呢?那麼我們的媽媽在上班生活中會感到怎麼樣呢?

2、寶寶出生以後媽媽又要做些什麼呢?

3、遊戲,請幼兒扮成孕婦做各種動作。(慢慢走路、彎腰撿東西、擡腿上樓梯、彎腰繫鞋帶等)以及照顧出生的寶寶等等。

4、情感交流: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

(四)延伸活動。

閱讀繪本《小威向前衝》,能與父母或老師一起繪製一本關於《成長的軌跡》的或圖書,記錄自己成長道路中的真實寫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誌符號;一段舞臺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人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準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儘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緻。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衝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臺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豔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鐘,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給我一些啓示。教師們建議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爲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豔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曹豔)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於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迴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爲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儘可能豐富的材料、反覆的操作,爲他們的運算思考形象的支撐和儘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於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並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啓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爲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着“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鬆的手指遊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後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爲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遊戲活動反覆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隻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遊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遊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對手指遊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爲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遊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遊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遊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後,教師追問:你怎麼猜得這麼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遊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遊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麼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遊戲。

(由“藏起”的遊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繫,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遊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後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覆動作爲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後的應用也纔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麼回答?

(2)結合情境“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後面的數字又是什麼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麼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麼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並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爲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麼遊戲?(10的減法)剛纔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於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纔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遊戲爲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爲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爲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鬆。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並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與經驗,又收穫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遊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遊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複。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爲什麼?

(3):有順序地表演手指遊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夥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麼樣?錯了沒有?你怎麼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爲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夥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遊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於“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麼?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遊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並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麼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於手指遊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後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後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複習6-10的加減法

l0.複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爲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爲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着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遊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遊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覆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後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並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讓幼兒通過具體操作、紀錄來探索5的分解組成。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引導幼兒尋找遞增與遞減的規律,增強幼兒積極探索的意識,發展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

活動內容: "5的分解組合"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實際操作,記錄、探索"5"的分解與組成,觀察尋找出遞增、遞減規律,感知兩個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關係。

2、培養積極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愛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活動準備:

1、記錄卡12個,小盤24 個, "5"的分合數字12套,大數字一套,大計數器一個,小青蛙手偶一個,各種水果乾果60個,麥田兩塊,小蟲若干,青蛙胸卡同幼兒人數相等。

2、示範教具:5的分解組合兩套。

3、胸卡每人一個數字,[5(8)個、 4(4)個、3(4)個 、2(4)個、1(4)個 ]

4、"找朋友"磁帶一盤,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青蛙、以打電話的遊戲形式複習"4"的分解組合。

" 叮鈴鈴、叮玲玲,我的電話發出聲,我的電話撥個"3",你的電話撥個"1"."嘟.."咱們的電話已撥通..

二、遊戲:"我的小手真能幹"讓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把水果分別放在兩個盤子裏,每次要分得不一樣,看有幾種分法。另一個人在計數卡上做記錄。

三、請個別幼兒說出"5"的四種不同分法的記錄結果,教師演示並作以記錄,再請幼兒說說這些幼兒分得對不對,自己分得和他們一樣不。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大膽猜測標誌在書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認識生活中常見標誌,並瞭解其意義和用途等。

3.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傾聽同伴的猜測。

活動準備:

1.草地背景圖一幅

2.兔子標誌一個

3.《兔子先生去散步》PPT一個

4.五個大標誌圖,二十四份小的標誌拼圖。

活動過程:

1. 出示草地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師:綠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會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兒大膽猜測可能是誰的家。

總結這是兔子的家因爲門上有個兔子的標誌。(在草地上貼上人物兔子先生)

師:那它是兔子先生呢還是兔子小姐?你怎麼知道?哦,原來它是帶領帶的兔子先生,看的真仔細,能從小地方發現祕密。

師: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2. 以故事情節爲線索,聯繫生活經驗,展開想象,試着根據事物的主要特徵想

象各種標誌的意思。

(1)師:這一天,兔子先生出門去散步,什麼叫散步?知道嗎?(到外面去走走)

你們想去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嗎?(想)

(2)播放課件:

兔子先生從家裏出來,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門就看到一個標誌。咦?這標誌好奇怪啊?我們好象有點知道的,但兔子先生從來沒看到過,有點難了,你猜是什麼?這個形狀象什麼?(什麼東西是這種形狀?)

小結:標誌上彎彎的形狀代表拱形的橋洞,上面是平坦的橋面。

師:我們小朋友平時過橋要注意些什麼呢?上橋、下橋的橋面很陡,我們要怎麼做呢?對,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從斜坡上滾了下來。

(3)繼續播放課件:

他繼續朝前走又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標誌,這個也看不懂!小朋友當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幼兒嘗試求助)

小結:遇到困難不要急,動動小腦筋,也可以去求助別人,互相幫助。可是,兔子先生沒有看懂,他繼續往前走。

①什麼聲音?哎呀,兔子先生怎麼樣啦?摔到什麼地方啦?

②哦,原來兔子先生沒有看懂標誌就繼續往前走,結果掉進了洞裏,你們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③這是誰啊?

咦!小老鼠來幫忙了。你們猜,他和小老鼠會怎麼樣?

小老鼠邀請兔子先生到他家裏做客,他們一起去看海,你看這是什麼標誌?(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最後一個就是好朋友的標誌,他們成了好朋友。

3.認識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標誌。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你們喜歡嗎?爲什麼?

這個故事確實很好聽,還很有趣,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標誌。我們的小朋友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標誌,你認識他們嗎?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標誌說一說)

師:這個標誌上有些什麼,它是什麼意思呢?你在哪裏見過這個標誌?

總結看來呀,這個標誌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

4.玩拼圖,尋找生活中的標誌。

師:今天這些標誌也來到了幼兒園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他們藏在你的小椅子下面,你能拿出來拼一拼,把它們找出來嗎?

幼兒嘗試拼圖,鞏固對這些標誌的認識。

5.根據標誌,爲兔子先生聯想一個簡單的故事情境。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手裏都有一個標誌,如果兔子先生又去散步了,看見你手上的標誌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比如兔子先生在哪裏看到了這個標誌,他會怎麼做呢,會發生什麼呢?

6. 延伸活動:嘗試合作設計新標誌,續編新故事。

師:我們小朋友現在知道這麼多的標誌,那如果兔子先生又要去散步了,你能爲它設計一些新標誌嗎?又會發生什麼新故事呢,接下來的遊戲活動中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分。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微,知道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遊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

認識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活動難點:

知道10以內爲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面值。

活動準備:

1、相關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教法:

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遊戲法,操作法

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我們熟稱的錢,也可以稱爲人民幣,它分爲紙鈔和硬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知道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

"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通過觀察人民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國微)幼兒依次認識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兒一起辨認人民幣上不同的面值,瞭解它們的意思。

2、瞭解等量關係: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係。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於幾角?"

二、遊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裏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裏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瞭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後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三、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爲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後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後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動評價。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任務,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場,超市等地方詳細看一看大人如何購物,如何使用人民幣,也可以自己去購買,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