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上冊《一棵大樹》教案範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一棵大樹》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教學目的:

五年級語文上冊《一棵大樹》教案範文

1.認識、會寫“需、歉、鋸、爽、私”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樹”的無

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美德。

3.懂得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學會感恩,學會關愛。

重點難點: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樹”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美德。

教具CAI課件

(一)複習導入

1.檢查聽寫詞語2.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1)故事情節隨男孩年齡的增大分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描寫的情景是怎樣的?

(3)大樹的心情有什麼樣的變化?

(4)怎樣去朗讀?

(5)大樹、男孩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印象?

2.小組交流,推薦班內彙報。

3.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四次會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與大樹的第一次會面:

當“孤獨”的大樹看到小男孩時,他一定是快樂的。當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離開後,大樹感到很“幸福”,這種幸福源於大樹對男孩無私的奉獻與愛。只要心愛的朋友高興了,他就會感到“幸福”。

朗讀大樹的話時,要注意表現出久別重逢的驚喜,以及得知男孩面臨困擾時的憐愛。

(2).(成人)男孩與大樹的第二次會面:

當“悲傷”的大樹見到男孩後,“高興得顫抖起來”,由“顫抖”可見大樹的激動。因爲男孩已經“很久很久”沒來過了,此時的他依然希望能讓男孩“快活快活”,爲此他捨棄了自己的樹枝,只要心愛的朋友滿意了,他就會感到“高興”。

朗讀大樹的話時,要體會大樹見到男孩時的激動,以及能奉獻出自己的樹枝,讓男孩“滿意”的高興。

(3).(成人)男孩與大樹的第三次會面:

這一次的會面離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樹卻仍很“興奮”,這種興奮源於大樹對男孩深深的愛與思念。此時的他已經只剩下樹幹了,他不知自己還能帶給男孩怎樣的快樂,因而只是“輕輕地”發出邀請,他曾經被男孩拒絕過兩次了,他內心深處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絕。當他得知男孩的願望後,爲了讓男孩“快樂”,又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樹幹。看到男孩的離開,大樹既爲滿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又爲男孩只顧自己,不顧大樹的孤獨而“難過”。此時的大樹,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話想跟男孩說,

他會說些什麼呢?這裏可以結合課後選做題引導學生練筆。

此時大樹的語氣已不如開始那樣自信、愉悅,而男孩經歷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傷感、失望,在朗讀時要注意表現他們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與大樹的第四次會面:

這次的會面中大樹總是在訴說“抱歉”,因爲他已經一無所有了,再也不能爲“男孩”帶來“快樂”了,當“男孩”說出自己的想法後,他“爽快”地邀請男孩坐下休息,大樹的一片愛心在“爽快”二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部分學習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段:

(1)“樹說:‘我沒有果子了。’……他說:‘我太累,不想爬樹。’’’

結合課後練習第2題進行理解,課文中始終把說話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樹說:“我沒有……”,他說:“我……不……”。這樣內容緊密相關、結構相似、語氣相同的六個句子連續說出來,既能全面深刻地表達作者的主要意圖,又能爲讀者創造了一個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讀時要注意表現出大樹因自己一無所有而擔心不能再次“給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紀大了而身心疲憊。

(2)“他坐在樹墩上,……他彷彿……看見了樹下一個快樂的孩子……”

與文章開頭“男孩愛這棵大樹,樹感到很快樂”相呼應。是男孩對過去快樂時光的回憶。從“輕輕地撫摸、彷彿看見”這些詞,我們感受到此時年老的他心中生出絲絲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僅僅是大樹本身,更是大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品質。

這段話最後的省略號,爲讀者留下了廣闊的遐想空間。在這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訓練:他彷彿看見了……看見了……看見了……

(四)總結昇華,加深認識

課文讓我們認識了一棵因愛而給予,因給予而快樂的大樹。而長大後的男孩很少來看大樹,就是在僅有的幾次見面中,男孩每一次對大樹開口說話,都離不開一個“要”字。在這裏,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此事的看法。還可以讓學生完成對課題的補充:一棵——的大樹,或是另起一個標題,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懂得感恩圖報。

(五)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這篇文章在奉獻與索取、愛與被愛之間,留給讀者很深遠的遐想空間。可以聯繫學生生活開展以下活動:

1.討論:在生活中,誰最像這棵“大樹”?(當學生說到父母、大自然時,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懂得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懂得人與人該如何相處。

2.活動: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哪些人給過我們幫助?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他們表示感謝。(可以採取寫、畫、說、做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