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浙江潮》教案設計

《浙江潮》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教材分析

《浙江潮》教案設計

《浙江潮》是一篇古文,節選自南宋文學家周密的《觀潮》,文章用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色。文章描寫生動、形象、細緻入微。而且通過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表現江潮的壯觀、江上活動及觀潮場面的盛大,寫得有形、有聲、有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結合現代文的內容來理解、疏通古文的文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通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使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通過“讀、悟、議、賞、品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教學重點

通過“讀、悟、議、賞、品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閱讀,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文章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觀潮》的影像資料。

學生:查閱南宋觀潮活動的時代背景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師: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爲快。(出示錢塘江大潮圖片)

2.學生彙報課前查到的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爲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當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南宋文學家周密的文章《浙江潮》(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師:這是一篇古文,讀起來不像現代文那樣容易理解,現在請大家先自由讀現代散文《觀潮》,然後再讀古文《浙江潮》體會文章的意思。

1.你能根據《觀潮》的描寫大體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嗎?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讀《浙江潮》,思考:文章寫的是什麼?

(疏通文意,大概瞭解文章內容。)

4.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1)讀一讀,想一想,爲什麼稱浙江潮爲“天下之偉觀也”?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並做標註。

(2)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浙江潮的?根據學生彙報情況及個性感悟指導朗讀。

作者從形色、聲勢等方面描寫了大潮。

形色:僅如銀線、玉城雪嶺;

聲勢: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在學生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巧妙之處。

5.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否可以刪掉,它們有什麼作用?

(體會文章嚴謹的結構特點。)

  三、對比閱讀、加深理解

1.師:讀了《浙江潮》一文,你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請讀一讀《觀潮》看自己能解決嗎?

2.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對比閱讀後的感受。

(1)《觀潮》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

(3)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讓我們一起有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4)這麼雄偉的景象都是我們這些身在海邊的人所不曾看到的,你知道這雄偉壯麗的浙江潮的成因嗎?

(學生交流有關資料,探究奇觀的成因)

3.放映大潮到來時的視頻資料。

(使學生入情入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暢談體會、領悟學法

1.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羣中,看到這雄偉壯觀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呢?最想說些什麼呢?

2.這兩篇文章用到了一些修辭方法,如比喻、誇張等,以後自己在寫文章中也可以用到這樣的方法,會使文章更加生動、優美。

  五、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查閱關於錢江潮的各類資料,進行研究學習,收集關於錢江潮的古代詩文。

  教學反思

在教學《浙江潮》一課後,我們進行了認真地反思,認爲本課的亮點之一是: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通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誇張和烘托渲染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字裏行間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課的亮點之二是:我們能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讓學生通過雄偉奇特的畫面,走進了離自己生活實際較遠的浙江海寧,感受到浙江潮的壯觀,縮短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一節課後總有讓感覺遺憾之處,如有些學生在學習古文過程中讀錯字較多,並不能按古文的節奏去讀,因本課容量大,爲了節約時間,我們沒有過多地去關注他,忽視了關注每個學生髮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達到教學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