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片斷與反思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片斷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片斷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片斷與反思

師:讀了《童年的水墨畫》,你有什麼感覺?

生:我感覺作者寫的真是一幅幅畫,是童年生活的一個個鏡頭。

師: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你在畫上都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綠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邊的垂柳,映出了釣魚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見了孩子釣竿上的紅蜻蜓。

生:我看見了當魚釣上來時,那溪裏的漣漪和碎了的人影、樹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魚和手忙腳亂的孩子。

師:對,就這樣邊讀邊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進詩境。如果溪邊是一幅畫的話,不知這幅畫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這是一幅有靜有動的畫。小溪、垂柳、人影、釣竿、蜻蜓都是靜止不動的,因爲它們都在等待水裏魚兒上鉤;當魚兒上鉤後,這種靜被魚的掙扎、人的歡笑打破了,溪邊熱鬧起來了。

生:這是一幅色彩豔麗的畫。這裏有綠色的柳樹,有綠色的溪水,連人影都被這溪水染綠了,並且有紅色的蜻蜓點綴,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多美的畫面啊!

生:這是一幅充滿快樂的畫。柳樹是快樂的,它快樂地照着溪水這面鏡子,山溪是快樂的,因爲它美得像綠色的玉帶,蜻蜓是快樂的,因爲它覺得釣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樂的是孩子,因爲他釣上了活蹦亂跳的魚。

師:你們真的是用心去讀書,用心去體會了,把這樣的體會,融入我們的朗讀中,一定會讀得很美很美。

  《童年的水墨畫》教學反思

正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覺得詩歌教學運用詞理論也非常有效。詩歌作爲語言凝練,情感蘊含豐富的一種文體,沒有什麼方法比情感朗讀更加有效地體味詩歌的味道,相比那些細細的分析來說,誦讀纔是詩歌教學的正道。

在教學《童年的水墨畫》一文中,我首先緊緊扣住了詩歌的題目“水墨畫”,以藝術相通的理由,跟學生說“我們上一節詩意的美術課”。學生頓時愣住了,卻又有點興奮,都充着期待。在師生互動交流“畫畫的步驟和注意的事項”中,我獲得了許多的資源,有學生說“畫畫要先擬定一個背景圖”,有的說“畫畫要突出重點表現的景物”,“畫畫要根據心情用不同的色彩”“要有細節的描寫”,答案豐富多彩,也中了我的“圈套”。其實我就是想讓他們用喜歡的美術去學習《童年的水墨畫》,去感悟作者的畫,以及畫中的情。我簡單幾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畫框,並讓同學們思考“用剛剛分析的畫畫的理論,來想想該往這三副童年的畫中添上什麼景緻?”這一步其實是讓學生讀懂詩歌的大意,第一次引入了讀詩歌的階段。

然而,這僅僅是從瞭解詩歌大意層面出發的,而更深的層面在於覺得這三副畫中的情。於是我在本節課上又滲透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概念。引導道:根據同學們剛剛對詩歌大意的感知,我們基本完成了“畫意”的瞭解,然而“詩情”也就是作者表現的情感卻有待發掘。進而學生通過一遍一遍有感情的朗讀,其中包含了我的正確、錯誤示範朗讀的比較,引導他們發現朗讀應該注意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知道爲何這樣讀。因此在這一系列多形式的朗讀中,學生自己也能夠抓住一些“詩眼”讀出感情了。